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路由器mac地址克隆:盐铁论(52)论功第五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11:30

盐铁论(52)论功第五十二

论功第五十二

第五十二:讨论功绩

大夫曰:“匈奴无城廓之守,沟池之固,修戟强弩之用,仓廪府库之积,上无义法,下无文理,君臣嫚易,上下无礼,织柳为室,旃廗(dài)为盖。素弧骨镞(zú),马不粟食。内则备不足畏,外则礼不足称。夫中国天下腹心,贤士之所总,礼义之所集,财用之所殖也。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春秋曰:“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况以天下之力乎?”

政府官员:匈奴没有城墙、护城河,没有长戟强弓、粮仓国库;上无法律,下无秩序,君臣互辱,上下无礼;他们以柳条造屋,用毛毡做顶,军用骨箭,马不喂粮;他们的内部防务不足畏,对外往来没有礼。汉朝是天下中心,人才荟萃,礼义完备,财用富足。攻打匈奴,是以智慧攻取愚蠢,以正义讨伐不义,正如秋风扫叶。《春秋》说:“齐桓公打戎、狄,不过是人驱雀,狼逐兔罢了。”何况我们以举国之力呢?

文学曰:“匈奴车器无银黄丝漆之饰,素成而务坚,丝无文采裙袆曲襟之制,都成而务完。男无刻镂奇巧之事,宫室城郭之功。女无绮绣淫巧之贡,纤绮罗纨之作。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虽无修戟强弩,戎马良弓;家有其备,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贯弓上马而已。资粮不见案首,而支数十日之食,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廪。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群臣为县官计者,皆言其易,而实难,是以秦欲驱之而反更亡也。故兵者凶器,不可轻用也。其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也。”

人大代表:匈奴的车辆器具没有金银、丝绸、油漆的装饰,但朴素、完整、结实;穿的衣服没有花纹色彩,没有上下衣和男女服的区别,但完整无缺;他们男的不用雕刻奇巧物品,女的不用华丽的丝织刺绣,不做纤细的绫罗绸缎;他们做的东西少但够用,物品易做但耐用;他们没有长戟强弩,战马良弓,但每家都有准备,每人都有任务,一有紧急情况,就弯弓上马;他们没有装粮器具,但有可支持几十天的食物,以山谷为城郭,以水草为粮仓;他们法律简单透明,上边税收少,下边易供给;他们很少动用刑罚,人们也没有犯罪的。上边指挥,下边服从;他们轻视礼节,但忠实守信,文字简单,但做事敏捷。他们没有讲礼节的书,只在骨头、树皮上刻字做记号,但大小官员都能记住,君臣之间都能互相沟通。现在,群臣中为朝廷考虑的人,都说打匈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因为这样,秦国想把匈奴赶走,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自己灭亡。兵戈是凶器,不可随意动用。否则,就会使自己由强变弱,由存而亡,这是顷刻就可发生的。

大夫曰:“鲁连有言:‘秦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故政急而不长。高皇帝受命平暴乱,功德巍巍,惟天同大焉。而文、景承绪润色之。及先帝征不义,攘无德,以昭仁圣之路,纯至德之基,圣王累年仁义之积也。今文学引亡国失政之治,而况之于今,其谓匈奴难图,宜矣!”

政府官员:鲁连说:“秦国驱使士兵,奴役百姓。”政苛,国家就不会长久。高祖承受天命平定暴乱,功德巍巍,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文帝、景帝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功业。到了武帝,讨伐不义之军,攻打无德之国,使高祖的仁义道路更加光明,道德基业更加坚实。这些都是圣君多年施行仁义的结果。你们拿失政亡国的秦朝来类比我们今天的伟业,得出匈奴难以战胜的结论,那是必然的逻辑。

文学曰:“有虞氏之时,三苗不服,禹欲伐之,舜曰:‘是吾德未喻也。’退而修政,而三苗服。不牧之地,不羁之民,圣王不加兵,不事力焉,以为不足烦百姓而劳中国也。今明主修圣绪,宣德化,而朝有权使之谋,尚首功之事,臣固怪之。夫人臣席天下之势,奋国家之用,身享其利而不顾其主,此尉佗、章邯所以成王,秦失其政也。孙子曰:‘今夫国家之事,一日更百变,然而不亡者,可得而革也。逮出兵乎平原广牧,鼓鸣矢流,虽有尧、舜之知,不能更也。’战而胜之,退修礼义,继三代之迹,仁义附矣。战胜而不休,身死国亡者,吴王是也。”

人大代表:舜时,三苗不归顺,禹想讨伐他,舜说:“这是我们的仁德还没有感化他们。退而施德政,三苗归顺了。不能放牧之地,不受约束之民,圣君是不动军队、不用武力对他们的,认为不值得麻烦百姓、劳苦中原。现在,贤君继承伟业,提倡教化,而仍有官员热衷筹谋,崇尚打仗,我们坚决反对。有的官员凭借权力,滥用钱财,享受俸禄而不为皇上效劳,这就是尉佗、章邯称王,秦朝丢掉政权的原因。孙子说:现在,国家不打仗,虽一日百变也不会亡国,可以挽救。一旦打仗,军队遍布原野,鼓鸣箭飞,即使有尧、舜的智慧,也无法挽救了。”打仗胜利了,就要退兵回来修整礼义,走夏、商、周的道路,仁义随之而来。打仗胜利了,还不退兵回来,就会丧命亡国,吴王夫差就是这样。

大夫曰:“顺风而呼者易为气,因时而行者易为力。文、武怀余力,不为后嗣计,故三世而德衰,昭王南征,死而不还。凡伯囚执,而使不通,晋取郊、沛,王师败于茅戎。今西南诸夷,楚庄之后;朝鲜之王,燕之亡民也。南越尉佗起中国,自立为王,德至薄,然皆亡天下之大,各自以为一州,倔强倨敖,自称老夫。先帝为万世度,恐有冀州之累,南荆之患,于是遣左将军楼船平之,兵不血刃,咸为县官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然终不免俛首系虏于秦。今匈奴不当汉家之巨郡,非有六国之用,贤士之谋。由此观难易,察然可见也。”

政府官员:顺风呼喊,声音容易传远;见机行事,事情容易成功。周文王、周武王很强大,但没有为后代着想,致使三代以后,朝政衰败。周昭王南征过汉水,死而不还;凡伯被戎人囚禁,周天子的使者无法通行;晋国攻打周朝的郊、柳,天子军队在茅戎被打败。现在西南的少数民族,是楚庄王的后代;朝鲜的国王,是燕国流亡的人;南方的尉佗,原来是中原人,后到南越自立为王,道德非常浅薄,不顾天下之大,独占一州,强横傲慢,自称“老夫”。武帝为万世考虑,恐怕天下会有祸害,再现周昭王南征的灾难,因此派遣左将军楼船平定那些地方。兵不血刃,那些地方就成了朝廷州县。战国时,七个国家都有上万兵车,各自称王,势均力敌,多年打仗,最终低头成为秦国俘虏。现在,匈奴抵不上我们一个大郡,没有六国那样的国力,没有出谋划策的贤士。这样看战胜匈奴的难易是昭然可见的。

文学曰:“秦灭六国,虏七王,沛然有余力,自以为蚩(chī)尤不能害,黄帝不能斥。及二世弒死望夷,子婴系颈降楚,曾不得七王之俛首。使六国并存,秦尚为战国,固未亡也。何以明之?自孝公以至于始皇,世世为诸侯雄,百有余年。及兼天下,十四岁而亡。何则?外无敌国之忧,而内自纵恣也。自非圣人,得志而不骄佚者,未之有也。”

人大代表:秦灭六国,俘虏了七个国王,强盛有余,自以为吃尤也不能伤害他,黄帝也不能打败他。到秦二世在望夷宫被杀,子婴把王印挂在脖子上降楚被斩,竟连七王被俘的下场都得不到。如果六国存在,秦作为战国之一,还不致于灭亡。事情的变化怎么知道呢?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世世代代称雄于诸侯,百年有余。统一天下后,才14年就灭亡了。什么原因呢?因为外无敌国侵略的忧虑,自己就狂妄放纵了。自己不是圣人,成功后能够不骄奢淫逸,是从来没有的。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金陵十二钗分别指的是谁?(根据第五回“红楼梦”文回答) 金陵十二钗分别指的是谁?(根据第五回“红楼梦”正文回答) 求慕羽传说 第五十二章的内容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在哪里? 你们觉得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怎么样?-?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是不是高中和初中都有? 据说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在N年前是重点? 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二军军史》全文 《新交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怎样适用于“丁”字路口 谁学七年级的语文? (周周练十二.第五单元"中") 在《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各判词指的各是谁? 从南湖一分校到第五十二中学乘什么车? 从南湖一分校到第五十二中学乘什么车? 《红楼梦》第五回暗寓金陵十二钗的诗分别指谁?依据是? 大连市新生路47号——第五十二中学在什么位置? 谁知道济南市第五十二中学的地址?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求红楼梦里第五回中的判词和对应的十二钗 超难猜成语(第五版) 天下归心。(猜一字,十二画) 《瓮葬》(Urn Burial)第五章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的这首赋叫什么名字?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有什么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