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net udp端口测试:2011年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湖北赛区决赛试卷 2011.10.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23:34
2011年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湖北赛区决赛试卷  2011.10.16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它选出来,并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中。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一架飞机在某纬线上以每小时 15°的速度向东飞行,下图为飞机上观测到的某时段太阳高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 题。

1.若此季节武汉市午后多出现对流雨天气,则飞机飞越的纬度和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分别为

A. 85°N, 20°N     B. 75°N, 15°N

C. 65°N, 15°N     D. 80°N, 20°N

【答案】A

【解析】飞机在某纬线上以每小时 15°的速度向东飞行,该飞机经历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T=360°/(15°+15°)=12 小时,由于此季节武汉市午后多出现对流雨天气,故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图中显示的时段为 个小时,刚好是该飞机一天的一半,故该纬线出现极昼现象,即图中显示的两个太阳高度值一个是子夜的太阳高度 15°,另一个是正午太阳高度 25°。据此就可求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15°+25°)/2=20°N;也可求出该飞机飞行的纬度 90°-(25°-15°)/2=85°N。

2.当北京时间 14 点时,飞机飞越地区所处经线的经度为

A. 60°E    B. 30°E    C.90°E    D. 30°W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当北京时间为 16 点时,该纬线上的太阳高度最大 25°,此时飞机经历的时刻对应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 时,其经度为 60°E,2 小时之前(北京时间 14 点),飞机应该飞越 30°E 经线。45°N 纬线穿越下图所示区域。L 地的观测者于 月 21 日看到太阳在 地落下的时间为 15 时40 分(观测者的地方时)。据此完成 题。(tan30°≈0577tan225°≈0414tan15°≈0268

 3地相对于 地的方向或方位角(方位角指从观察者的正北方向线起,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目标方向线的水平夹角)及 L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A.正西方       1720m       B.西南方       2410m

C.方位角240°  1204m       D.方位角 270° 860m

【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由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样题改造而来。方位角很容易确定在 180-270 度之间。由于是 月 21 ,纬度为 45°N,所以可以算出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5 ,昼长时间为 12 小时,日落时间为 18:00。但由于山脉的阻挡,不到18:00 就日落了,所以只要算出山地的高度和当时的太阳高度,即可由正切值算出。太阳的高度可以 小时下落 45 度(从正午太阳高度 45 度开始)得出,余下的 小时 20 分的高度为 17.5 ,再根据正切值去估算,可以选 B。

  下左图是某校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右图所示郊外考察时绘制的一幅景观图,据此回答 题。

4.当时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图乙中的地点及其观察方向是(   

Aa,西北     Bb,东北    Cc,西南    Dd,正北

【答案】

【解析】a 点望向西北看到的是依次是河流、山头;b 点望向东北看到的依次是交叉、山脊;c 点望向西南看到的依次是交叉、山头;d点望向正北看到的依次是河流、交叉、三岔路口。

  下图为过 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所做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题。

5.①、②两地处于同一山脉,则该山脉可能是

A.大兴安岭     B.阴山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

6.M 地所在省区

A.重工业和农业发达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C.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D.人口稠密,劳动力数量多

7.关于 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流量大,结冰期长

C.流量小,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 B

【解析】5. 若①、②两地处于同一山脉,结合 M点的经纬度,可知该山为西北东南走向,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小兴安岭符合。6. 地所在省区为黑龙江省,重工业和农业都发达。7. 地附近河流为嫩江,流量较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春夏两个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大。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题。

8.关于对图示信息的分析,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20 世纪末,乙国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多于甲国

B20 世纪中期以来,乙国每年增加的人口多于甲国

C20 世纪初,乙国死亡率高的原因为老龄人口多

D20 世纪中期以来,乙国人口数量超过甲国

9.目前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劳动力短缺

B.甲国城市化问题凸现

C.甲国的生态破坏加重

D.乙国的环境污染减轻

【答案】A

【解析】8.由图中信息可推知甲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 世纪末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且 20 世纪初甲国的三率均较低,所以甲国是发达国家的代表。乙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出生率仍高于死亡率,人口总数仍呈上升趋势,且 20 世纪初乙国的三率均较高,所以乙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于两国的人口基数未知,所以 BD 两项不能确定,20 世纪末,乙国人口增长的数量也不一定多于甲国,20 世纪初乙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9.结合上题分析,目前甲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

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人口多。乙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大、住房紧张、资源和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下图为“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之间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题。

10.关于图中曲线所反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反映 810 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14 时进出城的车流量相等

11.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答案】10.B  11.A

【解析】10.图中曲线为进城和出城车速变化曲线。上午车流量应以进城为主,故进城车多,车速慢;而下午出城车多,车速快,所以判断曲线为郊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曲线。

11.管理城市主要利用 GIS 技术

  下左图是40°N 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图,右图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题。

12.若右图是左图所示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右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13.左图中的四地中最符合右图所示气候特点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D. ④  C. 

【答案】12.D 13.D

【解析】结合题图信息,该剖面线应表示东亚的剖面,东亚的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图显示的应是温带季风气候。从气候图中判定 月均温在 0℃左右,年雨量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多于夏季),年温差较小,应属于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符合该气候特点的只能是日本西部(图中④地)。

  下图中虚线是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题:

A. 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

B.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

C.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本建设

D. 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

14.一般情况下,“V”型河谷在哪段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15df 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某一河段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黄河   D.莱茵河

【答案】14.A  15.C

【解析】仔细分析图形,搞清楚各段下蚀与侧蚀的速度关系,ab 段以下蚀为主,“V”型河谷往往出现在该河段。df 河段的下蚀速度和侧蚀速度都显著降低且远低于理论线,说明该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可以表示黄河的地上河河段。

  下图表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读图回答 题。

16.从 70 年代至 90 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

B.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

C.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本建设

D. 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

17.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

A. 70 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

B. 80 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

C. 90 年代入黄泥沙量比 70 年代有所减少

D. 90 年代人为增沙量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答案】16.C 17.D

【解析】图中显示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逐年递增,说明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矿、工程建设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70年代以前人为增沙量很低,说明人类活动并不突出所以 16 题 C 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 1980 年之后很稳定,说明此时人类的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较明显,对比分析四个选项,只有 D 项正确。

  江苏省某市(34°N117°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 11:30 鸣枪开赛。下图中,图甲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乙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该运动员到达该点时,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 3 题。

18.当运动员身影如图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乙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9.此时比 赛已进行约(  

A12 分钟   B18 分钟   C30 分钟   D42 分钟

20.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A月 日   B月 日   C月 日   D11 月 

【答案】18.C 19.D  20.D

【解析】18.当该运动员到达该点时,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说明此时太阳大概在正南方,处于正午,太阳高度为 45°,当运动员身影如图所示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运动员位于图乙中的丙,人朝北跑;

19.北京时间某日 11:30 鸣枪开赛,此时 117°E的地方时为 1118,当 117°E 为正午 12 点时,即北京时间(120°E)应为 12 时 12 分,即此时比赛已进行 42 分钟;

20.由上题得到该日该地(34°N正午太阳高度为 45°,可以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在 11°S,则选择项中日期只有 项 11 月 日符合。

(景观判读和综合题,共 60 分)

二、地理景观判读:下图中共有 幅景观图,阅读各图,回答提出的问题。每小题 分,共 10 分。

21.图所示的著名建筑是_________________,其所在国家是______________

22.图所示的著名建筑所在国家是___________,从旅游资源分类上讲,它属于_________

23.图所示的著名建筑是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________遗产

24.图所示为丹霞山景观,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省,其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__

25.图所示的动物名称是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大陆古老而独特的低级哺乳动物。

【答案】21.埃菲尔铁塔法国

22.印度  人文景观

23.万里长城  文化

24.广东省  沉积岩

25.袋鼠  澳大利亚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县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境内最高海拔为 1254 米,最低海拔为 24 米,森林覆盖率为 68.6%煤炭、铜等矿产资源丰富。

 1)图中①—④城镇中哪一个将最有可能发展成较大城市并说明理由。(分)

材料二  县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

2)根据材料提供的自然资源条件,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你认为该县应优先发展哪一种工业并说明理由。(

【答案】(1分)地势较低平,水陆交通便利。(分)

2)水电工业。(分)理由:该地河流众多,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为可再生能源;水电清洁无污染;水电开发综合效益大。(任答 点即得 分)

 

27.(14 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黑海南北部海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

 

2)分析说明河流 的航运价值。(分)

【答案】27.1)北部海底坡度缓,南部陡(2分);原因:北部有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多;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分)

2)河流 流量大(分)、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分);且流程长,连接多个国家(分),

28.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

人口(亿人)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2010 

14.42 

6056 

420 

 2020 

15.47

6838 

442 

 2030 

16.00

7360

460

材料二:19992003 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19992003 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

(1)简述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分)

2)说明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变化趋势,指出 19992003 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分)

【答案】(1)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分)。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分)。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消费量上升(分)。

2)减小 生态退耕(分)

29.(14 分)下左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图,右图为该河流不同河段降水资料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 河流域的甲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人口约 1.8 亿,小麦是该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十年来在 河下游沿岸广泛种植水稻。

材料二:R 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年年河水泛滥,2010 年尤为严重。

1)分析 河下游沿岸广泛种植水稻的自然原因。(分)

2)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请你推测一下未来 河下游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试说明理由。(10 分)

【答案】(1)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答对 点即给 分)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有二。

 答案一:变重(分)。理由:由于海洋热容量大于陆地,变暖速度慢于陆地,使夏半年海陆之间的温差加大,西南季风增强(分),上游地区雨季降水量增大(分);加上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大(分),使 R 河下游汛期水量增大(2分)。

答案二:减轻(分)。理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上游地区高山冰雪大量融化(分),导致山岳冰川消退,冰川体积减小(分),夏季冰雪消融量越来越少(分),下游河段汛期水量减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