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假新闻: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39:48
关于[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的具体过程(五)]的字幕:
  • 我们上一次讲的是就是所谓的大国争霸,实际上是民族之间的斗争,就是民族争霸。中原是华夏族,华夏周边的民族过去就叫“蛮夷戎狄”,那么这个主要的是
  • 南方的楚国也叫它蛮夷,也叫它荆蛮,它自己也称荆蛮,也称蛮夷,那么它们往北推进,最远推进到黄河流域。在北方的,戎、狄,戎、狄这两个民族主要的是属于狩猎民族,
  • 它们活动比较勤快,但是它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争取生存空间,就往黄河流域推进,那就是南下。那么这个斗争就构成了华夏族的自卫和南北其他的民族
  • 往黄河流域的推进。那么这个斗争实际上是从武力来看,就是南北边缘民族它们武力比较强,华夏族它有一种“老大”的现象,就是政治上腐朽、黑暗,缺乏斗争性,
  • 所以它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自救,这就是所谓的“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周王室周天子,他虽然力量很弱,但是还有号召力,把他作为一个旗子举起来,联合起来抗击周边的民族的进攻。上一次我也讲了,但是,如果是
  • 论当时所宣传的一起战争,也就是华夏族取得的胜利,谈不到,你拿着楚国来说,它北进的时候,那势头是很大的,那么号称齐桓公这是中原地区的霸主,他带着各个诸侯国的军队到了河南的中南部和楚国军队相接触,
  • 并没打上,结果和平谈判,齐国齐桓公带着军队回去,那么楚国也说他们的军队回到他们的南方。可是楚国回去以后,它继续北进,而齐国就不行了,但是它宣传得很厉害,认为和楚国的斗争
  • 得到了很大的胜利。那么他这次和楚国斗争的是晋文公,这已经在齐桓公去世了数十年之后,晋文公他是不是和楚国有什么有名的战争呢?历史上记载的,今天还讲的就是“城濮之战”。
  • 那么“城濮之战”我上一次讲了,是楚国北进打到接近黄河流域,比如像打宋国,还打其他的国,宋国派人到晋国去求救,晋国的国君又想着去救,又不敢打,在犹豫不决,但是还是过了黄河,
  • 到了中原地区。那么当时楚国就认为晋国公子重耳在外边逃难了十几年,有很深的阅历,这个人是上天保佑,不能和他打,所以就不想打,可是他的将军子玉要打,楚王就说,给你一点军队,你和他打吧,我走了。
  • 大部队,楚国的军队带回去了。结果这个子玉和晋国的军队接触的时候,晋国就提出来“退避三舍”,那是诱敌深入,结果一仗就把楚国的将军子玉打垮了,子玉回去受到国王的责备,自杀了。这就是“城濮之战”
  • “城濮之战”在哪打的呢?在今天的黄河北岸,山东的西北部,楚国的军队深入到中原地区,都过了黄河,到了那个地区,一小支军队让晋国打败了,这晋国有什么可夸耀的呢?它为什么大力夸耀,别的国家也夸耀,周天子也奖励,主要的它是个政治任务,
  • 它要宣传中原地区把周边民族打败了,保卫了王室,拯救了中原地区的小国,它是这个政治意义。实际上这个战争谈不到,因为过去历史上所说的,这是以少胜多的战例,不是,它是以多胜少,以晋国的军队联合了其他华夏族的一些诸侯军队,
  • 打败了楚国的一小支,那有什么了不起啊?所以后来我就举了几个例子,每次打仗之后,人民受到涂炭,应该和平,那么双方就说,好,举行个会盟,以后不再打仗了,这个会盟谁为主,一般的说起来都是楚国为主,
  • 后来是南方的吴国和越国为主,它们楚、吴、越都是边疆地区的民族,而不是华夏族,那就是说,实际上在武力斗争那还是南方的民族是厉害的。当然北方的,它(是)游牧民族,或者是狩猎民族,
  • 它游动性大,合宜,它就进攻,不合宜,它就退却,很快,是这么个形式,这个我已经讲过了。那么我上次讲了,这个武力斗争它较量的是硬实力,现在我要讲的就是“四夷华夏化”问题。
  • 四夷,是华夏民族周围的蛮夷戎狄,叫四夷了,虽然是他们斗争常常胜利,但是他们逐步地让华夏族的文化逐步同化了,也就是它的原来的一些民族特点,有的慢慢地消失,有的特点融入了华夏文化,
  • 主要的是接受了华夏文化,它们逐步地变成华夏族的一部分,这叫“四夷华夏化”。这个详细的,我不能讲了,我就举例,举四个例子,“四夷华夏化”我要讲五个例子。这个华夏的过程,怎么样叫“华夏化”呢?刚才讲了,就是它本民族的某些特点消失,有些优点融入了华夏族,
  • 主要的是接受了华夏族的文化,这一个过程不是说的民族接触很容易被同化掉,不是这个样子,它要长期地接触。比如我过去讲了,西周建立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把华夏族的一些主要军事力量分配到各个点,建立了国家。
  • 比如像姜太公带着军队到了山东的北部,建立了齐国。周公的儿子伯禽带着军队到了今天的曲阜,建立了鲁国等等的,齐、鲁、魏、晋这些大国都是周天子分封带着武力到那地方,占据了一定的地方,周围都是边疆地区的民族,蛮夷戎狄。
  • 但是,它们的文化高度发展,如果打仗的话,不能打,它在土围子里边,如果能打,它逐步扩张,华夏族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是有组织的,它在那个地区建立一个有组织的政权,对待那些组织很松散的边疆地区的民族,
  • 从长期来说,是容易对付的。慢慢地它的疆土由一百来里,变成二百来里,变成三百来里,变成四百来里,逐步在扩大。它在文化上,实行“包容政策”你当地的民族原则上不改变你的习俗,推广华夏族的文化,接受少数民族原来的文化和习俗,而加以改造,
  • 那么这个样就形成了民族的融合关系,融合的特点是边疆地区的民族华夏化。那么这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实践行之有效的。到了春秋时代,这也就过去了三百来年了,很多的边疆地区的民族接受了华夏的文化。比如我举个例子,最突出的,上次也讲过,
  • 楚国一个有名的国君叫楚庄王,他曾经带着军队一直打到洛阳的城外,洛阳是周天子的国都,他的军队能打到洛阳的城外,那就是对周天子来说,他没有武力能够自治,那么周边其他的华夏族诸侯国也没有武力对抗。所以当时他就问,
  • 楚庄王问,你们镇国之宝“九鼎”有多大?有多重?那个一会之间我可以搬走,也就是说,周天子的天下,他可以夺取。就是这一位威胁到中原华夏族的楚国的国君,他在培养他的太子的时候,
  • 请了一位对于华夏文化很有修养的高官,士大夫,让他培养他的儿子,楚庄王的儿子就是太子,就是未来的国君,培养这样的国君,未来的国君,要选什么人呢?选一(个)有高度华夏文化修养的大夫,他的名字叫士亹,
  • 就说你要当我的太子的老师,来培养他。这一位大夫他是楚国人了,楚国的高官,他说我干不了,太子要培养完全决定于他自己,他将来能够当好的国君,那也是他的天性,他如果是当坏的国君,那也不是我老师能够改造好的。那就举了古代的
  • 比如尧的儿子,舜的儿子,那么他们的天性都是天赋的,我不能教。后来楚庄王认为他行,我就要交给你教,那么国君要强制让他当太子太傅,他只好接受了。他就到处请教,我怎么教太子,我怎么教太子,
  • 也有一些有华夏文化的高官,就给他出主意了,你给他开哪些课,这些课基本上就是中原地区高度发展的地区,他们培养太子,培养贵族所使用的,现在来说,叫教材。比如有什么呢?有《春秋》,《春秋》不是《春秋左传》那个“春秋”了,
  • 就各国的历史。有《诗》,就是《诗经》,就是歌谣,各种贵族的、民间的歌谣。礼仪、音乐、吏治、舞蹈,还有典故,历史上典故,还有典章制度。也就是说,中原地区培养贵族的那些内容都有,
  • 另外还讲他要塑造,如何塑造他一个政治领袖,他要懂得政治,要懂得文,懂得武,懂得社会,懂得法律,赏、罚等等的这些也得让他懂。那就是要培养一个太子,按照着华夏地区贵族,特别是培养太子这个要求,来培养楚国的未来的国君,
  • 就是楚君,培养这么一个太子,那么结果还是行之有效。为什么楚国的国王,楚庄王要培养太子,按照着华夏族培养贵族、太子的标准来培养呢?因为楚国相当程度的华夏化,楚庄王本身就是很华夏化的。
  • 那么这个事情是不是是个个别的事例呢?不是。当时楚国是个大国,长江中游,南南北北,都在它的统治之下,学习华夏文化是这一个国家民族的特点。所以当时孟子,过了若干年以后,孟子他就说过这样的话,“吾闻”,我听说,
  • “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他这个意思是说的,我听说“用夏”用华夏文化来改变蛮夷戎狄,没见说过用蛮夷戎狄来改变华夏。那就是这个历史趋势是蛮夷戎狄要华夏化,
  • 而不是华夏来蛮夷戎狄化。这是他讲。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华夏文化高度发展,蛮夷戎狄也向往华夏文化,这是孟子说的一个道理了。他就举例子,说楚国有一个人名字叫陈良,他说,“陈良,楚产也”陈良这个人是生在楚国的,
  • “悦”就是喜欢,“悦周公、仲尼之道”,这个人是虽然生在楚国,他喜欢周公,就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这是古代的圣人了,“仲尼之道”,仲尼是谁呢?就是孔夫子。说的陈良这个人,他喜欢周公的道理,喜欢仲尼的道理,他对周公和仲尼,和孔子了,非常崇拜,
  • 所以他“北学于中国”,他就从楚国到北方来,到华夏地区来,来学习。为什么呢?要学习周公、孔子之道,这是孟子是举的例子了。那么这就是说,楚国的贵族,有文化修养的人,他要学习华夏文化,
  • 而且是要把华夏文化在他本国内传播。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趋向。那么这是第一个例子。那么我再讲第二个例子,就是刚才讲的是楚国,叫荆蛮,也叫蛮夷,是南方的,我再说北方的例子。北方的例子,我上一次也讲过,在晋国的境内
  • 有若干戎族、狄族,有一部分戎族的头头他的名字叫驹支。有一次晋国的掌权人范宣子,范氏是在晋国的高级贵族,他是在国家掌大权。范宣子因为晋国打了败仗,他说这个军事机密谁泄露的?
  • 那么说的准是戎人他们泄露了,就把戎人的头头叫驹支叫来,说的,驹支,是不是我们的军事秘密让你们泄露了?这个驹支就很生气,说的,我们,“我诸戎”我们戎人各个部落,“饮食衣服,不与华同”,我们吃饭、穿衣都和华夏人不一样,
  • “贽币不通,言语不达”,我们行的礼节、风俗习惯和你们的不一样,语言、说话也不同,你们的军事秘密怎么会让我们走露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就反驳了范宣子。他临走的时候,他唱了一首歌,叫《青蝇》,青是青岛的“青”,蝇是苍蝇的“蝇”,
  • 作了一首这样的歌唱着,他就很高傲地走了,《青蝇》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呢?《青蝇》是汉朝的一个大学者叫郑玄,他解释说,《青蝇》,为什么他用这个《青蝇》来讽刺范宣子呢?苍蝇这种东西是一种小虫子,
  • 它能使白的变成黑的,使黑的变成白的,就是说,它能污染一些东西,把黑的当白的,把白的当黑的,这首诗歌是讽刺当权人、统治者,你能颠倒黑白,偏听偏信,说你心不正,就是这么一种讽刺的歌谣。这首歌谣,
  • 这样的谈话之后,唱歌,表示就散了,这种习惯是谁呢?是华夏族的高级贵族、诸侯、卿大夫,他们会面的时候,常常有这种举动。这属高级的礼节,当然礼节有的是歌颂,也有的互相讽刺。那么就是说,戎人的头人,他也懂得这一套,而且他唱得很好,后来范宣子很懊悔,说对不起,对不起,
  • 我错了,错了,我接受你的意见。那么这就是北方的戎族它被汉化的一个事例。那么还有吴国,吴国,历史上记载是荆蛮地区,和楚国这民族大概有血缘关系相继,总而言之,长江口的吴国它不是华夏族。
  • 但是传说吴国的国君是周朝的祖先叫太王,也叫古公亶父,他的大儿子,二儿子,后来离开了周,到了长江口,到了今天的苏州那里建国,那么就叫后来的吴国。其实那里的居民是当地人,是荆蛮了,
  • 说吴太伯和仲雍到那了,“被发纹身”也是披盖头发,身上刺上花,也是从当地的风俗,这是传说。可是到了春秋后期,他们这个国家华夏化得厉害,华夏化得厉害,比如像有一个国君叫诸樊,
  • 他的弟弟是一个大学者,特别是他对中原地区的文化非常有修养,叫季札,这个季札,历史上因为他的地位是贵族了,叫公子季札,他曾经代表吴国到中原访问,比如到齐国,到鲁国,到郑国,到洛阳,
  • 到很多的这一些华夏族建国的一些文化比较高度发展的地区访问,受到了各国的头人,国君,卿大夫的接待。当时到了鲁国,就是说,他喜欢音乐,所以就放鲁国的音乐给他听,唱歌、跳舞都表演给他看,他能根据着你每一首歌,
  • 这是讽刺国君的,这是反映民情的,这是直指政治黑暗的等等的,他都加以评论,而都符合实际。为什么呢?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背景,他这一讲,为当时的齐国、鲁国等等的他们的卿大夫大为钦佩,说明了他的华夏文化修养非常高。
  • 那么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有名,这是“公子季札北访”,到北边来访问,访问了一系列的华夏族的中原诸侯国,受到了赞扬。所以清朝有一位大学者叫高士奇,他写了一本书,叫《春秋(左传)纪事本末》就是把《春秋》的有关资料把《春秋左传》的资料,
  • 把它归纳成若干个故事来表述出来,这个书叫《春秋(左传)纪事本末》这里边就讲到公子季札北上访问,他评论怎么说呢?“(季札)名闻诸侯”,他到了北方,各个诸侯,各个诸侯国的上层都非常仰慕他的名字,“所至倾动”,到了哪个地方,大街小巷的人都出来要看,公子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是有什么样的高度文化修养,“所至倾动”。“顾不翩翩浊世之贤公子哉?”春秋时代打了那么多的仗,“春秋无义战”,但是也出来一些文化人,像公子季札,他不是一个在混乱之时的贤公子吗?就是有文化修养的公子吗?这是到了清朝的人,还这么赞扬他。
  • 公子季札是个吴国人,他的国家在中原地区人来说,属于南蛮人。再举一个例子,在今天的山东,就是郯城那个地方有一个小国,在春秋时代,叫郯,就是现在的郯城的“郯”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多大呢?五六十里路,
  • 那就是像现在的半个县那么大,一个小国,但是这里也出了很有学问的,对中原地区文化有较深的研究之人,就是那个国的国君叫郯子,公、侯、伯、子、男,他是个子男之爵,地位很低,政治地位很低,国家很小。但是他很有学问,他到鲁国访问的时候,
  • 当时宴会上就请教他,鲁国的国君,鲁国的公子都在那请教他,听说你们郯国的国家,那些官名字都是有鸟,什么凤凰、燕子等等的,用这些鸟的名字称呼官,这什么意思?他侃侃而谈,说:这个事情我知道。那我们的祖先的事,我不知道吗?但是他不是从他的祖先谈起的,
  • 他从什么谈起的,黄帝,就是黄颜色的“黄”,炎黄,我们后代说炎黄子孙,那黄帝在古代那是圣人,那是圣君,那是开创天下的人。他就讲,黄帝的时候就有这种制度,比如黄帝,“云师云名”他是用云彩,这样的红云彩、黄云彩,
  • 黄颜色等等的各种颜色的云彩,叫青云,就是美丽的、吉祥的云彩命官名,官名字联系到云彩,起官名。那么炎帝,炎黄,炎帝用火,“火师火名”用火来起,什么样的火是什么官,什么样的火是什么官,用火来命官名。
  • 那么太暤,太暤是古代的一个圣王了,他用龙名,什么样的龙是什么官,什么样的龙是什么官,或者什么样的官用什么样的龙起名字,用龙官龙名,叫“龙师龙名”,那么他就讲到,我的祖先是少昊氏,现在曲阜那里有少昊陵,到现在还在着。就像金字塔一样,用石头铺的,
  • 很高大的,少昊陵。说我的祖先是少昊氏,他在即位的时候,凤凰鸟,凤凰是一个吉祥的鸟了,飞来了,天上的燕子也飞来了,我们的祖先就“鸟官鸟名”用鸟的名字来当官名。他讲得非常详细,比如凤凰代表什么官,还有各种鸟类,当什么官,
  • 讲得很详细,我们休息一下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