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别人照片犯法吗:审读题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00:57
审读题干,是正确解答高考语文试题的第一要务。要求学生审读题干,必须强化他们的三种意识:圈划意识,捕捉意识,整体意识。本文以200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卷的相关试题为例,探讨这三种意识在解答试题中显现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审读题干 圈划意识 捕捉意识 整体意识

  语文高考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有“问”才有“答”,只有明白“问什么”,才能清楚“答什么”。遗憾的是,在实际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师生往往更偏爱分析“答什么”:解说答案的由来,解释答题的步骤,强调答题的规范。相比之下,“问什么”的门前,多少有些“冷落鞍马稀”。实际上,掌握那“答”固然重要,把握这“问”更是必不可少,否则就会答非所问,白费功夫。

  “问什么”,都在试题的题干之中——题干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的限制,又是命题者对考生隐藏的提示。命题者为了避免模糊和误解,不得不在题干中透露一些自己的命题意图,暗示解题的技巧和范围。所以,考生在解题前,认真、全面地分析题干的含义,揣摩和捕捉其中隐含的信息,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答题效果。我认为,面对语文高考,考生审读题干必须注意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不但要捕捉文中信息,还应该在审读题干时,从中获得一些有效的答题指向性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把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答得更加规范、准确。那么如何从题干中获得有效的答题指向性信息,这里向考生介绍四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当题干出现“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类词语,并且要求考生回答某一问题时,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或主题,或者至少包含中心论点或主题的成分。
   这是因为从阅读心理过程和阅读要求而言,“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等提示词语告诉答题者,其答案必然是全文的宏观文意显现,一般指的是中心论点或主题。中心论点自然是指议论类文章而言,主题自然是指记叙、抒情类文章而言。就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流命题材料——散文而言,其主题可以理解为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的感情趋向、人生感悟、生活态度、社会认知、文化理念等等。而近几年来“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等词语已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干表述的高频用语。因此,在训练和考试时,考生只要看到题干上有这类词语的提示,便可以迅速确立答题方向。
   例如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此题既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更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是一个比喻句,用“山峦”比喻她们形象的高大;“一夜之间”说明她们变化之快,变化之大。而结合标题和全文思考之后,就很容易体会出这个比喻句所表达的内容是主题。而全文的主题则是赞美那些女子高尚的精神。
   该题答案是:①照应题目②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像山峦一样博大。③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她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二、考生要善于从题干中确认答题目标,并且从中提取答题目标的关键词,沿着关键词的指向去构思答案内容。
   例如2004年全国卷Ⅱ第20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解答这道题要扣住题干中目标关键词“复杂”两字,分析时要抓住作者心情的复杂之处、矛盾之处,因此把握住题干目标关键词“复杂”两字后,就可以答出正确的答案。
   该题答案是: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三、当题干要求考生对某一个含蓄句作简答时,答案应当包含两个内容,即先答出它的表层意义,再答出它的深层涵义。高考命题趋势表明,现代文阅读考题设计中,往往设置一个含蓄句简答题。这种含蓄句在表达句子表面意义的同时,往往还要表达一个内在的更加深刻的意义。考生往往要两者兼顾,其答案才能更加准确和完善。
   例如2004年广东卷第19题: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本题考查的是对该句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原文写道:“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结合以上内容,对结尾这个含蓄句应当从具体和抽象两方面进行回答,即先答出“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的表层意义,再答出它的内涵意义。
   该题答案是:第一层意思是,天坛和太庙所依傍的树荫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第二层意思是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并非俊彦美女(或空头美术家)的急就而成。
   四、如果题干要求对文章中的某一内容进行概括,考生应当意识到,无论是自我总结答案,还是从原文中选择摘录答案,答案一定会是若干点或若干条,而且这若干点或若干条答案往往是宏观性、概括性、总结性的内容,(就是非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内容)答题时最好分列出若干序数条目以显现答案。
   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该题答案是: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又例如2004年江苏卷第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该题答案是: 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②杜甫的苦寒人生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总之,巧妙利用题干中的语言信息,明确答案方向,感知命题者所要求的答案内容,是很实用的解答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的有效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再加之一定题量的训练,广大考生就能明显提高答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