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下安装fedora:做人有原则 幸福无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8:28:12

标准化的人生,标准化的幸福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什么?”学生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果被判卷老师打了个X,标准答案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呵,标准答案,多少人都曾或正在经历的梦魇。回头看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概括,即“1+1=2”。演算由左而右,等号左边是权威,是宿命,是既定的一切;等号右边是惟一的僵死的答案,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不仅仅是教育,这个等式,已然进入了你所有能想到的领域:好学生=高分、好工作=体制内、好对象=有车有房、好日子=富裕……所谓的,标准化人生的标准化幸福。
可是,幸福真有这么简单吗?
贫富两极,一样快乐
有这么两个人,一个极富,一个极穷。富的是有名的房地产老总,开着300万的车,喜欢摄影,还到清华读了MBA。穷的是蹬人力三轮车的,天天守在超市边,拉几个零活,一天下来,好的话能挣二十块,坏的话就几块钱。住在城市边缘的窝棚里,家里还有一个瘫女人。
富的人虽然富,可也活得浪漫。他说,钱,是挣了用来显示自己的能力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大作用?
他建了好多所希望小学,带着太太去欧洲旅游,不像别的有钱人那么忙得脚不沾地。
去清华上学时,教授说做个实验就知道大家谁更会经营自己的企业。所有人的手机全放到前面去,必须开机。都是老总级的人物,自然生意是忙的,所有人的手机都响个不停,只有他的手机是沉默的。
教授说,这个男人才是最会生活也最会经营自己企业的人,他懂得放手,懂得让自己有私人的空间。他笑了,他说,我告诉自己的副总了:只有公司发生两件大事可以给我打电话,一是公司里着了大火,二是公司出了重大事故死了人,其他的,可以自己处理。因为他已经把基础打好了。
他说自己计划45岁退休,然后去各地拍片子,自己花钱出版,不为别的,因为那是他年轻时的一个梦。
而穷人的幸福并不比他少。虽然挣的钱少,回到家,老伴会问寒问暖。老伴会唱戏,他便学会了拉二胡,吃过饭后一定要唱一段的。他也知足的,虽然穷是穷了点,可有老伴的爱,有那喜欢的京剧唱,他也知足了。
他人的标准,能不能筑成你的幸福?

在这个处处讲究标准的社会里,人们总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幸福这个东西,可以用标准来衡量,你有车有房一颗星,家财万贯,两颗星,工作顺利,一颗星,有个不错的老公,一颗星……
可是,如果你在内心深处把所有这些星都加完之后,你会不会发现,所有的这些星,都是来自他人,他物,没有一颗,是来自你自己的内心,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学历、住房……什么挡住了你的缘分?
现在,嫁不出和娶不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直接导致了大量交友会、单身派对的盛行。除了缺乏结识异性的机会,各自砌的高门槛也是好事难成的原因。在即将举行的一次单身派对上,就把男士根据年薪划为三档,便于男女双方更加“门当户对”。
小朱26岁,做市场营销:
眼看周围很多同学朋友要不进入了婚姻殿堂,要不就是出双入对,父母替我着急起来,恨不得马上把我嫁掉。父母的要求就像是年终总结,思想素质、工作能力、毕业院校、业余爱好等等,当然还包括卖相如何都是考量标准。
毕业于重点院校、年薪不低于十万、身高不低于175厘米、年龄不超过30岁,有套住房更好。
一次,有个朋友介绍了一个男孩,但人家很不好意思地说,对方非211重点大学毕业,别的条件都满足,父母想了想没有松口。还有一次,父母的老同事说要介绍个男孩子,不过个头只有170厘米左右,父母马上看着我,说是身高关系到后代,还是不能放低要求。我幸亏喝了点红酒,没让人家看出来我涨红了脸。
感情其实是场“冷暖自知”的事
谁不希望幸福的爱情,可是究竟什么是幸福的爱情,是王子与公主的童话,还是人猿泰山的奇遇,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还是化蝶双飞的传说?幸福爱情的标准,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她的故事是这样的:
都说同学会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我就是同学会之后,决定和男友分手的。那次同学会,我看到了自己在大学里曾暗恋过的同学,他体贴地替女友拎包,吃饭的时候给她夹菜,甚至连出门坐车的时候都给她打开车门,看着这些,我心里酸酸的,男友从来不肯替我背包,他说男人背女人包太丢人,他还很少给我夹菜,他说相互夹菜不卫生,给我开车门倒也有过,不过次数少得可怜。同学会后我满心的委屈,回去找茬大吵了一架,然后执意和他分手了。“标准答案”,真的适合你吗?
他带你去听爱乐团演奏马勒,你却车里一直跟他说马诺;他问你要不要去大溪地萨尔茨堡,你问那是在江西还是桂林啊,萨尔茨堡离迪拜近不近啊;他每天为你温柔呵护,从来不关机,喂你吃药,不论多远打电话跟你说晚安,你却惦记着怎么在朋友面前显示自己幸福,他多成功他多有钱……
[编辑点评]婚姻就像一瓶瓶装酒,旁人看到的只是它的包装,而酒的味道,只有饮酒的人才知道。
我们都有一个敌人,叫“别人”

从某个角度来看,地球上每一个人都不如另一些人。
你知道你的网球比不上李娜,唱歌比不上王菲,口才比不上白岩松……
这些事情你知道得很清楚,但你不应为此而产生自卑感,也不该只因为某些事情无法做得像他们那么有技巧,而觉得自己是块废料。
但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和价值观建立在别人的标准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应当承认,他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有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的表扬时,我们就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但事实上,无论你表现得多么出色,多么与众不同,也总有人不喜欢你。因此,抛弃他人的标准,我们才会活出自己的风采。
别用别人的标准羞辱自己
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受到自卑感之害,数百万不能成功与幸福的人,也受到自卑感的严重阻碍。
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或知识上的不如人,而是由于我们有不如人的感觉。
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种: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样做,毫无疑问,只会带来次人一等的感觉。如果应该以某些人的“标准”来向他们看齐,于是我们觉得忧虑,不如人,因而下个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这个愚昧推理过程的逻辑结论是:我们没有“价值”,我们不配得到成功与快乐。
哪有什么“通用标准”
大多数人的自卑都是因为接受了“我应该像某某人”的观念或“我应像其他每一个人”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也并没有“其他每一个人”的通用标准。
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上帝造人,有高矮、大小、肥瘦、黑白、红黄之别,他并不偏好某个大小、形状与肤色。林肯曾说过:“上帝一定爱普通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
渔翁,富翁,焉知彼之乐

有一个《渔翁和富翁》的故事。
渔翁躺在海边晒太阳的时候,走过来一位富翁。他很奇怪为什么渔翁不去打鱼而躺着晒太阳,于是他问渔翁说:你为什么不去工作挣很多的钱呢?
渔翁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富翁说:有了很多钱之后可以去夏威夷晒太阳。
渔翁奇怪地问:那我现在在做什么?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幸福就在日常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不用兜兜转转最后蓦然回首。
有人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是懒人的借口,是目的至上论,是诡辩。只是因为这个借口的境界实在是很高超,直接与终极追问对接,且对接得十分巧妙,所以难以反驳。
一个辗转千里的人,和一个没动过窝的人,并排躺在海边的阳光下,人生况味会是一样的?谁更幸福?谁的幸福感更有力量更有价值?这个道理,与一生潦倒的人蔑视成功和一生贫困的人厌恶财富有类比点。
但是,没有经历过没有拥有过,就没有发言权吗?有没有生而确定的价值观?当然有。那么,以不同于俗世常人的人生道路来坚持和维护这种生而确定的价值观,应该是挺让人尊敬的。这种人?幸福吗?我觉得当然很幸福,甚至是最幸福的。

在早年的一篇文章里,我说我曾在北京天坛发愿,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话被很多人记住了。在以后,我逐渐成了一个居家写作的人,出了不少的书,还成了妻子和母亲。前几年我开了博客,除了贴书评影评,还贴了很多家里的花花草草以及和朋友们吃喝玩乐的照片。在别人眼里,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于是,有些时候,就有人来问我关于幸福的“秘诀”。
我哪里知道什么幸福的“秘诀”?我把我的“秘诀”拿给你,你能用?就像你的“秘诀”我也用不了一样。
这么思量一通,我发现,幸福这东西没办法谈论,因为幸福是私密的个人体验,而且,没有标准。
因此,所谓幸福的教程是不存在的。但是,追求幸福,这一点对于人生来说是需要的,因为这是生命本身正确的一种“意识形态”。博尔赫斯曾在晚年说,“我犯下了人类最大的一个罪孽,因为我从不觉得幸福。”为了避免这个罪孽,人人都应该追求幸福。但怎么追求呢?怎么获得呢?
富翁、渔夫并无高下之分
首先,得有一个符合个人心性的价值观吧。就拿前面那个富翁和渔翁的故事说,如果确立的是“富翁”的价值观,那么艰辛奋斗历经困苦的一生就是一种圆满;如果确立的是“渔翁”的价值观,那么野云仙鹤回避逍遥的人生就是一种成功。
这中间,我认为并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意义区别,只是一种取向,一种选择罢了。
关键是,价值观和欲望是不一样的东西,麻烦的是,很多人把这两者混淆了。价值观是一种确定的内心的东西,欲望更多的是从外界折射进来的飘忽不定的东西,当这两样东西无法分辨的时候,痛苦就产生了。一种欲望满足了,就会生出更高的欲望,不断叠加下去,一个人就与自己的本性越来越远了。一个人的外在与自我分裂得越大,痛苦也就越大,幸福感也就更为稀薄了。

美妙生活需要勾兑
有一些元素是很重要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人是很强大的,但同时人也是很脆弱的。人这个东西,其自身体温是不足以抵过漫漫人生的寒冷的,人得相互取暖,互相贴着抱着,几十年才好度过去。幸福的要素里,人是最重要的,物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悉心的享受各种美好的物,比如美食、园艺、书、艺术品、旅行中的风景等等,这些闲笔,让人在注视之外,有余光,有转移,有放松和散淡。如果说,人与人的相处是原浆的话,那么,还得用其他很多东西来勾兑。原浆太浓也太烈,美味的酒都是勾兑了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可否认,很多人确实活得很“光鲜”,大把大把的曝光率,大把大把的钞票,大把大把的粉丝。他们可以是富豪、明星、官员……总之,是令普罗大众羡慕不已的一群人。
可是他们真的,有如我们看到的那般快乐吗?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
杨澜,大众耳熟能详的知名主持人,家庭美满、事业得意,她是怎么说“幸福”的?
“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前后有5年的时间吧,我很累。关键是当你的选择的路不对的时候,你会越做越累,并且事倍功半。那几年,我哭过很多次……”

还有一些人,什么幸福一二三四条条条都没有:没有大房子,住在公厕里;没有新衣服,就洗干净点;没有小轿车,也要翻山越岭去看爱人……我说的,是“公厕女孩”谭丽雯,也是所有热爱生活、幸福快乐的穷人们。
日本作家昭广的成长故事一直是日本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样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也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贫穷也是可以快乐的。
二战结束以后,因为生活的变故,年仅八岁的昭广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婆家里。外婆家十分贫穷,昭广喜欢运动,外婆没有能力购买体育用品的费用,就建议昭广练习跑步,因为跑步是不用花钱的。昭广后来竟然成为了运动会的赛跑好手。
为了维持生活,外婆在家门外的小河里横着放了一根木头,拦截上游漂浮过来的各种物品,穿破的衣物,挑剩扔掉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树枝等等,外婆说这是她家的超市。树枝晾干就可以生火,长得不规则的萝匐切成小块以后味道与好萝匐一样,畸形的黄瓜切成丝以后味道与好黄瓜也没有两样……
[编辑点评]这样的乐观,这样的热情,怎能不让人动容?唐骏的成功也许可以复制,但这种纯粹的、由心而外的幸福不能复制。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你幸福吗?
听到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说:“有什么好幸福的,不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吗?”有人说:“幸福,我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还有人说:“什么幸不幸福,在我看来,幸福就是你们这些喜欢玩写字的人写出来的矫情的东西。”
“内向”寻找,幸福近在咫尺
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对于疼痛都存着不同程度的感受。感受不到,又谈何幸福?
很多人认为幸福的指数取决于工资的基数,于是,才有那么多的人,为了钱财,拼命地打拼,忽略了健康,忽略了亲人。而当拥有了金钱后,他们是否就幸福了呢?

对此,我曾经问过几个发了财的朋友,他们的回答令我吃惊:“有钱又能怎样,无非就是生活过得好一点,但是,我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如果失去的一切能用金钱换回来,我宁愿花钱去买回逝去的时光。”
他们所说的逝去的时光,也许是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许是陪孩子外出度一次假,也许就是一段清闲的时刻……
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自己幸福的一面,只是一再地重复每一天的平常生活,没有发现在这当中也藏着幸福。这世上还有很多人拥有不了亲人的爱,有很多人在饱受着饥饿,流离失所。而我们却每天都能够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每天都能够感受到爱人给予的关怀,每天都有可口的美食,这不是一种幸福吗?我们在拥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触手可及的幸福,以至于在一天天、一年年中,丧失了看见幸福的那双眼睛。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容易满足,你的幸福指数实在是太低了。”其实,低不怕,怕就怕你看不到幸福,怕就怕你已经拥有了幸福,却感受不到。
从现在起,让我们不再做幸福盲,睁大我们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幸福其实近在咫尺。
没有捷径,只有经营
很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她爱上了一个没有多少钱的穷男人,他们同甘共苦,后来男人发迹了,他们买了大房子,以及只有富人才拥有的轿车。然后,男人爱上另一个女人。
她等了一年,同意离婚。她说:“再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剩下就是为自己打算了。”她为自己打算得很好,不仅以写神秘谋杀案闻名于世,而且还嫁给了比自己小14岁的年轻考古学家——她在39岁那年遇见了25岁的他,人们劝她不要接受这个年轻人的爱情,她回答:“为什么不呢?他热爱考古,所以我不用害怕变老——我年纪越大,他越爱我。”
[编辑点评]有的路看上去很短,实际上走起来很难;有的路看起来很难,实际上走下去却越走越宽。可是,如果不是被逼到悬崖边上,谁肯跳下去呢?即使跳下去可能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人总是喜欢安逸,喜欢四平八稳,喜欢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全部得到。我们总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实,这是关于幸福人生一个最经典的误解。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