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络营销现状分析:素食:重建对牛奶摄取的正确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15:33
2010-02-23 11:19:14 来自:互联网
我有个侄儿,他两岁的时候气管很糟,几乎快要得气喘病,三天两头就被送往医院。
医生告诉我弟弟说:“你儿子的气管很弱,不要让他太操劳!”回到家他告诉我这句话,我说:“他才两岁操劳什么?一定是你给他吃的东西让他太操劳了!
" 他不只气管弱而已。有一回我们从美国回来,他的儿子仅在一两个月就变成“一只小花猫”,这一块、那一块此起彼落的皮肤过敏,两个多月都没有痊愈。因为气管炎、气喘、皮肤炎的关系,小孩烦躁不安,夜里没办法睡觉,也弄得全家不安宁。这一下他就真的要问我的意见了。
我说:“怎么样?要不要给他断奶?牛奶就是使他过分操劳的原因,你不要让他太操劳,就要改吃五谷饭、水果和蔬菜。”
饮食改变之后,过敏的现象很奇妙,从脸、上肢、膝盖、脚,然后全部消失掉。大概半个月的光景,没有吃药就全部好了,连带肠胃的症状也没有了。现在他四岁,活蹦乱跳,壮得像一头小牛。他是一个天然食物的实践者,虽然年纪那么小,不过却可以讲一套“健康之道”的观念。为什么?因为他亲身实践过,有自己的体会。
而别人吃炸鸡、薯条时,他也会劝他们不要吃,他说:“哥哥,你不要吃这个,这些是不健康的东西。”
1、人奶与牛奶的比较
人奶含有两种物质成分,是牛奶所缺乏的。一是卵磷脂,属于磷脂质。一是牛胆质,属于一种氨基酸。这两种物质参与了婴儿儿脑部的发育,因此人奶攸关婴儿的智能,岂是牛奶可以取代?
在矿物质方面,牛奶缺乏碘、铁、磷、镁,人奶则含量丰富。
人奶味道较甜,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较牛奶高。
牛奶的蛋白质,主要以酪蛋白为主,人奶则以白蛋白为主。
酪蛋白是一种大型、坚硬、致密、极难消化分解的乳凝块。它适合含有四个胃结构的牛,利用不断反刍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吸收。牛奶所含的酪蛋白及脂肪,在人的胃中,会与所有食物进行极不适当的组合。它会形成凝乳,凝乳会形成一种把胃中残存食物包围起来的作用。这种隔离现象,造成孤立状态,会阻碍其他食物的消化,直到凝乳被分解为止。
牛奶总蛋白质含量高.为人奶的三倍。
人奶中有两种氨基酸:肤氨基酸及胰化氨基酸,它的含量为众奶之上,提供婴儿极佳的营养成分。
牛奶中含的乳糖与酪蛋白均得仰赖特定酵素的分解。乳糖经由乳糖酶,酪蛋白经由凝乳酵素分解成较单纯的成分。不过人类仅在婴儿期(稚齿尚未长成以前)胃内才含有凝乳酵素。三至四岁时,乳齿已成长完备,这两种酵素就会从消化道中消失,终其一生不再分泌。此时,应当停止使用乳类制品,开始喂食固体食物。否则,将埋下许多痛苦的病灶。
牛奶是发育中小牛的食物,小牛出生后饮用牛奶,促使骨骼及身体重量急速发育,每个月增加一倍(出生后前三个月都是如此),但脑部发育少且慢。相反的,人类婴儿的发育,身体成熟缓慢,脑部却以最快速成长,超越所有动物。小婴儿需要六个月的时间,体重才会增加出生时的一倍大。小牛肢体骨骼快速成长,所以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而婴儿脑部的发育胜过肢干,需要卵磷脂及牛胆质等特别物质的辅助。现在常见如十二岁的外表,却仅有八岁智能的内涵。高大的躯干,是牛奶等高蛋白质所造成的,但相对地脑部发育,智力启发却大不如前!
从以上的分析显示,新生儿至六个月间,最好以人奶哺乳,如此脑部发育及营养状况才能健全。六个月以上至幼齿长成期间,可以牛奶替代。三岁以上,或幼齿长齐后,则应放弃牛奶的摄取,以天然谷物、豆类及蔬果等取代。
2、摄取牛奶与疾病的关系
牛奶与乳类制品,含有至少二十五种以上不同成分类型的蛋白质(异类蛋白质),这是造成人类过敏反应的重大原因,甚至自体免疫疾病,也与它有关系。
牛奶及乳制品为食物过敏的元凶。过敏反应几乎不曾见于喂食母奶的婴幼儿。如果母亲是乳类制品的大量消耗者,过敏反应会透过奶水的喂食,造成婴儿腹痛等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人,假使摄取乳制品,常会恶化。因为乳制品中含有高浓度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需要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盐酸)及消化酵素,方能分解。一般以为胃溃疡应该多喝牛奶,令胃壁形成一层膜抵抗发炎及帮助溃疡愈合,这是错误的。
神经医学上的多发性硬化症,它的发生率与孩提时代摄取过多的乳制晶有关。吃人奶的人少见?罹患此病。
成年人的糜烂溃疡性大肠炎、儿童经常发作的急性扁桃腺炎、慢性鼻窦炎、淋巴腺发炎肿大、慢性中耳炎等疾病,不论患者年龄多大,只要停止食用牛奶及相关的乳制品,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改善与效果。
许多疾病尤其是甲状腺肿大的形成,及甲状腺功能失调,它们除了碘代谢与激素因素以外,都忽略了直接从牛奶中所摄取的酪蛋白。
3、摄取牛奶无法阻止骨质疏松症
一般民众,甚至许多营养专家、医护人员、政府卫生教育人员误以为多喝牛奶摄取足量的钙质,可以杜绝骨骼疏松,强化骨骼。在在宣导强调补充蛋白质,补充钙质,多喝牛奶,多摄取乳类制品,年轻人可以强化骨骼,老年人可以挥别骨骼疏软。但为什么骨科门诊及病房中,仍旧有许多不慎扭伤或滑倒,就造成骨折的病人呢?
美国研究饮食与疾病关联方面权威之一的麦都果( Dr . A . JOhnMCD0ngall )医师,曾做过一项全世界各地区人民摄取钙质与骨质疏松症的大型研究计划。经过他多年的研究调查,提出几个事实,以兹参考:
乳类制品贩售的基本理由在于钙质的提供。事实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民,他们的饮食中并没有乳制品存在,也未面临骨质疏松的侵害。而人类钙质的缺乏,导因于饮食摄取钙质不足,也极为有限。反而摄取的蛋白质愈多,骨质中流失的钙质也会愈多。
血液中钙的浓度,不能代表骨骼钙质流失的程度。
保持体内钙质正性平衡,维持骨骼硬朗,根本政策是改变饮食内容,减少每天摄取蛋白质的量,不是增加钙质的摄取。
世界各地采集的资料显示,亚洲及非洲社会,在工业大事发展前,牛奶是非常罕见的食品,当时他们都具有坚强的骨骼及坚固的牙齿,所谓富裕社会的文明病,极少发生在他们身上。如非洲班图( Bantu )妇女,她们的健康状况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她们的日用饮食里,从来没有牛奶。
她们钙质的来源取自蔬菜,每曰提供 250 一 400 毫克,钙质的吸收量远不及西方社会妇女的一半。
班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十个子女,每个孩子都是亲自哺乳十个月。即使钙质的流出及摄取相对性低,骨质疏松症(多数骨头表现薄又脆弱)的妇女,也几乎不曾见到过。
相当有趣的是,班图妇女移民或迁徙到其他西方国家,并且改变她们本有的饮食状况,以文明饮食(所谓高蛋白质,高糖分,高油脂,高盐分,营养丰富饮食)为主后,骨质疏松症及牙齿的毛病,就变成稀松平常。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是一个很理想的指标。代表任何一种文化背景社会中,骨骼钙质存留的状况,间接反映饮食营养文化。在医学界公共卫生学家,对全世界做广泛研究后,显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国家为美国、英国、瑞典、芬兰,他们也正是乳类制品消耗最多量的国家。相对的,骨质疏松症极少见于乳制品消耗量最低的国家,如亚洲及非洲。
在美国受到骨质疏松症侵害者,大约有 1500万至 2000万人口,美国人民的乳制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平均每位男子、女子、小孩,一年的总平均消耗量约为 300 磅。由此显示饮食中钙质足够与否,并非骨质疏松症的诱因,它真正的原因与蛋白质消耗量的多寡有直接的关联性。
爱斯基摩人给我们很精彩的范例,说明蛋白质效应与骨质中钙的存留,两者间的关系。爱斯基摩人因为地理环境使然,他们的饮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质:每天 250 ~ 400 克,取自鱼、海象、鲸鱼等;钙质摄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过 2000 毫克,取自鱼骨头及肉类,他们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二十岁不到,弯腰驼背的人比比皆是。
相对的,非洲班图人民,每天蛋白质仅 47 克,钙质仅 400 毫克,未闻有骨质疏松症者。
由此再次说明牛奶及其他乳类制品(包括乳酪、奶油、冰淇淋、肉类等),饮食中含有高量(高浓度)的蛋白质,是造成骨质中钙质大量流失的元凶。
素食者倘若蛋白质摄取过量,也会造成骨质软化,只是对于骨骼,植物性蛋白质较动物性蛋白质,更有保护作用。其中理由乃是牛奶、乳类制品、肉类、蛋、鱼类,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其他会促成骨质疏松症的因素 ― 就是酸性物质比例太高。为了保持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弱碱性,骨质必然要游离(所谓抽取)更多的钙质,以达成此目标。
在此特别提醒素食者及素食者父母,蛋白质平均摄取量绝无缺乏之忧,千万不要担忧自己或孩子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而加倍补充大量的牛奶、优酪乳、乳酪及蛋。因为得自乳制品额外的蛋白质,势必造成骨骼内钙质及其他矿物质流失体外,成为身体负性钙平衡。
除了大量蛋白质摄取,会造成骨质冲刷外流,缺乏运动、停经、喝汽水可乐(碳酸、磷质含量太高)、吃加工精制食品、过量的盐及其他酸性食物等,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
长期的腰酸背痛、疲倦、骨头酸软无力、牙齿松动、齿眼退缩、容易扭伤、闪腰、骨折,就是代表骨质中钙质及其他矿物质的流失,此刻应当重新检讨我们的饮食,减少蛋白质、鱼肉类、乳类制品摄取,以便重建真正的健康。
4、人类应当尽早放弃乳制品
巴斯德消毒法的害处 ― 牛奶一无可取
牛奶的加热方法是“巴斯德加热法”或“巴斯德消毒法” , 它被加热到华氏 145 度(相当于摄氏 62 度) 30 分钟;摄氏 72 度15分钟,就完成了消毒杀菌。然而还有很多的细菌还没有被消灭。
加热后的牛奶或乳酪等,改变了酵素性质。酵素及蛋白质、脂肪的结构成分,加热后会形成不稳定物质。而且牛奶加热后,会破坏活性酵素系统,例如胱氨基酸、胰化氨基酸、乳糖酶等。其他维生素与矿物质,也大多数摧毁殆尽。
再者,加热后蛋白质会凝固(凝乳),形成坚硬的酪蛋白,连有益肠道的乳酸菌也遭到破坏。最后,牛奶变成非常难以消化,容易引起过敏,对人类有害无益。而这个消毒法也不能完全排除毛发、灰尘、花粉、霉菌、昆虫、肥料等环境的污染。
经过发酵的乳制品,如乳酪、酸乳酪、酸乳等,是偏酸性食物,理应避免。如果真要摄取,可使用少量生的,无添加盐的乳制品。
毒性物质残存的考量 ― 毒物人体难除
现代畜牧限于空间管理经济效益,采取限地集中管理。为了避免密集式畜养造成传染病意外,所以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杀虫剂。而为了促进肉质肥美,乳汁增产,所以添加生长促进剂及激素。
这些化学品、添加剂,会流人牛奶中。残存的毒性物质,也会随着人类摄食而进人人体。
这些羊群、牛群没有放牧的,都挤在很小的房间内。一边吃饲料,一边排便,牛粪在地上被踩来踩去,如果旁边有一个牧童正在挤牛奶,一不小心踩的东西掉进去,被污染了,我们看得到吗?
均质化乳制品的伤害 ― 心脏病变增加
均质化( Homogenization )是乳制工业中的制作过程之一:它会破坏黄嘌呤氧化酵素( Xanthin Oxidase ) ,影响血管壁失去原有的平滑性,诱发脂肪物质沉淀,凝聚血小板或崩解的血球等,进一步造成瘫痕、粥状化,最后形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这是美国人罹患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芬兰乳制品也采用均质化处理,所以心脏病发生率极高。极少用均质化制乳的法国,人民心脏病比率较美国明显降低。
合成维生素 D 的添加 ― 无形危害难测
维生素 D ( Irraddiated Ergosteol )是经由放射性处理过的维生素添加剂,多年来一直被使用于添加人商业用乳制品、其他食品,及常见合成性多种维生素片中。
为什么要添加维生素 D ?因为过去畜牧业以野外放牧方式为主,牛羊一在户外吃草,天然的维生素 D 及胡萝卜素,可以透过阳光照射在体内自然合成,再从挤出的新鲜乳汁中制作成奶油(尤其是日照丰富的夏季,制成的奶油为一种天然的鲜明黄色成分)。
随着野外放牧时间减少,所制成的奶油,在品质及维生素 D 含量上,皆随着颜色退去而减少,最后制乳业者只得添加黄色色素,及放射性维生素 D ,以补充不足。
1930 年,发现怀孕时摄取添加维生素 D 的牛奶,胎盘有钙化现象出现。维生素 D 的危险性,逐渐为人所了解。
数年前,在英国因为不正常钙质代谢,导致新生儿死亡,发现与过量添加放射性维生素 D 有关。因此英国己禁止乳类制品添加放射性维生素 D 成分。
近年来乳制业者,又以合成性维生素 D ,取代放射性维生素 D ,为添加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利害尚不可知。
总之我们要觉醒,正确的健康饮食,第一步先要断除二十世纪的三大毒害 ― 肉、蛋、奶。
本文取自《这样吃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