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不识别wifi中文:盐铁论(51)论勇第五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00:49

[原创]盐铁论(51)论勇第五十一

论勇第五十一

第五十一:讨论勇气

大夫曰:“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秦王惮于不意,列断贲、育者,介七尺之利也。使专诸空拳,不免于为禽;要离无水,不能遂其功。世言强楚劲郑,有犀兕之甲,棠溪之铤也。内据金城,外任利兵,是以威行诸夏,强服敌国。故孟贲奋臂,众人轻之;怯夫有备,其气自倍。况以吴、楚之士,舞利剑,蹶强弩,以与貉虏骋于中原?一人当百,不足道也!夫如此,则貉无交兵,力不支汉,其势必降。此商君之走魏,而孙膑之破梁也。”

政府官员:荆轲多年谋划刺杀秦王,最终也没有成功,因为短短匕首是不能仰仗的。秦王被刺时,开始畏惧是因为出人意料,最后他以扭断大力士孟贲、夏育的勇气,凭借五尺利剑杀死了荆轲。专诸刺杀吴王僚,如果赤手空拳,免不了被抓;要离刺杀庆忌,如果不凭借江水,也不能成功。楚国、郑国强大,因为他们有牛皮盔甲,棠溪利剑,占据坚固的城墙,手执锐利的兵器,因此威震中原,敌国降服。大力士孟贲,如果仅靠舞拳弄臂,大家就会轻视;懦弱的人,如果有利器防备,勇气就会倍增。何况我们以吴、楚的勇士,挥舞利剑,张开强弩,与匈奴在中原厮杀呢?一人当百,是不消说的了!这样,匈奴就无可战之兵,可挡之力,必然投降。就像商鞅使魏国割地,孙膑战胜魏军一样。

文学曰:“楚、郑之棠溪、墨阳,非不利也,犀胄兕甲,非不坚也,然而不能存者,利不足恃也。秦兼六国之师,据崤、函而御宇内,金石之固,莫耶之利也。然陈胜无士民之资,甲兵之用,鉏(chú)耰(yōu)棘橿(jiāng),以破冲隆。武昭不击,乌号不发。所谓金城者,非谓筑壤而高土,凿地而深池也。所谓利兵者,非谓吴、越之铤,干将之剑也。言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莫之敢攻,莫之敢入。文王是也。以道德为胄,以仁义为剑,莫之敢当,莫之敢御,汤、武是也。今不建不可攻之城,不可当之兵,而欲任匹夫之役,而行三尺之刃,亦细矣!”

人大代表:楚国、郑国的棠溪利剑不是不锋利,牛皮盔甲不是不坚实。但是,楚国、郑国先后灭亡,可见武器是不能依靠的。秦国兼有六国军队,占据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地势统治天下,城池像金石坚固,兵器像莫耶剑锋利。陈胜既无军队,又无装备,只用锄头就冲破了秦国兵车。秦国军队强盛,但不出击,兵器精良,但无作用。坚固的城池,并不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把护城河挖得深深的;锋利的兵器,并不是吴、越的刀枪,干将的利剑。而是用道德造城,用仁义制械。这样,防御就无人敢于进攻,无人敢于侵扰。周文王就是这样的。以道德为盔甲,以仁义为利剑,进攻就无人敢于阻挡,无人敢于防御。商汤王、周武王就是这样的。现在不去建造攻不破的道德之城、不可挡的仁义之师,而想凭借个人的勇气,施展匕首的威力,真是太渺小了!

大夫曰:“荆轲提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秦王惶恐失守备,卫者皆惧。专诸手剑摩万乘,刺吴王,尸孽立正,镐冠千里。聂政自卫,由韩廷刺其主,功成求得,退自刑于朝,暴尸于市。今诚得勇士,乘强汉之威,凌无义之匈奴,制其死命,责以其过,若曹刿之胁齐桓公,遂其求。推锋折锐,穹庐扰乱,上下相遁,因以轻锐随其后。匈奴必交臂不敢格也。”

政府官员:荆轲携匕首到吉凶未卜的强秦,秦王惊慌失措,不及防备,左右卫士也害怕。专诸提宝剑到吴国,刺杀吴王,自己也被杀,方圆千里的人都为他戴孝。聂政从卫到韩,在丞相府刺死韩傀,达到目的后当场自杀,曝尸街头。现在,得到真正的勇士,凭借强汉威势,攻击无义匈奴,置之死地,惩罚罪过,就像曹刿威胁齐桓公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我们刀枪并举,匈奴必乱,四散逃窜。我们随后用轻装精锐部队追击,匈奴必束手就擒,不敢抗拒。

文学曰:“汤得伊尹,以区区之亳兼臣海内,文王得太公,廓酆(fēng)、鄗(hào)以为天下,齐桓公得管仲以霸诸侯,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闻得贤圣而蛮、貊来享,未闻劫杀人主以怀远也。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故‘自彼氐、羌,莫不来王。’非畏其威,畏其德也。故义之服无义,疾于原马良弓;以之召远,疾于驰传重驿。”

人大代表:商汤王得到伊尹,从小小的亳地开始,最后得到天下;周文王得到姜太公,从枫、浩开始,最后得到天下;齐桓公得到管仲,从而称霸诸侯;秦穆公得到由余,西戎八国归顺。国家有了圣贤,南北少数民族就会前来进贡,没有听说劫杀人家的君主就可以招徕人家的民众。《诗经》说:“中原恩惠,四方向往。”所以,“远方氐、羌,都来朝拜。”这不是他们害怕武力,而是畏惧仁德。所以,用仁义征伐不义,快于跑马射箭;用仁义招徕远方,快于驿站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