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重置版升级:品茗随笔24:闽红工夫之"白琳工夫"----秀丽皇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27:55
(2012-01-13 12:28:04)
标签: 品茗随笔
闽红工夫
白琳工夫
秀丽皇后
文化
分类: 品茗随笔

品茗日期:2012-01-13                      天气情况:-5℃、晴、微风
地点环境:办公室                          参 加 人:独品
投 茶 量:5g                              泡茶水温:约90℃左右
茶叶年份:2009年                          存储方法:正常存放
基本茶器:青花缠枝莲盖碗(120ml)         冲泡时间:一泡15秒、二泡25秒(逐增、可泡十水)
茶品名称:白琳工夫(工夫红茶)
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
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尤其是特级白琳工夫以其得天
独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气,浓醇隽永的滋味,被中外茶师誉为“秀丽皇后”。
茶叶产地: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
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
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
据《福鼎文史》载,制作“白琳工夫”所用之茶产于环太姥山麓,茶园分布在海拔650-850米的丘陵
地带。太姥山濒临东海,山势峻拔,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夏季节,早晚白雾弥漫,且土质
肥沃,属酸性砾质土壤,保水性良好。加之种植有华茶一号、华茶二号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
大毫茶,茶树饱受阳光雨露滋润,芽叶富含芳香物质,故成极品好茶。
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
白琳工夫在清代以前采用小叶种(本地群体种)为原料;20世纪初,福鼎市点头镇竹栏头陈氏得用
福鼎大白茶(中叶种)代替了原有的小叶种,使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此后福鼎“合茂智”茶号,
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
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
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桔红”即就是“白琳工夫”。
加工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渥红)“发酵”---烘干(初制毛茶)---精制工艺
自清代创制始至解放前,白琳工夫红茶是纯手作业加工,以民间农户、茶贩自设制茶作坊生产形式
存在。并由茶商、茶馆收购毛茶或茶青(鲜茶叶)进行精制加工成品茶。白琳工夫属于发酵茶,香
味、汤色和叶底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白琳工夫茶制作工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白琳工夫茶
初制加工工序:采摘→萎凋→搓揉→解块→发酵→烘焙。
由于“白琳工夫”品质有其特殊的需要,所以十分讲究鲜叶原料的采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
更要求早采嫩采,否则芽叶过大,成品外形粗松,滋味淡薄,影响品质。
在初制工艺中,特别注意控制适度萎凋,以提高鲜爽度,并严格采取轻重揉结合,及时提取成形的
芽叶,以保存毫芽。发酵叶先上烘,采用双复焙的方法,先以100~120度高温烘至八成干,继以
85~95低温烘至足干。最后一次烘焙要“文火慢焙”,认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发毫香的经常上保持
鲜爽特征。
茶品特点:
【干茶】紧细苗秀、金黄毫显、色泽黄黑;
【汤色】汤色红艳、明亮清澈;
【香气】清气鲜纯;
【滋味】鲜醇醇和、毫香极显;
【叶底】微软红亮。



人文历史: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
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清代茶人邵维羡(1855—1931),字歆立,号秋溪,清授国学生。白琳棠园莘洋村人,博陵郡邵氏大利第三子,以制作、经营茶业起家,家富殷实,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维羡发迹后建四合院古民居,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时拥有田租千二担,茶业做到福州等地。古民居设门楼,门坊题“仰绍东陵”。民国甲寅年(1914)春,邵维羡六十寿,福建民政长汪声玲赠匾“明经耆宿”,民国甲子年(1924)七十寿,子壻丁文仕、袁宗宋祝额“佩缓春绵”,二匾今存。1907年前后,邵维羡在白琳开茶庄,见点头柏柳村茶人梅伯珍的《筱溪陈情书》一文所述:“适邵君维羡开庄采茶,乏人助理,邀余合伙,幸自合股,五六年以来,生意颇见顺利。递年往省售茶结帐,尽归余负责。”
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白琳工夫”因此而闻名。20世纪初,福鼎市点头镇竹栏头陈氏得用福鼎大白茶代替了原有的小茶种,使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此后福鼎“合茂智”茶号,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因此又名“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尤其是特级白琳工夫以其得天独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气,浓醇隽永的滋味,被中外茶师誉为“秀丽皇后”。
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茶叶是白琳特产,每值新春,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称为“南帮”,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称为“广帮”,他们来到白琳,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现白琳初制厂遗址,地点在白琳康山村,背靠康山,初制厂由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建立,所制“白琳工夫”红茶,蜚声海内外。原初制厂砖木结构,四面交井明楼建制,门楼楼坊式灰泥建筑,设有翘檐,门头坊正中塑五角星,留“中国茶业公司福建省公司白琳初制厂”字样。门楼在2006年“桑美”台风毁坏,使旧观古朴风貌和字样无存。现居住于此的村民,用水泥维修门楼,并涂平原门右砖墙,致使旧观不复存在。

心得感受:
01、闽红三大工夫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02、白琳工夫采用福鼎大白茶制作,芽比政和大白茶小,所以条索也比政和工夫细,毫比坦洋菜茶多;
03、特级白琳工夫以其得天独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气,浓醇隽永的滋味,被中外茶师誉为“秀丽皇后”。
观其形,细长弯曲色泽黄黑;闻其味,清气鲜纯毫香沁心;汤色明亮,醇和甜美。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黄毫显而闻名于世的“白琳工夫”。清饮更能领略白琳工夫的浓重毫香及醇和的口感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与回味,人们闲暇相聚,谈今论古,海阔天空,一杯红茶伴着人们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