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桥接网络不稳定:第八讲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20:26
时间: 作者: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就是用五行的特性和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具体地分析研究及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并指导着临床诊断与治疗。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升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性温热,有炎上的特性;心阳有温煦的功能,故以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故以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肺具有清肃之性,肃降之功,故以肺属金。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之功,故以肾属水。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五脏相生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能益气以养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精可化肝血,等等。
五脏相克的关系:肺金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疏泄脾土的壅滞;脾土的运化,能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
此外,五行学说还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说明了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的相互关系,而且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疾病的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属水为母脏,肝属木为子脏,若肾精不足,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则形成肝肾精血不足;若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也称“水不涵木”,均属于母病及子的范围。“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为母脏,心属火为子脏,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都属于子病犯母的范围。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一种是由于一方力量过强,而致被克的一方受到过分的克伐;另一种是由于被克的一方本身虚弱,不能承受对方的克伐。如以木和土的相克关系而言,前者为“木乘土”,后者为“土虚木乘”。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一种是由于一方太盛,不仅不受克己的一方所克制,而且对克己的一方进行反克;另一种是由于一方的虚弱,丧失克制对方的能力,反而受到被克一方的克制,导致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肝病传肺,又叫木侮金,也称木火刑金,是由于肝火偏旺,影响肺气清肃而出现的反克病理变化。
此外,五行学说还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深重;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正由于疾病的传变有其一定规律,所以掌握了传变规律,能有效地指导临床。但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取决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并非一脏有病,其他脏皆受影响,因此必须根据病情具体分析,决不可拘泥。
3. 用于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古人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灵枢?本脏》亦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综合四诊所得材料,根据五行归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如临床见到面色青,喜食酸,脉象弦,或烦躁易怒者,可推断病在肝脏;见到面色赤,口苦,舌红,脉洪数等,可诊断为心火亢盛,等等。
(2)用于治疗。首先,可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疾病的传变,多见一脏受病,波及他脏而致疾病发生传变。因此,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太过者泻之,有不及者补之,以控制其传变,利于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气太过,木旺必克土,则应先健补脾胃以防传变,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
其次,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所谓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阴不足,其治疗可以补肾水以生肝木。所谓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可采用泻心火以助泻肝火。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等。临床上运用相克规律来确定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抑强可用于相克太过,如肝气横逆,木旺克土,犯胃克脾,出现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之证,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平肝为主。扶弱可用于相克不及,如肝木虚弱,木不疏土,影响脾胃健运,则治宜和肝为主,兼顾健脾。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
此外,五行学说还可用于精神疗法以治疗情志疾病。情志生于五脏,五脏间有着生克关系,所以情志间也存在这种关系。故在临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五行学说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运用,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但需正确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