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来公司员工福利待遇:宝宝发烧的原因,常见主要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6:58:23
宝宝发烧的原因,常见主要原因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09年06月01日   小儿8个月零7天,昨开始有些不安,昨晚腋下体温 37.8 c。吃不好,有口臭,夜里睡不好。今早量脖根体温,38.0 c。中午腋下37.3c。 
有极少的鼻涕,无其它明显感冒症状。
3月22日,打麻疹疫苗,但刚打的头几天无任何不良反应;
3月26日中午前,抱到楼下公园玩,曾睡了一段时间;
3月26日晚,洗完热水澡后直接穿睡袋;
喂母乳,妈妈前些天有点感冒,但吃中药,前天开始已基本好转。
我也觉得是在公园玩时睡着了着凉的原因,你可以带宝宝去看中医,或吃点“柴黄颗粒”,一天三次,一次三分之一袋,这药是中药,不苦,效果很好,我宝宝每次生病医生都开这种药。

      不论多镇静的妈妈,只要遇到宝宝发烧,铁定心急如焚,最怕高烧不退,或者持续多日。 
      其实“发烧”是“症”不是“病”,只要通过了解原因,小心面对、正确处理,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就医步骤,就可以了!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我们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 

10大可能原因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5名)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 

  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 

  危险指数:★★(第8名)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 

  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 

  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 

  危险指数:★(第9名)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 

  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 

  危险指数:★★★★★★★★(第2名)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 

  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 

  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 

  危险指数:★★★★(第6名)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 

  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 

  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危险指数:★★★★★★★★★★(第1名)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危险指数:无(第10名)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 

  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险指数:★★★★★★(第4名)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 

  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 

  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 

  危险指数:★★★★★★★(第3名) 
------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婴儿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婴儿退烧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宋文举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赵文崇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婴儿发烧危险的信号

  赵文崇主任强调,宝宝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