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价托管怎么找客户:年文化要为建设文化强国服好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23:47

 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预计全国将有31亿人返乡探亲过大年,这既为活跃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办好年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众所周知,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春节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称春节为“元日”、“元旦”、“新年”。它集喜庆文化、祭祀文化、孝文化、家文化、归属文化、认同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之大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除汉族外,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年的习俗。人们常常借助这个平台,回首逝去的一年,精心谋划新的一年;追思祖先,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探望亲朋好友,增强亲情友情;利用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氛围,服务乡亲近邻等。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成为最紧迫任务,办好年文化对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引领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消费习惯,活跃基层社区文化生活,增强国民认同感和凝聚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值得指出的是,近30多年来,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浪潮和国内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传统文化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冲击,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氛围日渐浓厚,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却正日渐减退。突出表现为:年文化意识逐年淡薄,传统的祭灶、扫尘、贴年画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祭拜祖先、舞龙灯、踩高跷、放鞭炮、拜年走亲戚等年文化活动越来越淡化;一些地区现存的年文化活动由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内涵和现代表现手法,致使参与性和感召力不强,群众基础脆弱。究其原因,一是商品大潮中功利主义抬头,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失却;二是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的迁徙和民间老艺人的人数减少,致使失去了开展年文化活动的土壤和人才。三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传统社区的重组,受众群体构成发生变化,市民陌生感增强,喜爱传统文化的中老年群体减少,偏爱西方现代文化形式的青年群体增加;四是原居地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和新迁入人口的增多,邻里之间变得陌生,人情味淡薄,加之经费保障的乏力和人才的匮乏,组织年文化活动难。

  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直接攸关广大人民群众能否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而且也不利于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更不利于文化强国建设和社会建设。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利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极好平台,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社会积极性,把年文化办成促进地方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推力,办成凝聚全民共识,传承创新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

  第一,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举办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年文化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蹲点采访等与丰富多彩的年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文化理念、道德理念引领社会风尚,帮助国民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明素质,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共识,夯实社会基础。

  第二,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基层,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年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要以本地区和身边鲜活的人和事为源泉,多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习惯和审美需要,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鼓舞人,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深厚的文化土壤,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以传承创新为先导,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表现手法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传统年文化的表现形式,又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时代内涵,兼顾不同受众的观赏水平和审美需求,增强回乡过年的青少年群体对本乡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严禁封建迷信文化、“媚俗文化”、“低俗文化”等,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年文化活动与培育永久性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有效结合起来,为发展地方经济,扩大就业,促进脱贫致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第四,回乡探亲过年的广大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职工、科技工作者、大学生、革命军人、城市务工人员等,要自觉主动当好地方年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意者和组织者,帮助培养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骨干分子,组建永久性的地方文化演出团队,探索建立基层文化的工作机制;要利用年文化活动和探亲访友机会,主动回应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住房、就业、医疗等重点热点问题,辩证全面地分析“怎么看”,科学求实地阐释“怎么办”,解疑释惑,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十二五”发展纲要等重要精神宣传到基层,传播到社区百姓,为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做出贡献。

  第五,各级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年文化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门班子,提前精心安排,增加资金投入,为繁荣发展年文化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要通过举办新年团拜会、知名人士座谈会,华侨华人联谊会、留学生回乡见面会等形式,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展示建设成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做贡献。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春节安全、祥和、欢快,用年文化活动的新创意,基层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感受,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风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者王志章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攻关项目“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首席专家;张国栋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