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lime命令行参数:IMF算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44:51

IMF算什么?

默认分类 2010-04-30 23:10:09 阅读932 评论0 字号:大中

如果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爆发,不要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没有提前采取预警措施。近期,IMF推出了一项针对强大金融机构的全球税种,同时对银行利润和奖金也实行征税。

不出所料,IMF这项提案刚一出台就遭到了业界的蔑视和嘲弄。更有趣的是来自二十国集团的领袖和财长们的反应。首先,处于本次危机重灾区的政府,特别是美英两国政府倍感鼓舞。当然,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决定。其次,那些没有受到此次银行危机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和印度对此的反应都不积极。为什么它们良好运行的系统也要改革呢?

简单地批评IMF计划有点言之过早。不管怎么说,IMF的大格局思路有诸多亮点。过去,在纳税人的担保下,金融体系中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以极低的利率融资,攫取超额利润。而此风险却转嫁到纳税人的头上。对金融机构的融资额外征税就是为了保证公平的实现。

 “何种风险?”金融机构当然要问。政府救助计划的平均支出“仅”占GNP的几个百分点。此次危机也是五十年不遇的偶然事件。

IMF对此种申辩嗤之以鼻。在本次危机中,纳税人为此承担了约四分之一的国民总收入。恐怕下一次的危机就不会这样“走运”了,社会大众会陷入债务的泥潭。即便有了“成功”的政府救助,那些陷入经济衰退和负增长的国家损失依旧惨重。

但是,IMF却没能找准目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严重失衡依旧是本次危机的根源,这应该是监管的重点部分,况且,新税种依旧没有解决银行“大而不倒”的难题。只有大银行得以拆分,政府不再提供救助,整个道德危机才能化解,那些投机客才会受到震动。

虽然这样的逻辑有待商榷,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的系统都有着类似的危机发生。当大量中型银行系统性危机出现之时,政府同样有义务出手援助,就像对大型银行的救助那样。

纸上谈兵当然容易,但它经不起众多危机的检验。任何有效的方案一定是简单明晰,容易上手的操作。IMF提案似乎属于此类。

相反的,一些金融专家们倾向于迫使银行更多地“整合”债务,在系统崩盘之际将其债务转股份。但在各国如此纷繁复杂的法律,政治和银行体系面前,如何实现这种“预先打包破产”还很不明确。回顾金融史,一些未经验证的所谓安全工具在危机来临之时不堪一击。我们最好还是防范于未然。

IMF没有理由认为,统一的全球税会适用于整个国际社会,这是不可能。相对于美英两国的宽松监管而言,那些金融监管稳固的国家已经有效地对金融机构征税。美英也不希望新增的银行税影响到本国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它们对本国银行系统的审查是首要问题,必须马上开始。

我们也不能对那些抵制IMF提案的“顽固”国家们过分宽容。他们也应该清楚,如果美英两国确实做出,哪怕是最温和的改革,相当大的资本就会外流,原先那些运行良好的体系或许会大受冲击。

那么,IMF提议的第二种税收,也就是针对银行利润和奖金的税收效果怎样呢?此类税收只是一场政治秀,实际意义寥寥——除非,发生危机之时的银行复杂机构突然变得透明起来。最好的做法是提高直接监管水平,让各国税收体系自行处理银行业,就像处理其他行业的税收那样。

IMF开出的第一剂药方或许有瑕疵,但对于金融机构的道德危机的诊断大体正确。让我们期盼,当今年20国峰会领袖们再次聚首之际,他们应该严肃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坐而论道地再谈上十年二十年,直到下一次危机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