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欧瑞博智能家居: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重点新闻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0:31:15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1、日本超强地震重创日本车企,重新洗牌全球车市。

事件概述:3月日本超强地震留下的不仅仅是日立港的英菲尼迪残骸,除了日本车企本土生产遭受一定程度破坏之外,地震海啸还造成了零部件供应链的断裂,以至于日系车库存在2011年结束前基本低企。受累于此,丰田汽车被通用和大众拉下销量王座并甩开差距,日产之外的其他日本车企亦明显受创。

点评:如果说,2009-2010年丰田遭遇了“召回地震”,那么2011年全体日本车企则感受到了真正的地震之殇。在国外媒体列出的多个2011年全球汽车界十大新闻榜中,日本地震重创车企往往名列第一,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地震带来的危机从日本扩散至全球汽车业,并最后对世界车市重新洗牌。通过零部件供应链等连带作用,日系车本土及海外的生产均受影响,库存持续走低。大部分市场上日系车均遭遇溃败,零部件供应方面依赖日本的他国车企也受到波及。以美国车市为例,日系车的被动为美系车和韩系车提供了更多空间。如今美国市场克莱斯勒现代-起亚领涨,与日本地震存在无可否认的关联。

日本超强地震不仅为我们揭示出日本车企在供应链和产业布局上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市场各派系之间存在强烈的替代性和竞争关系,一家倒下必然有另一家迅速占位取代,丝毫没有留情。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2、欧债危机伤及欧洲车市和通用欧洲业务,通用暗示可能出售欧宝

事件概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席卷之下,汽车市场大面积下滑。按照LMC等汽车分析机构统计和估算,西欧车市从2009年到2012年销量将逐年下跌。身处危机中心的通用欧洲业务——欧宝则持续萎靡,通用官方宣告欧宝扭亏战略失败。外媒推测欧宝新掌门人言论暗示通用可能出售欧宝。

点评:分析人士推测欧宝或导致通用汽车第四季度利润下滑49%。通用CEO艾克森直言“欧债危机猛于次贷危机”,为这场灾患的影响之巨下了定论。

通用汽车为扭转欧宝颓势可谓煞费苦心,一直执行重组并更着手欧宝高层大换血,被视为艾克森接班人选之一的Stephen Girsky亲自挂帅。欧宝还屡次修改新车发布规划,以在促进销售和控制成本间实现平衡。但欧洲消费者的购买力在债务危机面前实在难以抬头,与美国车市因消费能力积压导致回暖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欧宝只能在市场的严寒中选择“让梦冬眠”。

车市中欧罗巴帝国风光不再,而欧宝则笼罩于破产和被售的阴影之下。

图左:欧宝新任监事会主席Stephen Girsky。

图中:通用国际运营部GMIO总裁Tim Lee,欧宝监事会新成员。

图右:通用CFO Dan Ammann,欧宝监事会新成员。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3、中国车企纷纷拓展海外市场,扩建海外生产基地。

事件概述:一反中国车市转冷趋向,从增设经销商、外方贴牌生产到兴建工厂,中国车企在其他国家出现的身影越来越多。奇瑞江淮长城敲定在巴西建厂计划;意大利DR汽车公司贴牌生产奇瑞旗云等车型吉利甚至着手通过MBH锰铜控股进军英国等发达市场。

点评:2011年,中国车企“走出去”的热潮并不仅仅体现在出口增长上,市场的拓展和海外基地的扩建更加引人注目。

总体而言,中国车企选择的目标市场及基地多为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巴西成为多家中国车企的未来建厂之地;长城选择的保加利亚正趁东欧车市兴盛东风福田期望以菲律宾为生产基地,将市场辐射到整个东南亚。虽然吉利等车企已经着眼进军英国和意大利等成熟市场,但从规划看,据点意义超过销量增长。中国车企在热潮中仍抱持谨慎心态,从中可窥一斑。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2011年曾认为中国车企将驱逐其他厂商独占巴西市场,之后甚至干脆抛出中国汽车威胁论。这不但表明中国车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接受度有所提高,同时这种褒贬互渗的话语也意味着全球舆论对于中国车企态度发生了转变。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4、中方企业并购萨博失利,萨博宣告破产。

事件概述:挽救萨博的并购谈判中,中国企业的身影显得最为活跃和惹眼。最初华泰汽车与萨博“闪婚闪离”;之后长城汽车又走到竞价台前;庞大汽贸青年莲花汽车则从年中展开了一场并购长跑;期间北汽吉利又有绯闻闪现。尽管一度签署了备忘协议,但最终“双庞”未能如愿,各自均付出不菲的学费代价;萨博宣告破产清算,只是迄今残局尚未真正收尾。

点评:萨博并购风波堪称2011年最为一波三折的车界“闹剧”,事态的突变与急进令人应接不暇。每每以为结局落定,谁料又起波澜。纵观整个过程,可谓我们“成也年轻,败也年轻”。

萨博作为涡轮增压技术鼻祖,代表着没落的先进技术拥有者。积极竞标收购萨博,体现了中国企业掌握先进技术的决心,对自身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信心。中国企业的“青春活力”与“少年雄心”均彰显无遗。

但“年轻”的中方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的技巧,没有对决老谋深算大型公司的经验。通用汽车成为最终扼杀“双庞”并购萨博计划的“元凶”,而所凭借的只是凤凰平台上所占比例不大的技术专利。我方亦轻信萨博汽车CEO维克多·穆勒这一缺乏经营能力的掮客,同时忽视了媒体战,舆论上处处受到外方牵制,乃至影响整个局面。

萨博并购虽然以中方失败告终,但这笔学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身、洗脱青涩,从而更顺畅地走向世界。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5、大众-铃木联盟解体,铃木要求大众放弃所持股权。

事件概述:大众与铃木结盟之后,于2011年3月开始关系恶化,口角不断。双方纷争在于技术共享、铃木独立性等方面。铃木一直要求终结联盟关系,大众则百般拒绝,甚至频频提出恶意并购等非常规招数试图维持关系。最后大众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联盟訇然解体。

点评:又一出长跑性质的闹剧。大众和铃木的联盟从建立到一拍两散,“技术共享”这一话题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

缔结关系之初,大众看中了铃木的在小型车领域的技术和在印度市场的基础,而铃木则希望从大众的混合动力技术和柴油发动机中受益。技术方面的互补成为最大的推动因素。而抛开铃木财政独立性造成的纷争,则大众未践行技术共享是双方分裂的首要原因。铃木方面指责大众未能履约予以技术支援,在最后通牒内要求大众立即提供技术。大众方面虽然百般挽留,套路迭出,但从未在技术供应方面松口,隔靴搔痒注定失败结果。

大众与铃木的纷争显示,技术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真正的核心技术都被各公司牢固地掌握在手中,很难通过协作分享,若要立于车企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的关键技术。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6、丰田宝马合作,开发柴油发动机及混动车电池。

事件概述:丰田汽车和宝马公司在2011年东京车展上共同签署备忘录,双方着眼正式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下一代环保汽车技术,在技术上互补,主要集中于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车电池领域。

点评:随着能耗与排放在全球范围内相关法规的收紧,环境友好性成为新车开发的重要议题,环保技术也因之成为2011年各大车企的合作重心。

欧洲排放法规使得柴油动力车盛行,丰田希望借助宝马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提振欧洲市场销量。而丰田在混合动力车领域的技术优势也让宝马心生携手之意,未来电池将是合作开发的焦点。这意味着双方都将环保车辆作为发展战略趋势。

丰田与宝马的结盟只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2011年就环保技术联手的例子层出不穷:通用电气与通用汽车在上海合作开发电动车;标致雪铁龙与通用电气开展电动车业务合作;沃尔沃汽车将联合西门子研发电动车技术;德国《明镜周刊》也报道称,通用正寻求与宝马协同开发高燃效汽油及柴油发动机。可以预见,未来车企的合作将越来越多地带有“绿色”背景。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7、宝马大众竞购SGL西格里碳纤维股份。

事件概述:宝马和大众竞相购买碳纤维供应商SGL西格里集团的股权。大众汽车2011年2月份收购了SGL Carbon的8.18%股权,其合作伙伴兼SGL股东之一Voith公司拥有9.1%股份。而宝马则两次总计购入15.7%股权,宝马继承人之一苏珊·克拉腾则以29%股权成为SGL最大股东。SGL股权争夺战以宝马暂时显著领先而告一段落。

点评:碳纤维等新材料在汽车行业地位日渐提升,掌握相关技术与资源显得举足轻重。宝马和大众收购SGL竞赛实际上反映了这样一种背景,昭示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各国对于汽车油耗与排放的限值标准不断提高,轻质高强度的碳纤维可以满足减重、降耗的需求。尤其对于追求性能的豪华车和亟待抵消电池重量的新能源车而言,碳纤维需求潜能巨大。例如宝马新一代i系列子品牌将开始应用碳纤维材料,而大众一些改版车及新车也将开始提升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SGL西格里为全球顶级碳纤维及石墨制品生产商,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领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而其成为宝马和大众的争夺对象,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8、美国建立2025年CAFE企业燃效标准。

事件概述:美国政府2011年提出2017至2025年度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标准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要求新车平均燃效达到54.5 mpg。由于跨度较大,遭到广泛质疑,并且大众等车企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在诸多压力面前,新体系可能面临标准打折或者执行延迟的风险。

点评:欧洲侧重排放,而美国则侧重燃效,这与美国的战略构想密切相关。美国交通部长瑞·拉胡德(Ray LaHood)指出,新标准将减少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国家安全,并保护气候环境。在节省消费者开支的同时,也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监管的确定性,创造就业机会。

各国都不断重视提升燃效、降低能耗以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可以预见美国推行新CAFE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树立新标杆的示范作用。未来各区域根据自身情况推出新燃效标准,则是在意料之中。美国在中长期燃效标准规划方面率先“吃螃蟹”,在推进速度和执行方式等方面遭受到压力与挫折,亦属正常。这或许也能为后来者提供借鉴,让行业标准制定者全面考虑,稳步推进,构建完善的体系。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9、雷诺陷身电动车技术间谍门事件,媒体将矛头直指中国。

事件概述:2011年初,法国媒体爆出雷诺高管泄漏电动车技术的消息,法国政府随即介入调查。媒体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中国。雷诺对三位涉嫌泄密的高管停职处理。但两个月后,雷诺公开承认在电动车泄密案中存在决策失误,公司高层以放弃分红福利等方式作为承担后果的处分。最终雷诺间谍案草率收场,结局充满戏剧性。

点评:在新能源车战略意义日益提升的今天,新技术的开发与谋取越发重要。雷诺电动车泄密门事件里,中国成为怀疑的对象,尤其引人注目。

美国派克咨询公司曾透露中国目前有55家公司正在开发电动车技术,尽管同时期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亚洲最大电动车市场,但西方车企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市场这块蛋糕的硕大,同时还有中国本土车企的雄心。国外车企或积极与中方车企合作开发电动车,共同进军中国电动车产业;或指责中国通过各种手段谋取技术。例如美国曾指控中方“勒索”沃蓝达电动车技术。

新能源车领域,中国既可能成为众目关注的焦点,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西方媒体的众矢之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西方媒体诽誉交织的态度实际上都凸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重要性。


核心提示:

【编者按】对于全球汽车行业而言,2011年显然将成为历史上殊为不凡的一年。灰暗,是2011这一数字的底色。从日本地震到欧债危机,天灾人祸轮番冲击;整体经济的下探趋势更是阻滞了汽车市场的增长势头;车企分合闹剧纷纷上演,徒增观者几多感慨;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增长态势被打乱。不过在低迷的雾瘴中仍能看到诸多亮点,例如中国车企走出国门的浪潮,以及美国车市的复苏等。初踏2012门楹,2011车市风云的跌宕起伏依然扣人心弦。基于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力、新闻的传播力度等多因素的权衡评估,盖世汽车网在此评出了2011年全球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与读者分享。

10、沃蓝达等电动车遭遇电池起火隐患。

事件概述:2011年5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沃蓝达电动车进行碰撞测试,6月试验车辆突然电池起火。11月,NHTSA宣布正式调查沃蓝达电池起火事件,后续碰撞测试中,再现了5月电池起火现象。通用汽车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抑制事态,不过沃蓝达姊妹车欧宝Ampera因此推迟交付。

点评:2011年可谓电动车事故高发期,菲斯克·卡玛电动车电池存在隐患,众泰电动车出现自燃现象。新能源车作为相对新生的事物,在成熟可靠性方面不及内燃发动机,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这也成为部分观点的质疑核心。发展道路上波折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和处理。沃蓝达电池起火事件中,通用的反应具有参考价值。

通用首先宣布积极配合NHTSA调查,并为沃蓝达车主免费提供临时替代车。之后CEO艾克森表示可能修改沃蓝达电池设计。通用新款Spark电动车放弃沃蓝达电池来源LG化工的产品,转而投向A123公司。尽管菲斯克·卡玛的遭遇表明A123电池亦有风险,但通用在宣传和舆论方面主动出击,并用退车和提供替代车型的方式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未来我国发展电动车的过程中,又多了可以借鉴的先例。

编者注:2011年全球汽车界其他重大新闻还包括:日元走强对日本车企的冲击、泰国洪水拖累东南亚汽车市场和日系车供应链、韩美FTA为更多美国车进入韩国市场做铺垫等。出于对同类相似(如欧债危机和日元走强,日本地震和泰国洪水)新闻选取一个典型的考虑,加上对事件的新闻性和影响范围的考量,部分新闻未进入十大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