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 wr703n openwrt:浮脉与证治——快速做临床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13:31
概述

    浮脉乃二十七脉之一。而以浮名者,因其脉动在皮肤表面,如木浮水面一般,故形容以名之。盖浮者漂也,与沉为反义,故在脉学里浮脉与沉脉为对待之脉。亦即所谓“对举相反之脉,可因此而悟彼”是也。本脉发病之机理,无论是外感之六淫,还是内伤之七情,或是不内外因皆能为病。其邪之侵,或独至或杂至不等。其内之衰,或一脏或多脏有异。是故病有单纯复杂之殊,脉亦有本脉兼脉之别。七情之过度,有一情损一脏者,亦有悲喜交加兼损数脏者,故病痛有轻重之别,脉有怪脉死脉之异。如同一浮脉,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关键辨之于’有力无力,有力为实,病为表盛,气盛,阳盛;无力为虚,病为血虚,阴虚,虚风。设脉来和缓又值秋季,是谓平脉,不可不知。

    【脉象】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可得,如水漂木。《素问》谓:“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①,如循榆荚。”李言闻云:“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李濒湖云:“浮脉唯从内上行。”(图1)图1浮脉模式图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脉解】浮为阳脉,其病主表,乃病邪在肌表经络的征象。外邪侵表,正邪相争,脉遂鼓动于外,所以浮而有力。久病体虚脉浮,但浮大无力·此为虚阳外越之故,多属重病。故《濒湖脉学》有“久病逢之却可惊”之诫。

    现代医学认为此脉之生理病理基础,乃心搏排出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桡动脉充盈度大。主要判断表层病变,机能病变,亢盛病变。

    【比较】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虚脉,浮迟大软;濡脉,浮而柔细;洪脉,拍拍而浮,来盛去衰;散脉,浮散无根;革脉,浮而弦芤;实脉,浮沉皆得,大而且长。

    【附】濒湖脉歌:

    一、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二、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上浮,浮大中空乃是芤①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知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三、主病诗:

    浮而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四、分部诗: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畅通。

浮脉主病

(一)风寒感冒

    【病状】发热无汗,头痛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甚或紧数。

    【分析】邪入皮毛,风寒束表,继而犯肺,肺气不宣,乃生是病。舌苔脉象均是风寒之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呼吸道感染或传染性流行性感冒范畴。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杏苏散加减。针风门、风池列缺。

    (二)风寒咳嗽

    【病状】咳嗽痰稀,鼻塞清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分析】寒邪袭表,直趋侵犯肺卫,肺气失宣,乃有此脉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急慢性支气管炎范畴。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止嗽散,杏苏散。

    针风池、合谷、天突、肺俞。

    (三)风寒失音

    【病状】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兼一派风寒症状。

    【分析】风寒客肺,寒袭会厌,肺气不宣,闭塞喉窍,因致失音。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感痉挛性喉炎、急性咽喉炎、声带炎等疾病范畴。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利咽。

    【方药】金沸草散,杏苏散,桔梗汤。

    (四)行痹

    【病状】此病亦名风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兼紧兼缓者有之。

    【分析】风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流注关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以风为主也。故游走不定;筋失濡养故屈伸不利。风令脉浮,寒令脉紧,湿令脉缓,苔白是风寒之象,兼腻是湿邪之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炎。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方药】防风汤,独活寄生汤,蠲瘅汤。

    针肩髑、曲池、委中、环跳。

    (五)外邪犯胃呕吐

    【病状】寒热反胃,恶心,上腹痞塞,隐隐作痛,呕吐,病起突然,苔白脉浮。

    【分析】邪侵肌表,直趋胃府,扰动胃肠,浊气上逆,乃生呕吐。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急性胃炎、胃肠炎、胃肠感冒等疾病范畴。

    【治法】化浊除湿,驱风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玉枢丹。

    灸中脘,针内关、脾俞、胃俞、足三里。

    (六)寒湿泄泻

    【病状】肠鸣腹痛,泻下清稀,或兼寒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脉浮。

    【分析】湿走肠胃,升降失司。外邪未罢,故兼寒热脉浮之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肠炎范畴。

    【治法】解表散寒,利湿化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胃苓汤。针中脘、气海、足三里、阴陵泉、多留针。可于诸穴灸之。

    (七)外感头痛

    【病状】头痛时作,连及项背,或恶风寒,遇寒更甚,喜以巾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邪善行数变易犯巅顶。故风寒循经入脑,以致阳气不运,而致头痛。脉浮为外邪侵表之象。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等范畴。

    【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菊花茶调散,盐汤洗法方。

    针风池、合谷、太阳、百会。

浮数脉主病

浮数脉主病

    (一)风热感冒

    【病状】身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且胀,咳痰稠黄,或有咽痛,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为阳邪,阳从热化。风热袭脑,故头痛且胀;上蒸清窍,故喉痛。肺失清肃故咳痰稠黄。苔黄乃热之象,脉浮为邪在表,数为热之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上感、流感,或其他流行性疾病初期。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轻者桑菊饮,重者银翘散等。

    针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

    (二)风热咳嗽

    【病状】咳而不爽,咳痰稠黄,咽痛口渴,身热头痛,有汗恶风。舌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犯肺,煎熬津液,肺热津伤,诸证生焉。身热头痛,有汗恶风是邪客皮毛之故。脉浮乃风之象,数乃热之征。本病类似现代医学之上感、流感、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

    【方药】桑菊饮、银翘散。针肺俞、列缺、合谷、天突。

    (三)风水肿病

    【病状】目睑浮肿如卧蚕,继而肿遍四肢全身,来势迅速,肢节酸痛,小便不利,发热恶风,咳嗽而喘,舌苔薄白夹黄,脉浮数。

    【分析】内有水湿,外感风邪。风善行,水主流。水风合邪,来势迅猛。风水犯于肌表经隧故肢节酸痛。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不利。风水犯肺故咳喘。脉浮属风,数有化热之兆。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肺原性水肿等疾患。

    【治法】祛风、发汗、行水。

    【方药】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针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三焦俞。

    (四)风热头痛

    【病状】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发热恶风,便秘溲赤,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为阳邪,热属火性,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上扰清窍,阻滞经络,故头痛如裂。热灼津液,故口渴,面红,目赤。发热恶风是风热在卫。邪热犯腑,故二便不调。苔黄,脉浮数是风热之明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治法】清祛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消风散,黄连上清丸,盐汤洗法方。针大椎、曲池、攒竹、太阳。

    (五)风热喉痹

    【病状】咽喉干燥,灼热红肿,吞咽不利,红肿渐加,疼痛渐剧,痰黄粘稠,如有异物,脉浮而数。

    【分析】风热犯肺,结于咽喉,邪热内盛,乃生诸证。浮数脉是风热本脉也。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治法】疏风解表,清咽利喉。

    【方药】清咽利膈汤,桔梗汤,玄麦甘桔汤,桔梗甘草汤,清咽双和饮。

    针大椎、合谷、鱼际、外关。于少商、尺泽点刺放血。

    (六)风热眼痛

    【病状】白睛突然肿赤,流泪刺痛,羞明而涩,且兼头痛发热。苔黄脉浮数。

    【分析】忿郁暴怒,风热外侵,木盛火炽,同类相求,游于目窍,故致眼痛。苔黄脉浮数,风热明矣。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等疾病。【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羌活胜风汤,救苦汤。针睛明、承泣、合谷、阳白、太阳。

    (七)风热咳血

    【病状】发热口渴、口干咽燥,胸闷而痛,痰稠黄而夹血,头身痛或兼热。舌红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乘肺,灼烁肺阴,肺络受伤,因致咳血。舌红乃伤阴之渐,苔黄是热烁之征。脉浮示风邪仍在,脉数乃热邪未退。此病属现代医学之肺支气管疾病、心脏血液病范畴。

    【治法】清金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桑菊饮、银翘散。

    针合谷、曲池、大椎、外关。

    (八)风热牙疳

    【病状】齿龈红肿疼痛,发热恶寒或寒热交作,继而齿龈糜烂,易出血,或伴便秘,恶心呕吐,苔黄,脉浮数。

    【分析】阳明蕴热,外感风热,邪热上冲,客于牙龈,因致为病。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口腔炎、牙龈炎、舌炎等疾病。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玉女煎。并用银花、甘草、薄荷煎汤嗽口,或以食盐稀释汤嗽口。

    (九)风热耳聋

    【病状】耳痛,耳鸣,耳聋,头痛,鼻塞,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上攻,清窍受扰,气机不利,耳聋作矣。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上感及中耳炎初起的症状。某些传染病如腮腺炎等初起,亦可有此症状。

    【治法】疏风清热佐芳香开窍。

    【方药】银翘散。

    (十)风热眩晕

    【病状】头目昏眩,胸中不舒,烦闷欲呕,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上壅,为病。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普感、流感的症状反应。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羌活汤。

    (十一)风热惊悸

    【病状】身热昏睡,惊悸不安,苔黄,脉浮数。

    【分析】心脏壅热,外感风热,两热相搏于心,犯及神明,是证生焉。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感染性惊厥。

    【治法】疏风清热定惊。

    【方药】导赤散,牛黄镇惊丸。

    (十二)风热腰痛

    【病状】腰痛强急,牵连脚膝,口渴,苔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之邪侵袭肾为病。类似现代医学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全身症状。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小柴胡汤,人参败毒散。

    (十三)风热瘰疬

    【病状】耳下颈项生肿核,皮色红而发光,寒热作痛,甚则破溃,脉浮数。

    【分析】肝胆有火,外感风热。类似现代医学之淋巴结炎。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

    【方药】活络疏肝散。

    (十四)风热疮痒

    【病状】四肢胸胁起丘疹,剧痒,久搔成疮,甚则渗出鲜血。

    【分析】风热郁肺,发于肌肤。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

浮紧脉主病

    (一)风寒喘证

    【病状】喘急胸闷伴咳嗽,痰白稀薄而带沫,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风寒束表,毛窍闭塞,邪无从以散,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因致喘息。脉浮为风鼓,紧为寒束,兼观舌苔薄白,风寒之证明矣。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肺原型心脏病等疾病。

    【治法】散寒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汤。汗已出而喘未平者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内有郁热而表邪尚在者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或与大青龙汤。

    针风门、风池、合谷、列缺、肺俞、定喘。

    (二)寒痰哮证

    【病状】呼吸急促,喉中如拽锯声,咳痰清稀,色白呈沫状·胸闷如窒.面色晦滞,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浮数。

    【分析】痰浊伏肺,阻遏气道,痰气相搏,乃发哮鸣。胸闷如窒者,寒痰内伏也。面色晦滞者,胸阳不运也。喜热饮者,寒痰之象也。苔白寒之征,滑腻痰之象。脉浮紧,寒痰之确兆也。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气肿等疾病。

    【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利窍。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冷哮丸,寒哮丸。

    针肺俞、定喘、膻中、列缺、风门。

    (三)表寒里热

    【病状】恶寒发热之表证与便秘或协热利同时存在。

    【分析】表寒未罢,热已入里。或索有郁热,复感寒邪。类似现代医学之普通感流、感冒极盛期,或部分胃肠感冒、胃肠炎等疾病。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便秘者用防风通圣散,协热利用葛根芩连汤。

    (四)风寒痉病

    【病状】头痛,项背强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浮紧。

    【分析】风寒湿邪阻于经络,故项背强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是外有表证,苔白腻是风寒湿之明征。脉浮主风,紧主寒。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感染性疾病、中毒性脑病的初期症状。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葛根汤,有汗用瓜萎桂枝汤。

    针风门、风池、合谷、列缺。

    (五)阳明初实

    【病状】口苦咽燥,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脉浮紧。舌上黄白腻苔。

    【分析】邪热在经,咽燥口苦;邪气入腹,腹满而喘;阳明炽热,恶热汗出;热伤津液,肉不和则身重。舌苔黄白夹杂谓之垢苔,是热客胸胃之征。脉浮紧,知邪在表也。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中毒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热盛期症状。

    【治法】透邪泄热,除烦解郁。

    【方药】栀子豉汤。

    (六)风寒耳聋

    【病状】头痛身疼,恶寒发热,无汗,鼻塞,耳鸣,耳聋,苔白,脉浮紧。

    【分析】风寒束表,经脉凝滞,窍闭不聪,因致耳聋。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普通感冒。

    【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九味羌活汤。

    (七)风寒眩晕

    【病状】头额疼痛,骨节烦痛,喘逆头眩,脉浮紧。

    【分析】感受风寒时邪所致。类似现代医学之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羌活防风汤,羌活败毒汤。

浮滑脉主病

    (一)风痰中风

    【病状】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则半身不遂,或寒热,肢体拘急,舌苔白腻,脉浮滑。

    【分析】正不足,脉络空,腠理疏,风乘虚入,气血不畅,营卫失和,风扰宿痰,乃成风痰。苔白腻为痰湿内盛,脉浮为风,滑为痰。此病属现代医学之中毒性脑病、脑血管系统疾病范畴。

    【治法】祛风通络除痰,养血和营。

    【方药】大秦艽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青州白丸子,愈心汤。

    针哑门、大椎、风池、合谷、内关、神门、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二)风寒子痫

    【病状】妇人妊娠,头痛目眩,全身疲倦,或有潮热,下肢或面目浮肿,心急气短,上腹胀满,小便频数;突然呕恶,身热肌肤起粟,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淡苔润,脉浮滑。

    【分析】素有痰湿,血虚,复感风寒,邪伤太阳之经,筋脉拘急。此病属现代医学之妊娠水肿、妊娠高血压、产前子痫、妊娠中毒等疾病范畴。

    【治法】养血镇痉,祛风散寒豁痰。

    【方药】痫病方。

    (三)痰热喘咳

    【病状】面赤自汗,胸膈烦闷,呼吸急促,甚或喉中哮鸣,痰稠黄,舌质红绛,脉浮滑或浮滑而数。

    【分析】素体阳盛,嗜食肥甘,积痰生热,热蒸痰结,痰热胶固,肺气不畅,气壅而为喘咳。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范畴。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方药】泻白散,桑白皮汤。

    针肺俞、定喘、丰隆。

    (四)痰热结胸

    【病状】胃脘胀满,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浮滑。

    【分析】素有痰疾,复感风热;或伤寒误下,痰热互结心下,乃有此证。此疾类似现代医学之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和部分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等疾病。

    【治法】清热,开结,涤痰。

    【方药】小陷胸汤。

    (五)风痰头痛

    【病状】头痛眩晕,目闭不欲开,胸闷恶心,体倦懒言,两颊青黄,或吐痰涎,脉浮滑。

    【分析】风痰上扰,乃发头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法】祛风化痰。

    【方药】甘菊荆芥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盐汤洗法方。

    (六)风痰眩晕

    【病状】头眩头痛,两目昏花,肩背拘急,身重多睡,胸闷心悸,呕吐痰涎,脉浮滑。

    【分析】风痰壅闭,而生眩晕。此病属现代医学之脑血管系统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范畴。

    【治法】祛风化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丸,白附子丸。

浮迟脉主病

    (一)风虚隐疹

    【病状】皮肤起块如豆瓣,遇风易发,或皮肤受特殊刺激诱发,或嗅特殊气味亦发。偶有发病上吐下泻者及人事不醒者。古称痦痦,因时隐时现,故名隐疹。罕有痂癞有隐疹之前驱症状者。痂癞古称疠风。脉浮迟。

    【分析】《素问》云:“少阳有余,病皮痹隐疹。”《金匮要略》云:“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此病属现代医学之荨麻疹、过敏性肠炎、丘疹性荨麻疹。多由消化不良,或进食某种蛋白类食物、药物、生物制品,或病灶感染,精神因素,肠道寄生虫,外界冷热刺激,麻风病先兆等有关。

    【治法】祛风解肌除湿。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玉屏风散。针曲池、血海、风市、三阴交、膈俞、天井、足三里。或梅花针叩打。灯火双曲池、长强穴。

    (二)风寒表虚

    【病状】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迟或浮缓。

    【分析】正邪相争则发热,卫外不固故汗出恶风,风伤肺胃则鼻鸣干呕,脉浮迟或缓皆中风脉也。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普通感冒,或部分流行性感冒之初起症状。

    【治法】解肌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疏邪实表汤。

    (三)风寒郁闭

    【病状】面有热色,身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脉浮迟。

    【分析】营卫不和,复为表邪郁闭。

    【治法】调和营卫,开表发汗。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

浮虚脉主病

    (一)伤暑后期

    【病状】神困肢倦,胸满气短,身热心烦渴而不食不饮,头身重痛,或有吐泻,脉浮虚。

    【分析】湿邪伤阳。暑邪伤津,乃有此病状。此病属现代医学之病源微生物所致之胃肠感冒与胃肠炎后期症状。

    【治法】清暑益气。

    【方药】清暑益气汤,薷藿汤。

    (二)气虚阴吹

    【病状】女人阴道排气有声,自觉有气下泄,面色咣白,语言低微,头痛且重,神倦畏冷,气短乏力,腰酸肢软,脉象浮虚。

    【分析】身体虚弱,气机不运,肠胃津液缺少,升降失其常道,而致是证。气虚脉虚,理必然矣。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女性生殖器炎症诸疾病。

    【治法】补气生津。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酒黄连。

浮洪脉主病

    (一)虚火热证

    【病状】低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唇舌嫩红或绛,脉浮洪而虚。

    【分析】丹溪云:“虚火由于劳损,燥火本于血虚。”房劳过甚,嗜欲精竭,肾水不足,阴虚火动,无水则龙难以潜藏,易遭火迅龙飞之患。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贫血与结核病等消耗性疾病。

    【治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药】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汤。

    (二)阳明温病

    【病状】身热,口渴引饮,汗出蒸蒸,不恶寒反恶热,脉浮洪或促。

    【分析】热扰气分与胃府,灼烁津液,脉浮洪乃温之象,促急是火极之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感染性疾病极期症状。

    【治法】清凉荡热。

    【方药】三黄石膏汤,竹叶石膏汤,白虎汤。

    (三)心小肠火

    【病状】心烦,口舌生疮,尿赤或刺痛,甚或带血,舌尖红,脉浮洪。

    【分析】心乃君火,与小肠为表里,又心通窍于舌。君火一动,相火亦炽。洪乃心火之本脉。此病属现代医学之口腔感染、尿道感染。

    【治法】清心导赤。

    【方药】导赤散,加味导赤汤。

    (四)温毒发斑

    【病状】高热不退,头面或咽喉肿痛,出血性斑疹,脉浮洪。

    【分析】温毒气分未解,而营分邪热已甚,甚至入于血分,昔贤谓之“气血两燔。”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猩红热、斑疹伤寒、过敏性紫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治法】气血两清。

    【方药】化斑汤,消斑青黛饮。

浮弦脉主病

    (一)痰

    饮

    【病状】身痛无汗,咳嗽哮喘,咳痰清稀,尿清,口不渴,或发热恶寒,舌苔白,脉浮弦。

    【分析】素有水饮,复感寒邪,寒与饮和,化为痰饮。脉浮为有寒,弦为有饮。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潴留、肾炎、肺源性心脏病、胸膜炎、胸腔积液等疾病。

    【治法】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二)凉燥

    【病状】头痛身热,无汗恶寒,鼻塞而鸣,唇燥嗌干,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脉浮弦。

    霾分析】古谓凉燥为小寒,故头痛恶寒,鼻塞而鸣。脉弦者,寨兼饮也。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秋季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平以苦温,佐以甘辛。

    【方药】杏苏散。

浮芤脉主病

    (一)大失血后

    【病状】面色自光白,短气乏力,指甲亦白,或有烦热,心慌眩晕,脉象浮芤。

    【分析】《图注》云:“凡人十二经络以应沟渠。是荣卫血气不能盈满经络,故见芤脉。”凡衄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以及女人崩漏出血,产后出血,失血极虚,乃生是证。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外出血、内出血引起的贫血病。

    【治法】峻补阴血。

    【方药】当归补血汤合生脉饮倍人参。

    (二)伤津竭液

    【病状】口干舌燥,眼球凹陷,皮肤失去弹性,甚则虚脱,脉芤。

    【分析】津液者,血液之源泉,津液极耗,岂异失血。必由大汗,大吐,大下,或高热不退得之。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疾病。

    【治法】增津补液。

    【方药】增液汤加味。失血失水两证,中药有鞭长莫及之虞,应结合西医之输血输液抢救。

浮微脉主病

    (一)劳极

    1.久视伤血

    【病状】视物昏花,头晕耳鸣,面色少华,肌肉发颤,发毛作穗,脉浮而微。

    【分析】久视书文或其他目不转睛之作业伤及血分,而有是证。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贫血性眩晕及贫血性痉挛等疾病。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人参养荣汤。

    2.久卧伤气

    【病状】短气乏力,力不支身,食不知味,甚或麻木,汗出如洗,脉浮微。

    【分析】贪睡久卧之辈,而致气不和而血不行,阴不使而阳不守,是证生耶。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疾病。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

    3.久坐伤肉

    【病状】肌肤麻木,甚则不仁,酸痛无力,汗出困倦,或骨削如柴。脉浮微。

    【分析】久坐而致气血不调,肌肉不能得到气血敷布和濡养,而生是病。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肌强直综合征等疾病。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4.久立伤骨

    【病状】足膝软弱,腰脊酸痛,头晕耳鸣,牙齿咀嚼无力,甚至松摇或堕落,或骨折不易愈合。脉浮微。

    【分析】久立伤骨,累及肾脏,肾不生髓,是证作矣。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治法】补肾添髓壮筋骨。

    【方药】八味肾气丸,健步虎潜丸,薯蓣丸。

    5.久行伤筋

    【病状】筋脉弛缓,步履艰难,或有麻木。

    【分析】长途旅行·无有休时,筋疲力竭。罢极之本受损,乃生是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韧带损伤、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及滑囊损伤等疾病。

    【治法】强筋壮骨。

    【方药】养血壮筋健步丸。

    (二)虚损

    1。肺脾虚损

    【病状】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辄气短,自汗心烦,脉浮而微。

    【分析】饮食伤脾,或病后失于调理,土不生金,乃生是证。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

    2.心肝虑榀鬣病状】吐血便血,或女人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千血痨。脉浮微。

    【分析】喜过伤心,怒过伤肝,或强力举重,皆成是证。

    【治法】补心养肝。

    【方药】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3。脾肾虚损

    要病状】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软弱,神疲无力,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微。

    釜分析】饮食劳倦伤脾,酒色房劳伤肾,乃生是证。

    鬣治法】温补脾肾。

    要方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八味丸,右归丸。

    4.肺肾虚损

    【病状】干咳带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舌红少津,脉浮徽c

    【分析】房劳伤肾,或病后失调,或接触痨虫病人而传染者。以上虚损四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结核病、贫血病、自血病、神经官能症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法】滋阴补肺肾。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大补元煎,六昧丸,大补阴丸。

浮濡脉主病

    (一)阴虚盗汗

    【病状】睡中汗出,夜夜如是,脉浮而濡。《内经》谓之寝汗。

    【分析】汗者心之液,肾主五液,故凡汗证,不离乎阴虚。阴虚血损,阳蒸阴分,乃生是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神经衰弱症状和能量代谢增高的疾病。

    【治法】清骨退热。

    【方药】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益阴汤。

    (二)妇人崩漏

    【病状】阴道突然下血,色红黑淋漓不绝,神困肢倦,脉浮濡。

    【分析】血虚气无所依,血不循经。气血虚而生化之源不足,血不浓缩故血行亦快,是证作矣。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富出血。

    【治法】竣补阴血,浓缩血液。

    【方药】当归补血汤猛加熟地、麦冬。

浮散脉主病

    虚剧

    【病状】呼吸急迫,不能平卧,脉浮且散,病属垂危。

    【分析】热病过后,气阴两伤,肾不纳气,气阴不敛,故有此脉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心功能不全,或严重之心功能衰竭。

    【治法】补益气阴,收敛心气。

    【方药】生脉散,大剂独参汤。

浮长脉主病

    风痫

    【病状】面红目赤,项强直视,手足抽搐,口眼歪斜,痰涎溢流,不醒人事,脉浮而长。

    【分析】热而作汗,汗出当风,风邪扰心,心窍被风痰而迷,迷而发痫。脉浮而长乃风之征。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癫痫、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疾病。

    【治法】祛风除痰。

    【方药】化风丹,牛黄丸,定痫丸。针百会、印堂、人中、内关、神门、三阴交。

浮结脉主病

    寒滞经脉

    【病状】肢体拘挛疼痛,痛有定处,夜甚昼静,阴天甚,晴天缓。得热痛减,脉浮结。

    【分析】此为寒瘅,又为痛瘅。乃寒邪凝滞为瘅。脉浮主表,结为寒滞。须知浮结为寒滞,而寒滞未必皆浮结,医贵通变,勿胶柱鼓瑟。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非活动期。

    【治法】温经散寒。

    【方药】加减五积散,乌头汤,三瘅汤,羌活胜湿汤,蠲瘅通络法方。

    温针拔罐。

浮促脉主病

    阳明温病

    【病状】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结,小便赤涩,舌苔老黄起芒刺,还兼外邪症状。脉浮促。

    【分析】脉浮者,是邪气近表。促是火亢物停。阳明脉荣于面故面目俱赤;金受火刑故语声重浊,呼吸俱粗。阳明府实,故大便闭而脉促。火府不通故小便涩。舌苔老黄是脾受胃府浊气而不化阴之象。芒刺为热极之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感染性疾病中期或极甚期。

    【治法】辛凉透热解表。

    【方药】竹叶石膏汤。

浮洪数脉主病

    (一)风热

    【病状】发热重,恶寒轻,口渴,甚则口燥唇干,目赤咽痛,衄血,脉浮洪数。

    【分析】春应温而过热,仲景所谓至而太过。《礼记》所谓春行夏令。所感之风,必挟热邪,故名风热病。此与热病和风温有异,热病风温为伏邪,风热为新感。此病与现代医学之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相似。

    【治法】初宜辛凉解表,后宜清热保津。

    【方药】银翘散,桑菊饮,清热保津法方。针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

    (二)暑热

    【病状】发热汗出,恶热,心烦口渴,引饮,脉浮洪数。

    【分析】发热恶热,明系热证。热灼津液,故口渴引饮。脉浮洪数,热证脉明矣,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此病,乃夏季气温高,出汗多,盐类排泄增加,体温调节不能适应引起。

    【治法】清凉涤暑。

    【方药】清凉涤暑法方。

    (三)实热

    【病状】高热,烦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浮洪数。

    【分析】外邪侵入,化热入里,邪气已盛,正气尚足,正邪相争,势均力敌,乃成实热证。此病属现代医学之感染性疾病高热期症状。

    【治法】苦泻实火。

    【方药】黄连解毒汤。

左寸浮脉主病

    头痛目眩

    浮而有力参本篇外感头痛治;浮数参风热感冒治f浮而无力以天王补心丹治,安神补心丸亦可。

左关浮脉主病

    (一)脘满胁胀

    左关属肝胆部,此脘满腹胀,多是肝气犯脾,治以逍遥散,四逆散。脉浮而有力兼弦者,是少阳有余,宜小柴胡汤。脉浮而无力,一贯煎主之。

    (二)恶心呕吐

    浮而弦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苦者,柴胡清胆汤主之,左金丸亦主之,肝热宜龙胆泻肝汤。

    (三)烦闷厌食

    肝气犯脾,六君子汤加柴胡,白芍主之。

左尺浮脉主病

    (一)膀胱风热

    太阳病,热结膀胱,小腹硬满,如狂,桃仁承气汤主之。

    (二)便赤淋痛

    湿热下注膀胱,少腹急满,淋痛尿血,甚或不通,治宜八正散。

    (三)下肢肿痛

    湿热注于下焦,身重疲乏,小便短赤,下肢关节肿痛,甚则湿脚气感染,加味二妙散主之。

右关浮脉主病

    腹胀脘满

    浮而有力者,藿香正气散主之。挟食者,保和丸主之。浮无力者,香砂六君丸主之。

    本章以上各节皆浮脉、本脉、兼脉之主病。浮滑数脉主暑热病,痰热病本章已载。另有浮缓脉主病须于缓脉章求之,浮短脉主病须于短脉章求之。学者能相互参考,自知彼此之瓜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