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r2200默认密码:2011乐坛十大“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32:53

回首2011年,流行乐坛和音乐产业又度过了一个寒冬之年。不过根据一些业界权威人士的预测,2011年将很可能是全球唱片业十年徘徊期的最后一年,2012年开始整个行业的胶着状态可能会迎来突破。真的是如此吗?2011年的乐坛和业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变化,让业内人士有此乐观判断?大家不妨来看看过去一年乐坛的十大改变。 (文/墨墨 琳距离)
改变1:数字音乐销售首度超越实体音乐
北京时间1月6日下午消息,CNN援引Nielsen研究报告报道称,2011年数字音乐销量首次超过实体音乐,同比增长8.4%,占全部音乐销量的50.3%,实体唱片销售则下跌5%。
对于“唱片”这样东西而言,2011年仍然延续着数字和实体这新老两大阵营之争,这一年的总体状况自然还是逃不过实体唱片萎靡、数字音乐增长的趋势。
根据尼尔森音乐统计(Nielsen SoundScan)公布的数字,2011年度,美国唱片市场数字唱片销量增长近20%,数字单曲销量增长近9%,而CD销量下降近6%;英国唱片工业(BPI)数据显示,2011年英国CD销售量比2010年再下降12.6%,数字唱片的销售量则同比增加了26.6%。
而且,唱片业的数字实体之争在2011年终于发生“分水岭事件”,尼尔森的统计报告指出:美国2011年数字音乐销量占整个市场份额的50.3%,首次超过了实体音乐销量。数字和实体这两者在世界第一大音乐市场的力量配比首次出现颠倒,意味着音乐产业从2011年开始已经交棒给数字音乐统治。
再列举一些2011年有关数字音乐的数据:美国市场音乐的整体销量较2010年增长了3%以上,这是自2004年以来的首次上升,主要就是得益于数字唱片销量的增长;美国市场销售的音乐专辑中每三张就有一张是数字唱片;Lady Gaga新专辑《Born This Way》的数字版在iTunes上以0.99美元销售造成网络大塞车;痞子阿姆等人不惜和唱片公司大打官司以讨回数字音乐销售的利益;乔布斯去世引发数字音乐命运的漫天猜测;由于更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智能高端移动设备,中国、印尼、韩国和泰国的数字音乐销量都超过了实体销量、中国选秀歌手王啸坤发行第三张专辑《唱片》直接取消了实体发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网免费下载得到…… 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数字音乐从2011年开始正式主导了音乐市场。
改变2:全球实体唱片销售跌幅放缓

AKB48是支撑2011年日本唱片界的最大支柱。销量方面超过所有的歌手,话题性也总是领先。她们的活跃甚至被列入贡献了日本经济的社会现场范畴。
当然,对于实体唱片2011年也有好消息,根据尼尔森统计报告,2011年美国的CD销量同比减少5%,这一数字大大低于2010年的19.5 %,说明持续10年的实体唱片销售不断下滑的势头开始收缓,这个数字应该会让本来觉得大势已去的实体唱片阵营重拾信心。另外,同份报告还指出:以“专辑(Album)”统计,CD格式仍占到美国市场的三分之二份额,这个数字很明显地显示了数字音乐消费者更偏向于根据需要购买单曲的消费偏好,也提示着实体唱片阵营接下去如果要打好“翻身仗”,如何用好“专辑”这个武器将是一大重点。
改变3:阿黛勒发片救市

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近日宣布,阿黛勒凭借最热门专辑《21》累积销量超过340万张,超过了已故歌手艾米·怀恩豪斯的《Back To Black》330万张销量的成绩,成为英国21世纪最畅销的专辑。而在全美唱片销量统计中,阿黛尔的专辑《21》去年售出580万张。
唱片业萎靡已久,但2011年却爆出了几个让人醒神的成功销售个案,业界也借此一洗多年的耻辱。
整年里最突出的一个例子莫过于神奇胖妞阿黛勒(Adele)的《21》专辑。这张唱片去年在英国的销售量为380万张,这个成绩翻了2010年最热卖唱片——Take That《Progress》的一倍;在全美的销量统计中,《21》则卖出了580万张,是美国唱片市场自2004年以来一张唱片单年销量的最好成绩,仅次于2004年亚瑟小子(Usher)的《Confessions》。《21》的全球销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1500万张,这一数字回到了上世纪末这世纪初唱片业尚红火时代的平均水平。
纵观2011年全球音乐市场,回升了的的购买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气巨星的出现。除了阿黛勒,美国的贾斯汀·比伯和Lady Gaga、日本的超级少女人气组合“AKB48”都是力挽狂澜的救市明星,这多少会令人对2012年的唱片市场抱以信心。
改变4:EMI被分拆出售 全球唱片“四大”变“三大”

2011年11月,花旗集团发表声明,已经与环球音乐集团和索尼公司达成协议,同意以拆分方式出售EMI集团的唱片及版权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环球唱片已经占领了美国超过3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的其他地区甚至还要更多。百代拥有的9%的市场份额将会使环球的市场份额达到40%,远超于世界第二的索尼音乐的29%。
对于风雨飘摇的传统实体唱片产业而言,“改变”可算是2011年的中心词。代表了传统唱片业的全球四大唱片集团在这一年里几乎都发生了变故。2月,私募基金泰丰资本对百代音乐集团管理不善,只能把后者交给花旗集团抵债;5月,华纳音乐集团以总价33亿美元被俄裔富商Len Blavatnik的通道实业收购;10月,索尼音乐集团宣布关闭集团旗下三个著名唱片厂牌Jive、Arista和J;11月,百年老厂百代音乐集团被拆分成唱片部门和版权部门分别售予环球和索尼,全球唱片业格局由“四大”缩水成“三大”。
对于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并基本稳定了20年的国际唱片垄断集团格局来说,2011年无疑是最剧烈变化的一年,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从2012年开始这一格局的变化和瓦解将越来越频繁和迅速。
改变5:格莱美大瘦身 减少31个奖项取消男女分类

2012年开始,格莱美奖项减少31个,由现在的109项减至78项。许多现存奖项将合并,有些则完全剔除,让不同音乐类别的入围者在全新类别同台竞争。
2011年,全球流行音乐指标性奖项格莱美奖宣布进行改革,奖项设置从原有的109个减至78个,多个分类奖项合并或取消,所有奖项取消男女分列,并采取奖项末位淘汰制。格莱美这个拥有53年历史的权威性音乐奖项在2011年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乐坛大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作为乐坛风向标的格莱美,只有与时俱进地去适应这个改变,才能一改以往保守、迂腐的形象,以年轻、开放的心态示人,并保住自己在全球业界的权威地位。
11月底,第54届格莱美奖提名名单揭晓,这份名单果然令人耳目一新,改革的成果开始初步显现。54岁的格莱美不再以论资排辈定江山,Adele、Bon Iver、Mumford & Sons和Skrillex等等歌手乐队纷纷得获得提名;不苛求正统,Lady Gaga和Bruno Mars等多有斩获;也不再唯大公司马首是瞻,XL和4AD等独立厂牌大放异彩…… 这一份提名名单着实为2011年的流行乐坛打上了一剂强心针,当2012年最终结果揭晓时,也肯定会为新一年的乐坛打开焕然一新的局面。
改变6:多家华语唱片公司经历动荡

艾回日本总部选择关闭相对而言不太挣钱的内地爱贝克思,从而保证艾回台湾和东京的公司在裁员后运转正常。
2011年,华语区的唱片业也是一片飘摇,“改变”像浪花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2010年底,华人唱片“巨鳄”郑东汉将自己一手创建的金牌大风公司转让予太平洋资本投资控股,他本人则从打拼了近半世纪的唱片业全身而退;7月,金牌大风再度发生人事“连震”,老将陈辉虹、黄伟菁相继请辞;10月,曾经是内地最大唱片公司的太合麦田宣布不再签约歌手,公司转型版权管理;10月底,日本最大唱片公司爱贝克思(原艾回)关闭经营不善的内地分公司,遣散所有艺人和员工;农历年年底爆出太合麦田原老总宋柯已经辞职,并宣布转行卖烤鸭……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内地其实从来就没有形成过真正的现代唱片工业,而当这个工业真的有条件在内地建成时,偏又碰上了全球唱片工业的萧条破败,命运多舛。2011年内地唱片业接连发生的这些事件,都验证着2011年可能就是传统唱片业被历史淘汰的真正开始之年,很可惜内地的唱片业还没真正形成就这样终结了。
改变7:百度正版化

去年6月8日,百度宣布将于6月底全部删除其提供搜索的盗版音乐链接,并成立自己的正版音乐平台ting!,引起了业界极大的震动。
2011年,“版权”二字在国内终于抬起了它尊贵的头颅,不再被视为无物。
在2011年6月以前,百度一直是中国文化产品网络盗版问题上的众矢之的,在音乐方面,其mp3搜索服务为用户提供下载盗版音乐链接、纵容盗版活动始终为版权拥有者和唱片公司所深恶痛绝,百度和版权所有人之间大大小小的斗争也因此从未间断过。2011年6月,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与众多音乐词曲作者组成的“华语音乐作者维权联盟”接连声讨百度侵权,最终使得百度妥协,令其同意向词曲权利人支付版税。同时百度旗下的MP3服务也计划向正版转型,社区概念的自有新音乐平台百度听于今年5月上线,在保证所有音乐为已正版授权的前提下,开始提供收费或免费的内容服务。虽然还是有大量的指责针对百度,包括它仍未放弃涉及盗版的明星产品MP3搜索、对版权持有人支付版税的行动不到位等等,但百度在2011年这一系列版权方面的动作客观上确实为中国音乐版权正版化作出了贡献。
2011年在音乐版权问题上,国内还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汪峰禁止草根达人“旭日阳刚”组合演唱他拥有创作权的《春天里》,以及文化部连续三次清理违规网络音乐产品等等,这些事件都反映了音乐版权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在2011年的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改变8:音乐节走向规范化、细分化

经历了镇江音乐节易主风波后,2011年10月2日,十一期间内最大的音乐节2011长江草莓音乐节雨中开幕,首日即迎来3万观众。
在中国的音乐产业里,音乐节是近几年最火的分支产业之一,而这个分支产业在2011年开始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之所以说音乐节在这一年开始成熟,其一是因为大众已经对其非常熟悉,其二也是因为中国音乐节市场在2011年经历了重新洗牌、细分市场,从而得以再一次风生水起,让人看到了中国音乐节未来市场的新希望。
2011年的音乐节在市场细分化上朝着更有序的方向发展。作为2011年度最为出色和成功的音乐节之一,黑兔音乐节为国内音乐节立下了一个标杆。“黑兔”摆脱了传统中国音乐节“国内乐队主导,国外大牌压轴”的模式,启用了多达70%的外国乐队,并告别了乱吼乱叫POGO式的“土摇”现场。比起大多数国内音乐节,“黑兔”更加独立,演出阵容中最大牌的30 Seconds to Mars并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乐队,从冰岛远道而来的For A Minor Reflection和挪威的120 Days则给音乐节增加了很重的“独立”色彩。在场地控制上,“黑兔”演出场地设在朝阳体育中心,主舞台和小舞台相隔较远,很好的避免了声音干扰。舞台的设计声场控制完美,这在内地露天音乐节并不多见,完全值得众多音乐节同行的虚心学习。
当然,前两年在音乐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2011年仍有存在,包括内容同质化、组织无序化、歌手阵容杂乱无章、硬件问题频出、管理混乱、环境惨不忍睹、服务意识淡薄等等。此外,国庆在镇江举行的“长江草莓音乐节”发生“草莓”“迷笛”抢档事件,也说明当音乐节在2011年达到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时候,尤其需要参与各方真诚合作、照章办事、协同出力,让音乐节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可能正有鉴于此,年底文化部适时下发了《关于加强演出市场有关问题管理的通知》,为2012年的音乐节市场指明了“规范化”运作的方向。
改变9:演出市场小场馆受青睐

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次为21075场,比去年同期增长10.37%;观众102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演出收入14.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
2011年,演唱会取代录音室专辑成为产业着力点这一项改变迅速达成全球共识。论速度和彻底性,唱片向演唱会的转型远远超过了唱片本身的转型,明证之一是2011年福布斯公布的最赚钱艺人排行榜里,名列前茅的无一不是靠巡回演唱会赚到钵满盆满,而名单中在整个2011年里没有发过专辑的艺人大有人在。
内地情况也是如此。2011年内地流行音乐的演唱会场次达到历史峰值的300场左右,全年里几乎每个周末,北上广深都在举行大大小小各种演唱会,连网络直播都热闹之极。2011年大型商演还呈现了“老将复出热”、“亚洲/世界巡回热”和“马拉松式拼盘热”等几大热点,孟庭苇、徐小凤和李翊君等老将复出、王菲、陈奕迅的大型巡回以及“滚石30”五六小时的马拉松演唱都把整个演出市场的气氛推到沸点。
除了大型商演,2011年的内地演唱会市场还兴盛起了小场馆Live House演出。更多的2000人以下的小场馆在视觉、听觉等硬件设施上展现了大场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体验,也获得了比大场馆更好的互动性。北展、保利、糖果、THE ONE、愚公移山、Mao和育音堂等Live House 或“类Live House”演出场地令音乐风格更多元性、演出市场也快速扩大。这股小场馆和Live house潮流方兴未艾,肯定会在2012年掀起更大热潮。
改变10:选秀不再迷信收视率 花儿朵朵受关注

11月25日,历时大半年的青海卫视2011花儿朵朵迎来了“夺冠之夜”,黄夕倍、汪小敏、和秋香从以长沙、成都为核心的东西两大唱区一路披荆斩棘闯进全国三强,终级对决,几经鏖战,汪小敏成功夺冠,黄夕倍、和秋香分列亚军和季军。种子音乐总裁田定丰现身颁奖,还与冠军汪小敏当场签下了唱片合约。
2011年,内地的音乐选秀节目则似乎走进了死胡同。中国音乐选秀的代表、曾经红极一时的“快女”比赛,其2011年度的赛事在悄无声息中开始,又在悄无声息中谢幕。本届“快女”整体水准不佳,选手风格平淡乏味,使这档红火了多年的节目在2011年度遭遇冷眼,收视率和广告价值急速下降。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快女”的播出又触犯了《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的管理》中的多条规定,最终这档曾经呼风唤雨、左右整个内地乐坛走向的节目,将于2012年完全停办。
和“快女”盛极而衰的命运相反,2011年青海卫视的选秀节目“花儿朵朵”却因为“神婆”黄夕倍的出现而异军突起。黄夕倍拥有夸张的表情、诡异的妆容、惊人的打扮、慵懒的声音。她赤脚上阵,以“三面人”造型登台献唱《I miss you》的微博在一天之内被转发2万余条,并且迎来了姚晨、郑秀文、李泉、余文乐等众明星的转发,造成了全网络的轰动,获得“神婆”称号。相比快女的“千人一面”和所谓的“整体性的快女群像”,黄夕倍和“花儿朵朵”的出现则强调了选秀的个性化特征,这一点正是青海卫视在2011年能够凭借已经审美疲劳的选秀节目突出重围的法宝。黄夕倍,其实是2011年选秀中最大的收获,值得好好研究。所有从事选秀的人现在都应该稍稍停下来,想一想黄夕倍,得到的经验教训实践于2012年,期许一个全新的开始。
展望2012:曲折中求生存 困境中寻突破
我们相信,2011年乐坛的这10个改变,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恰似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当其最浓烈时,光明也就会一线一线破出。展望2012年,虽然路还蜿蜒曲折,前路尚未知是否平坦,但希望2011年这些改变所蕴含的力量,能为2012年带来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