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媒体组合案例:论台湾2012选举后政策走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7:18:42

台湾2012选举如期落幕,马英九以约80万票胜出蝉联领导人。胜选是终点也是起点,终点是取得了前一阶段的胜利,起点是未来的路刚刚开始。胜选后,施政方向与措施会怎么样?

  概而言之,马英九胜选奠定了两岸关系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可在现有基础上向前发展,台湾的对外联络与交往亦会顺畅。但我们应当可以断定的是,追求历史定位是每一位有大局观的领导人的自然追求,马英九也不例外。他会在两岸统合的道路上走多远,有多大的耐心与技巧走下去,则是马英九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毕竟四年很短。

  马英九在胜选后祭告“乃翁”时谈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本是“膺九”而非“英九”。长期以来,马英九之名以其出生地九龙被熟知。但经马英九说明后,我想,马鹤凌先生为儿子起名时承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诗中为儿子起名,反映了马鹤凌身出乱世的悲国情怀。与此同时,我们也从中可以窥见马老先生生前对中国的现状体认较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亦相当客观。“死去远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足见马家家传内敛而内藏大志。

  需要说明的是,马英九处于高位,家国一肩挑之,其复杂之多,其使命之高,其奋斗之难,其实现之艰,其认知之要,非一介平民愤青所能承受之。自古以来,“大一统”思想承袭在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同样的,执政之柄掌握在家族、集团、阶层的手里,治国之方非单一之途。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并不平衡。马英九生在九龙,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学成后加入国民党,在党国体制下从党工做起,旋出任政府要职,又跳入选举洪流,一路经过台北市长而至台湾地区领导人,从国民党主席到领导人与中国国民党主席一肩挑,其过程真实地说明了人生历练与政治演变琢磨不定,反反复复,险象环生。这种经历,一方面反映了时代变化,一方面又承袭了历史,突破并非易事。但经过了民主的形式洗礼之后,马英九必对当前国家现状有怕深思,未必有定见。

  我们有必要看一看马父骨灰盒上的两句话:“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我们再看马英九祭父文:“您一生自诩 于孙中山 先生的忠实信徒,一直以天下为己任,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以及‘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有一阵子,我们姐妹还戏称您为‘马中山’!”2005年11月5日,马英九父亲马鹤凌的遗体火化家祭上,马英九的大姐马以南就用湖南话代表家属宣读祭父文。我想,马英九如何把家教与治国统一起来,应当就是马英九对中国统一的看法与行动。

  祭告先父时,马英九畅谈自己有历史定位的压力。“未来这4年,我没有连任的压力,可有历史评价的压力,我一定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典范,我期许我自己,也希望各位帮我完成这4年任务。”作为一个有责任、有使命感的领导人,即使不能主导质变,也会以积聚量变为己任。这是不容否认的。

  马英九的历史评价压力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揣度一下。从台湾的历史人物来看,从卫温、诸葛直到刘铭传,从刘永福到唐景崧,从陈仪到陈诚,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到李登辉陈水扁,从连战到马英九,无数的台湾政治人物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历史定位却大不一样。还有很多文化名人,像丘逢甲、连横等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台湾做贡献。1700多年来,台湾的开发利用,台湾人群的发展演变,无不以大中华一分子而存在。虽说有1895年-1945年的日据时期,但台湾与大陆在文化、民族血脉上的联系并未割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马英九的历史评价压力最大的在于不愿做历史的罪人,其次才是如何执好政,实现台湾经济的再次腾飞。不能明说的是,台湾经济的脱胎换骨有可能引领中华经济圈,但是其动力在于自身强壮。实际上,台湾民生改善依赖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因此可以推论:马英九最想做的功课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台湾行驶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但这些话,不能明说,或者不能说透。至于执掌权力的好处并不是马英九的追求。

  执政是政治人物的生命。无论中国国民党还是民主进步党,逐鹿政权都无可厚非。政权是社会组织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台湾的族群割伤与思想分离不宜当作选举操作,否则,台湾之伤必是送命断种。正如人的手足一样,与身体相连可以活动自如且为整个人体的健全做出贡献,而一旦脱离了身体,不仅什么都不是,更会无处安身,成为腐品而消失。台湾就好像中国的一只脚,离开大陆一时还可以活动,但离开大陆长了,也许可以形成自己的微循环,但得另找一个身体长上去,不然,活不下去。目前的台湾,中国国国党是既不想把自己的命运全数绑在大陆一家身上,希望与美国日本有牵连;而民进党则希望大陆为台湾输血(经济方面),而指挥权交给美日。因为双方都知道台湾不可能独立生存下去。可惜的是,从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民族分裂生存的追求很少,即使有分裂的情况也是在追求统一。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妨做如下结论:马英九胜选后,其政策走向是重申“不统不独不武”,重点在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上,亦即按现今的大政方针走下去。其可能改变的是:在两岸关系上,强化《中华民国宪法》的存在,加大两岸交流,加快经济整合,开放大陆因素步入台湾,逐步向大陆推销台湾,追求签订似《两岸关系协定》之类的政治文件,从制度上消除两岸动武的基础。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马英九不是一个大踏步进行政策调整的领导人,并不仅仅是台湾内部反对党制衡的结果。马英九还是希望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也不想以党国一体的模式统一中国。这一点,与大陆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实际上,大陆的一党执政,有优点也有弊端。优点是反分裂的能力会强大一点,弊端是党的利益与民众的利益无法有效统合,干部与群众的界限太清楚。这几年虽说“群众”一词用的少了(正式文件上还强调),但是用语环境上以“老百姓”取而代之的边际效应仍然是人为地分裂社会,造成很明显的心理优势阶层即以公务员为核心的主导阶层。我想,什么时候没有了干部阶层,什么时候用民众或公民称呼全体民众的时候,民主思想就是在大陆人心中扎根的时候。但是马英九不知道大陆的现状。应该说台湾的现状,透过陆客游与官方色彩的沟通,大陆已知道不少。但是台湾人来大陆除了做生意之外,从不关注大陆的政治生态,因而无法有效影响大陆。要知道,没有双向的影响,中国统一之路只能武力当先。

  更须说明的是,“九二共识”现在是台海关系的底线,如果不去不断丰富,让共识扩大,“九二共识”迟早要被废弃。而“九二共识”不能在两岸交往中结果的话,两岸的差异会大而非小。这都是相当危险的事。怎么样扩大“九二共识”的内涵,方法就是台海双方互惠互利而非当前的单方让利。台湾人应当明白,大陆不是提款机,而是合作伙伴。

  焦云逸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