中国互联网广告5大媒体:国画大师陈明谋墨竹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8:25:12
“八闽之子”陈明谋墨竹精粹欣赏
中国画家把画竹看作传统风尚,千百年来,几乎无人不画,代代高手频出,至今不衰。八闽就有好几位,最驰名的是“八闽之子”书画家、福建师大美术系教授陈明谋先生。陈明谋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书画室副主任、福州国画研究会副会长。陈老的画路很宽,题材多样,无所不能且无所不精,但他对竹子总是情有独钟,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著名画家刘秉贤先生曾撰文评赏:“常言‘画品即人品’,陈老与竹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他像竹子一样清瘦刚直,虚心守节,平日待人谦和恭让,人前人后从不炫耀,对待后学循循善诱,以平常心看待平常或不平常的时光,以永远的微笑迎接着明天。陈老夫妇共同携手相濡以沫,以他们的高尚修行从容地延续人生,以人品滋养着画品,以画品映证着人品。”
先生的中国画,尤其是他的墨竹,清新脱俗,开张大气,毫无匠气,富有朝气;既饶骨力,又丰神韵,凝笔不雕,聚墨不饰;灵巧空明,顾盼生动,气象独特,雄健飘逸。由于有长期坚持写生的坚实基础,因此能够形成自己鲜明的与众不同的笔墨个性和时代特征,独具大家风范。



刘秉贤先生认为:“陈老画竹,宾主有分,虚实相生,枝干笔力雄健,多而不乱,密而不塞。经长年探究,可说他的竹子画已逾越过他的老师江浙大师吴茀之的门槛,间或吸纳紫阳山民蒲作英的遗风,并间有李鱓的韵味。他画竹还有与众不同之处,鉴于山乡滋养西学熏陶,他能自如地在竹画中添景配色,使画境更显深远,色墨相映成趣,从而形成了他画竹的独特风貌,深受人们喜爱。”
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一是来自于自己接受的正规美术教育,即所谓“上法古人”(或前人);二是来自于自己对外部的现实与世界的感知,即所谓“外师造化”;三是将前两者内化为自己才识的积累与灵感,即所谓“中得心源”。
先生1983年撰写的《谈画竹艺术》,曾介绍了自己学画竹的过程:“在初学掌握笔墨基础上,才逐渐转入用意忆和想象画墨竹。写生时首先把折枝竹子作一番剪裁取舍工夫,反复推敲。或在日光灯影下构成的图影,多观察多练习,最后做到心到笔随,心手相承,画出自己所感受的作品。”并指出:“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有一番勤学苦练的工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原则,还有如何掌握笔墨去表现的问题。”
1941年至1944年,先生在福建师专艺术科学习,从那时到先生2010年逝世的70年间,无论是笔墨技法还是意境,都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学习探索传统文人画的墨竹到创新自我风格的现代墨竹画。


品赏陈明谋先生的墨竹,感受最深的是具有“三趣”:即“盎然生趣”、“ 笔情墨趣”、“ 诗意书趣”:
1、盎然生趣,富有生命气息。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吴士果教授认为:先生“这种以变出新的风格,在其竹画中最为明显。”“构图、下墨、用色、意境都不相同,各有特色和迷人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变中出新,使人大开眼界。这样的新的美境,在茫茫大自然中难以寻见,在名家的极品中也是鲜见的,这是画家新创的自我风格----明谋画风。” “四季节之竹姿虽各不同,但它们有一样相同的东西,即有一种说不清的内劲内力感染着人们,推动你向上向前。……这种潜在之力,可能是大自然之精气,或叫生命力吧。陈明谋画之高格之处,就在于他能把潜藏于大自然万物之中的精灵之气写出来,传授给读者。”画作扑面而来的是对自然界生命和谐的传达,堪称以往文人墨竹中不甚多见的生命意象。
2、笔情墨趣,注重气韵,骨法用笔,变化多样。先生画竹不在小处求巧,而落笔有生气,用大写意泼墨法作画,笔墨变化万千,丰富自然,集中国画之阴阳晕色而揉以西洋画之光影透视,浓淡干湿粗细皆运用自如。
>陈老更深入指出:“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至为重要的一环。画竹叶的用笔要劲利中见柔和……画竹竿有三难,一是位置,二是笔力,三是墨韵……应注意到宾主有分,虚实相生,疏密得宜,纵横开合,均衡照应等。这也是一般绘画的共同原则。”陈老先生七十年来苦心致力于表现墨竹,擅画折枝竹,也善画丛竹,都能随手写去,不拘一格,自尔成局,神理俱足。
3、诗意书趣。先生的墨竹洋溢着超乎象外的诗意,充满着强烈的书趣,使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吴士果教授观赏过《陈明谋画集》后感慨:“以画集总体观之,画境感性因素较多,占上峰,使画面呈现出一派诗境,促人吟唱。”“有的更高一层,感性与理性融合,既富诗意,又存哲理,任凭读者反复吟赏与思寻。”这说的是先生的画洋溢着超乎象外的诗意。
观赏陈老的墨竹,总会惊叹,在他同幅画中很难找出两片姿态大小完全相同的竹叶!这完全有赖于先生写竹时充满着强烈的书趣。画家并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充分运用笔墨、色彩等绘画元素,突出一个“写”字,以见注重书法意趣之笔墨精神,主动地构建具有视觉感染力的艺术图式,从而传达出自己为之献身且独具匠心的意境和情趣。“写”者,写其神而晤其情也。


总之,先生的竹图,诗、书、画相得益彰,故能形神兼备,“使人似有一股什么力量震撼着心弦,悠然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悦奋情态。”
先生1991年曾自题墨竹句:“竹虚心,具劲节,既明根,又见叶,干青云,凌霜雪,永苍翠,自高洁,长相寻,调日月。”相信,先生的画一定会像他所钟爱的翠竹一样,历经四时不改色,依然清新长留世!
这里将先生的墨竹创作,大致分为“折枝竹、丛竹、风晴雨雪、兰竹、配花禽鸟”五个部分陆续鉴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