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mail:大连老建筑闲谈—010东洋拓植大连支店(交行大连分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16:23

 东洋拓植大连支店(交行大连分行)

    日殖时期的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大连支店,建成于1936年,是中山广场上落成的第九栋建筑。其位于现大连中山广场鲁迅路与人民路交汇的中山广场6号,当时此处称大连大广场东公园町和山县通的交汇处。此建筑以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主,由宗像主一设计。1951年这里成为中共旅大市委的办公楼,1957年后成为旅大市政府委办局的办公楼,现在是交通银行大连分行的所在地。

(图中的黄色建筑就是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大连支店)

(此建筑的现状,后部按原格局式样加长了一截,下载于青柳的网贴)

        这栋建筑建成之前,中山广场上已经落成了八栋老建筑,它们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这栋建筑建设的时候,离最后1920年落成的朝鲜银行大连支店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当中,在东北土地上发生了诸多变化,那时的“满洲国”已基本稳定,从另一个角度说,日本已经实质性地控制了整个东北。三十年代的时候,建筑的风格走向已经从前期的文艺复兴风格为主变成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期,尤其在非官厅类的办公和商业建筑中,现代主义风格是个主流,而这栋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体现了这种流行。欧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最大特点就是减少装饰、讲究实用。所以这栋建筑从外观上没什么更多的花样,简洁平和。为了避免过于呆板,在这栋建筑的底层,设计成了当时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商业建筑的模样,建筑一层是高举架、拉长落地窗的格式,用现在的话说算是低层商业、上层办公的建筑常规式样。这栋建筑的设计者是宗像主一,他是设计了中山广场朝鲜银行大连支行的中村与资平的得意门生,中村回到日本后,宗像接手了原中村设计事务所的老班底,开设了宗像建筑事务所,当时也是活跃在东北各地的一只重要设计团队。这种风格在当时新京(长春)的商业建筑中也是一个绝对流行的风格,众多的此类建筑也是这个风格的典型体现。

(这是三十年代在长春的建筑,三中井、康德会馆、日毛大厦等等,清一色现代主义风格的简洁) 

(当时美国的很多建筑都是这种一层商业的模式)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从十九世纪中后期逐渐萌芽并发展起来的,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这种建筑风格的起源标志。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现代主义风格逐步开始成熟,1926年的德国包豪斯学校新校舍的落成是这种成熟的标志。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最大的特点是尽力简约、没有装饰、避免繁琐,转向重视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设计思路上,更强调建筑应与工业时代的特点相适应、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主张摆脱传统建筑束缚、提倡减少及更新建筑材料、尽力采用简单连续复制结构、强调结构力学等等。在二十世纪中期前后,这种风格开始风行全球,它所强调的理性和实用,甚至演变成对建筑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排斥,逐步走向千篇一律。这时的建筑在不断地长高变大,形成了光、平、简、秃的建筑整体效果。在一段时间里,这种风格大行其道,现代主义风格的高楼林立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经济是否繁荣的象征,像美国的曼哈顿建筑圈、日本的东京都市圈等等都是按这种风格理念堆积起来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是这种思路,至今国内各城市还在堆积这种毫无特色的高楼大厦,还在追求着高度排名的标志性建筑。

    要说这些建筑的设计师们一点想法都没有,也有点辱没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价值。不过,经过了这轮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疯狂之后,它的无特色引起了人们的诸多不满,后现代主义对建筑的个性追求和对古典的回归也就应运而生了,至今还在不断发展。时尚流行的特点就是这样,若干时间内风水轮流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轮风潮过后,就会有其后某某风格的回归或新某某主义的再出现,这样的时尚规律作为体现时尚的建筑艺术当然也不会例外。但是,经典就是经典,不管在那个时尚流行期内,只要你真的是经典,便总会有人将其翻出来再做花样翻新,就像那些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各种柱式,怎么翻新都不显落后。

(建于1910年左右的美国芝加哥的斯科特公司大厦,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

(建于1926年的德国包豪斯学校新校舍,此校的贡献不是这个校舍,而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现代主义建筑逐步摞起了这里的高楼大厦)

(日本东京的城市夜景,几乎被现代主义建筑塞了个满满当当) 

        说起日本东洋拓植株式会社,也是殖民统治的产物。1908年12月,日本在朝鲜的汉城(现首尔)成立了这家会社,它也是一家日本的国策会社。设立时的经营目的是“经营朝鲜的拓植事业”,主要经营活动就是组织移民和进行土地收购活动。在大肆收购土地后,东洋拓植逐步成为了朝鲜的最大地主,随后其控制了52家朝鲜企业的股权,成为事实上日本在朝鲜的经营中心。1917年后,东洋拓植修改了公司章程,将其经营活动区域由早期的朝鲜变更为“朝鲜及海外”,总部也由朝鲜京城迁回日本东京。此后随着日本历次的军事扩张,东洋拓植的经营区域先是由朝鲜伸向了中国东北,继而推向中国大陆、东西伯利亚、南洋诸岛等地。当时在中国,东洋拓植的支店共有九家,包括长春、大连、沈阳、哈尔滨、延边、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地。1936年这栋建筑建成后,东洋拓植大连支店随之迁入此地办公。到了四十年代,东洋拓植的业务早就不止于早期的移民和当地主了,到1945年时,东洋拓植有下属83家关联企业,业务范围涉及矿业、电气、金属制造、造船、铁路、纺织、面粉、酒精、农林、水产、畜牧、不动产等等行业,逐步变身为了伴随日本军事扩张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托拉斯集团。

(位于朝鲜京城的东洋拓植株式会社本社大楼)

(位于长春的东洋拓植株式会社新京支社)

(图右建筑是位于沈阳的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奉天支社,九一八后关东军司令部曾在此驻扎一年) 

        这栋建筑建成后,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大连支店入住其中,名称也叫做东拓大楼。实际上,这里不仅是东洋拓植的办公楼,它也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大厦。当时也在其中办公的知名公司还包括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德国西门子商会、日本三井银行、日本第一银行等等。当时的大楼地下室部分,开设有众多的餐饮店、咖啡店,给这里各公司的职员提供便捷的餐饮、休闲服务。有一个现象也很有趣,这栋建筑跟中山广场2000年建成的大连金融大厦倒是有几分神似。其实这也不算奇怪,尽管建成时间相差了六十多年,但它们的建筑风格,也都属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一类的。简约、朴实、实用,没那么多的华丽和精美。尽管越来越多人日益讨厌这种面无表情的建筑,但它毕竟也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诸多建筑风格中的一种。存在就有其合理的一面,只不过这一面是不是当今社会的主导时尚风格而已。

    解放后的1951年,这里成为中共旅大市委的办公楼一直到1957年。后来在市委迁移到南山后,这里又成为旅大市人民政府相关委办局的办公楼,而现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交通银行大连分行的所在地。现如今的大连中山广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广场,不管这些建筑早期的功用几何,现在大部分都变成了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还有国外的花旗银行。

(老建筑的现状鸟瞰图,下载于林邑良民的网贴)

(老建筑楼上那一圈栏杆是新加的,楼底层也加了更有欧风的理石贴面) 

        说道大连中山广场上的建筑都成了银行,银行好啊!银行扎堆说明经济繁荣,只不过这种繁荣如果能够更多地惠及百姓,那就真该山呼万岁了。忽然想起那个英文简称的笑话,不妨弄两个大家一乐就拉倒了哈!

    CCB--存存不?! BOC--不存!! ICBC--爱存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