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防火墙 树莓派:工人日报 中国人真缺少道德基因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9:02:17

  3月11日,乘客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在王府井地铁站排队上车(上图);一名想在复兴门地铁站下车的乘客(中)被一拥而上的乘客堵在门口(下图)。当日,北京市迎来第二个“排队推动日”,来自各行业的志愿者在北京城八区1800多个公交、地铁站台倡导市民自觉排队。然而记者发现,在有志愿者引导的场所,乘客大都能自觉排队;但在没有志愿者引导的地方,不少人却想不到要排队。(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3月11日,是北京的第二个“自觉排队日”。有关部门做出决定:从2007年2月起,北京将每月的11日定为“自觉排队日”,倡导文明乘车风尚。消息传至两会,代表委员们痛心疾首——“当排队都要投入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大力倡导的时候,其公民素质也就由此可见。”

  两会期间,记者时常遇到代表委员们痛批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蛮横加队、不讲诚信、不守规矩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但是,痛批与怒斥的最后,往往又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不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道德基因?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明明知道井下环境危险,为什么老板还要让矿工冒死下去?”在政协工会界委员集体讨论安全生产问题的小组会上,李海滨委员提出这个困惑后说,“就是因为在执法不严的同时,还缺乏一种道德的力量,没有道德精神的束缚,老板就没有道德压力,没有犯罪感,他就总会钻法律的空子。”

  李海滨委员认为,仅靠法律手段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以德治国。

  “保持社会稳定需要道德力量。实现社会稳定,要靠道德体系和道德的力量,对社会成员劝善、修养处世、寄托祈求等,从而调解政府与民众和民众之间关系的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李海滨委员认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美好愿景。

  “当今社会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道德体系和道德力量的缺失,仅仅靠法律是不够的,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李海滨委员看来,弘扬儒家文化是实践以德治国的最好方式。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和传承。可以帮助和劝导人们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宽容、谦和、博爱,以阳光和积极的心态、诚实守信。”“法律可以规范父子关系,却不能带来父子之间的感情和睦。而儒家的父慈子孝思想可以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很好地调理父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李海滨委员认为,通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可以很好地拯救当代中国人的道德缺失,培养起良好的文明习惯。

  李海滨委员为此在发言和提案中建议政府进一步重视儒家文化的研究,用现代文明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继承与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

 

敬老故事列入教材

 

  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本届政协以来他始终关注中国的老龄问题,并为此提交了多项提案。但是,今年他却意外地拿出了一个针对青少年教育的提案——《把孝亲敬老故事列入中小学、幼儿教材》。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继承和发扬光大。”李宝库委员说:“弘扬敬老传统,很重要的一条是从娃娃抓起,让每个公民在儿时就树立起孝的理念,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人生最重要的守则之一。”

  李宝库委员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应当以孝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

  他分析说:“目前,我们在社会和新闻媒体上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有很大进步,但在学校和幼儿园对青少年和幼儿的敬老教育与韩国、新加坡等邻国相比,显得很薄弱。特别是在中小学和幼儿课堂教育中,有关孝亲敬老的内容很少,有的甚至没有。”

  在提案中,李宝库委员建议:将古今中外孝亲敬老的经典故事列入中小学和幼儿教材之中。

  “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孝亲敬老的道理,记住一个个鲜活而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而且对克服独生子女的一些弱点、促其健康成长大有好处。”他还建议将是否孝亲敬老作为评价学生道德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学教育走进课堂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来自江西的刘运来委员说:“博大精深的国学代表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此教育民众,能够形成良好的民风和公民道德。”刘运来委员建议,让国学教育进入课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刘运来委员举例,最近几年,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几个东亚国家,已经成功地运用儒家文化和商品经济相结合,创造出“儒家资本主义”模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谐”。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刘运来委员呼吁,应该把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教学大纲,分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系统整合教学内容,编写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国学教材。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两会期间,提出国学教育进入教材的绝非“孤家寡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专家纪宝成代表也提出,在各级学校教育中都应当增加传统文化所占比重。除了在《语文》等课程中增加古典文化外,还可考虑在中学增设“国学经典导读”课程,在高考命题中也应同步增加相应内容。国学经典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应有明确规定。并对现行大学学科专业和学位目录进行调整,将“国学”正式列入其中,给学业合格者授予相应学位,使“国学”与“文学”、“历史学”、“哲学”成为并列的学科门类。“让儒家力量和国学思想进入课堂,以此培养国人的道德素养,提高文明水平,这是好事。”李海滨委员提醒:“但是,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整理和研究,许多封建迷信,保守陈旧的观念应该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