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ing ip 和vip:重庆怎么会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0:52:02
  重庆怎么会崛起?作者:陈红太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2-1-13      关于重庆的崛起,作者已经断断续续的跟踪了近两年的时间。2011年7月4日至12日,作者以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调研组成员的身份到重庆做了8天的实地调研。参观了重庆市规划馆和科学发展汇报展,了解“五个重庆建设”、“十项民生工程”和“三峡库区移民”等相关情况;考察和参观了朝天门交巡警平台、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药品交易所和生猪交易所;参观考察了两江新区规划展示厅、西永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和富士康生产基地和英业达工厂建设情况;考察了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的“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情况;参观考察了重庆廉政教育基地和重庆市公安局打黑除恶资料汇集处,听取并了解打黑除恶有关情况;召开了重庆市属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改革创新座谈会;入户参观了“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到边远郊区县彭水、武隆、丰都、大足参观考察了农民万元增收计划、规模化养殖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重庆工程、巴渝新居建设、基层党建等情况,并在各县与相关领导和群众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

本调研报告形成的基本结论是:重庆市近年来按胡锦涛总书记“314”讲话精神进行的科学发展实践探索,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超越“包容增长型科学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型科学发展”的新类型;这种新类型的基本特征是把“共同富裕”这种社会主义较高层次的追求,寓于更加强调机会平等的“包容性增长”科学发展进程中,把“公平享有”和“机会均等”有机的统一起来,并使“公平享有”成为“机会均等”的发展动力源之一。正是从这种“共同富裕型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出发,重庆市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尤其是在公有制经济形态和功能的再造、区域洼地和内陆大开放格局的营造、红色政权体制的性质强化和自我更新、鲜明的民生导向型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先进文明的一体化传承、绿色和生态重庆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这些创新和建树不仅使重庆创造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奇迹,也使重庆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中实现了全面的制度机制转型和体制化再造。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的具有公益社会主义性质的新重庆已经在西南内陆地区孕育成型。这种“公益社会主义”的新型社会形态,无论它的将来命运如何,都必将对中国现代化的未来产生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作者也非常赞赏黄宗智先生对重庆评价的一段话;“重庆的经验,代表的是一个不同的‘模式’,验证了一种既不是市场资本主义也不是计划社会主义经济的、而是经过两者部分特征之重新组合的新颖的可能。它的来源不是任何现存理论体系,而更多的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实践中的创新。它是一个仍然在形成过程中的工程。”“仍然在形成过程中的工程”,这个断语非常好。凡是由地方发育,尚未成为国家制度层面的制度,都可谓“仍然在形成过程中的工程”。即使对重庆而言,不仅仅正在探索的公益社会主义本身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而且其本身的组织化建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证券化与股权激励和股权开放能否最终解决国有公益性经济组织的动力可持续问题,目前正在探索尚无经验验证;两翼林权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计划如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合作化并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目前也刚刚在起步阶段;与这些新型的工业体、产业体、园区经济、公益性经济组织管理相适应的市镇体制和民主法制建设,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全成形的体制机制;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市场经济转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之间如何形成制度化的有机结合,目前也尚处于探索阶段;党的干部除党性忠诚信念激励外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物质激励制度机制。总之,重庆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探索,只是初步展示了新型的“公益社会主义”具有震撼力的发展前景,“共同富裕型科学发展”也仅仅是初步展示出惊人的个性化魅力。前面的路还很长,道路是否曲折,不仅仅取决于重庆人今后的选择和努力奋斗,也取决于我们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注、取舍和奉献,尤其是中央对重庆创新型探索发展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