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获取ip地址:大连老建筑闲谈—005大连大和旅馆(大连宾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38:23

大连大和旅馆(大连宾馆)

     日殖时期的大连大和旅馆,建成于1914年3月,这是中山广场上落成的第四栋建筑,也是大连九座国家级近代优秀建筑之一。其位于现大连中山广场延安路与解放街交汇的中山广场4号,当时此处称大连大广场播磨町与萨摩町的交汇处。此建筑以文艺复兴后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为主,其中使用了许多巴洛克式装饰手法。这座大和旅馆也是满铁众多大和旅馆中的旗舰店,其设计者不详,推测可能是满铁工务科的太田毅主持的设计。1945年8月后,这里先是苏军临时的大连警备司令部,后成为苏联国际旅行社大连分社,1956年后成为大连宾馆。

(大连大和旅馆老照片,图中雕像是关东都督府第一任都督,陆军大将大岛义昌) 

(原大连大和旅馆现状,现为大连宾馆,下载于青柳网贴图)

        有人称此建筑属巴洛克式建筑,其主立面上的八根爱奥尼柱饰、各处精美异常的雕花造型等,的确体现着巴洛克式建筑装饰的特点。但其敦厚周正的整体造型、横竖三段式的楼体分割等特点,是与巴洛克式刻意追求“打破古典均衡”的宗旨有所悖离的。所以此建筑更适合用二十世纪初还在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来定位。说这栋建筑是以巴洛克式风格装饰为主不为过,因为它有着华美的柱式和细部精美的装饰风格,但其整体造型还是更倾向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这栋建筑在庄重典雅之余,也采用了一些不乏灵动的装饰,门前的钢构雨搭便是代表,那种简约钢构的拱式造型,给建筑平添了几分动感。这种雨搭的装饰特点在满铁早期建设的各个火车站中,还有其它大和旅馆的雨搭装饰如出一辙,甚至成了大和旅馆的标志性装饰。当年,位于大连大广场上的这座大和旅馆是最受重视的一座,其建筑规模、装修档次也都是最高的,属大和旅馆旗舰店的性质。当时此建筑的楼顶也曾开设过露天酒吧,站在楼顶眺望大连,也是一件很壮观和惬意之事,在此也留下过诸多的鸟瞰大连的诸多珍贵历史老照片。

        此建筑可以称为大连中山广场老建筑中最漂亮的一座,在大连,国家级的近代优秀建筑一共有九座,中山广场上有三座,这座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建筑的设计师据推测很可能是满铁的太田毅,当时太田毅很年轻,也是满铁系统内比较优秀的建筑师之一,前文介绍过的横滨银行大连支店就是由妻木赖黄进行概念设计,而由太田毅完成的全部详细设计。

(门前的雨搭造型,透过雨搭看见的老建筑左起英国领事馆、大连民政署、朝鲜银行) 

(当时设在大连大和旅馆屋顶上的庭院及酒吧,是个展望大连的好去处)

        说起巴洛克式建筑,它是十七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一种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一直到十八世纪上半叶,其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根源来自于文艺复兴风格,它对哥特式神权建筑的批判、对古典艺术的复归、对人文自由的追求等特点,是与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一脉而承的。巴洛克一词的原意为“俗丽凌乱”,是指具有“缺乏古典均衡”的特性。巴洛克风格强调动感与多变,逐步形成了繁杂多变、华丽精美、雕刻夸张等特点,甚至走向了后期洛可可风格恣意演变的方向。因为有着这样强烈的个性,巴洛克式建筑成为世界建筑艺术风格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在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不失精美。

        巴洛克式的前期是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而到了后期则由涌现出新古典主义,其实这些变化都是一种风格从开始到盛极后的复归过程。古典主义在文艺复兴整个过程中有两次兴起,一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期到中期的古典主义,二是十八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当然也有人将二战后一直到现在仍在流行的古典倾向称为第三次新古典主义兴起。实际上,无论哪个阶段,古典主义都是在前期风格基础上对那种泛滥华丽倾向的纠正。所以新古典主义建筑比巴洛克式建筑更多了一份规矩和庄重,甚至有对哥特式威严之风的靠拢。每当需要体现威严庄重、而不是展示艺术的情况下,新古典主义风格便被采用,它的即威严又不失艺术的特点,使德国的希特勒、苏联的斯大林都成为它的拥趸。这股风潮在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日本等地也被广泛采用,上海滩上许多建筑都可归为此类。

(一幅罗马天主教圣彼得大教堂1630年刚建成时的画作,此教堂被称为是罗马古典与巴洛克式风格的经典) 

(圣彼得大教堂上鸟瞰的意大利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广场内均属梵蒂冈所有,此广场属巴洛克式的经典) 

        在大连大和旅馆的主立面上,采用了八根爱奥尼柱饰,这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式的特点。这种爱奥尼柱称为女性柱,其相对纤细和柱头的花式,能柔化建筑的刚性感觉,也是展示建筑精美妩媚一面的常用手法。在文艺复兴风格的各类建筑中,柱的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成为反哥特式神权而追求古典艺术美的一个代表特征。在欧洲古典建筑的柱式分类中,作为古希腊风格的柱式只有三种,分别是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和科林斯柱,三者区别于柱头式样、柱体粗细和凹槽数量等。其中多立克柱出现得最早,其柱头无装饰、高径比6~7:1、柱身开有20条凹槽,因其粗壮有力,又被成为男性柱;爱奥尼柱的柱头用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高径比8~9:1、柱身开有24条凹槽,因为纤细秀美,又常被称为女性柱。而科林斯柱,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也更为女性化,其柱头变身为花篮式的草叶装饰,装饰效果极为华丽。当然,这只是这些柱式的主要特征,在与柱体结合的柱脚、柱顶上还有其它许多不同的特点。而除了古希腊这三种建筑柱式外,古罗马的柱式还有五种,分别是塔司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组合式柱式,特点也与古希腊柱近似。欧洲的建筑学家们早在十七世纪时,就将这些建筑柱式进行了分类并加以标准化,使这些柱式成为了欧洲古典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在建筑艺术史上被称为古希腊式的三种柱体的柱头花式分类) 

(此图上文已经用过,是罗马的特莱维喷泉,也是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此照片也拍得十分经典)

        大和旅馆是由满铁最早开设并经营的高档旅馆连锁店,满铁在获得长春以南的南满铁路经营权后,在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文装武备”的指导思想下,满铁除了铁路自身业务外,开始了多元化的经营,其中旅馆业是其最早拓展的业务空间之一。随着日本在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的经营,各国人员涌入东北,在满铁沿线开设便捷舒适的西洋风格旅馆便成为了迫切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满铁陆续在南满铁路沿线修建了一些高档的大和旅馆,作为满铁的迎宾馆使用,也期望通过此举来展现满铁的设计和建设能力。在初期,首先建设和开设了包括旅顺、大连星之浦、大连大广场、长春、沈阳等地的五家大和旅馆。

(旅顺的大和旅馆,由原沙俄老建筑改造而成,1908年3月开业。在黄金山还有个分馆)

(大连星之浦的大和旅馆,1909年10月开业,1929年扩建)

(长春的大和旅馆,1908年10月在满铁俱乐部开业,1910年2月迁入此栋新建成的建筑)

(沈阳的大和旅馆,1910年10月在沈阳站旅馆处开业,1929年5月此楼建成后迁入)

        1928年1月,随着满铁旅馆事业的发展,包括大和旅馆在内的满铁旅馆业从满铁会社分离,以800万日元的注册资本成立了满洲旅馆株式会社,统一经营东北的旅馆业。1931年4月后,又变回满铁直营。“满洲国”成立后的1935年,随着苏联将中东铁路北满部分的经营权转让给“满洲国”,东北铁路实现统一并由“满洲国”委托满铁进行统一经营。随后,满铁在哈尔滨开设了大和旅馆,此后大和旅馆遍地开花,除了上述初期的五家大和旅馆外,先后在齐齐哈尔、牡丹江、海拉尔、孙吴、东安、抚顺、五龙背、朝鲜罗津等地开设了大和旅馆。除了大和旅馆外,满铁还经营着诸多的日式旅馆,包括丹东五龙背的温泉旅馆、抚顺筑紫馆、葫芦岛旅馆、兴城温泉旅馆、齐齐哈尔铁路旅馆、阿尔山温泉旅馆、北京扶桑馆等等。后来,满铁还开设过新京列车旅馆、餐车饭店、大和旅馆洗衣所、租车服务等餐饮服务业,而通过房产抵押从满铁贷款经营旅店业也是当时时髦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东北经营的关联旅馆也不下二十家。就这样,满铁的旅馆经营业以大和旅馆连锁店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旅馆连锁集团。

(哈尔滨大和旅馆,建于1903年的原中东铁路理事会馆,收回中东铁路后的1937年2月改为大和旅馆) 

(当时开设的餐车服务,这也是满铁经营餐饮服务业的一部分)

        1945年8月苏军进驻大连后,大连大和旅馆被用做临时的苏军警备司令部。同年10月,苏军控制下的大连市政府也在此成立。11月后苏军警备司令部迁出,这里成为全苏国际旅行社的所在地。1950年,全苏国际旅行社被中国接收,1953年改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大连分社。1956年后,国际旅行社大连分社的旅行社和宾馆两部分被分拆经营,这里便正式更名为大连宾馆。这座旅馆建成后,就不乏名人光顾,从最早的溥仪、康有为、张作霖、张学良及日本的达官贵人,到国民政府的孙科、蒋介石、汪精卫等,一直到解放后的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还有国外到访大连的赫鲁晓夫、竹下登、中曾根康弘,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等都在此下榻过。

(这是正南方向看见的大和旅馆,左边是大连市役所,两者后面的楼是满铁大连病院)

(现大连宾馆门前的雨搭,其中可见广场北部的原横滨正金银行,现中国银行)

(尽管只是个三星级的宾馆,内部已经修旧如旧过,仍不失当年的华美)

    这座建筑承载过的不仅是那段历史,更留下过高官名人们的足迹和种种逸闻趣事。现如今这里是一座对外开放三星级宾馆,尽管已经有些老化、尽管也进行了重新装修,但入住其中找找老感觉还是够了,它会引发您无数的遐思和联想,没准会做一个鬼子来了的惊恐之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