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积分怎么交易:一味治疗让多少亲情变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22:37

■ 本报记者 郝楠楠
2011年11月的一则报道引起各界关注:一个2岁孩子接受肝脏移植手术之后又反复发作胆管炎,两年来超过2/3的时间在医院度过,因为打针次数太多,护士只能选择在他肚皮上找血管打针。然而对于他的病情,医生也不确定是否能治愈。亲眼目睹了孩子长期被针剂、药物所折磨,父母不忍孩子再受罪,决定放弃治疗,让孩子早日解脱。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治与不治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面对疾病,人类时常会束手无策,对于那些已经没有康复希望的疾病,放弃反而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然而面对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和所谓的亲情,许多重症病人被爱和道德“绑架”了。
爱和道德,时常被绑架
2011年7月,一名四川农村的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男婴露宿街头,而他的父母拒绝所有人的帮助,宁愿抱着孩子“等死”,并表示“把钱留给别的孩子”。此举引发众多网友谴责,批判这对父母冷酷、没有人性。试问一下,在多方求医之后,明知孩子病情很难治愈但依然坚持治疗,让孩子弱小的身体饱受手术和药物等的摧残之后离开人世就是有人性了吗?
有些脑死亡病人的家属坚持要求医生用呼吸机维持病人的呼吸,在病人身上插满管子,直到经济无法承受时,再要求拔掉呼吸机让病人彻底死去。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教授李政平说,呼吸机并不会使病人复生,这种做法或许只是为了满足家属心理上的亲情需求。
退休教师张云被查出肺癌晚期,医生说可以手术结合放化疗,但治疗费用较高。一直从事教育行业的张云知道治愈希望很小,不赞成手术,既怕给孩子增加负担,也怕各种治疗方法对身体的摧残,他只想有尊严地、安然地离开。但是出于孝心,子女们坚持凑钱为老人治病。手术很“成功”,顺利地切除了张老的半个肺。然而好景不长,又经历了三个月痛不欲生的放化疗之后,张老还是走了。
钱花光了,半个肺被切了,头发掉光了,恶心呕吐了,身体崩溃了,生命也流逝了,离去之前却依然在忍受放化疗的痛苦折磨。山东华圣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济南华圣医院院长王现军告诉记者,放化疗的确可以杀死癌细胞,但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有效,例如腺癌、鳞癌、肾癌等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癌症,放化疗不仅对病情没有帮助,反而可能让患者的抗癌免疫力全面崩溃,更快地结束生命。
不能安乐死,那就安乐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医院对癌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绝大多数人表示在绝症、医学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愿意放弃治疗、选择死亡。
“在生与死之间,我宁可选择快快乐乐地等待死亡,也不愿奢求生不如死的治疗可能带来的机会,既然不能选择安乐死,那就让我安乐活。”这是一位癌症末期患者的自述。尽孝、救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所有的救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不要用所谓的爱和道德“绑架”我们爱的人,与其让他们在冰冷的病床上离开,不如让生命温暖地离去。
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要的不是各类刺激性药物、痛苦不堪的治疗以及毫无尊严地被插上氧气管、鼻饲管、导尿管、输液管……他们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打扰和亲属的陪伴。正如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毫无意义的治疗,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通过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