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租wifi多少钱:书法教程 文房四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9:53:26

 

  文房四宝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笔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 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坚劲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之新笔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笔, 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很讲究的。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 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我们现在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

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

松烟墨    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 ,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轻脆」,即其特性。

蜀: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谢公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以师厚创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薛涛」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蜡,今天已很少见,冷光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U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砚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不过,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份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

端砚: 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山下际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r、中r、上r、龙r、蚌坑等采石之所;下r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r之品质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r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r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若非如此,下r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天欲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嘛。但下r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r,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若生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

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品质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歙砚: 与端砚并称,因产于古歙州 今安徽婺源县 而得名。

端砚之发实是巧合,在唐开元时,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长城里,见那儿的石头莹洁可爱,便带了几块出来,琢磨成砚。数世之后,他的后人,将砚赠与州令,州令十分喜爱,找人再去开采,于是便传扬开来。至南唐元宗时,因圣上着意翰墨,歙守又献砚,皇上大喜,提拔他为官。

歙砚因为李主而扬名天下,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它的地点也是浸在水中,质地也因此而润泽。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砚,即称其石纹如罗 葫者。纹有粗细之分,而细纹为砚之奇才,粗粗罗纹亦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r媲美。而眉子砚,则是石纹如人,画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

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而歙重于发墨,做大字,端重于细润停水,写小字。

其它文房用品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

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文房第五宝”当代书法艺术院、科学时报社近日联合推出“文房第五宝”――用水当墨能重复书写万次的布质书法“宣纸”。据悉,“文房第五宝”是当代书法艺术院经过考察研究和改进,推荐给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书法练习用品,使用者可以用毛笔蘸清水在其上面写字、作画,效果就像蘸墨写在宣纸上一样,一幅“文房第五宝”相当于数千张特级宣纸。如果按每天练字一小时计算,可使用5年。当代书法艺术院理事长、执行院长孟凡刚表示,当代书法艺术院此举旨在低碳环保节约地广泛普及书法艺术。特价卷轴盒装 文房第五宝---免墨水写布    文房五宝为,笔、墨、纸、砚、印,自2007年10月,艺术界内就以把印立为文房的第五宝了。 印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所表达的效果。好的印泥,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钤印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原料 制作书画印泥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矿物、植物油、植物纤维、天然香料,精工检验,合理配方,手工捣揉制作而成。常见有朱砂、朱镖、八宝等,印泥其配方各有所特点,色泽也有明显之分。 它不  印泥同于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篆刻钤印 或书画上用的印泥,并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切记书画印泥其特点是色泽沉着、稳定细腻、干湿适宜、落纸沾而不渗,印迹富有立体感。这是一般印泥根本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反之只能称之为印色,不可用作用金石书画。保存  印泥的保存忌用紫砂磁器,因其能吸收油份,容易使印泥干燥。也不可使用钢、铜、铁等金属盒存放,宜存陶瓷容器以确保永久完美。印泥购买你可以在百度里面搜“西泠印社印泥”有很多的,价格也不一,几块到到几十块钱不等,看你什么用途,尽量选购质地好一些的,印泥差的话会影响印的。

15、直撇    直撇势直锋利,自上而下切落顿笔,行笔时中指抵上,使笔迹挺而爽。顺势出锋。

16、长撇    形态较长,在字中往往是主笔。写法类似斜撇,中间行笔不宜太快。

17、月弯撇   因其形态中间弯两头尖形似柳叶故称柳叶撇或兰叶撇。书写该撇时应注意两点: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中间不要停顿,应一笔写成,且有一定的弧度。

18、回锋撇    以上所讲的撇,收笔时都有出锋,而回锋撇收笔处带钩状。起笔切落后略向右顿,中间行笔呈弧势,出钩宜小,即笔尖离开纸面的纵向角度要大,小则拘谨。

19、俯仰撇    先呈俯势又转成仰势的称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锋落笔,蓄势渐快撇去,继而如写柳叶撇,一气呵成。整个撇的形态呈S形,曲中有直。

20、弧撇    弧撇写法:先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右下行笔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间向右突,有弧度。

21、平挑   平挑斜度较小,起笔切中稍顿,即刻再向右上挑出。

《灵飞经》帖的笔法(二) 8、悬针竖   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笔尖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高纸面,尾部尖状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初习时,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
9、短平竖   
笔过程类似垂露竖,然形态较短。居字中间时,呈直状,在左边时,有向势和背势两种形态,向势时头朝左,中间微向右挺;背势时,起笔略轻,中断略向左突。
10、上尖竖      切
入落笔,由轻渐重,稍按后提笔空收,有向、背、直三种状态。
11、短撇竖      切
入落笔,略顿后向左下行笔出锋。笔势斜面稍带弧度。
12、斜撇   
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顿,再缓缓向左下按笔,速度渐快,手腕迅速发力向左下方撇出,笔尖快速离开纸面。根据弧度的大小可分为直撇和弯撇两种,直撇的弧度很小,线条直挺峻利,弯撇直中带曲,富有弹性。
13、短撇   
撇其形短小。根据斜度不同,可分为短平撇和短斜撇,写法相同,以行笔的角度不用确定平与斜。起笔切入,顿笔后迅速向下方撇出。
14、竖斜撇
    先写竖,行笔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着平衡重心的作用,竖撇书写时忌行笔过程出现明显的停顿轨迹。行笔过程由慢渐快,应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大致可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各有不同的形态。根据《灵飞经》帖的用笔特点,大略归纳为63种形态。又结合钢笔的书写特点,讲述每种形态的用笔方法。
    1、平切横
    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平切横取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
   2、仰切横
   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
   3、短平横  
    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
    4、右尖横
   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
    5、长平横
    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头较中间略粗,中间较细,这就要求中间行笔要轻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笔重按。可用不同的落笔角度来增加平横的形态变化。
    6、长俯横
类似长平横,斜度比它大,中间上凸,呈扁担状,形态较长,中间细,两头粗,中间行笔速度宜快。
    7、垂露竖 
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笔,食指和大拇指发力回扣,中指推动无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笔,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犹如长平横直立状。

一身法:(书写姿势、)坐书、蹲书和立书   写大字,篇幅大的草书需要立书,即站立着写;写不大的字、小字一般需要坐着写。 1·立书姿势 :分为桌前书写和面壁书写。  (1)·桌前站写 四寸以外的字,要站着在写字台前悬肘立书,才可得势有力;姿势的要求是:身躬、臂悬、足开。

  身躬,就是腰部稍弯,使身体呈前俯状。

  臂悬,就是执笔的手至腕、肘,全部都离开桌面。

  足开,就是双足前后分开,右足稍前,左足稍后;前后保持 相当于双肩的距离。站起时,右脚稍向前伸,给右臂增强帮助力,腰的倾斜度加大,以左手支住桌面,右臂悬着书写。

  (2)面壁书写  如果是在墙壁、黑板前书写,要求书者,左手端墨碗,右手微曲悬肘,随书写位置的高低身体时有起伏,站写用的墨浓度可加大,笔吸墨不宜太多,以免往下漫延流墨。写过大的字,先站远看定落笔布局,然后走近壁面书写。立书效果是经得起远看,整体气势便于掌握;都是桌面书写所不容易达到的。

 2地下蹲书 写特大的字(榜书及字幅)桌面站写也不方便,可以放在地下蹲写。姿势是右褪屈膝,左腿蹲下为上肢展开留出余地,腰背前倾,右臂悬肘运笔左臂伏地为支柱。写前也要预定字形结构,布局,胸有成竹,再蹲下书写。

 3坐书 写四寸以内的字都可以坐书

 姿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头正,就是头部要端正,微向前倾,双眼与纸面保持30-35厘米的距离。切忌歪着脖子,或者把头低下去,与纸面靠的太近。

 肩平,就是双肩要自然放松,保持平衡,切忌一高一低,一前一后。

 身直,就是身体要坐得正直,腰杆要挺起使胸部与桌沿保持一拳头大空档。切忌曲背弯腰和胸部紧贴桌沿。

 臂开,就是双臂要自然地左右舒展放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肘部转弯处的角度不小于90度。切忌双臂紧靠两肋。

 足安,即双足左右分开有双肩宽的距离自然地稳踏地面。切忌双足直伸或者一前一后或者两腿交叉地相互搁置。

  总的要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全身保持各部位舒展自如。

 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提着水(墨)桶,拿着象扫帚一样的笔,在路上、广场等地面边走边书写。

 书写手法:执笔与运笔 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写也没用。所以书法以此为重。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书法家张廷相曾说:“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运法:  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这样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也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此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至提腕或悬腕,就较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当多加练习。

  腕运法:  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  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

“文房第五宝”当代书法艺术院、科学时报社近日联合推出“文房第五宝”――用水当墨能重复书写万次的布质书法“宣纸”。据悉,“文房第五宝”是当代书法艺术院经过考察研究和改进,推荐给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书法练习用品,使用者可以用毛笔蘸清水在其上面写字、作画,效果就像蘸墨写在宣纸上一样,一幅“文房第五宝”相当于数千张特级宣纸。如果按每天练字一小时计算,可使用5年。当代书法艺术院理事长、执行院长孟凡刚表示,当代书法艺术院此举旨在低碳环保节约地广泛普及书法艺术。文房五宝为,笔、墨、纸、砚、印,自2007年10月,艺术界内就以把印立为文房的第五宝了。  印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所表达的效果。好的印泥,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钤印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原料  作书画印泥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矿物、植物油、植物纤维、天然香料,精工检验,合理配方,手工捣揉制作而成。常见有朱砂、朱镖、八宝等,印泥其配方各有所特点,色泽也有明显之分。 它不同于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篆刻钤印 或书画上用的印泥,并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切记书画印泥其特点是色泽沉着、稳定细腻、干湿适宜、落纸沾而不渗,印迹富有立体感。这是一般印泥根本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反之只能称之为印色,不可用作用金石书画。保存 印泥的保存忌用紫砂磁器,因其能吸收油份,容易使印泥干燥。也不可使用钢、铜、铁等金属盒存放,宜存陶瓷容器以确保永久完美。

 

印泥购买你可以在百度里面搜“西泠印社印泥”有很多的,价格也不一,几块到到几十块钱不等,看你什么用途,尽量选购质地好一些的,印泥差的话特价卷轴盒装 文房第五宝---免墨水写布墨分五色 中国书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在中国书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水墨画里把墨色分成五种色度,那就是焦、浓、重、淡、清。这首先是要看所用墨本质上的好坏。用美国“气烟”所制的墨或墨精(上海制,有天字的,有寿字的。)它只有焦有浓,淡已很难,更不用说清而有神。用同治光绪时期的墨,也只有焦、重、淡几种色度,既不浓黑.又不清轻。一般说来,墨的五彩如下:(一)焦墨——即是把研成的墨汁在砚池内经过半日的挥发,再用来
画画中极其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它是在全幅画中特别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二)浓墨—是说墨色的黑度.仅次于焦墨。焦墨可能有光泽,浓墨因为加入水分,虽黑而无亮光。(三)重墨—这是对淡墨说的.它比浓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则又显出黑一些。(四)淡墨——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五)清墨,这在墨彩上则是仅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这影子去表现朝雾夕烟似的模糊形象。总起来说,好的墨不但是能焦能浓,而且是能淡能清,这是根据制墨时捣杵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至于画家使用水墨作到了清的墨彩,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古代画家能够善于用墨,画出清的墨彩的,宋代的马远(号遥父),元代的方从义(号方壶),清代的恽寿平(号南田字正叔1633年生)和清代的华秋岳(号新罗),他们都是长于用墨的画家,他们几家的山水画、花鸟画,至今看来,还是水汪汪的,清而有神,这虽不完全关乎墨的本质,但墨的本贡却和它有直接的关系。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一幅画的空白部分,画出某种事物的清淡影子,而这清淡影子,在这幅面面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表现价值,它反映着某一时间空间的特点,使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影子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事事物物。所以我们对这种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

 

近日孩子跟我说,他的几位大学同学想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跟我学书法,我答应了,条件是他也跟着一块学。虽然准备采取随性宽松式的训练方式,但为了有所教益,还是理了一下思路,仅作个要点提领,希望能在训练中作一贯穿。

一、学书使命:      文以传经载道,书以化境焕彩。

通俗的讲,就是书写的内容要有教义,写的字要有悦人眼目的神采和沁人心扉的意境。       不然,就秀秀书法,把书法当作一项生活情趣。

孔子云:“游于艺、成于乐”。学书“分五色、通八法”意在陶冶性情,附庸风雅,而后文质彬彬。

二、书法通则:刚柔相济,奇正相生。

具体的讲:在线条上——做到刚、柔互用,在结体上、章法上——做到奇、正相变,字就有神采和意境了。

但是,字是偏刚,还是偏柔,是奇多于正,还是正多于奇,其程度不同,所传递的神采和境界就会随之不同。

偏刚、偏正的字多正气、骨气(如颜真卿、于右任、柳公权),偏刚、偏奇的字多英气、锐气、豪气(如米芾、黄庭坚、文征明、沈曾植、苏东坡)。

偏柔、偏奇的字多清气、雅气(如董其昌、赵佶、虞世南、赵孟頫);偏柔、偏正的字多静气、文气(如褚遂良、郑道昭)。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竞争、斗争和战争。人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历史长河中习惯于崇尚英雄,因而正气、骨气、英气、锐气、豪气成为人们审美的需要。然而,竞争、斗争和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使人类更加渴望和平、安宁和文明,因而清气、雅气、静气成为人类审美的更高境界和共同理想。

总体来讲,好字应具有美的东方神韵,就是要有正气、清气与和气。三气合一者可为上品。

三、练字须知

宁做仙人门前走狗,不当懦夫厅堂先生。

破禁忌于禁忌之中,成法度于法度之外。

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活动的经验有文字记载,文字使人类生产、生活的经验不断积累,使人类文明不断延伸,也正是这些文字使我们在进行大部分创造时有了前人的经验可资借鉴。创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但要创新不能越过继承。(一)选帖问题(真、行、草、隶、篆先练哪种字体;先练大字还是先练小字;如何甄别帖的优劣;字与人格的关系怎样)(二)选笔问题(尖圆齐健说;软硬说;长短说;大中小说)(三)选纸问题(生熟之分;尺寸大小之分;彩宣、色宣之分)(四)择时问题(兴趣问题;质、量、度问题)(五)执笔、运笔(运指、运腕、运肘)问题(六)临、摹、读三结合问题。(七)永字八法问题。(七)一帖与百帖的关系问题。(八)书法欣赏与书法临写问题。

四、书学必修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

赵孟頫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仍须用功。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

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自然指上有清风。

(一)字内功训练——临摹

观千剑,而后能剑;读千赋,而后能赋;临百家,而后能家。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遍临百家,成就自己的书法语言。我们临摹前人法帖的目的,在于寻找与自己生理、心理相契合的书法语言,相合的就留下了,不相合的自然也就丢掉了。我们每个人的字,在没有进行书法练习之前都有着明显的个人特点,虽然不那么美,练过字后我们的字依然会有着明显的个人风格,透着个人的本质元素,所不同天的只是我们在临习古人字帖的过程中我们的字被美化了,被升华了。

书法艺术语言

1、  线条——书法线条应是有生命力的线条。力透纸被、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肌肤之丽。提按,涩进。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无往不来,无垂不缩。藏与露,中与偏,粗与细,长与短,枯与湿,浓与淡,方与圆。

2、  结体——老禅入定、将军佩剑、担夫争道、舞女浣纱。黄金分割。静中求动,动中求静。顾盼有情,参差错落,知白守黑。

3、  章法——无声的音乐,无彩的画图。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正与倚,大与小。

4、  风格——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崇高美、优美、自然美、中和美。极端与中和。

(二)字外功训练——人文修养

法汇百家宴俗客,德学两立见真人。

字内功即书法技能,有了技能表达什么呢?所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有神采有品位之人,方能写出有神采、有品位的字。

物以稀为贵,字因人而贤。

苏东坡云:退笔三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河有主流和支流,泛舟当随主流。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德养和有才学的人方可与古人比肩。 

近日孩子跟我说,他的几位大学同学想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跟我学书法,我答应了,条件是他也跟着一块学。虽然准备采取随性宽松式的训练方式,但为了有所教益,还是理了一下思路,仅作个要点提领,希望能在训练中作一贯穿。

《灵飞经》帖的笔法(三)

2007-06-22 11:45:02  作者:许晓俊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浏览次数:5572  文字大小:【大】【中】【小】

15、直撇

    直撇势直锋利,自上而下切落顿笔,行笔时中指抵上,使笔迹挺而爽。顺势出锋。

 

16、长撇

    形态较长,在字中往往是主笔。写法类似斜撇,中间行笔不宜太快。

 

17、月弯撇

    因其形态中间弯两头尖形似柳叶故称柳叶撇或兰叶撇。书写该撇时应注意两点: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中间不要停顿,应一笔写成,且有一定的弧度。

 

18、回锋撇

    以上所讲的撇,收笔时都有出锋,而回锋撇收笔处带钩状。起笔切落后略向右顿,中间行笔呈弧势,出钩宜小,即笔尖离开纸面的纵向角度要大,小则拘谨。

 

19、俯仰撇

    先呈俯势又转成仰势的称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锋落笔,蓄势渐快撇去,继而如写柳叶撇,一气呵成。整个撇的形态呈S形,曲中有直。

 

20、弧撇

    弧撇写法:先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右下行笔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间向右突,有弧度。

 

21、平挑

    平挑斜度较小,起笔切中稍顿,即刻再向右上挑出。

《灵飞经》帖的笔法(二)

2007-06-22 14:13:06  作者:许晓俊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浏览次数:4918  文字大小:【大】【中】【小】

8、悬针竖

 

   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笔尖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高纸面,尾部尖状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初习时,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
9、短平竖

 

运笔过程类似垂露竖,然形态较短。居字中间时,呈直状,在左边时,有向势和背势两种形态,向势时头朝左,中间微向右挺;背势时,起笔略轻,中断略向左突。
10、上尖竖

 

切入落笔,由轻渐重,稍按后提笔空收,有向、背、直三种状态。
11、短撇竖

 

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左下行笔出锋。笔势斜面稍带弧度。
12、斜撇

 

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顿,再缓缓向左下按笔,速度渐快,手腕迅速发力向左下方撇出,笔尖快速离开纸面。根据弧度的大小可分为直撇和弯撇两种,直撇的弧度很小,线条直挺峻利,弯撇直中带曲,富有弹性。
13、短撇

 

短撇其形短小。根据斜度不同,可分为短平撇和短斜撇,写法相同,以行笔的角度不用确定平与斜。起笔切入,顿笔后迅速向下方撇出。
14、竖斜撇

 

    先写竖,行笔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着平衡重心的作用,竖撇书写时忌行笔过程出现明显的停顿轨迹。行笔过程由慢渐快,应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大致可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各有不同的形态。根据《灵飞经》帖的用笔特点,大略归纳为63种形态。又结合钢笔的书写特点,讲述每种形态的用笔方法。
    1、平切横

    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平切横取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
   2、仰切横

 


    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
   3、短平横 

 

    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
    4、右尖横

 


    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
    5、长平横

 

    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头较中间略粗,中间较细,这就要求中间行笔要轻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笔重按。可用不同的落笔角度来增加平横的形态变化。
    6、长俯横

 


    类似长平横,斜度比它大,中间上凸,呈扁担状,形态较长,中间细,两头粗,中间行笔速度宜快。
    7、垂露竖

 

    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笔,食指和大拇指发力回扣,中指推动无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笔,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犹如长平横直立状。

2007-06-22 14:13:06  作者:许晓俊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浏览次数:4918  文字大小:【大】【中】【小】

《灵飞经》帖的笔法(三)

2007-06-22 11:45:02  作者:许晓俊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浏览次数:5572  文字大小:【大】【中】【小】



文房四宝


  毛笔字的书写用具,主要是笔、墨、纸、砚,通常称“文房四宝”。要学书法,就得了解这些文具,知道如何选择,怎样保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加上印泥、印章等的“文房五宝”之说 )

    毛笔

  一·毛笔的制做和发展
3 htt毛笔,相传是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也有的说“虞舜造笔”。
艺 其实,毛笔的历史比蒙恬、虞舜都早得多。

  原始文化的仰韶彩陶上,就有用毛笔绘制的纹饰,露锋之处,一根根笔毛的痕迹都清清楚楚。

  它的历史比文字还早,距今至少有6000多年了。
艺术汉字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且饮誉世界,同采用了毛笔这种特制的书写用具有莫大关系。

  毛笔笔头是用羊、狼、鼠、兔等的须毛制成,因其柔软,可轻可重,可粗可细,方才可能写出天成人妙的奇异点画,形成出神入化的艺术妙境。毛笔其他质料的工具,也可以写出各种漂亮的字体,但是却难以取得有如毛笔书法这样高的艺术成就。
  毛笔制作积几千年之经验,而最负盛名的当推湖笔。湖笔因产于古代湖州而得名,创始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历史。
   二·毛笔分类:

  毛笔有软毫、硬毫和兼毫之分。
  1·软毫:性柔软,易濡墨;制作原料多选取羊毛,故俗称羊毫。书家有的认为用羊毫易练出笔力,主张初学者以选用羊毫为宜。我的体会是,中小学生习字,多从中楷开始,宜先求工整。羊毫虽佳,却难掌握,用兼毫较为合适。
2 2·硬毫:性强劲,不能多含墨;选取黄鼠狼尾毫为主制成,故俗称狼毫。练习小字,为求工整,宜用硬毫。
  3·兼毫:属中性,刚柔兼济,是兼用羊毫与其他兽毫配制成的。野兔豪毛色近于紫,故兔豪又称紫毫。

  依比例,有七紫三羊、三羊七紫、五羊五紫,则称紫羊兼。
  三·如何选笔?
  一是大小软硬要合于实用。

  一般说,写大字用大笔、软笔;写小字用小笔、硬笔。
 htt二是笔尖要圆如锥,捺如凿,具备圆、尖、齐、健四个特点。

   1·圆,是笔头圆聚饱满;

   2·尖,是指笔尖锋颖如锥;

   3·齐,是将笔尖润开捺平即捏扁,锋如凿刃一样平齐;

   4·健,指笔锋有弹性,劲健有力。

   可将新笔蘸些唾液润开,在大拇指甲上来回绕圈儿。若圆转自如,绕罢提起,笔尖自然收束,回复尖挺,就可以。
; http:/五·如何护笔?
   1·新笔启用,笔头上有胶,须先用温水(不能用热水)浸泡,让其发开,名曰发笔。注意不可硬捻,更不能用牙咬开。小楷笔可发开笔头的2/5,中楷笔可发开1/2,大楷笔可发开2/3。一般说,毛笔不宜全发开,全发开则软弱无力。发开多少合适,终归要看使用起来是否合适。
艺术 2·毛笔用过后,大字笔要用清水洗净,不留宿墨,再将笔头理顺,笔头向下,悬挂起来。小字笔,要用笔套保护起来,以防笔豪胶结。若长期不用,则要放入匣或囊中,放入樟脑,以防虫蛀。
   :墨

  一·墨的制作与历史

   相传周宣王时“邢夷始制墨”。

   有学古考证,邢夷当为刑夷,换言之,即古代有了刑罚之后就有了墨。古籍记载,舜时有五刑,其中之一为墨,就是在犯人额上刺绞,用墨涂上,也称黥刑。这样,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墨了,约有4000年历史。商代甲骨背面也发现多有墨书。秦汉墨丸也有出土。

  古代用墨非常考究。汉代隃麋(今陕西千阳)以制墨而闻名,故隃麋成为古墨的代称。

  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所著《笔陈图》说:“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10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制墨,不仅讲究墨烟,讲究用胶,还要放入珍珠、麝香等药物,以增强墨的光泽,颜色,除祛异味,令有香气。

  唐末出现了以制墨而名闻于世的墨工奚超、奚廷圭父子。
艺术奚氏后南迁安徽歙县,奚廷圭被南唐后主李煜任命为皇家的墨务官,赐姓李,故后世又称李廷圭。

  李廷圭所制之墨,香味浓郁,光泽如漆,当时就与黄金等价。宋时已成为文林珍宝,已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感叹了。

  宋人何薳著《墨记》、晁贯之著《墨经》,出现了制墨的专著。近世有人统计,历代古人制墨所用药物,仅见诸记载的就有50多种。不难想见,古人是多么重视墨这一用品了。
 htt二·墨的常见品种,按制作用的主要原料,大致可分为三类:
   1·松烟墨。

   主要是用松木烧烟,掺入适量的胶、药材和香料制成。而松烟墨又以徽墨为上上之品。
   2·油烟墨。

   即用油类烧烟制成,通常多用桐油、麻油、菜籽油,以及石油。制墨时亦掺入适量的胶、药材、香料。
   3·油松墨。

   以油烟及松烟混合制成。由于混合的比例不同,墨质有所不同。
艺  三·如何选墨?

   墨质优劣,从色泽与声音可以分辨出来。色泽以紫光为上,墨色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

   轻轻击墨,音清者为上,音浊者为下。研于砚,其声细者为佳,粗者为次。
   四·如何磨墨?

   1·磨墨要用清水。清水以含有微量盐灰的水为优,次井水,次自来水,次蒸馏水。注意不要用茶水,也不要用热水。
q http:2·研磨时,墨要保持平正,要重按轻推,圈大力匀,平稳而缓慢。初研,水宜少,磨浓了,再加水,再磨浓。墨磨得要浓淡适度,太浓易使笔锋胶涩难用,太淡又易透纸。
   3·墨湿而再干,则易碎裂。可在墨外裹上一两层纸。用时不污手指,也可保护墨不碎裂。

  4·平时练字,为了方便,多用墨汁。

  墨汁过浓,可倒出少许与清水在砚中调和。

  注意不要往墨汁瓶中加水,那会使墨汁中的胶质腐坏发臭。
艺术 纸

   一·纸的发明与历史
艺术中纸,相传为东汉蔡伦所发明。

   考古发现,早在蔡伦之前200年,西汉初期已有粗糙的麻纸了。但在已发现的多种古纸中。

   凡比蔡伦时代为早的纸,如西安灞桥纸、陕西扶风纸,名为麻纸,实为絮团,上面都没有写字;而在蔡伦之后的纸张,如新疆罗丰泊纸,甘肃武威旱滩坡纸,却都是用之于书写的,上有墨迹可证。

   因而可以说、蔡伦是古代造纸术的革新家,古麻纸经蔡伦革新制作技术,才便于书写了。称其为纸的发明者,也是不过分的。

   二·纸的品类
[ htt 纸的品类多不胜举,但用之于毛笔书法的纸张,历来以宣纸最著名。
   据考证,宣纸创始于南朝,当时有凝霸、银光之名。
   宣纸的集中产地在安徽泾县。泾县唐时属宣州管辖。后世泾县等地纸张也集中到宣城外销,故有宣纸之名。
[ http:/宣纸质地绵纫,纹理细密,宜于表达书画艺术的妙趣。同时,抗拉力强,不易虫蛀,便于长期保存,故有“千年寿纸”之誉。(特色)

   宣纸品类名称很多,如单宣、夹宣、罗纹宣以及珊瑚宣、虎皮宣、玉版宣等等。以纸质区别,可概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类。
  1·生宣,易吸水,渗墨,同时要注意墨的浓淡相宜。
  2·熟宣,是生宣经加明矾、骨胶等处理而成,不易吸水,纸质较硬。

  3·半熟宣,也是由生宣加工而成的,介于中性,能吸水,而不易渗化。
  宣纸是书画用的较为贵重的纸,初学写字,用纸不必太考究,要选用比较糙而涩的纸为好,通用的有元书纸、毛边纸、白麻纸均可。但不宜用过于光滑的纸张,如油光纸、拷贝纸等。纸糙涩容易练出笔力,光滑则用于练笔不利。
   砚

   一·砚的制作和历史
艺术砚,始于何时?古人不知,就将之归功于人文初祖的黄帝。东汉李尤撰《墨砚铭》就说:“书契既造,砚、墨乃陈。”意思是发明了文字,就有了砚和墨。其实,在世上还没有文字之前,已有了砚。砚,最初是用于绘画,用以研磨颜料的。西安半坡发现有先民制陶时用以研磨颜料的石磨盘,且有研磨痕迹。这是已知的原始石砚,距今约六七千年。比古史传说的黄帝时代还要早一两千年呢!
E htt1.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那里有座斧柯山,山下有水名端溪,山上出端石,制砚最佳,名曰端砚。
  端砚,以紫色者为佳,紫如猪肝者最佳。发墨快,不损毫,有墨不易干,天寒不易冻。
艺术2.歙砚
艺术歙砚,因所用砚材出之于唐代歙州而... ...

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书法教程》第三讲

          楷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楷书的发展是从篆、隶而来,因此,在用笔和笔法上与篆、隶在原则上是一致的,且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力求筋力内含,以中锋运笔为主,提按、顿挫注重腕力,划点势尽力收之。

 成熟的楷书与篆、隶相距较远,用笔也复杂起来,历来论书首举“永字八法”,即以“永”字8个笔画概括楷书用笔,以一赅万。

  古人举出笔画少,笔法多的永字很是难得,但细为推敲,永字八法也只五法。

 艺术楷书笔画有点、横、竖、撇、捺、勾、折、挑,而这些笔画又有各种变化,楷书之用笔又有方笔、圆笔、方圆兼备三种。

  其难度较篆、隶笔法要多些。 

  1.《张猛龙》碑

 艺术先看凉字六个点,左旁三点水上、中点露锋顺笔而下,中段加力,收笔回锋或不回锋亦可。下点顺锋向下顿笔后折锋向右上挑出,锋向与京上点呼应。京上点逆锋起笔,有右下顿笔而后回锋向左下出锋。京左下点可与点水下点同法,可向左下顺锋下顿笔后向右上回锋。京右下点露锋顺势右下,而后回锋收笔。公、首、志的点应注意呼应和方劲。之的上点可逆起亦可先左下露锋一顿而后折锋右下方出锋,写出三角形态。

 2.《勤礼》碑

 与《张猛龙》碑中的点不同之处,颜真卿书《勤礼》碑点大而圆劲,笔笔藏锋逆入,圆点重顿回锋。相向、相背各尽姿态。

  柳公权书《神策军》碑点法与颜书相同,比颜书的点又加重顿挫,再加之长圆、方圆兼有。尤其宝盖上点和左竖点显示了柳字区别于颜字的风格。

艺《泰山金刚经》的点在隶、楷之间,浑厚圆劲,多以藏锋运笔气力内含,笔道凝重安稳,隶法居多。

% h横画亦有藏、露起笔之分,但行笔都为中锋,收笔藏锋回收。形态上还有上弧、下弧,粗、细,长、短之变化。

 3.《张猛龙》碑

 先看《张猛龙》碑中的四字,二字一短一长,一粗一细,上横上弧起笔藏锋,下横下弧起笔露锋。年字三横中长上最短,上横上弧露锋起,中横藏锋起下弧长等,下横露锋起下弧,三横分量相当。天字露锋重起上弧,下横稍轻下弧,右上斜取势。万字横细腰长写。

  4.《勤礼》碑

  颜书横画起笔藏锋、露锋互用,变化无穷,书字可为代表。重点横收笔回锋且重顿。

  5.《神策军》碑

  柳字横画外势同颜法又吸收了魏碑,一般起笔以方笔居多横画以上取势、粗细变化明显。

E  6.《泰山金刚经》

 《泰山金刚经》的横完全用隶法,无雁尾之横,圆起圆收皆藏锋,带雁尾之横藏锋起笔,放锋收笔,参照隶书横法。

  竖画有垂露、悬针之分,有弧向左、右之别。亦有露锋,藏锋,方笔、圆笔,长、短,粗、细之变。还有与勾同连,或单独而置、贯横而过等。

艺 7.《张猛龙》碑

: htt张猛龙》碑中竖画悬针为多,平、中,中竖修左竖都为悬针,书写时运笔到未端逐渐将笔提起,令画变尖,行笔时应逐步减轻,不宜突然。修中竖系垂露,收笔藏锋,顿后向上收笔。州为带勾竖,欲收笔,顿后向左上折锋挑出。

  8.《勤礼》碑

  《勤礼》碑之竖画,宜饱满丰筋,圆中有骨而不臃肿。或悬针或垂露,孤向多有变化。

艺术9.《神策军》碑

柳字之竖与颜近似,起笔更重些,门字框左右竖向外做弧使字觉长健挺拔。主竖长些写,作为字之支点。 〈泰山金刚经》之竖划楷法起笔,行收如隶,行笔宜作迟缓,偶见出锋如千字。

  楷书中撇画有直、弯,长、短,轻、重,平、斜的不同。一般说书写时起笔重些,行笔较快。永字八法称长撇为掠,短撇为啄,都有快的意思。

 10.《张猛龙》碑

 《张猛龙》大字的撇上直,中段开始弯,下部重行笔,出锋。人字撇较大字撇稍斜。饮字欠上撇稍直,下撇上轻,中段后加重,祠字,衣旁撇上轻下重稍长。千字撇平且短。像字多撇不重复各有姿态。《张猛龙》碑撇画起笔如刀切,要写出方角。或逆入笔或一顿而入笔均可。也有顺锋入笔的,如饮字欠之下撇,像字象左三撇。

 11.《勤礼》碑

 颜字《勤礼》中的撇一般较轻,起笔先回锋,行笔速度快,力量逐减。

12.《神策军》碑

柳字撇同颜字法,起笔重顿,力度稍强

 3.《泰山金刚经》

《泰山金刚经》撇画在隶、楷之间,偏重于楷法。起笔回锋重顿,转锋迟缓行笔,力量均匀。

 捺画有斜捺、平捺、长捺、短捺、走之捺、反捺之分。捺画在楷书中书写最慢,要徐徐而行,古人有称捺“一波三折”之势的说法,即起笔回锋,折锋而行,捺中过笔蹲锋,收笔前蹲锋,后提笔折锋而捺脚。也有称为“一波三过笔”者。此法颜字、柳字最明显。

 《张猛龙》碑之捺,捺脚成三角形,角方内平。

颜字捺画,捺角处应有内弧,似月牙缺痕。即在收锋前顿笔提锋,转笔出锋而成。

柳字与颜字捺同一法,唯柳字捺骨力更强,硬健挺拔。

艺术 《泰山金刚经》的捺画,捺角不明显,隶书成分多,分字直接是隶书写法。

 所谓反捺,是在字中有重复捺笔时,将捺之次笔改写成点状,但按捺的写法完成,不出捺角,如:蓬、遐。

 勾划有竖勾、横勾、戈勾、横折弯勾、心字弯勾、乙字弯勾等。勾向左右不同,各体勾法也不同。

 14.《张猛龙》碑

艺术《张猛龙》碑的幻多成三角,棱角明显,格外有力。

竖勾起笔如写竖,待勾时一顿笔,折锋向左上方挑出,行笔快而干净。横勾“ ”多用,横画稍细写,待勾向下用力顿笔,而后向左下方迅速挑出。竖带弯勾如浮字,子下勾,可露锋入笔,而后向左做弧,待勾先顿笔而后向左上挑出。戈勾宜长写,入笔逆锋,转锋向右下做弧,不要过弯,弯大无力,令笔画有弹性,似弯弓,待勾向右上方一顿后挑出。横折勾,与即横竖相连,横末做折,顿笔后写竖而后向左挑勾。心勾露锋入笔,向右下做孤,较戈勾势平,弯一些,而后向上挑出。乙匀称浮鹅勾,外形如鹅浮于水。风字先写横,顿笔折锋向左下做弧,靠腕力带指而后顿笔向右上挑出。光下勾逆锋入笔,靠腕力带指,先向下后转向右,顿笔后向上挑出。也字同法,只是横行长于竖行。右向竖勾近似挑笔,竖完提锋在竖左下顿笔后迅速向上挑出。右向竖勾较其他勾要大些。

 颜字勾与魏碑勾不同之处是每勾必有内弧,即前所说如捺角,有月牙缺痕。待勾之前顿笔后做弧向挑锋。

 柳字勾较颜字勾更丰厚,内弧月牙缺痕更大,竖勾起笔重如竖与颜之不同,右向竖勾柳字有时单写以挑画代勾。柳字有时将字左撇写成竖勾,见风、感等字。

《泰山金刚经》勾画很少,多数勾只做勾势而不勾出,则字是最突出的代表,无字勾如同隶书,心字勾只写成捺而无勾。总之在勾的处理上,《泰山金刚经》是直接隶书的笔法,竖勾稍有楷书意味。

 折画有横折、竖折、撇折,所谓折就是折弯变向,笔画变向,同铁丝弯折变向一样,不能断开。横折即横与竖连,也称横折竖,竖折也称竖折横,因竖与横相连。横与撇相连称横折撇。折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的说,逢折必顿。在折之前做一提顿动作,而不将笔画断开。

《张猛龙》碑的折棱角明显,书写时应注意外角尽量求方,魏书中如《杨...   我们分别列举魏碑中的《张猛龙》碑、唐碑中的《勤礼》、《神策军》碑和北齐《泰山金刚经》为例。《张猛龙》以方笔为主,《勤礼》、《神策军》方、圆兼之,《泰山金刚经》以圆笔为主,杂糅隶、篆,是隶变楷之代表作。

 点的写法有藏锋逆入和露锋落笔而入,收笔回锋、露锋挑笔之分。在楷书中点的变化最多,书写时尤其注重变化和呼应,如轻重、大小、相向、相背、方圆等。


《书法教程》讲授纲要·6  

2008-03-31 12:10:14|  分类: 书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楷书结构特点

前面讲了楷书用笔的特点,

   知道了欧阳询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有隶书意味,使转分明,劲峭严整,刚健清秀;

   褚遂良楷书用笔多方笔,露锋入纸,提按较大,线条曲动,柔中寓刚,遒媚洒脱;

  颜真卿多用圆笔,逆锋入纸,有篆籀意味,重按铺毫,筋力老健,端庄雄伟;

  柳公权方园兼用,提按适度,刀劈斧削,顿挫挺健。

各种笔画变体较多,如横就有顺锋横、逆锋横、左尖横、右尖横、长横、短横、直横、弯横之别......

  楷书的结构法很多:唐朝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明朝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结构九十二法.....

  用笔是书法的第一要义,但是“结字亦须用工”。

  用笔是结构字的基础,用笔又直接影响到结构字。

  因为有欧阳询的独特用笔方法,所以形成他“平正”中求“险绝”,“险绝”中又寓“平正”的结构特点。而褚遂良的字结构自由伸展、奇中见稳、千姿百态;颜真卿端庄宽绰、气势开张、外 密中疏的结构特点;柳字结构中宫收紧、四面舒展、骨力洞达。

  我们概括几点:

一·重心平稳:

  1.横斜竖直

  2.左右对称

  3.地载天覆

  4.写好主笔

  5.对准重心

二·依字生形、依字取势

  长方、扁方、大小....

三·点画呼应

四·参差变化

  大小、曲直、方圆、粗细、干湿、浓淡、饱渴、厚薄、斜正、长短、疏密、高低......  

 


钢笔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一)

 

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

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

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二)

 

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见上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乎、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置,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置;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一)

横 竖 撇 捺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同: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二)

点 提 竖钩 弧弯钩

(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三)

戈钩 卧钩 竖弯 竖弯钩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四)

竖提 横钩 横折 横析钩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五)

横撇 撇折 撇点 横折弯钩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六)

竖折 竖折折钩 横折提 横折折撇

(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七)

横撇弯钩 横折折折钩 横折弯 竖折撇

(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完)

书法基本技法

书法基本技法

书写是涉及到指、腕、肘、肩、腰,以至全身的一系列协调的动作。要字好书法,首先必须学习执笔、运腕、用笔等方法,并且要训练正确的与姿势。

初学者开始往往忽视这些基础训练,以为学习习以为常支只要提起笔来写就是了,甚至习非成是,觉得采用正确的书写 方法反而很别扭。这是因为年迈朱来不吞确的书写方式,各部位的运动还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以后随着书写水平的逐步提高,渐渐就会感到不正确的书写习惯成为自已学习书法的障碍,再想纠正过来,为时已晚所以从现在起,就必须加强基础训练,严格要求自已,改变原来不良的书写习惯。基础训练过了关,以后的学习便可计日计日程功。

执 笔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国为“书之用笔,犹解牛之用刀,剖术之用锯。执刀无法,不能批却导 ;执锯无法,不能准绳中规;执笔无法,不能指毫运墨,应手得心。”可见执笔这重要。

至于如何执笔,由于古今生活习惯的变化和每个人在艺术实践中的认识不同,古代书法家对执笔方法有种种的主张和方法。如有以大指和食指执笔的两指执笔法;有以大指、食指、中指执笔的三指执笔法;有不讲究指法,以拳握笔执笔法;还有回腕法、吊臂法等等。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执笔法,都必须符合人的手腕生理特征和用笔规律,做到既“稳”又“活”。所谓“稳”,就是笔管在手中要稳定,所谓使笔灵活自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掌握“指实掌虚,管直腕平,松紧适度,高低相宜”这四项执笔要领。

一、指实掌虚

“指实”,即五旨齐力,力聚管心;“掌虚”,即手掌空虚,形同握卵。实践证明:指实就能和稳定;掌虚就会用笔灵活。有些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就因为不合乎上述要求:或手指分散,掌虚指不实;或形同握拳,指实掌不虚。而要做到指实掌虚,最好采取人们常用的“五字执笔法”。

“五字执笔法”,也称“五指执笔法”,据说是唐陆希声传下来的,他以“ 按、押、钩、格、抵”五字诀阐明了五指的作用:

按,即按的意思。指用拇指的上节端按在笔管的内侧。这是拇指 向外的作用力。

押,即约束的意思。指用食指第一节前端压在笔管的外侧,与大拇旨内外相对配合,捏住笔管。这是食指由外币中内的作用力。

钩,指用中指的第一节钩在笔管的左外侧。这是中指从工前侧朝掌心方推挡的作用力。

格,取挡住的意思。指用无名指指甲根部挡在笔管的右内侧,这是无名指从掌心朝左前方推挡的作用力。

抵,即垫着、托着的意思。因为无名指力量较小,小指便抵托在它的下面,使各方面力量平衡。这是小指给无名指的辅助作用力。

这样五个手指根据各自的生理机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对立而统一于笔管,巧妙自然地把笔上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都是以第一指节端接触笔管,这们虎口一张开,手指关节自然就会卷曲,成半握拳状而形成“掌虚”。掌心一空虚,筋骨肌肉便放松了,执笔就轻松自然,用笔也能灵活自如。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他这里虽说无定法,其实“虚而宽”正是“指实掌虚”这是一定法。“实践证明五指执笔法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在肯定它的优越性之后,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允分发挥这种执笔法的作用。

二 、管直腕平

管直,指笔管与纸面垂直;腕平,指手腕与纸面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锋正则能够“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以利用笔四面势全,八方出锋;腕平肘则自然会提起。这样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般认为掌竖则管直,因而强调执笔要竖掌。其实不然,管直并不取决于掌竖。从五指执笔法的各个手指的作力点来看,五个和指在笔管的上下左右均匀布点,四面八方平衡用力,这样自然将笔官执得竖直。如果将手掌竖起来,腕部肌肉便受到牵制,处于紧张僵硬状态,既容易疲劳,又不便于运腕,尤其是写大点的字,更加感 到不便当;倘若站着写掌则根本无法竖起来。因此我们认为,和不一定要掌竖,而以掌面同纸面成45.夹角为宜。为了便于掌扫这一要领,可先将右臂松驰,垂身侧,手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并保持原样,抬至桌面书写位置,然后,左手再将毛笔递给右手,按五字执笔法的要求执住。(并非每次执笔都要这样做)这样和,顺其自然,轻松如意。

三、松紧适度

执笔要不松不紧,灵活掌握。一般情况是:写大字或初学写字执笔宜紧些,但也不能过松过紧。执笔过松,运笔无力;执笔过紧,指死腕僵,转换不灵,甚至发抖。张旭给颜真卿传受笔法说:“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世传王献之幼年练字,共父王羲之从身向后突然抽他手中的笔,竟没有抽动,因而得到他亲的称赞。不少人常以这个故事,作为传授笔法的要诀;也有些仿效此法以检验自已执笔的松紧程度,实不足取。且不说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如果执笔真的紧到了如此地步,怎好动笔写字?“不然,则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苏轼《论书》)

四、 高低相宜

执笔高低可根据字的大小和不同字体灵活掌握,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说,写大字宜高些,写小字宜低些;写行草书宜高些,写楷书宜低些。总之,高则沉着;但太高影响力度,太低使转笨拙。所以不宜执得太高,拿着笔管顶端写字的方法,不可采用;也不可执和太低,无名指着力点以下的笔杆长度,应在一寸上。

写 字 姿 势

学书如学拳,开始就就要训练规范的姿势。如果书写姿势不得法,不仅会影响写字,还会妨碍身体健康。因为汉字形体的特点是横平竖直、撇捺对称、重心平稳、结构端正,只有身正、头正,才能“心正笔正”,笔正字正;写字必须凝神静气、全身力到,只有姿势得汉,写字时才能做到精神贯注、气血贯通、力达笔端,如同打太极拳一样,有益于身体健康。有的同学以前不注意写字姿势,使不正确的书姿势,使不正确书写姿势形成了习惯,现在要下决心纠下过来。

写字的姿势主要有坐着写和站着写两种:即“坐式”和“立式”。一般中小字取“坐式”;写大字四寸的字取立式。

坐式是坐在桌前,将纸平铺在桌面上书写。其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就是颈脖正直,头面端正,微视纸面;不可歪头歪脑,左顾右盼。这样视线集中于纸面,可避免产生视觉错误。

身直:就是身子坐得端正,腰脊正直,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不可弯曲腰背或胸部紧靠桌沿,妨碍呼吸。这样上身稳定,精神抖擞,呼吸通畅,不疲劳。

臂开:就是两肩齐平,两臂自然张开,胸部舒展,以左手按张,右手执笔。左手要随时调整纸的信置,以保持右手在固定位置 书写;有能一直按纸不支,让右手愈写愈偏;也不可将左手随意摆放,使左右失去平猛然衡。

足安:就是小腿松弛,自然分开,两脚平放地上,脚掌着地与臀部成三个支点,共同维持上身的稳定。不可两腿交叉或任意伸缩。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咏执笔图》说:“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半两足安”。可见只有“足安”,才好集中精力写字。

立式书写又有两种姿势:立式俯写和立式书壁。

立式俯写是站在桌前,将纸平铺在桌上书写。其要领是:“足稳、身躬、头俯、臂悬。”即两脚自然分开,左脚稍前,站立平稳;上身微躬;头部前倾,俯视纸面;左手扶桌,右手悬臂书写。这样四肢舒展,无拘无束,横竖撇捺, 皆可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立式书壁,即将纸竖挂在墙壁上站在壁前书写。其书写要领和俯写式差不多,但难度更大。因为面壁而书,为了视觉正确,要求面部墙面始厅持平行,这全靠两腿屈伸来调节。再说书壁时,要准确掌握濡墨量,如果濡墨多了,墨汁就会滴下来。由于书壁能更好地训练运腕用墨技巧,故米芾也主张:“入学之法,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悬手书壁是教师反书的一项基本功,师范生学习书法,平时要不意识地作书壁训练。

运 腕

运腕即腕法,就是以指和,运用腕力写字的方法。

初学写字,往往手腕僵硬,以指运笔,写了大半天,手腕仍麻木不仁,毫无酸痛之感。宁姜夔在《续书谱》中针对这一 病明确地指出了指与腕的分工:“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和,这在手,手不主地驼,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因指的力量有限,写字主要支用腕力。手腕介于手掌与和臂之间,起支配指掌的关键作用。换名话说,手指只能在手腕”,“腕力遒时字始工”。

写字时,手腕必须随着运笔的提按、转折、轻重、徐疾相应地作上下、前后、左右等运动。一般说,写大字,运动幅度就大;写小字,运动幅度就小。因此,前人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三种运腕方法。

一、枕腕法:写字时,手腕微桌面,或用左手掌背垫在右腕下。这种方法,运动轴心在沈上,运动幅度小,腕力受到限制,只能用于写小字。

二、提腕法:右臂肘部接触桌面,将腕部提起。这种方法,运动的轴心移到肘上,运转的幅度较大,但运动仍受牵制,只适合写中字。

三、悬腕法:也称悬肘法。即写字时,腕平肘悬,手臂完全离开桌面。这种方法,因为运动的轴心转移到肩上,自然运动幅度更大,腕力不受任何牵制,运动自如,适应写大字和行草字。

悬腕写字是学习书法的一项基本功,初学书法即应学习悬腕法。刚学悬腕,很不习惯,整个手臂都很紧张,容易疲劳。应该使肌肉尽量放松,排除各种造成肌肉紧张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位作家谈自己以前学习拉提琴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一此启示:“老师说,要将全身的力量蓄聚到肩膀传到大臂,由大臂传到小臂,由小臂传到手腕,再由手臂传到握弓的手指,最终,力量落到了弦上。要使力量顺利地传达到终点,必须要放松,任何一个部位任何细微的紧张,都会抵消这力量,妨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这放松的感觉很不好找,说也难说清,看也难看见,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体会,去领悟。”而学拉提琴跟我们学书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书同样要求:“下笔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只有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杆才能达于毫端,送于纸上,透于纸背。悬腕的作用,显然也是排除防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的障碍。因此,我们一定要苦练这一基本功,努力掌握悬腕法。

运腕还必须注意利用左腕的作用。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今人但知作书须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须从左腕出。“写字时,应两臂张开,右手执笔,左手同进按住纸角,使左右和平衡均匀。这样们右腕与莽腕相配合,就更加灵活得劲。

用 笔

有了执笔运腕的基本功,又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求掌握用笔的方法。 用笔,也称运笔或笔法。广义的用笔,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运腕、用笔;狭义的用笔,只指任何点画用笔的法则;显然,我们这里是取用笔的狭义。

初学者往往凭着写钢笔字的经验来写毛笔字,用笔直来直去,不讲究轻重、缓急、藏锋、露锋,写出来的字就象木棒搭起来的,(附图50)这就是不懂得用笔的结果。可见笔是书法学习中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赵孟 说:“书法以用笔为上”。(《兰亭十三跋》)因为书法的点画形体都是直接由用笔而产生的,学会了用笔,也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前人关于用笔的论述颇多,但有的说得玄虚。其实用笔只不过是控制点画线条的手段,用笔训练是培养对笔毫的驾驭能力,我们只要通过下列对用笔的分析,就会明白用笔并不象古人所说的那样深莫测。

一、起笔 行笔 收笔:

起笔、行笔、收笔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一种点画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即“一波三折”。所谓“逆入,涩行,紧收”,便是这三种用笔方法的要诀。

起笔要逆入,即逆锋起笔,欲左先右,欲下先上。也就是横画竖着下笔,竖画横着下笔,即使写露锋起笔的点画,也应该凌空取逆势落笔。像跳远欲进先退,像拳击欲伸先缩,这样用笔格外有力。书法最忌顺笔平拖,直来直去。

行笔要“涩行”,即是书写者人为地制造一种阻碍笔锋运行的力量,同时又克服这种力量而前行。古人把这样笔法形象地比喻为“屋漏痕”。如果锋浮纸面,信是过,则墨不入纸,点画流滑无力。

收笔要“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也就是下垂而上缩,右往而左收,即使收笔时露锋,也应控制住笔锋,毫不松懈,力达笔端。

二、提笔 按笔:

提笔,就是笔锋提起,但不离开纸面,写出来的点画线条比较细匀。

按笔,与提笔相反,就是笔锋按下,使墨下注入纸写出来的点画粗浓。

提、按是笔锋的上下纵面运动。用笔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提便按,才按便提。这种提按变化是迅速连贯,交替进行的,动作非常微妙。笔锋的转换、调整,点画的轻重、粗细都靠提按的配合作用。运用好提按笔法,写出来的点画轻重分明,活跃生神,节奏感强,富有情感。书法最忌平按直曳,轻重不分,生硬呆板。

三、转笔、折笔:

转笔,不是转动笔管,而是指笔锋作横面旋转运动 。在起笔、收笔或行笔的转折处,笔不停驻,用力均匀、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圆浑点画。 折锋同转锋的运动形式差不多,只是在起笔、收笔或行笔的转折处,要顿笔折锋,写出方整刚劲,锋芒棱角的点画。

转笔、折笔是改变笔锋运行方向的两种旋转运动形式。“转以成圆”,“折以成方”:转锋成圆笔,折锋成方笔。圆笔点画不露棱角;方笔点画方正,棱角分明;两者都是书法在外形上呈现的基本形状,也是区别书法风格的重要特征。姜《续书谱》说:“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应之以方,斯为妙矣。”用笔“须有转折之妙,”点笔当以方圆兼备为佳。

四、疾笔 迟笔:

书写决不可有是一种机械的匀速运动,用笔有快有慢。疾笔、迟笔即是指笔锋运动的速度。不同的行笔速度写出来的点画效果也不一样,疾笔有挥戈斫阵了势,迟笔有紧战行之态。不过行笔快慢是相对而存在的,其速度要以点画、字体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说来,写撇比捺快些,写横较竖要慢些。写隶书比篆书快些,写楷书较写行草书要慢些。行笔的快慢要掌握分寸,灵活运用,祝允明说:“用笔不可太迟,迟则缓慢无神气;不可太疾,疾则恐窘步而失势。”(转引自《书法研究》)初练书法最好“宁迟毋速”,否则“欲速则不达”。

五、中锋 侧锋

中锋,也称正锋,是指毫尖处于点画中心的一种运动形式。中锋行笔,管直锋正,“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墨汁均匀渗开写出来的点画圆润结实,具有立体感,古人所谓“似锥画沙”即是对此形象的比喻。篆书、楷书多用这种笔法。

侧锋,有的人也称之为偏锋,指落笔时以侧取势,笔锋斜铺于纸上的一种运动形式。行笔时或由侧而归中,或由中而转侧,或一侧到底,这样写出来的点画跌宕多姿,富有变化,行草作品中常见这种笔法。

中锋、侧锋是互相依赖而并存的两种基本笔法,没有“侧锋”,也就无所谓“中锋”。但历来多强调中锋,力避侧锋,有的甚至要求“笔笔中锋”,并把侧锋看成“败笔”。可是在实际用笔过程中,往往难于达到这样的要求,特别是行笔速度较快的行草书更不易做到这一点。再从书写效果来看,纵观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其耐人寻味往往正在于中锋、侧锋的对比运用(附图55)。因而我们觉得过份强调中锋而完全排斥侧锋,未免失于偏颇。商承祚教授也认为:“强调中锋这禁区,应予打破。”(《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六、藏锋 露锋:

藏锋,就是写出的点画,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笔锋包藏在点画之中,即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笔正则锋藏,”藏锋用笔须注意笔管要正。“藏锋以包其气”,给人以精神内含的感觉。

露锋,是指写出的点画,笔锋外露,如撇、捺、钩、提等笔画的收笔处均露锋。露锋还用来显示了 画和行款之间的呼应关系。“露锋以纵其神”,给人一种精神显露的感觉。

姜夔《续书谱》说:“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玉器的楞角),藏则体不精神。”说明藏锋、露锋要运用得法,该藏则藏,该露则露,藏得巧妙,露得恰当。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圆转刚劲,饱满生神。

从上各种用笔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用笔实际上是写字时使笔锋锥体在纸上作各种运动。如果从运动原理来分析,这种运动同自然界任何物体自由运动一样,不外乎旋转、平行运动、上下运动等基本形式。然而在实际书写中,同任何物体的复杂运动一样,这种孤立的基本运动很少出现,一般都是由两种或三种基本运动组合成的复合运动。正如沈尹默先生说的:“线条厅有粗细、浓淡、强弱种种不同而以一笔出之。”这就给用和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初学者在进行练习时,各个用笔动作是孤立的,往往 按笔又忘了转折,一转折又忘了得笔。就象初学游泳,动手便忘了动腿,手足协调了,却又忘记了抬头换气。困此,初学用笔,可先孤立地做些单一的基本运动练习,然后将这些笔法运动结合起来,使笔法逐渐丰富。

正是由于笔法运动的这种复杂性,才点画线条姿态千变万化。王羲之《书论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这里所说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虽则两两相对,却又相互相成,交相为用。如果“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就能写出有力感、动感、情感的点画。


《书法教程》讲授纲要(8)  

2008-09-17 16:05:06|  分类: 书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书法用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可以表现物我之真,万物之美。学习书法要从临摹古人的作品开始:

临摹 :

一. 摹法:

1.          仿影、蒙字,

2.          描红,

3.          双钩

4.          单勾。

临摹要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二.临法:

1.对格临(田字格、九宫格、米字格、回宫格)

2.去格临

3.分临

4.选临

5.放大临

6.背临

7.意临

8.创作临

三.临帖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三到:心、眼、手,集中精力,凝神静气,不要与旁人谈话或者边写边想其他问题;而是集中思想与范本交谈,去体会范本中的笔法、字法、章法与精神。

2.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要看清楚一个字写一个字(成字在胸),

3.临写时速度要慢,不能够快,

4.要三定:定时、定量、定帖,

5.要三多:多读帖、多动脑、多作比较分析,

6.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临习计划(写实性、印象性、表现性、创作性的临写)。

a.在线条的写法方面加上主观性的变化,

b.在造型中加上主观性的变化。

第六讲 楷书教学

一. 楷书特点:

结构严谨、端方规矩、笔画工整、一丝不苟,

书法学习过程:

执稳笔——运好笔——结好字

二怎样写好楷书?

1.          从笔画、结构入手

2.          永字八法

3.          唐  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

4.          明 李淳有《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5.          清末  黄自元有

《结字结字九十二法》

三.从唐楷入手

魏晋楷书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到唐代才进入鼎盛时期具有盛唐清气象,技法已经高度完善,法度森严、面目众多,上追钟王,下启宋元,正宗风范,虞、欧、楮储、颜、柳

任选一入门)学颜象颜,学柳是柳;旁涉他家,博采众长,自成面目。

四.从大字入手

楷书中一笔有落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有提按顿挫变化,用笔精妙细微;如果从小字入手,容易敷衍忽略,写小字时用枕腕,难以适应悬腕。

四.严格正字

作为艺术,为了作品美观变化,繁体字、异体字都可以用,但是要严格正字,不要一知半解,更不能半繁半简。

第七讲 楷书笔画训练 

永字八法

1.“永字八法”简要概括了楷书八种基本点画和用笔特点。相传王羲之用15年工夫专攻一个‘永’字。

2.应该举一反三,没有包罗万象的方法,如:少斜钩、虬钩、转折的特征就没有说明。

3.楷书的基本笔画分类练习

(1)点  点是汉字最基本的笔画,各种笔画都是点的延伸。点者字之眉目也,全藉顾盼有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方点:逆锋向左上起笔,折锋向右下按笔,折锋向左轻按,回锋向左上收笔。

藏锋圆点:顺锋向右下作小弧度行笔,转锋向左下收笔。

露锋圆点: 逆锋向左入笔,蓄势向右下按笔,驻笔提锋回转,锋从右侧腹部顺势带出;点的变化无穷,因字立形,任何点的书写都要求收束圆聚,稳重厚实。

常见错误:

随意点去,无起无收,不知转笔凹腹缺角。

点的运用:方点在折,圆点在转。如“心”字,左点‘反圆点’,右点为‘正方点’,‘彼此分呼应,中间点为’‘露锋点’,以起变化。古人云:至若数画并施,其型各异,众点齐到,为体互乖  违而不犯,和而 不同。‘主’、‘太’、‘心’

(2)横   横是点的延伸,是其他笔画的基础,横平竖直,平是指平衡,平稳不是绝对平。如‘三’。

(3)竖   弩含挺劲有力之意。

垂露竖    悬针竖

 

(4)撇  掠  拂掠 如兰叶‘永’有长短之分,‘复’、‘彼’。

(5)捺  磔,刀切之意。一波三折:永、逢、趣、大。

(6)钩  踢 跳,竖钩、弯钩,如:‘永’、‘凡’、‘宗’、‘恩’。

(7)提   挑、清、坛,

(8)折  ‘也’、‘七’、竖弯

第八讲  结体

(字法、布白三阶段)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平正匀称关键就是重心平稳,疏密匀称。

临帖写字用定格法最为简便有效。

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

(一)独体字  

1.          重心平稳  每一个字都有一个重心,横竖为主者易定重心,以、撇、捺为主难定。‘文’、‘天’、‘友’重心在交叉处;

2.          体斜心正:‘方’、‘乃’、‘七’、‘也’

3.          突出主笔:‘之’、‘心’、‘中’、‘人’、‘子’‘元’

4.          左右对称:‘不’、‘水’、‘兵’

5.          偏中求正:‘七’、‘尹’、‘也’

(二)合体字

其中后两字暗含机关“相栖”意谓“想妻”:梧桐朽枕枉相栖;

其他对子有:流浪江湖泪沉浮,伶仃佛侧倦作僧。漂泊江湖泪淋漓;寂寞寒窗空守寡,惆怅忧怀怕忆情。

出句是一幅古联,据说是一大家闺秀,笈鬓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幅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其女也寂寞而死。听罢李香君的《沙漠寂寞》,灵光一闪,其实歌里已经帮她对出了“寒窗空守寡的下联:

沙漠泪海渐涨潮,俊俏佳人伴伶仃

相传:有一富孀,客居朋友家中,时有形单影孤之叹,遂出一妙联征婚,愿意以万贯家财陪嫁。其联云: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一时无人以对,一天忽然来了一个游方和尚,身着蔽衲,形容丑陋,那和尚提笔就写下对联应对: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众人一看,对仗工整,妙语双关,于是齐声称妙,那富孀大窘;再看那和尚时,口念‘阿弥陀佛’飘然而去。

又一版本,说此联乃一尼姑所出。说谁能够对即还俗嫁人,终未得佳偶。

伶仃佛侧倦作僧,江湖汹涌泛波涛。

                                      第九讲  笔法

笔法、字法、章法是构成书法的三要素。笔法就是讲如何选笔、用笔的方法,包括正确执笔、运笔的方式方法。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得以千古流传的重要物质因素,其中毛笔刚柔相融、大小由之,能痛快地写出各人的情感与禀性。“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创作的情绪与发挥。

首先说如何选笔

1.笔纸要调和

纸刚则笔须软,纸软则笔要刚,否则如锥画石,既不圆润畅通,又神采易失。

2.从用锋看选笔

蔡骥说:刚笔多骨,而骨宜少露,笔得中锋,则肉在外面骨在内。”即用刚笔书写应该使笔锋藏而为之。此外,由于刚笔蓄水少,为使墨两边都能够渗入,则以中锋为佳,如果用偏锋,宜薄,不能入木三分。用软笔书写,易多肉而无骨,书写时须使笔锋常立,逆势为之,才能够浑厚劲健。

3.结合碑帖与字体选笔

马叙伦说:“魏碑中有许多笔法,以今笔试之不得,于是有将秃笔书者,有将笔头稍焚或小剪用之者。”即去“尖”也。可见写碑体以用笔肚居多,用笔尖少。而写帖多用笔尖,如果用秃笔书写,就会缺少流动而失之妍丽。

此外笔的选择与字体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但是有人喜欢用大笔书小楷

得其圆润丰满,然须善用尖者方可为之。

用软笔能够得之圆润,笔锋长能够得之灵动,因此,书写草书时宜用长锋软毫笔,使用起来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书写大篆、隶书时,锋宜短,宜软,旧笔为宜。这样线条能得浑厚、质朴之美。

写小篆宜用长锋,取其婀娜之姿。

 

4.笔墨相协

“以健笔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王澍〈论书剩语〉)。刚笔蘸浓墨书之,墨能够挤入纸背;用软笔蘸浓墨,笔锋难以拖动,对于缺笔力者尤甚。此外,健笔用淡墨,则线条易单薄而浮滑,以软毫笔书之,则得丰腴、流动,韵味十足。

总之,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性能的毛笔,但又非绝对,大家乃能够绝处逢生,例如杂技演员走钢丝,巧者胜。

 

再说正确的执笔方法

“凡学书者,先学执笔。”书为心画,心意全靠身手而传于指,再由指发于笔而达到心手如一,因而学书者书写时,有两大障碍:手与笔,笔与纸,手与笔的协调依靠正确的执笔,笔与纸的配合应靠规范的用笔,两者都是书写的关键。

为了使之灵活、易于发挥必须明确执笔的位置和指、掌、腕、肘、身的姿势。两个方面的问题。

1.执笔的位置与书体的关系

“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卫夫人《笔阵图》)

执笔时依照不同的书体须有不同的执笔管的位置。楷书 结构谨饬,用笔规矩而缓慢,用低管可以把握其细微处。行草书宽纵飘逸,高执笔容易使之灵活,气势无限。此外,执笔的高低还与书体的大小有关,“书小字靠下拢,书大字靠上端”。也有“宁高勿低”论,认为高能够指点自如,初学者以高握之,不利于控制,可根据不同阶段选择用之。不过,每人各有喜好,凡利于发挥,高低均可。

2.正确的执笔姿势

一.指姿(指法)

沈尹默的五指执笔法:恹、押、钩、格、抵。

启功的“筷法”;(无意识状态)

齐白石说自己“不知执笔”;

关于执笔管的松紧,应该不松不紧,便于书写,挥转调拨自如,而达到“当使指运而腕不知”的妙境。例如:

a、三指单钩法:拇指与食指执管,食指在管外钩向拇指,中指抵管,类似今天常见的执钢笔法。

b、三指双钩法:拇指内外拓,食、中指同在管外钩向内,无名指、小指屈而虚

一·身法:(书写姿势、)坐书、蹲书和立书

   写大字,篇幅大的草书需要立书,即站立着写;写不大的字、小字一般需要坐着写。

  1·立书姿势 :分为桌前书写和面壁书写。

  (1)·桌前站写 四寸以外的字,要站着在写字台前悬肘立书,才可得势有力;姿势的要求是:身躬、臂悬、足开。

  身躬,就是腰部稍弯,使身体呈前俯状。

  臂悬,就是执笔的手至腕、肘,全部都离开桌面。

  足开,就是双足前后分开,右足稍前,左足稍后;前后保持 相当于双肩的距离。站起时,右脚稍向前伸,给右臂增强帮助力,腰的倾斜度加大,以左手支住桌面,右臂悬着书写。

  (2)·面壁书写

  如果是在墙壁、黑板前书写,要求书者,左手端墨碗,右手微曲悬肘,随书写位置的高低身体时有起伏,站写用的墨浓度可加大,笔吸墨不宜太多,以免往下漫延流墨。写过大的字,先站远看定落笔布局,然后走近壁面书写。立书效果是经得起远看,整体气势便于掌握;都是桌面书写所不容易达到的。

 2·地下蹲书

 写特大的字(榜书及字幅)桌面站写也不方便,可以放在地下蹲写。姿势是右褪屈膝,左腿蹲下为上肢展开留出余地,腰背前倾,右臂悬肘运笔左臂伏地为支柱。写前也要预定字形结构,布局,胸有成竹,再蹲下书写。

 3·坐书 写四寸以内的字都可以坐书。

 姿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头正,就是头部要端正,微向前倾,双眼与纸面保持30-35厘米的距离。切忌歪着脖子,或者把头低下去,与纸面靠的太近。

 肩平,就是双肩要自然放松,保持平衡,切忌一高一低,一前一后。

 身直,就是身体要坐得正直,腰杆要挺起使胸部与桌沿保持一拳头大空档。切忌曲背弯腰和胸部紧贴桌沿。

 臂开,就是双臂要自然地左右舒展放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肘部转弯处的角度不小于90度。切忌双臂紧靠两肋。

 足安,即双足左右分开有双肩宽的距离,自然地稳踏地面。切忌双足直伸,或者一前一后,或者两腿交叉地相互搁置。

  总的要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全身保持各部位舒展自如。

 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提着水(墨)桶,拿着象扫帚一样的笔,在路上、广场等地面边走边书写。

 书写手法:执笔与运笔

 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写也没用。所以书法以此为重。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书法家张廷相曾说:“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运法:

  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这样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也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此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至提腕或悬腕,就较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当多加练习。

  腕运法:  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  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

 

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