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吃人肉:九变十化气数图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23:32
                                                                                       不   良   相   則   良   醫
                                                              矢志歧黄 效法仲景 精勤博悟 持经达变 自成机杼
  
                                                                  (九变十化气数图解读《伤寒论》条文之一)
   
        中医经典理论研修及各家心得体会  
  
    自古学《伤寒论》者,由于不明仲景撰著之旨,不得仲景秘术,“无不苦其繁难深晦,不得系统,不得要领,用力益深,入门益难,掩卷叹息,废然而返者,多少人矣”。
   
        再加之世传《伤寒论》原文次序,前后紊乱,颠倒错简之处甚多,理路因以不明也,故有“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之说。所以欲通仲景之旨,首先要晓三阴三阳之意,欲明三阴三阳之旨,首先要搞清“气数”之意,“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万物有气即有数,有生成就有变化,人乃万物之中最贵者,先天十月怀胎河图是也,后天九九八十一变洛书是也,河图洛书两者合二为一与后天八卦相配之生命形成和演化过程就是人的气数,大至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无不有气数的存在。无病之人,人体气机升降有序,周而复始,患病之人,气机升降失衡,生命圆运动受阻,有始无终。    医者,必须通晓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气数演化规律才能更好的临证治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仲景之后,除王叔和卫讯等少数人通晓仲景之旨外,千古无一人。《伤寒论》研究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是明证,正因为不明仲景撰著之旨,才有诸家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言百家争鸣促进了伤寒学说和仲景学说的发展,依我之见,在不明仲景撰著的情况下后世注释之著是在误导后学,引入歧途不得而返,诸多学子,苦无入门之捷径,张仲景术的问世,不但可释千古疑难,而且可获登堂入室之匙,可在最短时间内造就大批中医人才,中医之振兴指日可待并非虚言,待仲景方术大白于天下之时,《伤寒论》研究就可以划句号而告终。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一出生其后天生命过程就呈有序性,动态性,周期性在逐渐演化发展,人的一生就好比是一罐煤气,其生命能量在逐渐的耗散,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经过九九八十一变由少到老,待生命能量耗尽便气尽身亡,只剩一具无生命的躯体。        人身之魂“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天一地二人三,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是三生的)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息”。               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
   
        游魂属8,鬼魄属4,男8女7,男逆女顺,故九变十化气数图始于8/4魂魄入,终于8/4魂魄出。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气数图两对角线首数相加均为16,             8/4曰伤寒,7/3 曰杂病,仲景撰著时又恰值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六气8/4伤寒主事,故仲景撰著名《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人始于8/4,终于8/4共99岁,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病九年一变,证随年月日无时不在变,一年有四季,故有九十九乘四等于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仲景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是治疗百病的根本大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考“方法”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墨子。天志》云:“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于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何故,则方法明也”。显而易见,在墨子之前,做各种事物都有各自的方法,墨子这里所说的方法,仅是指用矩来测物体方与不方之法,事实上测方之法也有许多种。其实河洛九宫八卦方位法就是方法一词的来源,这个词用多了用习惯了,人们就称做其它事的办法也叫“方法”,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仲景先师在九变十化气数图中,首先对伤寒与杂病进行分类并揭示这两种疾病产生的本质和传变路线以及其自愈日期。宋本《伤寒论》将其论述条文置于第七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即以下的表述形式:
                        伤寒                                                                                  杂病
                         8/4                                                                                    7/3
                         7/3                                                                                    6/2
                病有发热恶寒者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此为仲景先师示人以伤寒杂病之辩,太阳伤寒8/4内传厥阴7/3,厥阴杂病7/3内传阳明6/2,太阳伤寒病8/4七日自愈,厥阴杂病7/3六日可自愈。
  
         历代医家对此条文极为重视,但对其文意的具体理解,则看法不一,争论不休,难以统一认识,遂使后学无所适从。大致归纳诸家之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发于阳”是病发于三阳经,“发于阴”是病发于三阴经。二.认为“发于阳”是病发于太阳,“发于阴”是病发于少阴。三. 认为“发于阳”是感受了风邪而发病,“发于阴”是感受了寒邪而发病。上述三种说法,都与仲景思路格格不入,很难与临床相符,其实本条的重点是辨别一个本气自病而恶寒的病人,是太阳伤寒8/4,还是厥阴杂病7/3,是通过本条之辩证,充分体现仲景原书是伤寒与杂病共论之书,是融伤寒与杂病而一炉共冶的大经大法。
   
        九变十化气数图,从整体上纵横观之,其人体生命周期过程中病证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就像一张鱼网,处于极顶位置的横病为纲,纵证为目,横病为本,纵证为标,横病先天生成,九年一变,纵证后天变化,逐年在变,纲举则目张。六病定病位,九纲定病性。《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8/4和3/8的提纲之辩,是对太阳病伤寒8/4和太阳病中风3/8最典型临床症状的高度概括。同理,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阳明病6/2的提纲之辩,但不包括阳明病1/6,以区别于胃家寒和胃家虚之太阴病2/7。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弦也”是少阳病4/9的提纲之辩。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是太阴病2/7的提纲之辩,太阴病不包括脾5,脾5不属太阴,属少阴。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只是少阴病5/1的提纲之辩,不包括“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证之少阴病9/5。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厥阴病7/3的提纲之辩。以上六条仲景虽未明言提纲二字,但它确实是伤寒论的提纲条文,其表述形式有其特殊性,在气数图中处居高临下的位置,既表示三阴三阳六病的最典型临床表现,又表示生命过程不同的演化周期,还表示人身的不同部位,所以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其置于六病各篇之首,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明乎此则后世关于“提纲”和“非纲”的千年之争可休矣。
   
       人禀九天1/6    2/7    3/8    4/9    5/1    6/2    7/3    8/4    9/5之气数而生,上属九星,下属九州,命系星辰18位,人生天地100年,若其时正,则身命高超,前程显达,若其时不正,则命贱身卑,沉沦漂泊。            仲景紧接着在《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和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论述太阳中风3/8和太阳伤寒8/4之辩,太阳中风3/8和太阳伤寒8/4是对太阳病的分类,不是伤于风叫中风,伤于寒叫伤寒,伤寒中风都是指本气自病即内伤病,而外邪侵袭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也可以患病,那就是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邪随体化,风伤厥阴7/3,寒伤太阳8/4和3/8,暑伤少阴9/5和5/1,湿伤太阴2/7,燥伤阳明1/6和6/2,火伤少阳4/9。本气自病即内伤病和外邪致病即外感病,其病证相同,治法亦同,仲景有方有论,依法治之可也,所不同者,二者之病证的传变有迟速之分耳。通晓三阳三阴之旨,才可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关于三阳三阴之实质,暂且不表,以待后论。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九变十化气数图解读《伤寒论》条文之一                                                                                     五    音    养   身 
    从气数图看传经伤寒正治之方法
 
    仲景之伤寒是外感病之总称,借伤寒之名为外感病立法,其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病和温病以及传经伤寒都在范围之中。
 
   对于杂病 则以六病谋篇以示相体辨病,平脉辨证之例。天之六气无岁不有,然其六气之伤人,惟冬月伤寒有传经之证,即仲景所云的“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 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除冬月伤寒外之余五气(包括寒)则但有干移合并而已,并无传经一说。所以传经伤寒乃是伤寒中之一病耳,学者当明于此。仲 景云:“凡伤于寒(冬月伤寒),传经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多死”。从气数图可以明显看出传经伤寒和两感于寒的传变路线和仲景对此病的 正治之方法。传经伤寒,其始起于太阳8/4,一日太阳8/4,二日阳明6/2,三日少阳4/9,四日太阴2/7,五日少阴9/5,六日厥阴7/3,日传一经,六日六经,计日不爽,经尽而复出之阳,则病解而自愈。
    伤寒传经在太阳8/4,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 (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粥饮,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见后卷。
传阳明6/2,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取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传少阳4/9,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传太阴2/7,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厚朴四两 石膏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五合余,日三服。
传少阴9/5,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传厥阴7/3,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桂枝当归汤方
    桂枝二两 当归三两 半夏一升 芍药三两 黄柏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温三服。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以上皆传经脉证并治之正法也。若入腑及脏为传经变病,治列后条。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8/4受之,即与少阴5/1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大青龙加附子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劈) 石膏如鸡子大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八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二日阳明6/2受之,即与太阴2/7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石膏一斤 茯苓三两 白术四两 枳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五升,温分三服。
三日少阳4/9受之,即与厥阴7/3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当归附子汤方
    当归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以上皆传经变病,多不可治,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脏腑不通而死矣。所谓两感于寒不免于死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正 确 认 识 中 医 中 药 的 理 论 方 法 发 展       
 
                                                                                     音    乐    疗    法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阴   阳   五   行   体   系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脏:    肺、    肝、    肾、    心、    脾                                                           五音:    宫、    商、    角、    徵、    羽
  
                          五窍:    鼻、    目、    耳、    舌、    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    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心——五脏中的君主    **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调》。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过早过晚听都不太合适。    伴茶: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肝——五脏中的将军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
 
    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
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最佳曲目:《胡笳十八拍》。肝顺需要木气练达,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一来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伴茶:准备一杯绿茶,里面少放一些白茶,以起到梳顺肝气的作用。    **脾——五脏中的后勤部长    脾是我们身体里的重要能量来源,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都来自脾胃,经过食物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能量供应给各个脏器。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让我们的脾胃承担过重的负担,而停产。    脾常见不适:腹胀、便稀、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    属脾的音阶: 宫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最佳曲目:《十面埋伏》。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最佳欣赏时间:在进餐时,以及餐后一小时内欣赏,效果比较好。    **肺——五脏中的宰相    肺在身体里是管理呼吸的器官,全身的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都要通过肺对外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到全身各处。也正因为肺和外界接触频繁,所以污染的空气、各种灰尘、致病细菌,会在你身体抵抗力稍低的一刹那,占领你的肺。
肺常见不适:咽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容易感冒、易出汗。    属肺的音阶: 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最佳曲目:《阳春白雪》。肺气需要滋润,这首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    最佳欣赏时间: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事半功倍。    伴茶:准备一杯白茶,里面少放一些红茶和黄茶,以起到生补肺气,同时清除肺中杂质的效果。         **肾——五脏中的作强之官    肾在身体的五脏之中,被认为是人体的储蓄机构,我们身体里所有其他脏器产生的能量,在满足日常消耗后,都会把多余的能量转存到肾中,将来身体里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的能量时,通常会从肾中抽调。长此以往,肾中的能量总的来讲还是处于一种匮乏状态。    肾常见不适:面色暗、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    属肺的音阶:羽音,相当于简谱中的“6”。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最佳曲目:《梅花三弄》。肾气需要蕴藏,这首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最佳欣赏时间:7:00-11:00。这段时间在一天里是气温持续走高的一个过程,人和大自然是相互影响的,在这个时间段,太阳在逐渐高升,体内的肾气也蠢蠢欲动地受着外界的感召,如果此时能够用属于金性质的商音和属于水性质的羽音搭配比较融洽的曲子来促使肾中精气的隆盛。    伴茶:准备一杯黑茶,里面少放一些白茶,以起到五行相生的效果。
                            茶     叶    五     行            绿茶:    五行属木,    代表茶有碧螺春、             毛尖、毛峰、猴魁、龙井。
          
            红茶:    五行属火,    代表茶有川红功夫、           滇红功夫、祁门功夫。
         
            黄茶:    五行属土,    代表茶有霍山雪芽、           温州黄汤、君山银针。
         
            白茶:    五行属金,    代表茶有银针白毫、           贡眉、白牡丹。            黑茶:    五行属水,    代表茶有普洱茶、             湖南黑茶。                               中医经典理论研修及各家心得体会   
     
       邹学熹    
    
    《伤寒论》所列病态,皆以阴阳为总纲,条文中所言发病愈期的数理依据,皆出自河图生成数。“发于阳七日愈”,按河图数七为火之成数,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又为为阳,七这个奇数也属阳,结合到病理上,发于阳之病得阳之助则易愈,故推测发于阳之病以七日为愈期。“发于阴六日愈”,按河图数六为水成数,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又水为阴,六这个偶数也属阴,结合到病理上,发于阴之病得阴之助则易愈,故推测发于阴之病以六日为愈期。从五行结合数理的这个例证可以看出:木火金水皆得土之数而成,否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阴阳和而万物生。一至五皆为孤阴孤阳之数,所以不起变化,自五加一起,才开始起变化,这就是河图生成数之理。因为有生必有成,阴生者阳成,阳生者阴成。如五加二得七为奇阳,五加一得六为偶阴,所以《伤寒论》在该条文的最后说:“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六经波荡,五气倾移。”从易学上看,经犹界也。六经是指太阳出入地平形成的六条法线,这六条法线是固定不变的,故称“六经”,《伤寒论》也取义于此。但太阳出入地平的视位置(太阳本身是恒星)可以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移动于这六条法线之间,而产生风暑湿燥寒五气之变化,故曰“五气倾移”。“六经波荡”指时间,“五气倾移”指空间,古人这样用数理来论述时空关系,有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数理思想,只是我们几千年来就停留在那里,再也没有积极向前推进了。
附:七日来复,六日传经别解
   
    《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上下周纪为六十年,而以三十岁为一周纪,六十岁为二周纪,即上下周纪.本来10天干×12地支=60岁,但盖天家只看半面,故以30岁为一周。每年24气,60年得1440气,按盖天家的方法,则当除以2,得720气,再以天干约之,则得7.2,除去0.2小数,则得整数7,故知气机的基本规律为七日来复。若将7.2气除6,得1.2气,认为这是六日传经的数理,又“星期日”三字来自古天文学,外国称“礼拜日”来自耶稣基督教。星,指二十八宿;期,指每月28天,恰合7日一个星期;日,指在此期间中有星空,故气化活动七日来复,所以,到第七天当休息以养其气。                              河南中医学院高体三教授临床治病妙法举隅  《 伤寒论》“三阴三阳”时空生命模型探源             天机秘奥伤寒大数考时定刻表             仲景方术研究   
 
            天机秘奥伤寒大数考时定刻表
    所有日志
仲景方术研究(76)
医海珍珠(17)
伤寒种种论(13)
男科疾病辨证论治(1)
方剂临床应用研修(1)
正确认识中医中药(63)
中药临床应用研修(81)
中医经典理论研修(23)
内科疾病辨证论治(22)
外科疾病辨证论治(40)
妇科疾病辨证论治(4)
儿科疾病辨证论治(2)
市场药品疗效观察(12)
默认分类(4327)
日志归档
 
2009年 
11月(11)
10月(1)
9月(6)
8月(32)
7月(35)
6月(521)
5月(57)
4月(1)
3月(1)
2月(7)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心情随笔
医海珍珠(17)只看标题 
 
                                十二经脏腑合八卦图说    谨按阴阳二气变合生化,而为五行,五行之生,错综参伍,而成八卦。先天者,生初之理,后天者,生存之道。人禀天地阴阳五行以成,故十二经脏腑,应乎五行,而即应乎八卦。八卦之中,金、木、土各有二卦,水、火只有一卦。然坎离二卦。先天位居东西,后天位居南北,得天地之正位,司造化之枢机。故虽各专一气,而肾水心火,实交抱而流通,二物而互用也。肾属水,而有命门之火,即翕取于心之火也;心属火,而中有至阴之精血,即肾水之上升于心也。二脏俱蕴水火之全,故又统领包络、小肠、膀胱、三焦,非如余脏各配一腑焉。    五行生克
    古以木、火、土、金、水生克之理,以配肝、心、脾、肺、    张大昌医文选:汤液经法拟补    太老师张大昌先生系《辅行决》的收藏捐献者,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极高。现将其未公开发行的《经法述义》中的一篇摘出,以供大家学习、研究。此文系山西中医研究院赵怀舟先生打印整理。
张大昌1982年序    讲解经方,宋时成无己首创之。论药之分剂,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此十种者,是药之大体。”寇宗奭《本草衍义》云:“此十种今详之,寒热两种何独见遗?如寒可去热,大黄、朴硝之属也。热可去寒,附子、桂是也。今特补此二种,以尽厥旨。”自尔以往,医家皆依此,谓之十剂或十二剂。其组织制度,以君臣佐使为准则。其引《神农本草经》云:“方宜一君一臣三使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四神、八维方    北方壬癸水,其季冬,其位子,其神玄冥,其兽玄武,其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气凛,其剂渗。经云:“渗可祛湿”。其方玄武,白术、茯苓、生姜、甘草属。    东方甲乙木,其季春,其位卯,其神勾芒,其兽青龙,其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气散,其剂轻。经云:“轻可祛实(一云闭,邪气闭实也)”。其方青龙,麻黄、甘草、杏仁、桂枝属。    南方丙丁火,其季夏,其位午,其神祝融,其兽朱鸟(雀),其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其气润,其剂滋(一云润)。经云:“滋可已枯”。其方朱鸟,阿胶、鸡子黄、黄连、黄芩属。    西方庚辛金,其季秋,其位酉,其神蓐收,其兽白虎,其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气肃,其剂收。经云:“收可已耗”。其方白虎,石膏、粳米、知母、甘草属。                            从气数图看口腔溃疡病的证治规律                        世传针灸家十二经脉流注之说是错误的!      
    医海珍珠   
 
    四神、八维方    北方壬癸水,其季冬,其位子,其神玄冥,其兽玄武,其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气凛,其剂渗。经云:“渗可祛湿”。其方玄武,白术、茯苓、生姜、甘草属。    东方甲乙木,其季春,其位卯,其神勾芒,其兽青龙,其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气散,其剂轻。经云:“轻可祛实(一云闭,邪气闭实也)”。其方青龙,麻黄、甘草、杏仁、桂枝属。    南方丙丁火,其季夏,其位午,其神祝融,其兽朱鸟(雀),其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其气润,其剂滋(一云润)。经云:“滋可已枯”。其方朱鸟,阿胶、鸡子黄、黄连、黄芩属。    西方庚辛金,其季秋,其位酉,其神蓐收,其兽白虎,其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气肃,其剂收。经云:“收可已耗”。其
 白虎,石膏、粳米、知母、甘草属。
北东其位丑,阳气始生,地气始动。其宿咸池,其气滑。经云:“滑可祛著”。其方咸池,榆皮、葵子、黄芩、滑石属。东南其位辰,阳气大振,万物思动。其宿天阿,其气宣。经云:“宣可祛郁”。其方天阿,生姜、半夏、橘皮、桂心属。南东其位巳,阳气大张,大雨思降,其宿螣蛇,其气泄。经云:“泄可祛实”。其方螣蛇,厚朴、大黄、甘草、枳实属。南西其位未,未者,味也,百味斯实。其宿神后,其气涩。经云:“涩可固脱”。其方神后,赤石脂、干姜、禹粮石、粳米属。西南其位申,阴气初盛,月出之地。其宿阴旦,其气清。经云:“清可祛热”。其方阴旦,黄芩、大枣、甘草、芍药属。西北其位戌,大地澄清,生机已减。其宿紫宫,其气重。经云:“重可祛怯”。其方紫宫,牡蛎、龙骨、滑石、赤石脂属。北西其位亥,阴气思收,大地闭塞。其宿勾陈,其气补。经云:“补可扶弱”。其方勾陈,甘草、生姜、大枣、人参属
                    医 有 五 等 (岳 美 中)           (zhuan)十二神方 
从气数图看口腔溃疡病的证治规律
仲景方术研究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虽非大病,然治不得法则缠绵难愈,给人带来一定的痛苦,余对此深有其感,从我记事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四岁时由于患口腔溃疡,不能正常饮食,只能把饼干一类的食物用开水泡成糊状才能勉强进食,其痛苦之状,至今记忆犹新。只记得当时还光着屁股,端着茶缸坐在锅头炕沿边吃糊状食物,喝蜂蜜水,那时农村缺衣少食,哪有钱医治,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口疮也就慢慢痊愈了。时至今日,方知口腔溃疡病的产生是由于心热脾实之故。余之当时气数图如下:
    3/8太阳病
    2/7
    1/6
    9/5少阴证
    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各家不一,直至今日,诸家见解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实火,但单纯用凉药反而无效,有的认为是虚火,按法治之,效果也不明显。其实,由于个体差异性和疾病的阶段性的原因,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发生此病,但不论是哪个阶段,其最终导致此病的根源是心热脾实,临床治疗时必须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才能取得较佳疗效,余临证常用甘草泻心汤,大泻心汤和大小柴胡汤等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疗效甚佳。现附几则名医验案,以供同仁研究。
   1.某女,34岁,患口疮5.6年,曾用过多种中西药治疗,都是暂时有所减轻,未能根除。其口疮厉害时,则大便干燥,口疮好转后,则大便转正常。后服甘草泻心汤治疗,口疮有好转,其后连服30余剂,口疮终于痊愈,数年来未复发。(引自《经方发挥》)
   2.某男,30岁,生口疮数日,后即蔓延到舌背舌腹,整个口腔和舌部完全糜烂。食物水浆皆不能下咽,每喝水一口,都痛苦万状。全身发热,胸下烦闷,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脉虚而数。遂投以甘草泻心汤加减,炙甘草50克   黄连6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党参15克   半夏10克   桔梗15克   水煎服,缓缓咽下,服两剂后,自觉好转,共服六剂痊愈。(引自《经方发挥》)。
   3.史某,男性,42虚岁,住东四六条,1965年11月15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舌溃疡两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痛,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证为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克   黄芩10克   干姜6克   半夏12克   大枣3枚   黄柏10克   党参10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舌痛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证消除。选自(胡希恕医案)。
   气数图示:4/9 3/8 2/7 1/6 9/5少阴病
                                 8/4
                                7/3
                                6/2
                                5/1
                                4/9少阳证
4.某女,25虚岁,1962年10月10日初诊,8年多来,经常口腔溃疡,若溃烂平复则舌痛,有时咽部也有溃疡,头面牙耳有阵发性疼痛,上午经常头部发热,头晕耳鸣疲劳,腿酸软,口干思饮,饮水不多,有时恶心,胃疼痛,食纳尚可,大便正常,小便黄。。。。。。(选自蒲辅周医案)。
   气数图示:7/2   8/3   9/4少阳病
                         1/5
                        2/6
                        3/7
                        4/8
                         5/9
                        6/1阳明证
5.某男,53虚岁,1962年10月16日初诊,口腔溃烂反复发作,经服中药稍好转,近来咽痛较重,食纳不佳,睡眠尚安,耳鸣,大便正常,小便微黄。。。。。(选自蒲辅周医案)
   气数图示:9/5   8/4   7/3   6/2   5/1 4/9少阳病
                                          3/8
                                         2/7
                                         1/6
                                         9/5
                                         8/4
                                         7/3
                                         6/2阳明证
   6.某男,33虚岁,1962年6月5日初诊,多年来经常发生口腔溃疡,时发时愈,现口腔粘膜,舌及牙龈等处仍有溃疡,历时较久未愈,三个多月来每晨一次溏便,量多而臭,无黏液及里急后重感,食欲不佳,不知味,口渴喜热饮,睡眠及小便正常。。。。。。(选自蒲辅周医案)
   气数图示:7/3   6/2   5/1   4/9少阳病
                               3/8
                               2/7
                               1/6
                              9/5
                              8/4太阳证
    从蒲辅周先生的上述三则医案来看,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都在少阳病4/9阶段出现了口腔溃疡,而其它的三则医案也具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处在少阴病9/5阶段,但不论是少阳病4/9还是少阴病9/5都病关心脾,而心热脾实是导致口腔溃疡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仲景“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经方治疗大法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中医中药的理论方法发展   2009-03-27 08:48   阅读2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
      《内经》有上工、中工、粗工之分,把医分三等。《周礼-医师章》也依技术的高低、考核的优劣,而决定为工为徒,职位升迁。今天的中医,除了年高者尊为老中医以外,多没有什么区别,其实细细一看,可分为五等。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这种人只会念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于中医学术实际上还是门外汉。平日打听名医好开什么方药,依样葫芦,拿去应诊,看病用方与抄方无异,冀其有效,自不可能。
       二等医生,叫用药医生。这种人正式学过中医基本理论,懂得生理病理、理法方药,但是应用不好。一般的病可以治,病情稍一复杂就束手无策。因为所学尚在皮毛,辩证自然不清,全凭自己对症用药,纳呆则麦芽、山楂,头痛则白芷、川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胸无定见,幸中自少。
       三等医生,叫辨证医生。这种人正式受过老师教训,学有师承,对于中医学下过一番功夫,比较精通,有点根底,会辩一点证,也能够综合分析,辩证论治。虽然学有渊源,但是经验不够,所以旁人能治的病,他能治,旁人治不好的病他也治不好,现在所谓好医生,大致属于这类。
       四等医生,叫入细医生,这种人学验俱富,最为可贵。能够纯熟地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着复杂的病,不论头绪多么繁杂,病情多么凶险,一经他手,辩证如理乱丝,轻拢慢捻渐得丝头,用药如解死结,徐引缓导切中症结,别人治不好的病,他能治好许多,一方一药之投,看似平淡,而渐入佳境,在从容和缓之中,即愈大症。这种医生内里蕴藏了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堪称名医。
       最上等医生,旁人治不了的病一到他手,往往著手回春。辨证分析,准确细微;论治方药,贴切对病。可惜这种医林妙手,在今天所见甚少。
      明了了医有五等,习医者学有方向,万不可浅尝辄止。一边投师访友,从人学;一边钻研典籍,从书学;一边勤于临证,从病学,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要敢于反躬自省,要臻于致美,终可成为四、五等医生。只有艺精,才能活人。愿天下为医者共勉之。 
 
 麻黄简易针就针简介 
八字看病方法
医海珍珠   2008-12-12 17:11   阅读1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2008-05-09 1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求福堂  
八字看病方法
天干地支人体经络所属
干 色 五行 衰弱又受冲克 太强而不受冲克 地支 经脉
甲 青蓝 木 头痛、脑神经 神经、头痛、筋骨衰弱 子 足少阳胆
乙 青绿  筋骨  丑 足厥阴肝
丙 鲜红 火 小肠、咽喉 败血、近视、耳弱 未 手太阳小肠
丁 赤红  心脏衰竭  午 手少阴心
戊 亮黄 土 胃衰弱 消化系统不良 辰 足阳明胃
己 暗黑  下腹脾肠  巳 足太阴脾
庚 黄白 金 大肠、大脑 鼻疾、支气管弱、肺弱 卯 手阳明大肠
辛 纯白  胸肺气管  寅 手太阴肺
壬 浅黑 水 生殖科 便秘、痔、痰症 申 足太阳膀胱
癸 深黑  泌尿科  酉 足少阴肾
寄壬  水   亥 手少阳三焦
寄癸     戌 手厥阴心包
检查表
生日四柱 先天体质强弱倾向
时 日 月 年 
    
    
子 丑 未 午 辰 巳 卯 寅 申 酉 亥 戌
甲 乙 丙 丁 戊 乙 庚 辛 壬 癸 壬 癸
木 火 土 金 水 水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肺 大肠 膀胱 肾 三焦 心包
           
方法∶
1. 先起出四柱,如有「甲」便在『胆』之下空格写一「*」,两「甲」字便写「**」,如此类推,把整个八字记录下来;
2. 有『*』的便是强,越多*便是越强,无*的便是弱;
3. 同一五行之空格不平冲,便是此五行之经络有不平冲,故空格之弱经络易有病变;
4. 注意相克之五行,如木格有*而土格无*,便是土弱;或木格无*而土格有*,便是木弱;
5. 注意相生之五行,如木格虽无*,但水格有*,木之五行便不算很弱;
6. 岁运之参看,只须把运岁之天支配入表中,等同参看便可.
7. 以上所例之法,是简捷之法,但要小心整个八字之配合和变化,尤其是水火二行之强弱,再加参看中医经络之学,以备完善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