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抄是竹笛的吗:福建简史(自上古至民国之前) – 【人人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32:47
 

福建简史(自上古至民国之前)

来源: 王浩-naive的日志

 

上古时候,虫蛇为虐,人少而禽兽众。楚国尚属蛮夷,七闽之地,便是化外的荒服。

至秦时,在福州设了闽中郡。后有越国王族无诸,在福州的冶山下建了冶城,是为闽地的都城。无诸助汉灭了楚,遂同南越赵佗等,共受了汉高帝的封。

后来无诸的继位者,先攻东瓯再攻南越,最终势大反了朝廷,汉军便从海上来,击溃了闽地的越人,将他们的遗族迁到淮北。福建的地就空了。

福建人素重巫鬼,尚古事。闽越王系早亡,福建人却感念其政,便有了众多闽越王庙。无诸的三子,世传在溪中斩巨鳝,也受了香火的崇奉,号叫白马三郎。

逮至六朝时,中原纷扰,有八大姓,就是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的,避居闽地。今日闽人姓这些姓的很多,所谓陈林半天下,黄郑遍地走。人众渐多,便在闽都福州晋安郡之外,又立了建安,南安诸郡。但瘴气仍重,不宜人居,其城也小,其民也寡,但已有了船厂,有了佛寺。虽有一些善政,仍如当时的越南一样,多为谪居者,故政事无可称道的。

到了隋朝,全福建也只有六万余人。故隋至唐初,各州县兴废频仍,几同随心裁撤。唐高宗时,近漳州的山地居民獠蛮,和今天的畲族是同种的,发起了动乱,有光州固始(在今河南)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叛。陈氏父子安定了福建,又传了中原的教化。潮州人感念韩愈的教化至今,陈氏父子的恩德更为福建人所重,遂被尊为开漳圣王,闽南人很崇敬他们。

此时的中原人,在福建一面擒杀土著,一面掠其妻女通婚,或卖了他们的子女做奴婢。今日的福建人,父系几为纯粹中原人,母系却是南方的土著,分子人类学已经证实了。此种情况与西班牙占据过的拉美一致,也即福建人主体是混血种。

唐末时,福建同中国各处一样动荡。尤其黄巢作乱,更是让此地十室九空了。而有河南寿州人王绪率军入闽。王绪性多猜忌,为部下王潮所杀。王潮先为泉州刺史,后攻入了福州,作了福建的观察使。王氏在福建行德政,安定四方,后来升了威武军节度使,俨然一方王者。

其时王潮有一弟叫审知的,先前群龙无首,众人行占卜,在地上插了一柄剑,轮番拜之,谁人能拜得剑起,即为共主。审知拜时,剑拔地跃起。其不欲夺兄长之美,便屈为副使。王潮殁后,王审知便成了全福建的大统领。

王审知在福州烧砖诸城,又建了佛寺和数座高塔,大施德政,封为琅琊郡王。尚有琅琊郡王德政碑在其故宫,现闽忠懿王祠内。此后朱温已经废了唐朝,王审知也成了闽王,臣服于后梁。闽王重文教,兴学校,也大兴佛寺。福建重佛教的风气是这时养成的。

到后唐时,王审知薨。葬在北郊的宣陵。至今王审知仍为福建人崇奉,号开闽圣王,有众多的庙,游神时,先导都扮作诸将,执兵器。子王延翰即位。延翰称帝为大闽国主,穷奢极欲,一如齐东昏侯故事。胞弟延禀、延钧就发兵弑了王延翰,延钧称帝。福建有了小朝廷,移民也多,中原的同化也就更进一步。但闽国的王族,和南朝宋的皇族同病相怜,骨肉相残。王延钧的儿子继鹏,弑君父登基,又有王延曦将兵夺位。王延政在建州称帝,与福州的小朝廷互相攻打,民不聊生。最后王位归了王延政。

此时福建四分五裂,泉州有留从效起兵为节度使,占据闽南。此时福州有李仁达,杀了王延政的儿子。此时王延政仍在建州。但李不自立为王,在雪峰寺找了一个手长过膝,貌似刘备的僧人卓俨明当皇帝。后来李抛弃了卓和尚,投降南唐,被封为节度使。这是偏安之计,南唐灭了王延政后,李仁达拒绝归附,而与吴越通好。南唐军攻打福州,被李仁达击退。南唐军后来围城,李仁达遣使让吴越发兵来救。吴越兵从温州出发,在海上漂了一个月,登岸时泥地极滑,铺上草席才成功,但南唐才是疲惫之师,于是两面夹攻,最终在战坂全歼南唐军,李仁达遂成了战坂境庙的主神,号护国留侯。

福州先被吴越后为南唐所占,最终为宋所有,与中原合一。福建虽然历经动乱,但比王氏入闽前仍有发展。在蔡襄等名宦经营后,福建茶米瓷器富足,科举兴旺,是南方前景最好的一区。此时人口剧增,莆田不堪其负,已有举族向潮州、雷州、海南移民的,故现在这些地方都是闽语区。而闽西山地,向无人住,历代避乱的中原人在此生息,汀州一府,遂成了客家的地域。客家与沿海闽人,向来认为并非同种,其语言较晚近,而闽语高古,称锅为鼎,而闽东福州尚且无狗字,只称犬。

南宋偏安一隅,福建更为重地。泉州港大兴,诸城也外拓,建置大致成型。兴水利、修桥梁,福建成了当时的天府之国。对中国影响更大的是闽中的理学,考亭夫子朱熹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巨擘。

然而朝廷风雨飘摇,陈宜中、文天祥等人在福州奉益王赵昰为帝(端宗),福州就成了京都,而福建城隍也成了都城隍。而元兵南下,行在福州不可守,诸臣护端宗到泉州,朝廷取了招抚使、色目人蒲寿庚的船舶资产要向南浮海逃难,蒲竟杀了宗室及诸臣兵丁千人。随后,崖山之后,华夏遂亡,天下混元一统于蒙元。

蒙元对福建的影响,最大者或是在泉州设市舶司,让色目人管理,沿海回民即从此事蕃衍。元在福建的统治,劫掠为上,不足道。

元末陈友定平叛,占据一闽之地。后朱元璋大将信国公汤和击败了陈友定,福建就归了朱明。

明初即有倭患,故在福建沿海多石砌卫所,如崇武,今日古城仍存。由于倭患,郑和从长乐下西洋,泉州市舶司行朝贡贸易,福州市舶司专通琉球之外,朝廷严禁平民出海,甚至禁止捕鱼,又将沿海渔民迁往内地,行坚壁清野,沿海岛屿多无人烟。正统年间,邓茂七据沙县反叛,朝廷平叛后驻军在延平府,故现今的南平城区方言是土官话而非闽语。

虽然严禁私自出海,漳州的月港仍然成了私贸的大港,取代泉州为全闽之首。后来石码也兴起了。居民多私自出海,或有定居者,也有做了海盗的。此时福建不啻为中国的西班牙。逮至嘉靖年,本土海盗与日本浪人及葡萄牙人反复勾结,劫掠平民,烧杀无算。先有李七王三,后有“中国的海贼王”王直,局面几无可控制。所谓倭寇,其实是中国海盗为主,日本浪人及葡人为辅。然而倭刀锋利,葡国又有火枪,明军无可抗者。最终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率兵东征西讨,才将海患安定。

当年的海盗还进攻了马尼拉,不过被西班牙人击败了。月港等地贸易,在海盗剿灭后愈发达,居民也多有移居南洋者。但西班牙在南洋的势力渐渐不及荷兰人,荷兰人在沿海劫掠船只,不断骚扰,又生新患。

有走私商人郑芝龙与颜思齐,在台湾设据点,招收贫民渡海屯垦。福建向地寡人众,倾向渡海移民,时至今日亦是如此。芝龙本迹近海盗,后受招安,防御荷兰人著有功勋,被提为总兵官。

而满洲入关,崇祯自缢死,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城西万寿宫称帝,年号隆武。期年,郑芝龙败绩,隆武朝廷亡,芝龙详情,子郑成功继续抗清。郑成功在厦门金门诸地修筑城寨、操练水军,颇有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屡屡攻击,郑军寡不敌众,遂渡海至台湾。

福建遂为靖南王耿继茂所据。清朝用明朝故法,为防沿海居民通郑,近海三十里地不得有人居住,是为迁界。郑军在台湾,攻克荷兰据点赤坎城,廓清一岛。郑成功死,郑经自厦门渡海去台,后厦金失守。

耿继茂子精忠应吴三桂反,清军平乱同时,郑军复占据沿海。如是反复再三,至施琅渡海,郑氏纳表,台湾方归一统。

郑氏方平,仍申海禁,却形同虚设,沿海人民多有冒死赴台者。外贸者被禁甚厉,福建唯福州与琉球往来,然走私猖獗,无可禁涉。偷渡、走私两宗,乃是福建固有习俗,一无可改,至今仍是。

道光年,英军犯厦门,清军败绩。后南京条约立,开福州厦门二埠。厦门本是同安县下一卫所,至此方得大发展。福州则不允洋人入城,止许在南台岛。仓山洋房多,来源于此。洋人来,福建风俗为之一变。洋行洋货大举入闽,武夷茶德化瓷行销海外,而天主教及新教,在福建大行,立传教基地数不胜数。故福建基督徒众多。洋人又运华工至美加,设立学校等,不一一枚举。

同治年,沈文肃公葆桢,立马尾船政学堂。又设福建水师。准开海禁,福建巡抚移治台湾。漳泉两府人渡台者。即为今日台湾人大部者之始祖。

福建人受西洋东洋影响日深,留学者益多。而此时孙文等人,在海外立同盟会,传革命道,福建人多预之。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福建人有十九。此时满洲旗兵惧,在福州旗界纵火,又组杀汉团,期同归于尽。新军起事,据于山大士殿,炮击法政学堂等处。旗兵溃败,福州将军朴寿被擒。福建各境,相继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