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测试udp: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理性反思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11:35

  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理性反思与对策
作者:朱鲁子 提交日期:2007-1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已百病缠身,终积劳成疾而为沉疴。事实上,中国教育,成,高等教育;败,高等教育。处于教育多米诺之最高端的高等教育,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命运。然纵观全程可知,高等教育自其始就弊病丛生,尤以所谓的“扩招”为甚。1998年开始的“扩招”,直接将高等教育推向走火入魔的轨道。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即将并正在将整个中华民族引向“精神泡沫”之中。

  关于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早有学者甚至百姓深恶痛绝,但,大势所趋,个人根本无能为力。中华民族,几乎全被捆绑在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的车轮上——我们的民族,被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绑架”了。——何以如此耸人听闻、危言耸听?!

  一、中小学教育成为高端的高等教育的提线木偶

  中小学教育紧紧跟随“高考指挥棒”转,就是高等教育作为木偶的提线功能的最好表达。只要这种现状不改变,所谓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

  因此之故,整个中国教育,无非是“考试教育”而已。据有关统计,一个人要完成整个教育过程,就必须将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即生命——还是最青春、最宝贵阶段的生命)耗费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上。而考试的目的,无非是为可以凭借它——一纸文凭——通达社会等级序列中较高级地位、职位的通行证而已。至于这张文凭的含金量,是否名副其实,就不在教育的考虑之列了。以高考为遴选人才的目标,必然将低端的中小学教育牢牢地捆绑在高等教育的车轮上,这样一来,中国整个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

  二、中国高等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核心理念

  当然,高等教育不可能不讲功利,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也都是讲功利的,但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功利——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还是造就社会这架庞大机器上的工具、“齿轮”?

  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其关键就在这里:它背离了教育应该追求的核心理念,换言之,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是盲目的、错误的。

  那么,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这一点,可以说不言而喻、众人皆知——“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作为“目的”,而不是“工具”来对待、培养。众所周知,我们当下的高等教育,与这一点恰恰背道而驰。“人”,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不见了,我们关注并能够看到的,仅仅是考试中的成绩。我们的说法和思维习惯是:某某某考了多少分,而不是考了多少分的某某某;多少分就可以上名牌大学,低于多少分就名落孙山。不要轻看这两种说法语句前后顺序的颠倒,它反映的正是我们潜藏在心理底层的见物(“分”)不见人的教育观念和理念。

  当然,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也不能全怪高校,它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受害者。当我们的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已经丧失独立自主性的高等教育,也只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合格的劳动者——“工具”。高等教育正是在这一强势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才走火入魔的。 三、中国高等教育难逃“杀人”之罪名

  在荒谬、错误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结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杀人”。

  中国高等教育被指以“杀人”的罪名,当然是沉重的,难以承受的,但这是它不可推卸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系列的最后一环,处于最高端,从它出来的应该是终极产品。我们看到,从高校出来的终端产品,不是“人”,“全面发展的人”,而仅仅是“人才”罢了,且有大量“人才”都是不合格的,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中国教育一系列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选拔制度彻底地将“成就人”的职责转换、异化为“成就物”的程序,将人降低到了“工具”的层次。“人”不见了,只见“人才”。

  高等教育理念的错位和指导思想的错误,直接破坏了中小学的教育。正常的中小学教育应该符合个体生理的发展状况,按照人的精神的正常发展阶段来实施必要的教育。例如,人在童年阶段,其心智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就如一块待融化的“冰”,这时的教育——幼儿教育,最好的策略就是模仿微波炉“解冻”的功能,使其慢慢地逐渐融化。可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家庭和社会都是——急功近利,我们根本没有耐心等“冰”渐渐地、慢慢地融化。我们恨不能一口气将孩子培养成门门功课都得满分的天才、神童。我们看到,小学的入学年龄越来越小,事实上,很多幼儿园就已经是“准小学”了。我们稍微动动脑子不难明白,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快乐和幸福吗?可是,我们将孩子的快乐和幸福给与他们了吗?我们的当下教育不是在最大限度地剥夺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乐吗?

  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的人,很难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没有美好未来的人,生与死何异?而这一切,都是因高等教育理念的荒谬而造成的,故,高等教育与“杀人”撇不了干系。道理很简单:“冰”被人为地扔到大火里融化,快是快了,但其损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时间短暂,可能有的“冰”并没有真正地融化,就被送到了下一道程序了。——我们的小学生,普遍是些童年受到戕害的半生不熟的“儿童”,哪怕他已经是生理上的“少年”。这样的学生,有几个不是在家长和老师逼迫下自觉自愿地学习呢?反之,若不是我们在人的童年阶段违背教育规律,而是将童年之“冰”渐渐地、充分地融化,何愁他们不会热爱知识而主动地学习呢?“不用扬鞭自奋蹄”,只能发生在正确的、合理的教育之下。

  我们有很多理由来为自己的无知辩护:我们这是为了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而不得已而为之啊!全社会都这样啊!但,我们应该反思、应该清醒,我们这是将自己的不幸强加于自己的孩子。你望子成龙,你的心是“好”的,可是,望子成龙的悖谬你却不知道:人天生具有好奇心,可是,想想,为什么孩子厌学?我们的无知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我们的辩解也是无力的:似乎我们不“杀人”,就会被他人“杀死”似的。这是我们的幻觉。当然,我们也不能全怪家长,罪魁祸首,正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走火入魔。

  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向何处去呢?

  四、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中国高等教育的前途和命运,既决定于整个社会大环境手中,更决定于自己手中。将高等教育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解放出来,还高校以独立的人文、文化功能,既需要社会给高校松绑,解除高校对社会其他领域的附庸地位,更需要高校自己挺起自己的腰杆。高等学校的独立自主刻不容缓!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最需要的,就是高校要勇敢地做出这样的决定:彻底地转变教育理念,从以“造人才”为中心转向以“造人”为中心。即,高等教育应该牢固地确立这样一个理念:造就、成就全面发展的人。

  从以“造人才”为中心转向以“造人”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的彻底转换,是中国高等教育甚至整个教育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无疑,任重而道远。然,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给我们以这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