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h 默认端口是多少: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解读当前社会管理五大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52:42

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

  中央为何在此时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该如何做?“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层面将面临哪些挑战?日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对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权威解读。

  “当前社会发展矛盾与机遇并存,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和提高社会管理,做好社会管理,必须要加快推进社会民生的建设,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龚维斌认为,在社会管理中,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所涉及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上、管理方法和方式上都存有缺陷。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来看,收入分配和住房问题仍是“十二五”面临的最大挑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

  社会发展新阶段矛盾与机遇并存 社会管理存在五大问题

  胡锦涛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对此,龚维斌认为,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就认识到了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即在“五化两转”的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市场化时空被大大压缩。虽然一些工作正在往前推进,但中国差不多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程,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里面所面临的、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集中爆发出来。

  “正是由于有这样大的时代发展背景,党中央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我国现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特别是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另外一个方面是人民群众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人民需求不断提高,而且现在权利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代际之间、群体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比较大。”

  龚维斌表示,随着人员的流动,社会安全、医疗等社会性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一把“双刃剑”,也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带来了利益格局深刻的变化,利益矛盾凸显。

  对于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龚维斌表示其突出表现在五大方面:首先,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确立;第二,管理的体制、格局与现在快速流动的社会、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第三,在机制上,特别是在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矛盾纠纷调处的机制上有很多缺陷;第四,管理方式上,不太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第五,在管理载体上有很大缺陷。

  如何加强和提高——

  加快推进民生建设 维护群众权益 从传统文化汲取智慧

  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包含了两个意思。首先是加强,在加强的基础上创新。” 龚维斌说,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因为这样,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令世界刮目,但回顾这30年,再往前看,我们发现“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

  “经济建设、经济管理我们现在有章可循,大的思路、大的格局比较清晰,领导干部能力比较强。但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这条‘腿’是短的。所以,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就要调整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管理格局、管理方式,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要创新,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发挥我们传统的优势,结合当地的情况,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来推进我们的社会管理。”

  龚维斌还表示,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搞好社会管理的保障,社会管理至少要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要搞好社会管理,必须要加快推进社会民生的建设”。

  “社会管理,源头治理最重要。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也就是社会事业要实现业有所就,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龚维斌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减少社会矛盾。所以要把就业、劳动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卫生这些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社会事业的保障、民生的改善、社会建设的推进,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也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社会管理就会有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谈到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时,龚维斌表示主要应从五大方面入手: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发达国家有益的社会管理,特别是“社会治理”这些新问题、新举措、新办法。要动员社会多元力量,多元主体来共同参与社会化;其次,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善于从中国自身历史文化传统里面寻找资源,汲取智慧。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上都有东方文化、儒家文明相适应的一些独特做法,应该注意总结、挖掘,加以运用;再次,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减少行政成本,方便群众;此外,还要加快法治建设、法律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现在一些社会领域的立法是处于空白状态,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需要;最后,要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有理念、意识,掌握这些技术和手段。

  “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收入分配差距大影响人们心理预期 房价过高影响对政府的信任

  “十二五”既是我国重要发展的机遇期,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来看,龚维斌认为,今后可能遇到较大的挑战是收入分配。

  “无论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它都跟利益关系的协调密切相关。最大的利益其实就是收入分配。就业岗位的有无,就业岗位的好坏,它与收入高低、多少密切相关。群体之间、单位不同的所有制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很大。特别是农村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很大。”

  龚维斌指出,对于收入分配问题,既要看到这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到收入差距,它可能已经影响到人们的一些心理预期,影响到人们对其他问题的感受。

  龚维斌认为,从社会领域来讲,住房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从历史来看,我国城乡老百姓居民住房已经比30年前大为改善。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城市居民自有的、私有的住房产权拥有率,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而且对很多有房子的家庭来讲,住房的面积、条件、舒适度也不是20年前所能想象的。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年轻的大学生群体,面对如此高的房价,怎样能够实现政府承诺的“住有所居”的目标,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龚维斌建议,首先是要限制房价,不要让它过快的增长,另外还要加强保障房建设。这些措施能不能很快的满足各方面群众的要求,可能还需观察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