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无线充电技术:我们这样学英语(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03:58
我们这样学英语(转载) 2010-03-25 我们这样学英语(1):没有上帝,只有自己
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一开始我指望能找着一个不错的老师或者培训机构,让闺女跟着他们学好英语。三年级上学期,我和一个孩子同岁的邻居一起找了楼里一个 英国女留学生,每周一小时,教两个孩子学口语。这个外教没什么经验,更没有责任心,常常缺课,因此教学效果一般。唯一的好处是,闺女终于有勇气和老外交谈 了。寒假带她去马来西亚旅行,我逼着她自己去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儿问价,她终于能走过去,问:“Exsuse me, how much is it?" "May I have a discount?"

到了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外教说她自己的学习很忙,我们也对她颇有微辞,于是就散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外教,我和这位在高校做老师的邻居自己动手备课,每周 给两个孩子上两次英语课,用的是剑桥少儿英语的第一册教材。这套教材是一个朋友的孩子用过的,我们也未和其他教材做对比。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套教材 的思路完全是中国人应试教育的路数,以死记硬背单词和做练习为主,我十分不喜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所谓的剑桥少儿英语,还真是一群中国老师打着剑桥的 旗号编写的。

去年夏末,这位邻居在我们小区附近的瑞思英语给她儿子报了名,并把它介绍给我们。9月初,闺女上四年级了,我们选了个周末,全家去试听了一下。瑞思英语号 称“让中国孩子上美国的小学”,每周用六个课时给孩子讲授英语、数学、科学三门课,课堂全英文教学。其实教师都是年轻的中国女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 件带着孩子学英语而已。闺女去听了一节课,对他们蹦蹦跳跳的教学方式挺感兴趣,很踊跃地表示要上这个学校。一年学费加教材费11,400元,不算便宜,但 为了能让闺女学好英语,我们也只好咬咬牙,豁出去了。

试听课一结束,我们当场报名并全额付款,说好十月中旬开课。等啊等,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一个瑞思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联系开课的时间。我只好自己打电 话过去询问,结果被忽悠好几次,开课的时间一推再退,于是一怒之下要求退课、退款(合同里规定,开课前可以随时退出)。

后来又陆续问了问周围的朋友,他们有把孩子送到Lily英语的,有去新东方或者剑桥的。可我想来想去,觉得把孩子扔到那样一个二十几人的所谓培训班,交给 一个不知道到底负不负责的老师,就一定能指望她学好英语吗?还是自己带着她学吧!

就这样,我断了找培训班的念头,死心塌地带着闺女开始学习新概念。

说到新概念,它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从青春时代陪我至今。大学时我自己自学了第二册,毕业后曾经想考研,又把第二册、第三册完整地学习了一遍。虽然那次考 研失败,但也算把英文多少捡回了一些。参加工作的若干年里,英语用得不多,但自己对语言学习一直比较感兴趣,也算是有点小小的天分。当年去广东工作,三个 月就能完全听懂粤语,一年之后,粤语已经说得非常地道了。即使现在,离开广东十多年,偶尔有机会回广东,还是能很流利地使用粤语,虽然有些发音已经不太标 准。

因此,基于自己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决定带着闺女自学成材。之所以选择新概念做教材,除了因为对它比较熟悉,还因为它的经典与实用性、系统性的完美 结合。第一册浅显易懂,以日常对话为主;第二册是一些短小有趣的小故事,开始涉及一些常用的语法时态;第三册涉掠人文百科,由易入难,词汇量、句型长度显 著加大;第四册以科普文章为主,里面有不少冷僻的单词。这样一套教材,足以让闺女从小学一直学到高中。
我们这样学英语(2):每天半小时
昨晚八点左右,和往常一样,闺女恋恋不舍地离开她手头正在阅读的书(下午刚从绿山墙买回来的《呼啸山庄》),坐到餐桌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先复习新概念第 一册的第77课“Terrible toothache”。所谓复习,是先听一遍,然后自己读一遍,作为老师的我认为她过关了,然后再开始下一课。闺女读完第一遍之后,我向她发出OK加 GOOD的手势,小家伙兴奋地开始接着学习第79课:Carol's shopping list.
闺女先是听,然后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反复跟读。遇到发音不太清楚的生词,我让她自己查电子辞典,跟着辞典里的发音来练习。比如75课里的 uncomfortable一词,她跟着辞典和我翻来覆去听了很多遍,才终于勉强掌握它的发音。
通常,这样一篇课文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跟读得比较流利了。闺女听到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哈,忍不住笑了起来。课文说的是Tom和Carol夫妇俩讨 论这周的购物清单,最后做老公的问--
TOM:I hope that you've got some money.

CAROL:I haven't got much.

TOM:Well, I haven't got much either!
闺女觉得这两口子实在太可乐了,还不知道自己的钱够不够呢,就先列了一大堆购物清单!一直到合上书,她还在问我:“妈妈,你觉得他们的钱到底够不够啊,能 不能买回购物清单里的那些东西啊?”
第二个晚上(也就是今晚),闺女要再次复习跟读,然后背单词,包括生词表里的单词和我从课本上划出来,要求她掌握的单词,通常在15个以内。剩下的时间, 她要复习新概念第二册的第8课:The best and the worst.
这就是我对她的英语自学要求:每天用半小时学习新概念。我计划用小学三年的时间,让她系统地学完新概念第一册和第二册。四年级第二学期结束之前学完第一册 的单数课(双数课均为练习),暑假学完第一册的双数课(做练习),同时复习单数课。在学习第一册的同时,将第二册作为阅读补充教材使用。目前对第二册没有 课文数量的要求,有空就听,只要能理解课文意思及熟练朗读就好了。
五年级开始系统学习新概念第二册,要求能够流利朗读并背诵(每周一课),同时做相应的练习。用两年的时间,熟练掌握第二册的内容,包括语法。与此同时,利 用其他英文原版读物,作为阅读教材使用。目前我发现的最好的读物是美国的赫尔伯特的Story of the Bible(圣经故事).我是佛教徒而非基督徒,至于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以后有空我会专门介绍一下。当当的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45633
我们这样学英语(3):发音要从娃娃抓起

我和孩儿爹是全北京最懒的家长之一。闺女上小学前,我们没教过她任何东西,在幼儿园,她也报了一些兴趣班:魔术班,电子琴班,美术班,甚至武术班。我们的 原则是,在幼儿园阶段,只要她有好奇心,什么都让她尝试一下;只要她不感兴趣,下学期就不再继续学了。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她的真正兴趣所在。最后, 真正坚持至今的,只有美术班(从去年4月底开始她要求学钢琴,钢琴课也一直坚持着)。

说来惭愧,闺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知识仅限于写自己的名字;数学方面,连十位数以内的加法都不会;英语就更惨了,26个字母都写不全--可以说,这 对懒父母,把一张白卷似的闺女送进了小学。和那些早早就在各种奥数班、英语班的熔炉里历练过的同龄人比起来,闺女在学习方面的劣势显而易见。即便这样,她 的懒爹妈还是不上心,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没有给她做任何补习,至今也从来没报过奥数、英语课外班,一直到四年级上学期过半,才开始新概念英语的学 习。

现在想来,比较幸运的是,从上一年级开始,孩子爸爸就给她训练出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放学以后先写作业,然后再做别的事情。这句话看似容易,实则实施起来并 不容易;而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孩子终生受益。我听过不少做家长的朋友和邻居向我抱怨,他们的孩子太贪玩,总要等到快睡觉了,才发现作业还没写完;寒暑 假快开学了,才急急忙忙补假期的作业。而闺女即使在假期,也能坚持先把作业写完。这个寒假我原本准备春节前带她去云南旅行一周,她考虑到春节后还要去广东 的小姨家,怕作业写不完,竟主动提出放弃云南的出行计划。

根据我和孩子爸的分工,闺女的数学归他负责,英语和语文归我负责。语文方面我没给她任何帮助,只是尽力培养、引导她的阅读兴趣。我相信,一个喜欢读书的孩 子,没理由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一点儿不担心。但英语毕竟是别人的语言,不额外地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闺女上一、二年级时,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只要求她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儿作业,并熟读课文。一开始,读课文对闺女是一种折磨,因为我要求她严格按照磁带里的发 音和语调来朗读;而她和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习惯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和音调去读英文,比如,th和s不分,把two读成“吐”,把d发成铿锵有力的 “德”。我只好一遍遍纠正她的北京口音,逼着她仔细分辨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在发音上的区别、英文和中文在语调上的不同。

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至今我还记得孩子在习惯性地用普通话的声调和语音读完英语课文后,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又不知如何纠正,只好可怜巴巴地看着我的 惊恐眼神。为了她那屡教不改的口音,我性急之下曾经使用过一两次暴力,以致于孩子爸都看不下去了,心疼地替闺女打圆场:“你至于吗,为什么非要逼着闺女跟 磁带里说得一模一样?!”

那时候我还没听过王老师的课,对于自己的坚持缺乏理论基础。换成现在,我就会告诉他:孩子的听力正处于敏感期,我们必须让她清晰地分辨出英语与母语在发音 上的差异,从而尽可能地学好其他语言。就像王老师比喻的“语言与音乐”一样,语言之间的区别就像音符之间的区别,学过音乐的孩子比较容易分辨得出来。学音 乐,需要从娃娃抓起;学习英语的发音,也需要从娃娃抓起。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闺女在朗读课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发音和语调已经模仿得比较到位了。早读课上,老师开始时常让她领读,闺女在英语学习方面开始慢慢 地自信起来,兴趣也随之增加了。
我们这样学英语(4):听、读还成,说、写咋办?

我从网上订购了新概念的全套教材和CD甚至磁带,自四年级上学期期中(09年10月底)起,和闺女一起开始学习。一、二册的教材给闺女用,三、四册的教材 我自己用。毛主席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一、二册我还能勉强对付,三、四册对我来说已经有难度了,自己不先复习、预习一遍,将来怎么辅导孩 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本人一直以来对英语很感兴趣,每年出国旅行的时候也都用得上。

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刚开始的时候,闺女多少是有些抗拒的,因为第一册的生词量比她课本里的多得多,她连文中的对话都看不懂,当然也就更听 不懂了。我只能耐心地先给她讲解单词的意思,然后解释句子的意思,遇到稍微长一些的句子,还得断开来带她读。毫不容易才学完一课,就紧着给她发小红花,在 课本上做些"优★” ”Good job“之类的评语。我家这个9岁的姑娘还是很吃这一套。慢慢地,得的"优★” 越来越多了,随着词汇量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也逐步提升,第一册的跟读对她来说变得很easy,于是我试着让她开始接触第二册的教材。

如前所述,我目前对第二册的使用目的仅限于阅读、理解和听力。因此,我先放课文的录音,让她试听。基本上,第一遍她什么也听不懂,小姑娘又伤心又受挫。我 就问她,里面有没有一两个你熟悉的单词?这个肯定是有的,于是她受到表扬。接下来,我再一句一句地放录音,每放完一句,让她回忆自己听懂了的单词,然后慢 慢猜测句子的意思。孩子的悟性比成人们想象的好得多,很快,她就能根据自己熟悉的单词和句型,连蒙带猜地整出句子的大意了。这样放完一遍录音,我再把课文 拿出来,逐句给她解释。第二册第一课已经开始用到一般过去时,因此我给她解释什么是一般过去时,但不要求她记住,只是希望通过一次次的不断重复,使她加深 概念,为她将来学语法稍微做些铺垫。

从去年十月底到今年一月初,经过不到三个月的学习,闺女开始慢慢上路。每天晚上,忙完她自己的作业之后,就很自觉地跟我沟通一下今晚的新概念学习内容,然 后回到小房间自己学习。学完了,再出来让我检查朗读或者单词。一册从中间部分开始,文章长度、句型、词汇量显著增加,好在有了前边几十课的铺垫,闺女还能 轻松地应付下来。

更重要的是,通过新概念英语的学习,英语课本上的知识对她来说也显得轻松了。闺女一跃成为班里的英语尖子(她自己的话),被英语老师选为“小助手”(这个 小助手是干什么的,我还真不太清楚)。其实,她在班里的水平是不是真的如她自己认为的那样好,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自我感觉很好,对自己非常 有信心,再也不觉得每天花半个小时额外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学到现在,我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这种自学只能练习听、读、理解,对于说和写帮助不是很大。在英语写作方面,我还算有一点学习心得。当年我自己自学新概念的 时候,每学完一篇课文,最后自己都要对着中文,把课文整个用英语翻译一遍。这种方法虽然很笨,但是对于语法理解、句型运用有很大帮助。所以,我有信心从五 年级开始,慢慢指导闺女练习英文写作。真正让我束手无策的是“说”,目前我还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口语练习方法,希望有经验的家长们不吝赐教。

在此特别感谢啾啾,你家孩子在lili英语“看图说话”的练习方法对我有些启示,我闺女一、二年级的时候,她学校的英语老师也曾将这种方式作为期末考试的 一部分内容。但是,除了看图说话,我还希望闺女(包括我自己)能更多、更自然地将英语口语应用于日常生活--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这样学英语(5,The end):不做功利父母

在北京这样变态的小升初环境下,不少小学生几乎成了拿证的机器,做父母的都难免自觉或不自觉地希望自家孩子多拿几个证书,好在未来择校时多几块敲门砖。一 想起小升初,我这个做妈的同样紧张得抓狂,因为我闺女手里一个证书也没有。但是我和孩子爸爸从一开始就坚定一个原则:绝不能为了小升初,牺牲掉孩子的整个 童年。闺女班上成绩拔尖的一个女生,据说周末、寒暑假从来没有休息过,总被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排得满满的--这样的第一名,不争也罢了。

还听说,上面提到的这个女生,三年级时已经开始学习学习剑桥英语初中的课程了,听得让我直乍舌。我只接触过剑桥的初级教材,对它那种了无趣味的应试理念厌 恶至极(也许我这个评价有失偏颇)。这孩子居然在三年级就考完剑桥三级,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又要被迫牺牲多少学习语言的乐趣?

我始终觉得,学习语言是一种乐在其中的事情。因为语言和音乐一样,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美好事物之一。,虽然《小王子》里的那只狐狸说,"Words are the source of misunderstandings(言语乃误会之源)." 一种语言就像一种音乐,总有它独特的魅力。常常,它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境,会带给人们无穷尽的会意的微笑和满心愉悦。

新概念第一册和第二册的CD, 我选的是英音版,因为一来这套教材是英国人编的;二来我更喜欢英式英语的典雅温婉。第二册里有很多风趣的小故事,配上地道的伦敦音,非常具有喜剧效果。一 开篇,我们即刻感受到这种语言带来的魅力--比如第二课"Breakfast or lunch?"的最后,姑妈Lucy那句夸张的"Do you always get up so late? It's one o'clock!" 仅用声音、语调就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一个典型的英国老姑妈的形象,我和闺女每次听到这儿,都要乐不可支地大笑半天,一起遛弯的时候也常常拿这句话当笑话。作 为局外人的孩子爸,对我们的乐不可支感到不可思议:“这句话有什么可笑的?”--唉,这当真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第三册我特意选择了美音版,想感受一下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呵呵,区别果然不小,就像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一样。王老师说,学习语 言,其实就是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窃以为然也。语言只是一座桥梁,令我们对河对岸的未知世界探索得更深一些。

我希望闺女慢慢能够体会到语言中蕴藏的种种魅力和魔力。每天晚上看着她挤出宝贵的半个小时,用来学习别人的语言,似乎看着小小的她正向着一个陌生世界缓慢 地、艰难地跋涉,我不知是该感到心疼还是欣慰。学习和成长一样,都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我希望我这个庸常的妈妈,能够尽可能地抛弃功利心,静下来欣赏 闺女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收获的每一个小小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