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米网线使用中继器:灰霾天气为啥频频出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56:22
#TRS_AUTOADD_1326643405259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6643405259 P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6643405259 TD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6643405259 DIV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6643405259 LI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从气象角度来讲,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容易形成雾霾。PM10也是很重要的指标,PM10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也就是PM2.5的变化趋势。尽管各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不一,但是PM10和PM2.5同时监测肯定是更有意义的。在大的气象条件控制下,单点的治理效果不会很好,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和谁对话?

    王亚强,男,博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理化特征、气溶胶气候效应、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气象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近30篇。

 

    为什么对话?


    2011年秋冬以来,不少城市出现了较为频繁的灰霾天气,对公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灰霾天?灰霾天是怎么形成的?公众应如何正确认识灰霾天,应采取何种措施做好自身的防护?


    

  对话人  王亚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楚惠萍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灰霾天气?
  关键思路  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多次出现灰霾


  记者:2011年的气候、气象状况与往年相比有何异常?2011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灰霾天气?灰霾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王亚强:秋冬季是雾霾天气多发季节。2011年入秋以来,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少、强度偏弱;同时,西南暖湿空气活动偏强,近地面层相对湿度较大。两种因素综合起来,北方冷空气的活动强度不大,相应地风速就不是很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污染物的聚集;而西南暖湿气流活动强度大,地面的相对湿度就比较大,因而比较容易形成雾和霾。这就是为什么入秋后,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可能是气体,如二氧化硫;也有可能直接就是颗粒物。排放出的气体有可能在大气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气溶胶)。在新物质生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竞争机制。在霾的形成过程中二次气溶胶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等。

 

  记者:在同样的气候、气象、地理条件下,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这样频繁的灰霾天气?

 

  王亚强:以北京为例,2011年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但并不是说以前这种天气就是没有或者很少。举例来说,数据显示,2002年也是北京雾霾天气比较多的一年。当年除了因为工业发展导致的污染比现在严重这一原因之外,气象条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总体来讲,气象条件的影响是造成雾霾天气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就北京来说,“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06年以后和奥运期间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以及大气污染整治,都已经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明显减少,至少不可能是大幅度增加,因此再度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更多地是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利。


  从数据来看,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可控性,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频率曲线波动很大,而且没有固定的趋势和规律性。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尽管目前北京的污染治理力度很大,但是总体的污染水平还是较高,再加上不利的气象因素,多发性的雾霾天气是难以避免的。从气象角度来讲,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容易形成雾霾。但从污染的角度来讲,污染物会使雾霾持续的时间更长,使其更不容易消散。如果空气中污染物颗粒多,就可能会形成更多的雾滴。尽管雾滴的体积可能会变小,但是数量可能会增多,清除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发生的雾,可能太阳一出来马上就消散了,但是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发生的雾,经过一个白天可能都消散不了,到了晚上继续堆积,可能会持续好几天。也就是说,由于污染的存在使得雾霾天气延长,并且更不容易被清除。

 

    点击二
  焦点关注 
雾和霾的区别
  关键思路  外观近似,相对湿度是区分二者的主要特征指标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雾霾天气。那么雾和霾究竟是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二者有何区别?

 

  王亚强: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我国的观测规范等对此都有明确的界定。


  雾和霾的共同点都是能够造成能见度的下降。对于雾来说,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造成的。同时,根据标准定义,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才称作雾,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的叫做轻雾。而对于霾来讲,其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干的污染颗粒物的存在。在自然条件下,由于近地面空气水汽含量增加及温度下降造成水汽凝结形成雾,常见的有辐射雾、平流雾等。如果空气中有颗粒物存在,就可以提供凝结核,水汽就更容易凝结在这个核上形成雾滴。因此,空气污染对于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大气颗粒物的存在,雾霾的清除需要更长的时间。


  随着人类活动程度的增强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雾和霾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区分。对于大雾,也许人们的感觉能够准确一些,可以判断出雾的存在。但是轻雾和霾就比较难区分。如在早晨和晚上相对湿度比较大的时候。人们感觉天气是雾的形式,但是到了中午,由于光照增强,水分蒸发,这时候感觉到的灰蒙蒙的天气更多的就是霾了。大多数时间这两种现象混合在一起,尽管在概念定义上有明确的界定,但在实际观测和研究中却并不是太容易区分,所以目前做研究的时候经常统一称为雾霾天气。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灰霾天气的影响因素
  关键思路  机动车排放会增加大气的氧化性,导致更多的雾霾天气

  记者:目前各地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和机动车对灰霾天气的出现有何影响?


  王亚强:对于霾天气来说,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污染排放和气象状况两方面。空气中有污染物,就有可能形成霾,但如果这时的气象是大风天气或者艳阳高照的晴朗天气,污染物扩散得很快,也不会形成霾天气。


  城市中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对于污染物的扩散确实是不利的。但较之霾天气形成的两大主要原因,越建越多的高楼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但是气象条件是不可控的,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大力度控制污染排放,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


  现在虽然各地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逐渐稳步降低了,但是机动车越来越多,机动车尾气逐渐成为大气污染物新的贡献者。在目前情况下,虽然机动车排放在大气污染物总体中的含量并不是特别大,但机动车排放会增加大气的氧化性,更多地形成二次气溶胶,导致更多的雾霾天气发生。


  同时,大气是流动的,不仅在横向上有区域性的流动,在纵向上也是流动的。一般雾霾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都是有逆温现象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大气比较稳定,特别是从下到上的流动性不强,扩散程度小。从汽车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就会在边界层内积聚。所以,在雾霾天气中公众不但会感觉到能见度降低,还会感觉到空气比较脏。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正确认识灰霾天气
  关键思路  PM2.5和PM10同时监测更有意义

  记者:对普通公众来说,应如何正确认识现在的灰霾天气?这样的天气对公众健康有何影响?公众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自身健康?

 

  王亚强:公众有权知道真实的空气污染状况,相关部门也有责任公布大气污染信息和数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国家必须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如最近公众普遍关注的PM2.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M2.5是形成霾天气的主要成分。相对于此前监测的PM10,PM2.5更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国际上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早已经开始监测PM2.5。所以关注PM2.5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在跟其他国家进行空气质量对比的时候,PM2.5可能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可比性。但尽管如此,PM10的监测也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


  首先,PM2.5是包含在PM10之中的,从前有关PM10的监测数据对了解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尽管这些数据在各区域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PM2.5约占PM10的60%~80%不等(北方部分地区含量低一些)。


  其次,就我国的地域条件来看,针对PM10的监测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如对北方来说,植被覆盖率较南方略低,加之春季易发生沙尘暴等现象,所以空气中的粒子相对粗一些。粗颗粒较多的时候,针对PM10的监测就很有必要。


  所以,PM10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不能因为有了PM2.5就不监测PM10。在大多数情况下,PM10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也就是PM2.5的变化趋势,PM10也包含了PM2.5的信息。尽管各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不一,但是对PM10和PM2.5同时进行监测肯定是更有意义的。


  就颗粒物的大小来讲,太小的气溶胶和颗粒物反而不太容易活化成凝结核,进而形成雾滴。研究显示,大于300纳米(相当于PM0.3)的气溶胶颗粒更容易形成凝结核。同时,排放出的细粒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在空气中碰撞、凝结、混合,形成更大的粒子,进而活化成凝结核,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气溶胶的活化能力主要取决于气溶胶颗粒的大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公众来说,应选择早、晚尽量减少外出。早晨和晚上,由于夜间地表冷却快、温度低,容易形成逆温层,近地表的污染物不断积聚。而到了中午,由于辐射升温作用,空气流动性增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人身的伤害较之早晚就会小许多。研究数据也证明,中午污染物的含量基本上是处于曲线的谷底,而早、晚则基本处于峰顶状态。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如何治理灰霾

    关键思路  短期强化治理可以起到效果,但根本治理还需要区域联防联控

 

  记者:国外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是否也经历了这样的灰霾天气过多的历程?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对我国有何经验可资借鉴?

 

  王亚强:在一些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形成雾霾的颗粒物的一个特征是,它们在大气中的寿命很短,基本上在一周左右,可以通过干沉降、湿沉降等方式被清除掉,除非这些颗粒物在不断排放。而不像温室气体,可以存在上百年的时间。所以在目前的气候谈判中,温室气体排放有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他们过去因为工业发展而排放的温室气体目前还存在于大气中。但气溶胶颗粒物的沉降和扩散周期短,因此通过短时期的强化治理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治理要与国家的发展进行很好地平衡,使之既能保证空气质量,又不能太耽误发展。


  同时,雾霾天气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大气是流动的,仅仅整治一时一地的污染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因此,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如以北京为中心,进行大气污染的协同控制的区域,至少要包括整个京津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