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舞视频:漫谈中国书法之文化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04:45
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观美,华夏所独。” 
   中国书法是汉文字形象美独特的艺术。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从汉字的创造发骚的。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含融在书法艺术承传的的气脉中。
    早在造字之初,华夏祖先便展示了认识自然、品鉴万类的卓越才华与智慧,汉字构造便是先民文化意识,文化思维、文化精神最直接、最形象、最真切、最高妙的融入。
    神话传说,远古仓颉奇异而有四目,观天察地,洞悉万象,纳天地精神,统万类殊有,取象主意,书以状之,久经衍生流变,约定俗成,是为文字。
    古人讲“书肇于自然”,即指造字之初,取象立意,本于象形。如日、月、山、川、草、木、水、火、人、马、牛、羊等,便是抽取物象之本质特征,在约定俗成之交流中指代一种事物,传递一种信息,表示一定概念,或寓意一种情状等,其取之有象之源起,即已包含有饰美之因素。可以直截了当说,汉字是取天地万象之形态、意趣、情状之本质特征来表示其特有含义或概念的形象符号。
    汉字创造的神明伟举,昭示了华夏文明,这种创举自然而然含融了先民的文化意识和理想精神,注入了汉民族文明发端的审美观念,且在其演化中作为文脉基因(文化的气脉或民族精神的命脉)蕴含在中国文化传承延续的历史长廊中,不仅作为一种精神特质储存于古往之遗迹中,而且这一缕文脉早已流注入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血液里,将伴随汉民族的存在而延续到久远。
    如果要说抽象艺术,汉字的创造便是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了。如果要讲文化、汉文字的创造从一开始便是文而化之到家的了。书法是汉字的形象艺术,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从汉字的起源便有了最素朴、最真切的介入。今天我们来谈这个大得不得了,实际上对修持有素的文化人来说,又是了然得不能再了然的课题,温故而知新,面对本该堂然正大卓然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民族文化风尚的渐次淡化,斯文的渐次丧失。我们朋辈中一些以当代为已任,以抽象主义自命的名家们,似有必要再回过头来补一补书法课,汉人、汉字、汉文化。此中有真意啊!
    一、书道源于自然
    中国书法始于道而归于道。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本土哲学精神,从文字初创到书法演进都呈现了对道的体认的文化关怀。
    大道流行,浑元幻化,渺冥莫测,统纳天地,包罗万象,内中充溢渊深之哲理与奇妙之玄机。道之为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衍生幻化,如无穷尽。若阴阳、若虚实、若方圆、若曲直、若刚柔、若巧拙、若清浊、若雅俗、若高低、若起伏、若俯仰、若藏露、若纵横、若开合等,既穷极变化,又谐和统一。其理法之完备与变化之无方,往往因时因兴,因人因器,因才思学养,因志趣好尚而异形异状,异调异味。其妍丑工拙无不悉现毫端。孙过庭云:“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诚笃论也。
    数千年来,天下大聪明人,无论王公贵胄、名士高人,风流才俊,方外大德,遗贤隐老,乃至皇帝老官,无论如何穷尽心力,都难达极至。不少智者哲人、行家里手如痴如醉,甚至倾倒颠狂,亦仅得一时快意,畅神适怀,其独得心领之妙,唯心契玄微耳 。故真知书法,乃是对大道流行,人文衍化有所体认与会心之人,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儒雅君子,涵茹春秋,品味人生,通会之际,身心受用之人。
    书源于自然,在自然中体认,在人生中验证,此乃中国书法体道、证道、载道、归道之根本也。
五、字如其人 
   吾国人体认大道主张天人合一;吾国人做人制艺讲究尽善尽美;吾国人品次物象注重见仁见智。常将自然与人、人与艺作一道观,既注重物象之神情意态,又注重思想品格之超凡脱俗。即物印心,见字见人,有诸内必形诸外,其人之操行学养,胸次见识,资质秉赋悉寓于中矣。
    清人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近人杨守敬云:习书之道,一须人品高,二须学养富。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佚等伦者也。
    书法以汉文字为载体,通过笔墨来塑造形象。书法之研修创作,是文艺家个体修为的一种状态、一种讲究、一种涵养、一种风致。游心于这种斯文状态中,寓目会心,遣怀适意,感受这种过程的美,斯文的美,乐以忘忧,以自令人怡然神远。然磨炼笔墨,却非笔墨本身,而是笔墨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与审美境界。磨炼笔墨,实乃磨炼人之心性气质,丰富人之学养见识,涵养人之胸襟怀抱。盖笔墨之净化,亦即心境之净化,磨炼之过程亦即自净其心之过程。陆放翁有句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人制艺端在一磨字中见出真机。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涵养心气,行路广博见识,古今学问端从读书行路中磨炼得来。沉浸其中,久而久之,乃知中国书法之文化气脉承载有艺术家鲜活的生命精神,只不过因人之志趣、天性、才情、悟境各别,而具不同境界,不同格趣,不同神情,不同风骨而已。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早已汇入中国书法之笔墨中,且代相承传,若无穷尽。非深入斯道者难以言其工拙,明其雅俗也。
    夫书画,小技耳,不足以喻道,然潜心翰黑,超然于笔墨之外,驰情烟霞,徜徉乎山水之间。恢宏八极,囊括万殊,寓不时之风骚,纳无限之思绪。镕裁世情,广博胸次,涵养心性,陶铸风骨,则忘怀得失,审物我于同心,合天人于一途,亦技进乎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