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本樱古筝谱子:厦门人不如福州人泉州人?孙绍振博文引网络口水战1 - 民情 - 东南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1:14:05
厦门人不如福州人泉州人?孙绍振博文引网络口水战
www.fjsen.com 2010-06-03 10:10   来源:厦门商报    我来说两句

评论:有啥不能说的?

■嘟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在说各地的人性情不同。有学者解释,由于地理格局框定的传统,具体到术语上,就是所谓地缘文化。自古以来,“厦门”所指的就是一个厦门岛,作为对外经贸往来的港口,它固然十分重要,恐怕也不如泉州的传统深、规模大,但道光年间的厦门志依然对这个番事繁华的小岛倾尽了赞美之意:“市井繁华,乡村绣错,不减通都大邑之风”。

“岛民意识”似乎是自然而然地,成了对在这个岛上的生活者一份标签式形容。所谓眼界狭小、安于现状,也可以说成是安逸快活、因风险意识强反而显得保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才最重要。无论对此如何解释,或称赞或贬抑,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厦门人和福州人、泉州人在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确实有很多不同。

这些不同,在源头上有合理性,也可以说是一种惯性。我们习惯了这样安逸的厦门,习惯了慢慢地走路和说话。来厦门游玩的朋友,将这里称作“智贤兼备的地方”,因为东西好吃气候温和,人们彬彬有礼。我们也清楚,如果到别的地方生活一定会感到不适应,同时也越来越少自问:别处就没有这里好么?

那么,为什么不能听别人说说,厦门人是什么样的,你又被同化成了什么样的呢?我们可能不喜欢别人当面揭自己的短,也不愿意面对可能发生的变化,但城市发展有时并不由人。厦门早已不是一个岛屿,岛外发展迅速,最近开通的动车更是拉近了厦门与周边繁华大都市的距离。城市的特色是相对固定的,但也是会变的。如果说一部分地理因素决定了生活在那里的人的想法,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开始转变观念,开始走出去了呢?

事实上,作为拥有各种便利条件的经济特区,厦门本应带动周边发展,成为集聚各种人才、善用各种资源的龙头。但它这些年来所走的道路与这个身份似乎并不太匹配。生活在厦门的人,更多地将厦门岛看作一座大花园,生活在其间并且自得其乐,却没有认真想过,厦门究竟能为岛外和周边其他地区带去什么。

忽然想到了胡适先生,据称,他在外国讲座,往往说中国的好处,而回到中国,又多在课上针砭中国国民的陋病。前者是在为文化上更好地沟通,后者则为发人警醒。无论孙教授所言是否受听,一种包容的胸怀总是应当有的。要知道,地域情结人人都有,这座城市固然值得人们骄傲,但如果不是来养老,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