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3ad开启耗电吗:山西访古:我国四大佛山之首的五台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3:03:20
 

五台山座落在山西省东北部,曲折连绵,千姿百态。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雄伟壮丽。“(峰)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或五顶山。巍巍五台顶,海拔均在三千公尺左右,气候严寒。我们是在春节后去的,那时,山下尚且在下雪,那山上更别说有多冷了,因为下了雪,公路路面雪化了,又结冰,路面很滑,长途班车都停运了,到了它的面前,却见不到它的尊容,心里真懊恼,它是被称为四大佛山之首的,明代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的形象比喻,无论如何我们也得上去啊。一辆一辆小中巴问过去,终于有一位司机肯上,价钱当然不菲咯,也不去管它,只是一路上不停地叮嘱他要慢慢开,安全第一。就这样像蠕虫一样爬到山上去了。五台山之所以成为四大佛山之首,一则是因为寺庙众多,历史上寺庙曾多达360多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尚有192座,是我国最大的寺庙建筑群。这些建筑历经汉、魏、晋、唐、宋、元、明、清、民国已及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修葺、维护,现存寺庙都显得壮丽辉煌,说明佛教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光耀千秋。二则,清朝从顺治开始,朝廷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藏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康熙曾五次赴五台山朝拜,乾隆则去了六次,充分利用五台山尊佛来维系民族团结、巩固边疆。所以请朝廷让汉、藏佛教比肩发展,鼎盛时,佛寺共有122处,其中藏、蒙族朝圣的黄庙25处,汉、满族朝圣的青庙97处,。青、黄两教同居一地,这在全国其他佛教场所是绝无仅有的,可见五台山在佛教界有突出的地位。至今重要遗存的佛殿有显通寺大文殊殿、大雄宝殿,,菩萨顶大雄宝殿、塔院寺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金阁寺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五台山的中心是台怀镇,它在东、南、西、北、中五峰的中央,显通寺就在台怀镇上,这是五台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一座寺院,俗称祖寺,朝山礼佛的信众,必先拜谒显通寺。现存的显通寺是在东汉永平年间寺庙的基础上扩建的。与洛阳的白马寺是同一时期的建筑。明太祖重修时赐额“大显通寺”,经明清两代不断重修,始成今日之规模。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南到北分别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无一类同。其中无量殿是存放藏经的殿宇,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的建筑,殿内无梁无柱,结构奇特,成为我国砖砌建筑中的一支奇葩。显通寺大雄宝殿为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大雄宝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面阔明七间暗三间,重檐歇山顶,四周环廊,转角处向内收缩,前檐雀替雕刻龙凤图案,形制壮丽,雕工极细。院中的铜殿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13个省征用了10万斤青铜铸造的。雕刻细腻、工艺精湛,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贴金的青铜建筑。铜殿两侧有两座铜塔,高8米,形制秀美。

 

 

   

 

   

 

   

 

作为五台山标志建筑的大白塔,塔高56.3米,是元代初建成的。塔院寺位于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显通寺南侧,塔院原属显通寺,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取名塔院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寺前有木牌坊三间,为明万历年间所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二十层,各层满放藏经。供信士礼拜与僧侣颂诵。舍利塔位居其中。舍利塔为寺内最主要的建筑,其他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它。塔基座呈正方形,藏式,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情趣。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也是我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在大白塔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砖结构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

 

 

   

 

   

 

   

 

菩萨顶建在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清康熙年间(1662—1722)大喇嘛居菩萨顶,寺院遂成黄庙。寺居山头,地势较高,山门前建有牌楼,门前筑石阶一百零八级,代表着108种世间的烦恼,一步步的登上,就把烦恼一一抛在身后了。菩萨顶在唐朝时叫做真容院,因传说文殊菩萨曾在此显露真容,到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都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撰写碑文。遂提升为五台山黄庙之首。因为是五台山黄庙之首,所以菩萨顶的造型非常明显是藏密的传统特色。更因皇帝的眷顾,佛像的装帧显得华丽富贵。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多参照皇室宫殿制度营造。菩萨顶是中国唯一用黄色琉璃瓦作顶的寺庙,黄色琉璃瓦只能是皇宫才能用的,这可见,它是如何受到皇上的礼遇。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用长方形巨石雕成,,碑高6米,每面宽达1米,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寺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居高,并列三院,以中院为主体,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文殊殿,均为清代所建,是五台山清代佛寺建筑的典型实例。

 

 

 

镇海寺在台怀镇南5公里山腰,前面是一片松林,给人一种幽静的感受。镇海寺是清代建造的,内有康熙50年(1711年)所立的御制碑文,寺院的第一境为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继之中殿和后境殿院。各殿佛像均为清代所塑。寺南侧为永乐院,是清代章嘉活佛的住所,镇海寺属于喇嘛庙,中殿西侧塔院内有座三丈高的章嘉活佛灵骨塔,建造于乾隆51年(1786年)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碉有人物图,并着彩色,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还有八尊站像,园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这座塔的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华美,历代的章嘉活佛都到此避暑和藏蒙教徒都要来此礼拜。

 

 

      

 

 

 

   

 

   

 

      

 

 

 

 

黛螺顶位于台怀镇东清水河旁。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字,寺庙就建在小山峰顶上。小山峰背后还有更大的山峰作屏障。寺庙建于明成化年间,乾隆来五台山,欲上五个台顶朝拜,受风雨所阻,他说五年后再来登五个台顶,参拜五方文殊。黛螺顶的和尚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乾隆于51年(1786年)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并题了词。日后,上五个台朝拜叫大朝台,登上黛螺顶正殿,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叫小朝台。这真是偷懒人的自我安慰。俗话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所以,到五台山朝圣的信徒,都会攀登黛螺顶。

 

 

 

 

 

五台山善财洞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营坊村的山坡上,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於清朝。背倚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非常优美。寺分上下两院,相距约百米,上院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处在悬崖绝壁上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别有洞天。上院建有主供善财童子的大殿,殿左侧有岩洞,称“善财洞”,当地僧众认为这是善财童子修炼养性之地,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台上圣迹”。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之一。《华严经》记载,福城县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善财童子本来很凶残,後受文殊菩萨教化而成佛。下院是主寺,建於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向西,中轴线上有三进殿宇,两侧则是禅堂僧舍,布局也颇庄严。下善财洞有非常完整的红墙,把整个寺院团团围起,由于旁边没有紧邻的寺院,所以远远望去,非常规整醒目。沿着红墙走,寺院面里,也是寺院的最高点,立着九座高塔,每座塔前都有供信众磕长头的石板。

 

 

   

 

   

 

   

 

 

五台山七佛寺,坐落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东面的山坡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寺创於北宋,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修葺,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由菩萨顶大喇嘛重建,改为黄庙。五台山七佛寺内有佛殿院、寮房和禅堂院。佛殿院内西为佛殿,内供奉七尊缅甸玉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造型优美,法相庄严。故名七佛寺。东为三圣殿,三开间,单檐硬山顶,内供脱纱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华严三圣」。南为祖师殿,三开间;北为客堂,三开间;西北耳房为文殊殿。寺内南面高高矗立著一座汉白玉砌筑的六角七层密檐式塔,石质塔基,束腰须弥座,上下雕刻仰覆莲瓣,束腰饰花草图案。塔身正面每层有拱洞一孔,从下而上置石雕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故又名七佛塔。塔身侧面每层都雕有窗口,并雕有塔檐椽飞。该塔设计新颖,造型优美,通身高二十二米,高高耸立在山坡上,是当今五台山最高的汉白玉塔。

 

 

   

 

    

 

   

 

   

 

    

 

 

集福寺又名洪泉寺,坐落于台怀镇东庄村的一个土丘上,贴邻着七佛寺,据《五台县志》载,该寺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原为章嘉活佛所辖的五座黄庙之一,现在为五台山佛教的尼姑庙。寺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殿之两侧有廊房、配殿及东西禅房,僧舍,布局严整对称,环境幽雅清净,是一处修禅习静的宝地。 文殊殿三开间,13.1米,进深11.4米,单檐歇山顶,前出廊。内供骑狮文殊、骑像普贤和骑朝天吼的观音菩萨等三大士。在文殊殿右侧的配殿内,现供着一尊宋代杨五郎的彩色塑像。像高1.5米,身穿铠甲,外披黄袍,蹲坐于殿坛上;身体魁梧,面相方圆,光头微昂,目光炯炯,显得自信乐观,心胸宽豁达,器宇轩昂。传说杨五郎曾出家于五台山太平兴国寺,因此太平兴国寺又名五郎祠,在太平兴国寺被毁后,该寺僧人又于此塑像供奉,且受到游人们的尊崇。今显通寺藏珍楼中,还保存着杨五郎当年棒杀韩昌的“铁棍”。以《好人一生平安》、《青藏高原》等歌曲走红歌坛的歌手李娜,1997年下半年在五台山集福寺剃度,皈依佛门,后去加拿大过起晨钟暮鼓的佛门生活

 

 

 

    

 

    

 

    

 

    

 

    

 

 

 

离七佛寺不远处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碧山寺,碧山寺建于北魏,重修于明代,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林。又称“广济茅蓬”,寺规模宏大,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所建。主体建筑天王殿、毗卢殿、戒坛殿、藏经阁、雷音殿等。最让人称道的是寺内方丈是民主选举产生的,四方游僧到此,都管吃管住,所以高僧名师会集,经常在此说法讲经。碧山寺除了在全国有名,在东南亚也很有影响,戒坛殿供奉的玉质浴佛就是从缅甸请回来的。

 

 

 

    

 

    

 

 

南山寺在台怀镇以南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该寺始建于元代,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也是少有的,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整座寺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最下面影壁宽17.3米,高约8米,是五台山各寺院中最大的,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檐有砖雕。影壁后面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白牌楼。南山寺的台阶宏伟宽大。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气度不凡。

精美的石雕和泥塑也是寺内的一大特色,内容包括佛教传说、民间故事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中的四台,景致相当不错。大雄宝殿内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真如自在”四个字,上款是“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是褒奖住持普济和尚兴建南山寺的功德。

 

 

 

    

 

    

 

 

到了五台山上,天气竟是出奇地好,空气特别清新,一扫山下煤尘烟雾造成的阴霾迷茫,心情也随之爽朗起来,五台山的佛寺可真多,说实话,我对佛教是一无所知的,就像我去欧洲非常喜欢拍各种各式的教堂一样,我也喜欢五台山上精美的各具特色的庙宇建筑,以及这些建筑和周围的山川林木所构成的美丽风景,

    

 

  

 

在五台山即使是一座厕所也造得十分雅致,

 

 

 

 

所以,我殿堂拍得较少,从表现五台山的全貌和真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按理,我们应该在山上多看几个佛寺,可是同样的山西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又催着我们快快下山去看个究竟。只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下一段旅程了。

 

 

 

 

更多内容请看我的博客:blog.163.com/yy_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