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ohust v6.0:谈谦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7:30:26

谈谦让  

于青松 2009-01-18 17:25
    说起谦让,不得不想起春秋时期的老子.

    老子曾云:"满招损,谦受益",一个谦让的人,并不一定损失自己的利益.相反,在把细琐的利益让给他人的同时,你有可能在一般人不懂得或追求的地方,获得你真正需要更大的利益.

    谦让,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比如说在某种利益上,一个能够谦让他人的的人,他的思想境界可以说极为高尚.一时谦让造成的损失,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巨大的,可是很少有人能领悟到事后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但更能体现出一种素质与修养,同时会在自己人际关系的氛围中得到充分肯定.

    有个故事:帝王以"礼贤下士"为美德,为什么呢?让他们效忠尽力.李广领兵作战,有时陷于困境,他总要在所有的士卒喝上水之后才喝,在所有的士卒吃上饭才吃,因此缘故,士卒都乐于为他所用.

    有一位名将的故事:他爱护士兵,有位士兵腿上生了毒疮,将军亲自用嘴给他吸出脓血.知道此事的人无不称赞,那位士兵的母亲说,她道:"以将军之贵,亲自给他用口吸毒疮,他还不感恩至极,死在战场上吗?"这位将军确实能够自甘卑下了,但他得到了士兵的勇敢乃至生命,这难道不是"谦收益吗"?

    其实谦让是一件收益的事,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心里有相当的满足,还要得美名的名声,计算起来,未免太多便宜.我们大家何乐而不为!

    谦让也许是人的本性,大千世界无其不有,人的修养和素质各不同,所以人人都能谦让,确实很不容易.那么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今天做起,努力的去学会谦让,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处世格言-談謙讓
1.謙虛是保身第一法
2.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3.學生只有我一個,其他都是我的老師、我的善知識。
4.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大路。
5.人人皆禮讓,社會就安祥。
6.自大一點,就變成臭。
7.世事讓三分,天地自寬。
8.愛心寬一寸,對人讓一步。
9.停車留空間,將來好迴轉;心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10.計較愈少,煩惱愈少;謙讓愈多,快樂愈多
11.遇到人事爭執時,退一步,海闊天空。
12.自大的人,會礙人心眼;唯有縮小自己,才會入人的心。
1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14.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菜根譚
15.稻穗結得愈飽滿,愈會往下垂;一個人愈有成就,就要愈有謙沖的胸襟
16.能埋頭才能出頭,能讓人才能人讓。
17.老二哲學:你對我錯,你好我壞,你快我慢,你進我退。
18.謙恭納百福,和氣致千祥
19.我打人還,自打幾下;我罵人還,換口自罵。
20.縮小自己,要到縮到對方的眼睛裏,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21.多檢討,多進步;多忍讓,多祥和。
22.人的通病是,膨脹自己容易,縮小自己卻很難。
23.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於縮小自己。
24.不了解自己的人,才認為自己最了不起。
25.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能謙虛,則能建立美滿人生。
26.不能低頭的人,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
27.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但也必須懂得謙虛和禮讓,因為每個人在世間,絕對無法一手撐天。
28.立身要高一步,處世須退一步。 菜根譚
29.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袁了凡
30.海上無魚蝦自大。
31.自家認了不是,人再不好說你;自家倒在地上,人再不好踢你。
32.退一步自然幽雅,讓三分何等清閒。 菜根譚
33.滿招損,謙受益。 易經
34.智者,從不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愚者,常想自己高人一等。
35.內能自謙即是功,外能禮讓即是德。
36.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我讓可以息人之爭。 菜根譚
37.凡天下事,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38.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菜根譚
39.空的東西才會發出聲音,盈滿的常常平靜無聲。
40.愚者有如半滿之壺,智者則像又深又靜之池。
41.到知非時,聞過則喜;能自謙者,益尊而光。
42.知退一步之法,加讓三分之功。 菜根譚
43.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44.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菜根譚
45.自大是心靈的毒藥,平等是心靈的樂聲。
46.謙則能和,傲則易怒;和為做人成功之本,怒乃處世失敗之根。
47.虛心屈己,受福之基。
48.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禮記
49.勿自妄自薄,勿自誇自傲。 菜根譚
50.我不知何者為君子,但看世間每事能吃虧的便是。
51.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52.藏才隱智,任重道遠。 菜根譚
53.處亂世宜圓。
54.驕矜無功,懺悔滅罪。 菜根譚
55.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56.富者應多施捨,智者宜不炫耀。 菜根譚
57.天地間惟謙讓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
58.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 菜根譚

谈谦让

 

    谦让是宽容、忍让的意思。谦让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智慧。

    翻开历史的长卷,展现的是班超的宽容与忍让,让出了朝庭上和谐统一;蔺相如的忍让,让出了将相的团结,让出了国家的安宁;诸葛亮对孟获的忍让,让出了西蜀各族人民的和乐;玄宗的宽容与退让,才使得姚崇同意为相,从而造就了“开元盛世”。

    谦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是人间和睦幸福的润滑剂。如今谦让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人有了宽容忍让的气度,才可能有崇高的品德,成就一番大事业。但谦让不是无原则地放弃,对坏人坏事决不能谦让,一般情况,人与人之间,要做到谦让。既然同踏一方土,同顶一片天,那么就应该互相理解,相互体谅,用宽容面对世间万物,用谦让架起沟通心灵之桥,构建真善美、和谐幸福的心灵之园。

谈谦让东熙明
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问?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里的“让”就是指谦让。可见,谦让之美可以修身正人。谦让是一种素质,一种美德,是一种文明礼仪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润滑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谦让能给人如沐春风的亲切与温暖,能缓和紧张,消除尴尬,化解矛盾,使可能发生的“干戈”化为“玉帛”。下面两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明朝时,河南洛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做事。一天,接到母亲来信说家里因盖房砌墙发生争执,让他出面干涉。董寄诗一首云:“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董母觉得有道理,照办。邻居见此,深受感动,也主动退让。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两墙之间形成了一条通道,被称为“仁义胡同。”
一日,非洲肯尼亚的小村落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看看他父亲的故乡的年轻人。他刚到村口,就看见一群族人拿着长矛,在那里激烈地谈论着。上前一问,原来是要和另外一个部落打仗。年轻人不解地问其原因,一位族人气愤地说道:“那个村子的人老和我们抢地盘,抢走我们的果实和庄稼。我们之间的争执已经很久了。每一次都要大动干戈地打上一回。”这位年轻人摇摇头,向族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去和邻村的人谈判。族里的人虽然想抢回自己的土地,但更加希望和平,于是便让年轻人去了。几个小时后,年轻人满意而归。当问其究竟,他说:“这很简单,我对那里的族长说我们愿意送给你们一些土地,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再抢我们的粮食了。”他们也希望和平,听到这些当然愿意,还带来了一些水果和粮食。两族之间几十年的矛盾被年轻人这样解决了,他从此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而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
谦让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道德、气质和风度,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程度。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相互谦让,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退让,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融洽、美满。

谈谦让

——师德学习系列讲座之二

 

戴保华

(2010年11月)  

 

   谦让,即谦虚礼让,谦恭退让。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谦”为美德,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道家、释家的思想体系为我们后人在各种立场上的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然而,他们在论述为人、处世、管理国家等方面的思想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倡了一个“谦”字。儒家将谦视为一种崇高的品德,提倡“克己复礼”,也就是牺牲自我而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释家将谦视为一种胸怀,提倡“慈悲为怀”,也就是大人不记小人过;道家将谦视为一种手段,提倡“将欲夺之,必固举之。”用现在话说,就是放长线钓大鱼,是一种智慧。

   谦虚礼让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奉行的美德,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所以我们常常把懂得谦虚礼让的人称为“谦谦君子”。提到谦让,大家一定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它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家长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的首选。一个梨子的大小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反映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内心纯洁高尚的品德。梁实秋在一篇文章中说道:“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尚荣所长说的故事)与孔融相比,与成所长故事中的那个孩子相比,我们许多的成人在利益面前,很少会做到谦让,不禁令人惭愧。所以,将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确实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谦让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是走向成功的台阶。它能使事情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说到这点,不得不提“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让他的身份地位一下子从一个门客攀升到了与廉颇平起平坐,以至招来了大将廉颇的不满,廉颇多次企图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处处以礼相让,最终感化了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保全了国家安危。可见,谦让就像一泓泉水,可以浇灭嫉妒和怨恨的怒火,化冲突为祥和。其实,生活中,别人冒犯了你,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不管是家人,同事或是朋友,谦虚礼让都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良药和润滑剂,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一个人需要做到谦让,一个社会更需要每个人做到谦让,谦让可以让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秩序井然。在我国云南,有一座距今600多年的历史古城。古城少大街、多小巷。其中有一条名叫“上苍巷”,巷子只有一米多宽,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是天然的单行道,然而这个地方偏偏又是通往市场、学校和工厂、机关的必经之路,因此人来人往,格外热闹,每天早上,总能看到巷道口有大群大群的人在等待,带着孩子到幼儿园的家长、挑着担子到市场的菜农、夹着公文包上班的公务员、到广场跳健身舞的退休干部……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路很窄、人很多,却很少发生冲突。没有红绿灯、没有警察、没有禁行标志,可大家都已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条小巷当作了一条单行道。看到对面有人来,所有人都会很耐心的等待,偶尔有莽撞的毛头小子风风火火地要闯过去,也会被旁边的老人拦住:再等一等,路窄,大家多谦让些。于是,窄窄的小巷,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场景:东边的人过来了,西巷口的人群就静静地等待,西边的人过来了,东巷口的人也会静静地等待,熟悉的人相互打着招呼,不相识的就一笑而过。与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因互不相让而发生碰撞、堵路事件相比悬殊是何等巨大,一条一米多宽的窄巷,却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谦让,从来没有出现阻塞,总是在通畅无阻。所以谦让有时就是在予人方便的同时,也是在方便着自己。尽管有时甚至要做出一点小小的“自我牺牲”。

    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是因为少了那么一点自我牺牲和相互谦让的精神,却闹出了许多矛盾,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事情。比如,两个同事因为一件小事的不同看法,发生了争执,彼此各不相让,最后形同路人;有些人心里只想“人人为我”,却不想“我为人人”,处处唯我独尊,孤芳自赏,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缺少与团队合作精神,没有想想其实集体是要靠大家共同的力量才能壮大起来,他们在孤芳自赏的同时也在孤立着自己,使本该让自己更好发展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有些人一心只顾埋头拨弄自己的“小算盘”,恨不得把所有的利益都算到自己帐上,工作中不争工作业绩,不比工作奉献,有的甚至是不满足个人条件就不干事,对个人利益、个人荣誉斤斤计较,在自己的私利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依不饶,以至不惜牺牲学校集体的利益,甚至捏造事实,恶意中伤,诋毁学校和他人,伤害了同事间的感情,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形象。殊不知他在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也正在一步步地损毁了自己的形象,损毁了自己发展的空间。

    其实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人与人交往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误会,关键是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去调节和处理。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他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很碍脚,于是就踩了一脚,谁知那袋子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不断扩大,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木棒使劲砸,结果袋子一直膨胀,把路也给堵死了。这时有位老人对海格力斯说:“快别动它!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微小如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跟你对抗到底。其实我们也在经常犯和海格力斯一样的错误,遇到与自己利益相矛盾的问题,一点亏都吃不得,片面强调自以为是的所谓理由,一味谋求所谓的面子,认为谦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激化,有的甚至钻进了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得知家人与邻居为建围墙而争地皮一事,并向他求助时,遂修家书一封,题诗一首: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导家人忍让为上。张英虽为朝廷高官,采取谦让不争的态度,反映了他的为人风格以及处事坦荡的胸怀,教育家人要淡化与他人争斗的意识。家人受其教育后也深明大义,将待建的围墙退让三尺,邻居也为之感动,也遂将正欲修建的自家围墙退让三尺,自此以后,两家一直礼尚往来,和好相处。后来,这条“六尺巷”便成了互谅互让美德的象征。

    俗话说:忍一时,天高地厚;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谦让并不是低头做人、一味妥协,也不是胆小怯懦、步步退让,更不是不要尊严,听之任之。相反,谦让则是一种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是一种大智慧。有句老话说的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惧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退一步,不是怯懦、退缩、屈服与逃避。退一步,是忍耐、坚韧,不屈与大度是一种胸怀。在我们六年级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作《山谷中的谜底》。说的是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了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直到后来两个旅行者来到这里,他们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从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固然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否则雪松怎么有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雪后的高洁呢。其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它就如同谦让一样,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谦让需要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有时还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我们学校就有一些这样的事例),为事业和工作而暂时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事业和工作所作的谦让,这是大谦让,是良好的师德体现,是更高层次的谦让,是崇高品德的体现。

   老子说,曲则全,在至曲则全的原则下,人可以恒守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信仰,在待人接物的表现上,可以道同尾蛇。他还说:“自胜者强”,妥协,退步,是战胜自己,是强者所为。常常是那些性情懦弱之人、心胸狭窄之人,不讲妥协,不懂谦让,一味地计较别人,要求别人,不撞南墙不回头,不罢手,总认为谦让是没有尊严,是卑微的行为。其实自尊与卑微仅仅相差一步,差的不是别的,就是你的内心。

   在这里,我想起了布袋和尚的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退步,就是谦让,就是不争,就是必要的妥协,就像我们人工插秧一样,低着头退着步,只能通过田中的水才能看到蓝蓝的天,而所插的秧苗却一步一步是在向前迈进。原来我们在低头退步的同时,却达到了将禾苗布满田间的目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哲理:在我们为人处世时,退让原来也是向前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时候,你虽退着,表面来看,你似乎还低着头弓着腰,其实我们所要达到插秧的目的却实现了,古人说“以退为进”恐怕也有这个道理。

   以退为进,这正显示了胸怀的宽广和为人的大度与智慧。因为你不与人斤斤计较,所以你就减少了与人的纷争,你心中也就没有怨恨和不快。同时,因为你的谦让,还可能会使别人感觉到自己行为的过错,从而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你的一次谦让,便可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能够赢得更大的空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也在于此。

   谦让其实不是简单地追求名利,它是一种境界,它追求的是一种心境,是超出人的自私劣根性之外的一种心态,这种追求是一种完美。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是至真至贵。与其永远处在患得患失的焦虑和对世界的嫉恨之中,不如在当下一刻,转身而退,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辩证,你谦让,你不争,得到的却是收获,是快乐,是向前。

   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我们上坊小学的每一位同仁,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抱以谦让的胸怀,传承谦让的美德,展现谦让的风度,闪耀谦让的智慧,凝练谦让的修养。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会谦让,相互谦让,那么我们的上坊小学必将成为一个宁静安详,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

谈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要在我们身边找出一个实例,恐怕不是很简单。

且不说公交车、地铁上为了争夺一席之座的惨烈厮杀;职场上为了一个升迁之位的明争暗斗,单单是看食堂窗口前的你推我挤,就能看出谦让之风在当今的社会,似乎已经荡然无存了。也许你要反驳,在宴会中,客人入席之际,最易见谦让。但是仔细考证,则能发现其中之缘由。

首先,宴会入席,不比公车抢座。席上座位是充足的。即使是就坐末位于己利益无损,菜是照吃,酒是照喝,不亦乐乎。而公共资源有限,一旦你抢到座位,就意味着你对公共资源的占有,由此等便宜之事,何乐而不为?

其次,宴会入席,表面上谦让,更能展现自己的高风亮节,引起满座人的敬仰。若是细拔头筹,则表现为傲慢,有失身份,有悖中国这礼仪大邦之传统。而公车之上,熟人甚少,其抢位之狼狈,极不易被人发现,无损形象。

最后,经过一番推辞之后,该坐上席的坐上席,或按辈分,或依地位,依次入席,一团和气,其乐融融。而在公车上,老弱妇孺孱弱之人,由于不敌身强力壮之士,往往只能勉强有一立足之地,面对座位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总而言之,在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恰能展现自己的高风亮节。在该让时,则不能谦让,这样能最大化地维护自身利益。

分析至此,中国人的谦让之匮乏,令人寒心。谦让之风,自古有之,孔融让梨之佳话,千古传颂。而今,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文明反而后退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假使,每一个公民都不履行其义务,对一切公共利益虎视眈眈,欲占为己有,对公共设施随意践踏;漠视公共利益,只顾切身利益。即使物资极度发达,周围高楼耸立,生活在此种文明之中,与置身于野蛮社会又有何分别?

现在,我们丧失的只是谦让,但是我们坐视不理,任由私欲膨胀,长期以往,我们失去的也许就是整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所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不能只局限于一篇篇的论文,不能只是一次次会议上的演讲,应该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北京不是正提出了“学会排队”吗?上海的地铁上不也播放着“先上后下,有序乘车”?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市民都发扬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共产主义道德,有着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但是我们能提倡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共同为构建精神文明,营造和谐社会献上一份力。

学会谦让吧,只要人人都为社会多付出一点,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谈谦让

东方人

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问?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里的“让”就是指谦让。可见,谦让之美可以修身正人。谦让是一种素质,一种美德,是一种文明礼仪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润滑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谦让能给人如沐春风的亲切与温暖,能缓和紧张,消除尴尬,化解矛盾,使可能发生的“干戈”化为“玉帛”。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明朝时,河南洛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做事。一天,接到母亲来信说家里因盖房砌墙发生争执,让他出面干涉。董寄诗一首云:“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董母觉得有道理,照办。邻居见此,深受感动,也主动退让。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两墙之间形成了一条通道,被称为“仁义胡同。”

    谦让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道德、气质和风度,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程度。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相互谦让,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退让,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融洽、美满。


谈谦让

毛泽东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意思就是让我们学会谦让,要虚心,不可骄傲自大。  

孔融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为什么大家都认识他呢?有一天,父亲有一盘梨,他叫孔融七兄弟挑梨。小弟挑了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个最小的梨说:“我小,大的给哥哥。”父亲奇怪问道:“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我是哥哥,万事要让着弟弟。”孔融就学会了谦让,他懂得兄弟之间应该礼让,只有谦让,才有做哥哥的风范。  

    清朝的大学士张英也懂得谦让。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下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可见,谦让能化解一场极大的纠纷,可以感化他人,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  

人在世界上生活要学的有很多,谦让也是重要的一点。谦让能让你在社会上更快地交上朋友,使冤家,敌人,化为好友,让人与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让社会更加和谐! 

谈谦虚   文 / 苏槐穴   虽然谦虚与虚伪是两种不同的道德判断,但在客观事实上却是同一回事。中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泱泱大国、礼义之邦,所以太得谦虚之精髓了。白乐天在其《放言》诗中说“王莽谦恭未篡时”,当然是在指责这个谋朝夺位、雄才大略的人虚伪,但他的说法何尝不是表现出一种旧式文人的迂腐呢!难道政治还要讲诚实呀?那不是自掘坟墓吗?虽然他最终还是死得很惨,头颅被悬挂街头,舌头被人切食,但我认为那至少是个枭王的死法,而不是个政治白痴的死法。
  我曾经写过一些中国的《狂人?怪人》,说他们可爱可敬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中国的文人堆里大多都是“克己守礼”的谦谦君子,尽日说着那些言不由衷的虚伪话,还以为是品质优良呢,其实在其潜意识里是骗别人以沽名,骗自己以求荣的。说“礼多必诈”,这大概是深受其苦的人才能说出此等肺腑之言了。所以狂,是希望把人性某种掩藏已久的光芒放射出来而已,记得温源宁那本连爱挑剔的钱锺书先生都不吝赞美之词的《不够知己》里曾说过辜鸿铭是“一个宣扬君主主义的叛逆;一个把儒家学说当作人生哲学看待的浪漫主义者;一个以拖着作为奴役标志的辫子以自傲的特立独行人物”。反正辜鸿铭的本质就是反常态、逆众意的。当人们多礼的时候他就偏要无礼,这其实并不是虚假的狂,这是一个更本质的狂!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圣人、儒家的祖师爷孔丘他老人家至多也只是躬行他的中庸之道,没见他想谦虚呀,只说说“过犹不及”之类聪明话而已!而儒家次一等的圣人——即亚圣——孟子更狂得不可一世了,证据在《孟子?公孙丑》篇中可以找到,我一个老实人,是绝不敢诬圣的。我只是不明白,那些圣人的追随者后来为什么会变得那么谦逊,每每以“不才”、“在下”等等来称呼其实是博学高贵的自己,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拙作,把自己说的话称为谬言,把自己的心意称为鄙意,把自己的老婆称为贱内,把自己的房子称为寒舍,凡此种种,非要把自己弄傻弄贱才见得伟大吗?把别人捧到天上,把自己踩在地下,就真能变成道德的典范了吗?魔鬼曾对钱锺书先生说:“我不比你们文人学者会假客气……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像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璧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这虽然不是人话,但一样精彩,一针见血!其实谦逊也是一种炫耀,炫耀自己有礼貌、有教养。如果别人把他的谦逊当真了,他可能就会骂别人笨了。
  也许每个人都有虚伪的时候,这源于自私的本性,更源于无可奈何的生活,逼得我们去虚伪,但我希望不要以谦虚来掩饰,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明明是言不由衷,却还要别人把自己圣人拼命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