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科路由器nw71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4:22
 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1
 

 

(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民族禁忌:

    1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2、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禁忌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病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4产忌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禁忌。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5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 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6、忌摸头 蒙古族禁忌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模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7、忌打狗 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在蒙古族中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


    8、作客禁忌 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禁忌也比较多。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2)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其意识已渗透到回族的思想、道德、经济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甚至回族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婚姻丧葬等风俗习惯也无不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正因如此,在回族的一些重要的俗信禁忌中,多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
    1、食物禁戒。回族日常生活中,忌食的东西较多。除忌食猪肉外,教法中明令的许多食物的禁戒规定也为广大回族所遵守。一般说来,对奇形怪状、污秽不洁、爪利锋锐和性情凶恶的飞禽、猛兽及鱼类,回族都禁食。禁食烟、酒、毒品。烟、酒、毒品,也是回族生活中的一大禁忌。回族一般称其为“哈拉目”(阿拉伯语,原意为“禁忌”、“被禁止的”)。禁食自死物、血液。回族的信仰以为,要保持一种纯洁的心灵和健全的思想,就要有一种热诚的精神和一个干净、健康的身体。为此,凡是任何本身不纯净,并且对人无益,甚至有害的食物都是不可食的。自死物、血液便在此禁食范围之内。禁食猪肉。禁食猪肉,是回族最重要的禁忌,其原因起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讲:“人们啊,你们应食地面上合义的、清洁的食物”,又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割之动物。”至于为何禁食猪肉,伊斯兰教明确指出,猪为“秽物”,是“不洁之物”;故不予食之。然而,回族对于猪的禁忌尤其严格,不仅忌食猪肉,而且对其它民族盛过、做过猪肉的炊具、碗筷、器皿也不用、不接触。有人甚至连“猪”字也厌恶提起,问起属相、属猪的便以“属黑的”代之,更有甚者,回民中有姓朱的,因朱与猪音同,而改为姓黑的。

2、禁拜多神、偶像。信仰真主是回族信仰的核心和基础,一般要求做到“心里诚信,舌肉召认”,不能有丝毫疑问。真主也即“安拉”,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最高神,内地回族一般称为“真主”,取其“真一清静、主宰一切”之意;西北回民多称为“胡达”(波斯语,意为自在者)。伊斯兰教基本信仰认为:“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钦差”。即宇宙之中只有独一无二的真主,除此,不能有其它神,或类似真主之神的存在。

3、禁占卜、算卦。占卜、算卦被回族人看做是有失“伊麻尼”的行为。因为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一的“信前定”,要求人们相信天地之间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现象,都由真主的意志决定。真主创造生,造化死,世间万事都是“安拉”的定然。回族通常讲,“一切围着太克底尔(阿拉伯语,前定之意)转”,任何人不能预知自己或别人的将来。但人们可用自己的理智来选择信仰,判断善恶,且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

4、禁赌。严禁赌博,是回族的一种良好的传统美德。族内若有人赌博,那将被认为是破了禁,犯了罪,因教义认为,赌博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仇恨”,而且将会“阻止”人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是恶魔才有的行为,所以予以坚决禁止。

5、族内婚。回族素来以为,男女间的结合,必须以信仰同一为基础。因此,回族婚姻常常只限于本民族内部,西北的回族此外也只是同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实行通婚。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由于回族散居全国,与汉族等杂居,所以历史上以至现实生活中,回族同汉族和其它民族青年恋爱结婚的现象,也已屡见不鲜。其中,以回族男青年即汉族等其它民族姑娘为妻者居多。

6、丧葬中的禁忌。回族的葬礼简单、朴素,但却有着较多的禁

忌。人去世后,回族不称为死,而要称为“昌提”(阿拉伯语,逝世)、“无常”、“口唤”成“归真”(意即回归至真主阙于),死人称为“亡人”,尸体要称为“埋体”,以示与其它民族的区分。回族对于衷哭不禁止,人“无常”之后,家人亲朋与其永别,难兔表现出哀伤之情,不由自主地痛苦是人之常情。但回族禁忌在亡人面前嚎啕大哭或跳脚拍胸,呼喊哀叫。因为教规以为亡人是顺命归真而去家人亲朋应当相信真主的前定,而嚎哭被看做是对亡人逝去的“不满”和“怨恨”。

7、宰牲须以真主之名。回族人宰牲时,必须首先诵念真主“安拉”的名字,俗称“道太司迷耶”。即“比思敏俩习,安拉乎艾克白尔”,意为“以安拉之名,安拉至大”。这样所宰之物,才被认为是符合经义的,可以食用。否则,将视为妄杀而禁食。凡宰牲者必须是穆斯林,这是回族宰牲的先决条件,所以,一般回族家中宰牲,都要请清真寺的阿訇或满拉来主刀。

8、驱魔石。回民墓区,给人的印象是静穆肃重。不仅坟墓一排排,一行行排列得井然有序,而且你会看到每一坟墓之上,都压有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其中有些坟墓用纯白色或纯青色的鹅卵石堆成,肃穆、庄重。这些鹅卵石,回民称其为“驱魔石”。回族人以为,在墓地上压以驱魔石,一方面可增加墓地庄重肃穆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还可以为亡人驱魔。

9、“都阿”治病。“都阿”原意为“祈祷”,即向真主祷告。早先一些回民生病之后,久治不愈便有向阿訇讨“都阿”的习俗。这里的“都阿”,则为向阿訇讨要治病之方,实际上就是通过阿匐向真主祷告,以使疾病早日痊愈。 “都阿”治病在乡村或边远地区的回族中至今仍流行。

10、善待鸽子与蜘蛛。回族视鸽子为和平的象征,在有条件的回族家中,几乎都畜养有鸽子。在所有家禽中,回族最喜爱的也要数鸽子了。来到回族聚居区,常常会看到成群的鸽子,在空中悠然飞行,回旋不离,那悦耳的哨音,为人带来和平与安宁。
    11、禁踩蚂蚁。在回族居住的村庄、院落,无论大人、小孩,看到蚁群、蚁巢,总是小心翼翼,绕道而行,决不有意踩踏。遇到阴天,蚁群大批出巢时,大家走路更为谨慎,小孩若故意踩踏蚂蚁坝要受到大人的谴责。
     12、禁坐门槛。来到西北乡村回族家中,你会看到家家院中都备有许多木制小凳,以供家人在院中聊天、休息时坐用。虽然乡村回族的门槛既高又大,清洁光亮,可以当板凳使用,但注意观察,回族人从不坐用,且也禁忌他人坐在门槛上面,即使回族儿童也深知不能坐门槛。

 

(3)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苗族勤劳朴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面后常以一句“鸟荣”(一切可好)互相问候。当苗族看到一个外族人会讲苗语时,认为这是对苗族人民的尊重,将把客人奉为上宾接待。

  一般主人的卧室,外人不得随意进入。屋内不能吹口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走路不从别人面前走过而要从背后绕行。

苗族十分禁忌戴孝的人进入自己家。家里来了贵客,苗族必杀鸡以酒招待。男性客人一定要接受苗家的敬酒,若实在不会喝酒,应该非常有礼貌地加以说明,否则被视为无礼,将失去苗族同胞的信任。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按苗族传统的礼节,鸡头是要敬给老人的。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最高敬意,主人常常把鸡头给客人,这时懂礼貌的客人就应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再转献给在座的老人或长者。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如果碰上苗族人家吃饭,主人必定邀客人入席。如果客人吃了或另有安排,要加实相告,不能以一句“不吃”加以拒绝,否则被认为不尊重主人。

切不能一声不吭地离开,这样苗族会认为你没有礼貌。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当主人把客人送到门口或寨外,叮嘱客人下次再来时,客人应说“要来的”,而不能说“不来了”,否则也被认为不懂礼貌。

参加苗族的婚礼、葬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葬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4)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1、生活禁忌

性别禁忌:在生活劳作中,傣族在性别上有许多禁忌。男人有男人干的活,女人有女人干的活,女干男活,男干女活都是遭禁忌的。男人不能接触女人专用的小锄、农具、织机;男人禁忌从猪槽上跨过,否则会失去男人的魅力;女人禁忌接触男人的武器、猎具,不能进入男人的会所。妇女禁忌爬到房梁上取、放东西;禁忌将扫帚举过男人的头顶;禁忌从男人睡的枕头上方走过。傣族有妇女不上宴席的习俗。妇女禁忌上楼;必须上楼时,要示意男人避开,否则是不吉利的。傣族旧时中厅设的床位也禁忌妇女坐卧。妇女禁忌在男人面前频频而过,妇女从长辈或男人面前走过时,要将裙子收拢在双腿膝间,弯下腰轻步而过,嘴里要不停地说着“苏玛,苏玛,(傣语音译,即“对不起”的意思)”。总之,惟恐稍一疏忽便不能得幸福。

入宅禁忌:进傣家竹楼须脱鞋,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年长者(男)坐在正厅上方,面对房门;一般人坐在靠卧室的围墙“冬丙”或以凳坐于堂中;围火塘坐时,不能坐火塘上方及跨过火塘,因为那是女主人做饭的厨位;更不能移动支锅的三角架,也不能用脚踏。傣族禁忌坐门槛,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傣族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不是自家人(血亲)不得进内室;同时禁忌外人窥看,因为会得罪“家神”;过去的习俗规定,若男客人窥看了主人的卧室,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若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外人不得在灯上点烟,否则认为抽走了“神光”。傣家竹楼室内一般有三根柱子,中间靠近火塘的那根本柱子是傣家的“顶天柱”,千万靠不得,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靠外的一根柱是“吉祥柱”,可以靠;靠里的一根是“升天柱”,忌靠或挂东西,是用于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忌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

饮食禁忌:傣族在饮食中存在着许多禁忌,通过这种禁忌达到某些方面的目的,或保证某些行为的有效。过去,傣族在获得丰收或捕猎到食物后必须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在待客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不用白颜色的鸡、水香菜、滑苔和螺蛳四菜同时招待朋友,否则会有无形的障碍阻隔两人交往,哪怕同在一个乡村或城市,两人也难以见到面,对待在他乡工作的家人也存在这种饮食禁忌。餐桌不能摆放在主梁下,否则冲撞主梁,对家神和居室不利。小孩子不能吃鸡脚,吃了不会织布编箩箩;不能吃鸡腰,吃了会断牙齿,会肩疼头痛;不能吃鸡屁股,吃了嘴会长。有时在祭祀祖灵神明时禁忌吃某些食物食品。蒸饭时,忌甑子发生声音,否则是不吉利的预兆,要请人送鬼。

清洁禁忌:傣族是个爱美,爱干净的民族,对环境卫生也有一些禁忌。房里的垃圾,过了中午不能往外倒;晚饭后掉下的饭菜不能扫,扫了认为不吉利。火塘上面及整个房顶,不是十五、三十两天不能扫,扫了认为不吉利。对村内外河水的使用法则是上游用水,禁止洗澡洗衣服,不能在三岔河口洗澡。禁忌在家里剪指甲;禁忌外人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2、生产禁忌

西双版纳傣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在远古时期,农业生产的好坏,主要依赖大自然的“恩赐”。所以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祭祀寨神、勐神、家神时,均在寨子或院门外插上以竹片纺织的“达了”敬示,忌外人入内,佛爷和尚均不得参加祭寨神勐神。在关、开门节,俗称“入夏节”,傣语称为“毫瓦萨、奥瓦萨”期间叫“冈瓦萨”或“乃瓦萨”,雨安居之意,故而在此期间不婚嫁、不搬家、不上新房、不外出做生意,村民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傣族认为谷子是有灵魂的,打谷子时谷魂被吓跑了,必须举行叫谷魂的宗教仪式把谷魂叫回来,这样谷子才能吃。“麦嘎”(街子天)禁止舂米、套牛犁田。犁田时,人不能吃酸菜(因犁田季节是雨季怕吃酸菜会泻肚子)。牛犁完田要拴线招魂,否则牛会做梦、会生病。

进山砍木料,首先要祭山神、树神,否则砍刀会伤人;砍竹子只能站着砍,跪着砍认为老虎会咬人。龙林里的柴火拿不得,木料砍不得,否则会触犯山神死人。出门在野外宿营,严禁去打水时随手带回树枝或干柴。出猎可捕鱼时,忌遇见孕妇。忌野鸡和麂子闯入村寨里,认为不吉利,寨子要发生灾难。禁忌看见蛇交配。禁忌驯养断了角或断了尾的牛认为是邪恶。禁忌带儿母猪宰杀。禁忌织布机带出寨子,外寨的织布机也禁忌拿进寨,否则会有鬼。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家中有丧事,未出丧禁忌到任何人家去。禁忌随意砍口哨。在街上买菜时,禁忌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

傣族盖房子的木料,禁忌有两股叉,不然打雷会着火;有三股叉的木料只能砍二股,否则会有鬼。家内换了火塘一定要换楼梯,换了楼梯也一定要换火塘。楼梯只能做七级、九级的或十一级的,否则会病死。楼梯对面禁忌有横梁,否则鬼会进房子。楼梯侧面只能是空的,否则与召片领一样了,要罚款。

 

3、服饰禁忌

服饰的穿戴方式,也有讳忌。傣族衣冠忌穿着随便,尤其忌反穿衣等。傣族有这样一句谚语:“身外穿的人人看得见,肚里吃的人家不会剖开看”。穿着打扮方面,亦忌男女不辨,禁忌男穿女服,或者女着男装。缝补也有禁忌:衣物破了,需要立即缝补起来,否则不吉;缝补衣服时,禁忌穿在身上缝补;破裤子的布不能用来补上衣,补了运气不好,做生意不赚钱,卖东西无人要;忌用白线补衣服,补了上山打猎时,会被别人当成马鹿打。

服饰放置的禁忌:禁忌在不适当的时候到不适当的地方晾晒,禁忌将妇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间晾置在室外,恐怕贼星或沾染上鬼崇邪气;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男人所用的衣服、帽子或包头巾,妇女禁忌跨过;男人禁忌从晾晒着的妇女的衣裤下走过,那样如同女子从男人的头上跨过,是男人的耻辱和不幸,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禁忌妇女的衣裙晾晒到过路的地方,人们路过的地方不能拉扯晒衣绳;禁忌妇女的衣裙晒得很高;禁忌从衣物上跨过或踏踩、弄坏衣物。忌用衣服当枕头。

饰物禁忌:傣族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是“刺客”。

皮肤禁忌:如纹身,也有禁忌。傣族男子长到十三、四岁至二十岁时,就要举行纹身,表明某种资格的获得,包括祖神佑护的福份及恋爱、婚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权利和义务。不纹身者人格低下,被视为懦夫,不但得不到姑娘的爱情,死后也只能当野鬼,不能与祖先相会。傣族男子通常从当和尚做起,便开始在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的形状或几何图形。旧时,傣族纹身还有贵贱之分,百姓忌用红色纹胸、腹部,只能用黑色纹四肢。

 

4、婚姻禁忌

婚姻虽属吉事,亦颇多禁忌。在民间,从恋爱、择婚、定婚到嫁娶乃至离婚等等方面形成了繁多博杂的禁忌事项,惟恐在婚姻这一人生大事、宗族大事上出现差错而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达昌盛。

恋爱禁忌:傣族的恋爱比较自由,并不需要媒人从中帮忙,男女青年可以在特定的场所或公开的场合下建立恋爱关系。不过,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的,每年的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关门节到十二月十五日开门节,是农忙季节,这一段时间里青年男女是禁忌谈恋爱的,因为会影响生产。婚龄的禁忌,与兄弟姊妹的排行有关联的,傣族旧时男行三不能与女行四结婚的禁忌。据傣族的传说,以为男行三女行四结婚,不能白头偕老,或者会家运不盛,终身无子。

等级婚禁忌:过去,傣族实行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制。一般说来,越级婚姻是很少出现的情形:一是恐怕事不成被人耻笑,二是成亲后自己的一方会受对方的歧视和虐待。有些婚禁还被列入法律之中而成为制度。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百姓与官家是禁忌通婚的。这是为了保护本等级的利益,不让等级低的通过婚姻关系渗入。例如,召片领(封建领主头人)禁止“孟马寨”(驯养马劳役的寨子)的男子同非“孟马”等级的女子通婚,因为“孟马寨”的男子如到非“孟马寨”从妻居,召片领就没有人为他养马了。傣族禁忌与会放鬼的“琵琶”家庭联姻,被认为是“琵琶鬼”的家庭,其子女禁忌与其他老百姓的子女结婚,而只能与另一“琵琶”家庭的子女结婚。这其中有信仰的原因,也有等级差别的原因。现在,由于交通的发达,社会的进步,民族关系的改善等等因素,民族内婚禁忌越来越淡化了,傣族开始与临近民族通婚。

嫁娶禁忌:每年的傣历九月十五日关门节到十二月十五日开门节,是农忙季节禁忌嫁娶,这三个月傣族叫做“进洼”时期,在进洼出洼这三个月内老年人每隔七天要拜佛一次。这期间正值雨季,生产较忙,筹办不易。这期间结婚,群众会说新人像牛马一样,像狗一样,不知季节,死后会变成狗的。现在虽然这种禁忌有了一些变化,个别男女青年由于爱情深厚或因婚前有孕等情况也有不顾传统习惯的限制而结婚的,但结婚后,仍须用酒内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否则,大家会认为触犯了寨神,将来寨子内发生疾病或其他灾害时,就要由结婚者负责。

入赘禁忌:傣族流行招赘上门,根据双方经济状况及劳力情况,若女方没有劳动力,男方就先到女方家上门。上门期限不定,过去男方必须在女方家上门一至三年(至少一年),才能把妻子带回家或另立门户。现在根据实际情况而商定,可三年,或一年,或三月不限。

 

5、生育禁忌

孕妇禁忌:任何社会对怀孕妇女的行为,都有若干特殊规定,其中显著的便是若干禁忌,这些禁忌以现代眼光看,有的是与生理有关,有的是超生理的。傣族称孕妇为“咪满”(意为大肚子女人),认为妇女怀孕身子不好看,傣语叫“朵憨杂”,所以要处处避人耳目,禁忌孕妇出面陪客,更禁忌孕妇在客人面前大摇大摆;禁忌孕妇走亲串寨(回娘家例外)。妇女在怀孕期间,被视为不干净时期,所以孕妇禁忌挨近佛寺走,更禁忌给正在赕佛的老人备办圣洁的赕佛供品和担送斋饭;禁忌偷看日食月食;禁忌看人家打灶;禁忌闯入娶亲人家的筵席当中,也禁忌出手摸新婚嫁装;傣族认为胎儿最易受邪气纠缠,孕妇碰着的火药枪有可能打不准,所以禁忌乱动男人的随身武器(如长刀、火药枪)和劳动用具(如犁、牛鞭);禁忌下河捉鱼,否则鱼会跑掉;禁忌摸在水果树上的熟果(如木瓜、石榴、柚子),禁忌在水果树上晒晾衣物。孕妇临产前,动作忌快,忌搬重物。在临产的近一个月中,禁性交。总的说来,一个孕妇,凡违背了以上禁忌,就认为是不吉利的,轻者受人冷眼斥责,重者被人当场驱赶。实际上是要处处提醒孕妇小心行动,并且尽量限制孕妇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以便保护胎儿不受伤害。另外妇女怀孕期间,其丈夫打猎时忌砍棕树,不能打猴子,不能割岩蜂,不能打黑色、红黑色、黄白色、花色的鸟类,不能打大嘴鸟、犀鸟、叫声不好听的鸟,否则认为会影响婴儿的容貌和声音。另外丈夫还忌参加某种社会活动。如葬人忌参加抬死人;忌参加绷鼓;忌斗刀把;不能打蛇;不能爬树摘果子;否则,孕妇生育时会触犯胎神。

产地禁忌:傣族在分娩的地方有许多规矩、禁忌事项。禁忌在原来的住处分娩,在临产的前三天,孕妇由寝室搬到外面火塘边睡,用竹叶铺垫,搬到火塘来生产,一是为了取暖;二是便于亲友们帮助、服侍,因为寝室小,而且按习俗不是直亲也禁忌入寝室;另外也有说火预示着傣族人的生脉和兴旺,所以,增添孩子的时候就得紧紧挨拢火塘,这样可以得到火神的保护和恩惠。产妇在火塘边住上一星期左右才搬入内室。

忌乱丢胎盘:胎盘,即胎衣,又称胞衣。傣族很重视胎盘的保存,禁忌乱丢胎盘。婴儿的胎盘用一竹筒装好,挂在树上或是埋院子里。

产房忌门:生了婴儿,无论男女都要在上楼的木柱上挂上竹篾编的形同星星的“达了”标志以为警戒,向本寨人或过路人表示此家已生育,外寨男子要回避,本寨男子便不再进入,如果本寨或外寨第一个进入生育者家的男子,就要被拜为干爹,被拜者只能承担义务而不能拒绝。妇女也禁忌进入生育者家,否则同样要被拜为干妈,承担干妈的义务。产妇单独使用的凳子任何人不能坐。

产妇饮食禁忌:为保证孕妇和胎儿、婴儿的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傣族在为孕妇安排膳食方面,尽量使其避免吃那些“叉奶”的食物,多吃“下奶”的食物。孕妇临产前,忌食辣子、姜、蒜等刺激强烈的食品;禁忌食用狗肉、蛇肉、和猫肉一类动物肉,禁忌食用生肉;严禁食用啼鸣的公鸡、花鸡、黄嘴黄脚鸡,否则会生出精神不正常或畸形;生育后“坐月子”期间五天内不能吃油腻食物,每天只吃烤糯米饭团,喝一种叫“亚丁”和“哈槟”的草药煮成的水,这种草能使产妇生奶;五天后,便可以吃一些蔬菜及鸡、猪肉了;在一个月内忌吃牛肉;在断奶之前禁忌吃酸笋、螃蟹酱;生育后一年内,还禁止吃花生、洋丝瓜。勐龙傣族规定分娩后一星期内不准吃盐、鸡肉、蛋,否则婴儿易拉肚子,立妇年老时则手脚麻痛。傣族规定立妇单独使用一口锅。

 

6、丧葬禁忌

傣族,按照性别、年龄都有不同的禁忌。傣族认为婴儿在母胎内死亡,或降生不久死亡的,都要将死婴丢弃在水中。如不这样做,婴孩就会变成邪鬼来作崇,母亲也不能再怀孕了。所以,死婴尸体常常在水坑内或河水中发现。在外地或寨外死的人,不论死因如何,其尸体一律不得入村,严禁把非正常死者葬入寨里的公墓,孕妇死时,要剖腹取出婴儿分葬,严禁孕妇与婴儿合葬,如合葬,婴儿就会变成虎精害人,遇有难产死事发生,全寨还需把盛水罐中的水泼掉,并请佛爷用“喃宁拜”(要种压邪主吉祥之水)洒过之后,才能继续使用,否会染上“鬼气”人死,如果谁闻声来,要罚砍抬棺材的竹杆。抬棺材的竹杆砍回后,要搁在房架上,禁忌随便让人碰动,若谁碰掉了,认为会头痛生病。凡寨子死人,从寨子外砍回的烧柴、木料及其它物件,暂时不准还进寨子。据说,如果死鬼看到有人往寨子里抬东西,或听到吆牛,砍柴、舂米,纺线声,就会给寨子带来危害和灾害,寨子人将染上疾病,继续死人。另外,死者的家里要把缸里、罐里的水全部倒光,认为不把水倒光,死鬼会来洗脸、洗脚和洗衣服,让活人不得安宁。人死的当天,丧家只能吃两餐饭。还必须重新用一箩谷子舂成米,招待帮忙的家族亲友。舂米时,凡跳出石臼的米粒均禁忌拾起,认为跳出臼的米粒,是死者生前应多得的劳动酬偿,要让他带去。吃饭时忌用原来的篾桌,要换成一个簸箕。尸体停放在家中期间,傣族称“很害”,意思是凶房,来安慰或帮忙制作送葬物品的人在吃饭时,饭桌上不分发筷子,不叫上坐,由人们自己动手。并且不能杀猪宰牛,不能吃酸菜;并在死者原来吃饭的坐位处放上副碗筷,以示怀念。从死者入殓到送上山安埋的几天内,孝子孝孙禁忌在床上睡觉,每晚都要在灵柩旁边就盘和卧席过夜。陪伴离去的亲人。此外,孝子孝孙禁忌喝酒和吃大肉,一直要把死者送上山安埋后才能开禁。送葬完毕,亲友由坟山地回寨,在寨子路口,要用干草烧一种野果,让这种野果散发出来的气味,洗去身上的“鬼气”。回家用“喃沫”(沉淀过的淘米水)洗头或“喃松拜”洒头,然后由佛爷为动手焚烧可掩埋者拴线叫魂,不让死者牵去灵魂;当天禁忌喝酒、吃肉,禁忌进行文娱活动。死者家属回家后,首先要察看火塘,看有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如发现有猫、狗的足印,则认为死者将投生成猫,如发现人的手足印,则认为重新投生做人,如什么也没有发现,就说死者已经进入了天堂。然后,才重新烧火煮饭,开始新的生活。

 

7、佛寺禁忌

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出家到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后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凡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连妻子也难找到,他们的父母死后,也没有肯去他家念经“超渡”;和尚在寺院修身时,禁忌与女人谈笑,禁忌俗人和妇女抚摸和尚的头,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进佛寺要脱鞋;禁在佛堂内吐口水;禁忌摸佛像、戈予、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佛爷和尚禁忌走进竹楼下。关门节期间禁止佛爷、和尚回寨子。禁忌妇女踩和尚的影子。

(5)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傈僳族

傈僳(lǐ sù)族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1、傈僳族在进行祭祀鬼神时,不让妇女参加;有的地方,年节或祭日要由家庭成员前去祭龙树,祭树时严禁妇女和外族人参加。

2、不能打死蜘蛛,相传是蜘蛛教他们学会架溜索桥。

3、在房前屋后不能喊“哦——”,因为人死驱鬼时才会这样喊。

4、客人进门不能从前门直走后门,因为抬死人是这样。

5、平时切菜板不能刮洗,否则就认为是把福气刮走了,来年就没有油、肉吃,锅盖也不能洗,不然也认为把福气洗掉,第二年粮食就会无收成,大家就遭到饥饿。

6、到别人家里不能吹口哨,尤其在晚上更不能吹,不然就会把鬼引到屋子里来。黄昏时出入要随手关门,否则认为鬼会钻进来咬死人。

7、屋子中间放着三脚架不能用脚踩踏或移动,更不能溅上唾沫鼻涕,火塘是极受尊崇的,当柴火烧着后,不能用脚跨过火塘。

8、在祭鬼的时候,肉没有吃完,旁人不得走进屋来干扰,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很快康复。如果有人半截进去冲了,祭鬼就不起作用。同时,在进行祭鬼的活动时,别人也不得偷看、嬉笑出声。

 

(6)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藏族大多信仰佛教,因此,与佛教的善恶取舍有联系的禁忌风俗非常多,在此列举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

  1、杀生是佛教身口意要戒除的十恶之一,是三身恶之首位,不要说出家僧尼,就一般信教群众而言,杀生也被视为重大恶业,不管是昆虫,还是人畜,只要具有生命都不能伤害他,甚至看见无知的幼童杀害幼虫,你都应该阻止;不仅自己不能直接为自己杀生,而且别人为自己杀生也应该阻止。总之,不管何时何地都要戒杀生。尽管肉是大多数藏族人所喜爱的食品,因此,每年都要宰杀很多牛羊,但是,各地都有世代相传的专门从事屠宰工作的人,而不是谁都去屠宰。

    2、藏族人大多数都喜爱吃肉,但有些人忌吃鱼、猪肉、鸡及蛋。其原因是,都认为这些肉类上寄生着许多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不仅影响药物的效用,而且由于这类肉不干净,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当然,由于生活水平不同,禁忌也有严有松,但不管一个藏族人如何贫寒,也绝对不会食用马、驴等有蹄子的动物肉和狗、猫等有爪子的动物肉,看见他人食用这类肉,也感到非常恶心,甚至拒绝使用他们使用过的餐具,拒绝同他们一起用餐。另外,也禁食当天宰杀的牦牛等肉,肉食零售店也禁忌出售当日宰杀的肉。

  3、藏族人凡事都禁忌恶毒日,尤其是办大事,更加要回避自己的凶曜,如果自己不知道何日是自己的凶曜,就要向有关人问清楚了再行事。每周都有一个人的逢冲日(凶耀),还有灾星和魔星、凶星等。比如,一个属虎之人,星期六逢其凶曜,其灾星为角宿,魔星为翼宿,凶星为青宿,一个属虎的人要禁忌这些日子,还要禁忌十二年为一次的本命年。另外,必须禁忌年月日的不吉祥时结婚、建房等。如果事情特殊,无法回避,从宗教方面可以举办除障消灾的仪轨。

  4、藏族人远行时,除了避讳以上所说凶恶之回外,还要回避一些特殊的日子,如星期天、藏历每月2、8、14、20、26等日子,因为这些日子有滤水星出现,如果远行,据说在路上会遇到许多不顺利之事。倘若实在无法避讳,可以做用漏斗撒水等禳解术。

5、藏族人结婚时也有许多禁忌,尤其非常重视禁忌亲戚间结婚。藏族男方和女方在七代内都不能通婚。结婚前必须调查清楚,如果真没有亲戚关系就决定结婚,如果有亲戚关系,哪怕其他一切条件具备了,也不能成婚。藏族人自古认识到,夫妻的血缘关系越远,所生出的孩子越是身体健美,智力发达。这种观点无疑符合现在卫生科学要求。而这种七代间不能通婚的风俗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就有。另外,还要非常重视结婚男女双方的属年是否七冲,如一个属虎人和一个属猴人就是属相不和。又如,鸡兔、鼠马、牛羊都是七冲,即属相不和,绝对不能通婚。如果情势所迫,必须结婚,也有办法进行化解,那就是在转经巡礼的环行路的围墙上写上相冲属相进行禳解。如果虎猴属相不和,就写上“斩断虎猴七冲”,等等,依次类推。

 

(7)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壮族人禁忌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禁忌外人入内;禁忌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禁忌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

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壮族青年结婚,禁忌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

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8)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朝鲜族生产和生活中的禁忌充分表现了朝鲜族特有的风俗和习惯。朝鲜族的婚娶习俗中历来就有同姓同本不婚,姑表、姨表亲戚不婚,即凡属血亲关系,无论是远亲还是近亲,只要沾上边的,一律不得通婚。

旧时朝鲜族在订婚时要合八字,称为宫合四柱。四柱即出生的年、月、日、时。看双方的属相是否相合,双方的行是否相生。相克者,不能议婚。

  在朝鲜族的葬礼中也有许多禁忌。出殡禁忌双日,认为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人,故出殡必在单日。

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据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孕妇不能翻越墙壁,怕生出的孩子会行为不轨。不能跨马缰绳,从马缰绳上跨过,会怀胎12个月。不能坐笤帚,不能搬动陶蒸笼、瓦缸等物,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有精灵的。也不能看人家办丧事,不能看人家迁坟、救火等。

生了婴儿的人家在大门上挂一根草绳作为禁绳,禁止外人进入。

(9)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禁忌是带有宗教意义的禁规。它是人们慑于大自然的威力而采取的避祸远害的消极手段。高山族有许多关于狩猎、农耕、祭祀及其他方面的禁忌,其目的在于:通过强制性的恪守这些禁规,避免不可觉察的危险,特别是死亡的发生,以维护生产、祭祀的正常活动以及社会伦理道德,不受影响和干扰。禁忌一旦被触犯,大家预感到可能蒙受某种祸害而惶惶不安,当即中止正在进行一切活动,采取祈祷、咒语、喷酒、祭献等祓禳方式,解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犯禁的人,轻则受罚,承担祓禳飨宴的一切费用,重则处死赎罪。

  在高山族多如牛毛的禁忌中,有些是共同的,各部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具有普遍意义的禁忌,属于视觉的,如禁忌遇见横死者及其葬地、遇见动物交尾等;属于触觉的,如禁忌接触神物、接触死者的器物等;属于行为的,如禁忌排气、打喷嚏、同族性交等。特殊禁忌,如:女人不能接触男人使用的猎具与武器,诸如弓、箭、枪、矛等,不得擅自进入男性会所和祭祀场地;男性不能接触女人使用的织布机和生麻,在狩猎、捕鱼及农忙期间,禁止与女性同房;成人在会所受训期间,禁止与女性接触;在捕鱼、出猎或祭祀期间,家里不能断火;祭祀期间不能吃鱼等。其中,祭祀中打喷嚏尤为禁忌,南部高山族认为喷嚏意味着灵魂出壳,有招诱恶灵的危险,是祸事临头的征兆。

  此外,生育方面的禁忌也很突出。主要有:禁忌生双胞胎,迷信双胎是野兽所在,预示着灾祸将至,必杀其一以为禳灾。布农人禁忌私生子,通常把私生子抛弃荒郊野外。阿美人生产禁忌男人与寡妇窥视,婴儿禁忌父亲怀抱,据说由于婴儿躯体软弱,会通过接触使其父传染软弱的病症,以致狩猎、出征时奔跑乏力,一无所获。这条奇特的禁忌具母系特权社会确保孩子抚养权操在母方手里的“措施”。

 

(10)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纳西族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纳西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本民族共同遵守的礼仪与禁忌。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也可以更好地尊重民族习惯,和睦相处。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禁忌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纳西族内部团结和睦,对外开放吸纳、以礼相待,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村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或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不能给小孩吃。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起立时要关照旁人坐好,防止旁人翻翘跌倒,造成伤痛。共同进餐时,若已经吃完饭,最好陪旁人一会儿。若想提前离席,要招呼别人"请慢用"。

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不可当着主人或客人的面打骂小孩,不要擅自进入老人和女人卧室。在沪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口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忌坐在门槛上,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应恭送出门。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不准在厨房锅灶里煮猫或其他野生动物。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吃狗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传说他们都为纳西族祖先立下功劳,无比忠诚,任劳任怨,平时要善待,死后要善葬。

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上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

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东巴教规定: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孕母兽和幼兽,不准杀死进入家宅的小动物,每年进人1月至7月这段时间,不准打鸟、不准狩猎,不准捕鱼。不得污染水源,不准向水源吐痰、大小便、倾倒垃圾,不准在河流里洗涤污秽物品,取用井水要遵守规定。

    (2)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甚至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时道喜,不知在悲痛时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办红、白喜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当天,一般较亲密的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的钱。这些礼品统称为"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录,称为"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如果是外地来客或一般朋友参加这种仪式,可随意挂一点"人情"礼钱,以表心意。

    纳西族自古通行火葬,"改土归流"后改为土葬。对死者一般都要念经超度亡灵。丽江的丧葬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传统,人一断气,全家即号陶大哭,派人向亲友报丧。家属披麻戴孝,跪在亡者两旁守灵。来吊祭的亲友,向亡灵鞠躬或磕头或以哭泣表示哀悼。然后,再向主人表示慰问,请主人节哀。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出灵发丧前族中长者或单位领导主持追悼会,宣读祭文(或哭文),情景十分哀婉凄切。发丧出灵时属相相同者须回避。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鸡肉。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孝男孝女不参加婚礼。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当主人家有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亦称"扯生"。这时候,无论这个人是男女老少、远近亲疏、贵人乞丐,都要当贵客接待。主人家首先要舀一瓢洁净的冷水(幸福水)请"头客"喝,以此祝福母子平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头客"。

 

(1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旧时,布朗族禁忌种种。现大部分禁忌逐渐淡化,但在生产、生活中仍保留着若干传统禁忌的影响和习俗。择其要者,举例如下:
  (1)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2)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3)上山种地,住临时搭的地棚时间不能超出一个月,须在28天以内赶回村寨,否则要杀鸡祭祀家神;(4)神龛和家神柱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任何人都不得靠在旁边,否则认为得罪祖先,会给家庭带来不幸;(5)火塘上的铁三角架搁歪了,只能由家长扶正,晚辈不能扶正,以免家中不吉祥;(6)火塘是神圣的,禁止跨越;(7)家中有婴儿,忌带绿叶入屋内;(8)家中有孕妇,忌带猎物进家;(9)饮酒时,先滴一点在地上,表示敬祖先,然后再饮;(10)在家里不准许高声喧哗、吐痰、哼小曲儿、吹口哨、若有违者,视为没有教养,须向主人谢错;(11)不能乱摸僧侣和老人的头,认为这是不尊重对方;
(12)老人的卧室不能擅自进入,免得老人休息不好,会生气;(13)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14)父母亡日,家里人忌下地劳动生产;(15)凡是雷电触击过的树木不能使用。

 

(12)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阿昌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德宏州的梁河、陇川县的户撒地区生活,在长期的岁月中逐渐地形成为自己一些较为特别的禁忌。这些禁忌可概括为以下这四方面。

  (1)性别禁忌。妇女不能住在楼上,亦不准跨坐堂屋门坎上;新婚妇女不得与公公一起吃饭;忌男子扶妇女肩膀,否则以为不怀好意。

  (2)祭祀禁忌。每年夏历二月属猫(虎)日祭“窝生院(一种最凶恶的鬼)时,以家门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为标志。此时忌妇女,尤为孕妇进入。家堂神龛忌外人碰确,否则会致祸。

(3)丧葬禁忌。下葬必须选择龙(辰)、虎(寅)、猴(申)日,否则,据说载秧不长,子孙不旺。户撒地区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死后行土葬。但非正常死亡者,忌土葬,必须火葬。

(4)其他禁忌。妇女生育未满7天,忌别家男子闯入院中。正月初一禁杀生,否则一年不吉利。

(13)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怒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碧江、福贡、兰坪等县,少数居住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其主要禁忌有婚姻、丧葬、宗教三方面。

(1)婚姻禁忌。贡山怒族严禁族内婚,外甥有优先娶舅父女子的权利。天主教传入后,怒族中信教群众之婚姻则受教会限制,规定教徒不许与非教徒成婚,教徒婚姻须经神甫许可,婚礼由神甫主持,并在教堂举行,不宴宾客。

(2)丧葬禁忌。贡山怒族行棺葬,但忌人死前做棺。若夫妻合葬,妻子要面向丈夫曲肢。年长男子死,须鸣牛角报丧;妇女死则不报丧。凡成人死,全村社禁止劳动生产3天,前往丧家吊唁。

(3)宗教信仰禁忌。兰坪县菟峨区怒族祭山林时,阖族男生参加,禁其他民族成员及本族妇女参加;碧江河地区腊乌期、拉甲约两氏族过谷神时,参加必须是成年男子,未成年男子及妇女不能参加。

 

(14)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鄂温克族禁忌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

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

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15)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即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在过去鄂伦春族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甚至形成了制度严格遵守。他们笃信这些禁忌,与大自然抗争,使社会内部井然有序。

(1)狩猎生产禁忌

鄂伦春族长期以来就生活在大森林里,主要靠狩猎为主,为了使狩猎能顺利进行,规定了种种禁忌。如出猎期间禁止告知猎人打猎地点方向,认为野兽的肩骨中有孔,有先知的本领;出猎时禁忌说大话、空话,否则什么也猎取不到;狩猎期间禁止猎人之间吵闹、喧哗和打架,认为吵闹会使野兽吓跑,打架喧哗就不能专心致志地打猎;打猎时,不打正在交配中的野兽,认为它们正在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使野兽得到繁殖,便于以后打更多的猎物;狩猎宿营时禁止往篝火上洒水,禁止烧带进火星的林柴,否则会熄灭火种,又怕火星四溅成火灾;出猎时不准打杀鸿雁、天鹅、飞禽等。

(2)生活习俗禁忌

有关礼节方面: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也不允许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在老人和长辈面前,年轻人说话气要平顺,不能用手指着老人说话,否则影响下一代孩子的健康;年轻人在长辈和老人面前不能背手走过去,更不能与老年人并列坐在一起喝酒吃饭,认为这是不礼貌行为,否则将受到众人的指责;鄂伦春人严禁打骂父母及长辈,如有此行为,将受到社会的严厉处罚,对此行为的年轻人,舅舅辈份可以让他的外甥远走高飞,此举受母系社会母权制的影响,使舅舅辈份有其特权;青壮年人在途遇见长辈或老年人时,如果是在马上则必须立刻下马请安,等长辈走过去后,才可行走;外来的客人不能骑马或坐车进入院内,认为这是不懂礼貌的人;妇女在经期不能跨过泉水,否则泉水干涸;孕妇不许吃獐子肉和铺垫獐子皮;产妇不准在挂有神像盒的“斜仁柱”内分娩,要单独搭个小“雅塔斜仁柱”(产房);寡妇三年内禁止出嫁,禁忌出席任何婚礼;男人用的马鞍子及枪支弹药等猎具,禁止妇女踩过去或跨过去,认为此举不吉利;猎人在出猎之前,绝对禁止进入产房,否则不走运或打不到野兽。

(3)宗教信仰的禁忌

猎人狩猎期间遇到参天大树,深洞怪石以及悬崖峭壁,都认为是“白那查”(山神)的住所,不得喧闹,否则将触犯山神;猎人不准用刀乱捅篝火,以防触犯“火神”;初猎者,首次猎到的第一只野兽,首先要祭祀“白那查”(山神),接着将祭祀“白那查”(山神)的兽肉全部分给左右邻舍,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以后打猎,将来猎源滚滚,将打获更多的猎物;猎人猎获黑熊时,禁忌说:“打死了”,而是说“熊睡觉了”,认为熊是神,由于鄂伦春人在长期狩猎中观察到,熊能用前肢抓食送入口中,能用后肢直立行走,这些动作和人的动作相似,认为人类是从熊演变而来的,人们吃完熊肉之后,将熊头、熊骨收拾干净并进行风葬仪式,严禁把熊骨头随意扔掉。

解放以后,鄂伦春族传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禁忌,禁忌也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经过人们的进一步认清,大多荒唐迷信,毫无科学依据的东西被舍弃。然而一些相继禁忌,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合理的成分而被鄂伦春人当作习惯保留下来。

(16)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就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赫哲族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规定了许多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禁忌。 早年,有这么一些捕鱼禁忌:如用网捕到很多鱼后不能说:“这一网怎么打捞到这么多的鱼啦?”;捕不到鱼时不准说怪话、说脏话;吃鱼吃到鱼子,不许说:“这下子吃下多少鱼啊!”;叉住的鱼,不许用刀子割开鱼鳔,否则下次就会叉不到鱼了。

此外寡妇不准到渔船上和下网滩地去,否则就是不吉利。捕鱼者若家有丧事,到捕鱼场后,须在网滩上架起一堆火,从火上跨过,以熏晦气。捕鱼期间忌说怪话、谎话,否则触犯神灵,空网而归。

赫哲族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该族笃信“万物有之”之原始宗教观念,对山神、河神、树神等自然之神处处小心敬奉,惟恐不慎得罪而招致灾祸。忌捕杀飞投住室的雀鸟,信其为亡单之魂所变,有飞来投室者是其灵魂要“转世”。若捕杀之,则有不育之祸。忌以皮革物陪葬,认为如是则死者亡灵不能升天,也不能再转生为人。

狩猎也有禁忌。每当猎人到一个新的猎物,把头人首先要领着大伙拜山神爷:在树上挂一块红布,插上香,在地上供一些食品,用手指蘸点酒,往空中一弹,然后给山神爷叩头,祈求山神爷保佑猎人打猎顺当,多获猎物。

他们规定,猎人进山后,不许说怪话和谎话。在山林中遇到大树桩子不许坐,他们认为这是山神爷坐的,别人是不准坐的。

冬季在山里狩猎,看到其他猎人的脚印不许踩,必须绕着走,否则就是不守山规,不尊重别人,还会伤了两个狩猎队的和气,甚至引起武斗。两伙狩猎人在山中相遇,必须请到自己的住地饮酒吃饭,否则会误认看不起人或被人看不起。

在狩猎的帐篷里吃饭后,在把篝火堆拢好。吊锅挂在木杆上要平稳,不许乱摇晃。不许敲打锅盆出声响。

严禁用刀子翻锅或铲锅,否则会割断打猎的好运气。不准妇女坐在枪上或跨越猎枪、子弹以及各种渔具,甚至连男人的猎服也不准坐或随意跨过。

(17)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门巴族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门巴族认为一个月的五、十、十五、二十五、三十日为“丧葬日”,这些日子里不能介绍婚姻,禁止人们下地劳动,禁止上山打柴和下河抓鱼,亦不准杀牲,只能在家干家务劳动。

猎人出行猎前三天,家里不能煮酒,外人不能进屋。家里人出远门旅行或交换,当天不能扫地,违反了认为人畜不能平安,交换也不顺利。

家里有人患病,要在门口插上有刺的树枝以示外人莫入,以免把鬼带进加重病情。半夜里禁忌听见狗叫鸡叫,公鸡叫预兆不吉利,办事不顺利;蛇钻进屋里或者看见死蛇则认为预兆不好。

有些地方对男女婚配属相有禁忌,如鼠和马、牛和羊、狗和龙、猪和蛇、猴和虎等属相碰在一起的男女不能婚配。

认为人逢十二、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的年岁可能会遇上灾难。门巴族称这些年龄“嘎”。

新娘出嫁,新郎入赘行至途中,禁忌遇到背空筐或空水筒的人,如回避不了,预示婚后不祥。

 

(18)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 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船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谢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左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禁忌向火塘内吐品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禁忌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禁忌戴著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层围裙,并将头而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 ,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禁忌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蔑子。若是生男陔,还要在青蔑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 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蓝提前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 ,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白族拜求亲年的习俗由来已久。逢年过节,白族有很多禁忌,最禁忌的就是在新年新岁中,与人发生口角争吵。若是拜求亲年的小伙子被直截了当地拒绝,双方有可能发生争吵,就会犯忌。于是,聪明能干、乐观旷达的白族先民就发明这种有趣、别致的拜求亲年习俗。

 

(19)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词多借汉语、藏语、阿拉伯语等,族内以保安语为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对外则以汉语的临夏方言为交际工具。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保安族现有人口1.65万人。保安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兰州市等地。

  

保安族禁忌:(1)忌食猪、马、驴、狗和一切猛禽的肉;(2)忌吃一切自死动物;(3)忌食动物的血;(4)忌饮酒;(5)新娘忌入席,婚后三天忌食男家饭;(6)客人进餐时不得剩饭;(7)忌在水源头洗澡、洗衣;(8)忌客人进厨房;(9)客人不能进女人的寝室;(10)不许坐在门槛上;(11)特别是在炸“油香”等食品的时候。

(20)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布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比较大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苗自治州,黔西南布依、苗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山清水秀的贵州省,布依族生活在其中十分的悠然自得,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人民时至今日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的许多习俗禁忌。我们可以作如下这四方面的总结。 

(1)婚日忌。旧时该族结婚须择吉日。是日,全寨人家不得推磨舂碓,以免将当事人家的福、禧“舂跑磨丢”。 

(2)性禁忌。严禁婚前性行为。旧时,凡婚前性行为暴露者,均为视为妖魂附体、会导致人畜病亡、并给村寨平安带来威胁。故婚前有性行为的女性,或被猪笼,绑上石头,沉潭淹死,或被赶出寨门,永不得归。幸留者也只能嫁给老人或残疾者,无人与之交往,不准参加宗教的一切祭祀活动。未婚有性行为的男性被脱光捆于寨外大树三天三夜,被过路已婚妇女用荷麻(带刺有毒植物)抽打全身,以示洗礼,清妖除魂。严禁婚外性行为,违禁暴露者,其处罚方法与未婚性行为者相同。严禁婚床外性行为。若夫妇在他人房屋、山林、田地等发生性行为被发现,违者须备猪、鸡、酒等,对行为现场进行祭祀,请回诸神,以确保场所主人、树木、庄稼平安如故。严禁白昼性行为。旧时,族人将白发、白皮肤、白眉毛、白毫毛婴儿的出世,视为白昼之神参与其父母的性行为所致,故严禁白昼性行为。

  (3)生育禁忌。孕妇的丈夫忌狩猎、捕鱼。据该族宗教观念,动物均有灵魂,若孕妇之夫捕杀动物,动物之魂敌不过活的阳魂,定会来扼杀阴阳临界的腹婴弱体。孕妇的丈夫忌参战杀敌。否则,阴灵和战神会找腹婴报复。忌产妇回娘家分娩。产妇不准穿过自家的堂屋;未满月,也不能到别人家去。

(4)生活习俗禁忌。除孩子外,大门忌人蹲坐、站立。传说,因族祖神龛正对着大门,祖神也和家人一样,经常出入于大门,有人蹲、坐于上,祖神会不高兴而施以惩罚。该族有敬老习俗。与老人同行,让老人行者行于先;路遇长者,须立即站立路边,长者过后,方能继续行走。与长者同席、青、壮年只坐左右席,而长者坐上席。在长者面前,不可翘二郎腿、吐痰、挖鼻屎、嬉笑打闹;给长者递烟、茶、饭,忌单手递送,须双手。老者、客人在楼下时,年轻人,特别是儿媳不能上楼取东西,非取时,须让其暂且避让,方可上楼,以示尊重。除此之外,该族还有扫寨忌、火塘忌等。

 

(2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达斡尔族

 

达斡(wò)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达斡尔族禁忌:

(1)婚姻禁忌

  女子结婚年龄忌偶数,以为不吉。故常择15、17、19等奇数年龄时婚配。男无此禁忌。忌男方求婚一、两次,女方应允。以为多次求婚,方显女儿家主贵。若少次求婚便应,则显卑贱,该族俗语云“好女百人求”。故媒人求亲须多跑几次。迎亲喜车须在落日前赶到。万一落日后到,须在大门西侧挂一面镜,以代太阳。否则婚后不顺。

(2)生养禁忌

  孕妇不许往灶里看,不许铺熊皮,以免流产。忌男人进产房,据说男人易踩孩子。若男人无意进了产房,走后孩子有病,如鼻塞等,会认为被入产房男子所踩,必须找到他,将他的脚趾甲剪下几片,拿到产妇家和艾蒿一起烧掉,等冒烟时,将孩子抱于烟上悠几下,吐几口唾沫,说:“唾唾,邪气快跑掉!”俗信如是方可消灾除厄。产后3天内忌外人进家;1个月内产妇不许出大门或到屋外西北角供神之处。孩子出麻疹时,忌门标志为门口挂一把小草或草圈,底部绑一红布,见此标志,外人禁入。小孩麻疹期,忌炒菜、抓虱子,打猫狗、做针线、夫妻合房。不准小孩子站于门坎,以为长不高,不准小孩吃猪尾巴,以为夜间身后会有响声;小孩不吃动物脑,怕不聪明;不准小孩夜晚照镜子,怕梦见鬼。

(3)丧葬禁忌

  人死咽气前,全家人不准入睡,怕死者灵魂将睡者灵魂带走。忌用铁钉钉棺。有外伤者不能见尸身或灵枢,以免被“扑着”,即怕伤口发作。外姓人死后,不得从门出,必须从窗户抬出。严禁双日殡葬。未出嫁女子,孕妇、无子女的妇女及小孩死后不准埋入祖坟;孕妇死后必须火葬,否则起“旱魃”;小孩死后,必须风葬。守丧期忌打架斗殴,忌剃头号、剪指甲,忌在炕上睡觉,忌参加婚礼、娱乐活动,禁出远门及嫁女,禁夫妻同房。

(4)岁时禁忌

除夕,天黑前必须将门窗糊好。是日,不许从门外向里叫人,不许照镜,否则群魔缠身,被魔鬼摄去心神。大年初一自动起床,忌被人叫醒,否则会懒惰1年。初一至初五不得打扫室内,否则会扫走福气。

 

(22)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德昂族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德昂族在生活、生产中有种种禁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忌拉手赠物在德昂族中,成年男女之间一般都不随便拉手搭肩,也不相互赠送礼品。认为这是防止和抵御性诱惑的有力措施。另外,妇女不与男客同桌吃,妇女不得在男子面前跷二郎腿。年轻人不得面向长辈吐唾沫,妇女衣裤不能晾晒在男人穿行地方。

  (2)忌同姓婚姻德昂族存在着同姓不婚的制度,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同姓,就会有血统上的相同。血统相同的人相婚配,不利子孙后代的繁殖和健康。

  (3)忌产妇串门德昂族的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能进入灶房煮饭炒菜,更不能随便到别人家串门。这期间,也禁忌他人进入产妇的卧室,特别是孕妇或婴儿。

  (4)饮食禁忌德昂族吃新饭时,首先喂牛和狗,以示对一年间几犁几耙的牛和日夜守护主人的狗的道谢。德昂人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能看着人家炒菜或到灶边转,吃饭时不能随意拨弄盘中的食物。否则,注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敬和不礼貌。家中接等客人时,上桌后要站着给客人斟酒、敬酒或挟菜,不能先自己。筷子必须置于碗的右边,若置于左边,就说明对客人不欢迎。盛饭时,勺子不能往外翻,否则就视为主客财水外流。客人吃饱饭后,在没有放下手中的碗筷之前,主妇不能收拾碗筷,否则就被视为不让客人吃饱饭。

  (5)忌唤乳名在德昂族中,人生下来15天后都有自己的乳名。呼唤时,除小孩可直接呼唤其乳名以外,凡青年人都得以“哥”、“姐”相称,特别是在两人见面的时候更应如此相呼唤。在人多的场合,为了区别对某人呼唤,可在“哥”、“姐”的谓之后附加其乳名,也有在“哥”、“姐”之前冠上乳名,以此表示尊敬。但是,一旦生儿育女,成为父母亲以后,再不能附加或冠上乳名,而必须在“哥”、“姐”之前冠以“某某的父亲”或者“某某的母亲”,以示对其辈分的承认和尊重。对于老一辈的称谓也是如此。两人相见时,可直呼“公公”、“奶奶”。在人多的场合,为点明所呼唤的对象,得在“公公”、“奶奶”之后附加或在其前冠以“某某的公公”、“某某的奶奶”。

(23)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东乡族禁忌

 

东乡族民间禁忌中强烈地渗透着伊斯兰教宗教文化意识。东乡族日常生活与言谈中有一些禁忌,如果违背,便会产生误会和不愉快。忌吃猪、狗、马、驴、骡和凶猛禽兽的肉;忌吃自死动物和动物的血。自禁烟、酒。禁止未经允许进入清真寺大殿。吃饼子、馍馍要掰开吃。语言方面,宰食牛、羊、鸡只言宰。
  东乡族食牛、羊、鸡肉,须经阿訇或年长的穆斯林屠宰,宰者带“阿布德斯”,即经大小净沐浴,否则禁食。宰了的牛、羊、骆驼的阳具务须割去扔掉,绝对禁食。禁食自死亡物及一切猛兽奇禽之肉;禁食猪、马、驴、骡、狗、猫肉和一切动物之血。忌用非穆斯林人的灶具。宰食的牛、羊、鸡,只可言宰,不可言杀。
  每年的斋月只吃两餐,两餐都在夜里,白天滴水不进,头一餐叫“萨哈勒”,一般在鸡叫头遍,就已进餐,第二餐在日落西山以后,两餐都不见太阳,无论平时或是斋日,每顿饭进餐时,先由长辈搭口以后,全家人才能进餐;长辈不吃,其余人也不得进餐,厨房掌勺炒菜的人也不得试尝咸淡。
  东乡族对客人非常殷勤、尊重,客人到家,被请上坐首位坐下,女客可不脱鞋,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妇女一概避而不出。男主人陪男客时,一般是站在桌旁给客人端饭添茶,自己不坐也不吃,以表示尊敬。女客则有女主人招待,女客可以与客人同坐同吃,女主人也不与男客会面,客人也不能进灶房,不许自己动手从缸或窖内舀水。
  用水非常讲究,忌在饮用水和沐浴的水泉边、溪水边洗衣服、洗物、饮畜;禁非穆斯林人入灶房缸内舀水,到井中汲水或倒水。
  老人做礼拜,起居和堂屋忌挂人像或动物像。禁烟、酒,可以参观清真寺,但不经允许不得进入大殿,如准进殿,则须脱鞋。
  禁乱扔废纸。禁抽签算命,占吉问凶。禁自杀,禁浪费食物和水,禁男子蓄长发,禁背地谈论别人、说谎,等等。

 

(24)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蛮”,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膳食结构“杂”,口味嗜好“酸”,筵宴氛围“欢”来概括。在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神奇的内容。

一个侗寨能够建多大,人口应该保持在什么水平上,与它周围的环境应该有一种和谐的搭配关系,侗族早就懂得人和环境在能量交换上必须保持平衡的道理。侗族喜欢把自己的寨子比喻为一条船,周围的环境比喻为水,如果船小人多承载不住就会有翻船的危险。因此他们会通过文化和技术的手段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有些寨子甚至用不向外传的草药秘方来控制生男生女,因此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人口的零增长,达到了环境和人口的高度和谐一致。

 

侗族禁忌:侗族村寨的山林、水塘等被认为有关“风水”的地方.忌乱挖;寨内举行禳灾等祭祀活动期间,忌外人进入村子,标志是用斑茅草打四个结,结成十字。挂在寨子入口;侗家人在建一幢房子的过程中有许多仪式。比如在选基时要先祭土神、山神、始祖后,方可落基;在砍伐建房所用的树时要物色好材山后,带着鸡、酒以及香烛纸钱,到山上找一棵准备作中柱的树作祭祀山神,巫师把吉词念完之后,象征性地动斧砍树,仪式结束,众人才能将树砍倒。

上梁前,要在选定的时辰,先在加工好的宝梁正中处凿一小洞,放进谷穗、金、银、笔墨,喻示屋主日后发富发贵,后代知书达理。梁上挂红布,上书“紫微高照”四个大字,上梁时,亲戚朋友要鸣放鞭炮以示祝贺,掌墨师穿着主家事先给他准备好的新鞋,挂上大红布,吟唱《上梁词》,拽梁者便高声喊“人财两发”、“家和物兴”之类的吉祥颂语,接着由掌墨师向四周抛撒“宝梁粑”,掌墨师撒宝梁粑时,祭酒三杯,将十二块粑粑摆在梁上,念吉利词等。 
    侗家人建房过程也有许多禁忌,比如忌“四”,讲究三柱、五柱、七柱、八柱落地;忌说“破”字,如柱子不慎弄破,也只能说“柱子开了”;忌在竖屋时往下丢东西,连最小的一颗木钉也不可以;忌踩掌墨师的木马;忌踩宝梁等等。
   

  (25)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独龙族非常好客,如遇猎获野兽或某家杀猪宰牛,便形成一种远亲近邻共聚盛餐的宴会。此外,独龙族还有招待素不相识过路人的习俗,对过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来到家中都热情款待。独龙族人在外遇到陌生人时,总是双手搁在胸前,脸转向右边,发出“咯咯”的笑声,以示问好,接着小声询问:“请问你上哪儿去?”被问者笑答:“到那边去”。当远道来的客人进入独龙族住屋时,屋中的男女老少都一齐站起来,并弯下腰发出阵阵笑声,以示欢迎,接着温和地招呼:“请你坐到这边。”客人含笑鞠躬回答:“谢谢”。当客人坚持要走,主人就送至村外,并久久站立,含笑目送客人身影消逝。

倘若在路上与年轻独龙姑娘相遇,她会笑着躲开。当客人来到独龙山寨时,每家每户都会带着礼物来探望。独龙族人携带礼物是不外露的,他们习惯藏在胸前的披毡里,当来到客人面前时,会默不做声地站立,待看清客人后,才取出礼品,双手捧给客人,并含笑低下头,以示“对不起,请收下”,然后便匆匆离去。客人要微笑着双手接礼品,并说“谢谢”。

独龙族的禁忌

(1)在独龙族进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动时,游客不能参观祭祀活动;主人出门打猎时,客人不得来访,否则客人灵魂会把猎物夺走。

(2)他们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传统习俗,视偷盗为最可耻的行径;拣到别人打死的动物要分给大家吃才能免灾,不然会倒霉。

(3)产妇不得在室内分娩。认为其“不洁”之气,会冲犯室内的弓弩等狩猎用具,致使狩猎无获;分娩时,忌男人照料,否则认为不洁之气会导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双目失明。

(4)女子出嫁后,不得回娘家生孩子,否则,认为会影响娘家子孙兴旺。一旦发生,女婿须送两瓶酒及若干兽肉给岳丈家,作为补偿。

(5)独龙族历来实行土葬。按独龙族的禁忌,死者咽气前,须将家中所留种子转移他家或他处,否则种子不会发芽;出殡时,死者尸体不能直接从大门抬出,必须在住房的后壁或地板上另撬开一条洞缝将尸体抬出。据说这样做才不会继续死人。

(6)凡属正常死亡者,均埋在自家宅地不远的地方。独龙族认为,远葬已故的亲人是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墓地鬼林中的树木严禁砍伐,否则寨中人会病死,粮食歉收;下葬那天,全村人停止劳动一天,远近亲属和本村的人都带来粮食、鸡、酒等,向死者表示哀悼。

(26)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俄罗斯族禁忌:

俄罗期族很讲究礼节,见面时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礼、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礼节也比较盛行,但也有种种禁忌,如朋友之间只能互吻面颊,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妇女的手背,只有长辈才能吻晚辈的额头等等。

到俄罗斯族家做客时,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进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让给的座位上,不能坐床。

客人若要吸烟,必须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给人递烟时,不得单独递一支,而要递一盒烟,点烟时,不能一根火柴点三个人的烟,吸烟借火时不能拿对方的烟。

妇女在长辈或客人面前,必须戴头巾,以示尊重。

参加别人家庭宴会时,一般应比预订的时间晚15分钟到,但不宜更晚。 吃饭用过的刀、叉、均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盘沿上。

俄罗斯族人爱吃肉,但忌食马肉、驴肉,饮酒时不可以左手举杯,

喝汤时必须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善意和友谊。来客须用刀子切下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才可进屋,过去是用于迎新娘和贵宾的,现在也用于一般社交场合。

  俄罗斯族人在生活中还很禁忌数字,尤其是“13”和星期五,被称为是鬼数,最不吉利。原因出自宗教。据《圣经》记载:耶酥曾召12门徒,传教于犹太各地。后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于星期五被钉死于十字架。此后,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这两个数字和日子为禁忌。俄罗斯人请客时从不请13个客人,结婚时也要避开每月的13日,家庭一般不在星期五举行较有纪念意义的活动。

俄罗斯族人禁忌送黄色礼品,认为黄色象征着不忠诚;喜欢蓝色礼品,认为蓝色代表着友谊。从前,俄罗斯人还禁忌专门给人送手套,认为这意味着挑衅。据说古代俄罗斯族人决斗前双方先互递手套,这也是决斗即将开始的一种信号。与俄罗斯族人初次交谈,最好不要探问主人的生活细节,如年龄、工资等。尤其是对女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面问其年龄。

在公众场合不能抠鼻孔、伸懒腰、抓痒、大声咳嗽。交谈时,不能用手指他人。

  参加俄罗斯族人的家庭宴会或晚会时,要注意容貌和服装整洁。要事先刮脸。穿衣服必须打领带,衬衣下部要扎到裤腰里。参加宴会、舞会时要穿皮鞋,妇女一般都穿裙子,显得高贵庄重。与老年人同行时,年轻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时,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会上,男子不可以在妇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别人握手,见到长者或妇女时,应先鞠躬,等对方伸出手来时才可行握手礼。

 

(27)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滇南红河、澜沧江中部的哀牢、无量山地带以及西双版纳地区。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禁忌:

  (1)农事禁忌。在棉花地里劳动时,忌谈荞麦,以为棉花与荞麦不合,犯忌则会歉收;旧时,视粮食大幅度增产为不祥之兆,以为多出部分是给死者吃的,故将多余部分扔入河内,以保平安;打谷时忌蛇掉进谷床,若发现将蛇连同谷子一起倒掉。
  (2)饲养禁忌。喂猪忌将槽翻过来,否则,以为会得罪家畜神,使家畜不旺。若猪自己拱翻猪槽,则将此猪宰杀或卖掉。忌猪在家产仔、狗在村外产仔,若发现,要将猪狗及其仔一齐拖到“龙巴门”外杀死;拣到的狗可养,拣的猪不可养;忌一窝仔猪全是公;忌牛尾缠住绳桩;忌母鸡啼鸣,啼鸣母鸡要被捉到门坎砍脖子;忌母鸡自食其蛋;忌异种牲畜交配。
  (3)忌日。除羊日、虎日为忌日外,凡遇异常或以为不吉之事均为忌日。如寨中失火、死人、迁入新户、每年第一次响雷、下雹、刮大风,以及地震、野兽进寨、水牛烂角、黄牛掉尾、猪生六指婴,为全寨大忌,必忌多日。凡遇忌日,均忌耕作。凡犯忌之牲畜,一律宰杀。
  (4)婚姻禁忌。忌虎牛属相婚配,认为婚后属虎者会伤属牛者;忌日蚀、月蚀日成婚,否则婚后必生怪胎;春天下种早春作物收获前,忌提亲娶妇;出嫁新娘由兄弟背出家门,忌脚碰门坎,否则不吉;新娘可以哭嫁,但到新郎家里须停止哭泣,否则认为不吉;忌新娘进夫家谷仓。
  (5)产忌。孕妇不得在娘家分娩,否则认为是全寨的不祥,会遭娘家亲属及村人的来严厉处罚。产房忌外人进入,忌门标志为门头悬挂用红泡刺、野姜叶、笋叶剪成的人像和锯形木刀等物。外人无意闯入产房,家人须立即将一块烧红的火块浸入水盆中,并用手指蘸盆中水向婴儿轻轻掸去以为可避邪崇。有的地方忌产妇在家中分娩,须在室外另一间小屋中分娩,未满一百天不得进大屋。旧时,西双版纳哈尼族忌生双胞胎、六趾(指)、五官不齐,有严重残缺的婴儿。若发生此种情况,将产妇及其全家赶出村外,并烧毁其衣物、房屋。
  (6)丧葬禁忌。老人死时忌无人接气;出殡前,家人禁洗脸、洗脚、洗头等。死者为老人,亲属停止生产五天;死者为小孩,停止生产一天;而人死当天,全寨各户均匀停止生产一天。
  (7)生活习俗禁忌。农历五月祭龙后方可播种;在秧苗破土前禁理发,否则,秧苗不出。忌女人不银饰,否则财源不盛;忌年轻妇女到楼上去,忌辈份小的媳妇坐长辈的床;待客时,妇女不可在堂屋与客人共餐,待客人吃过,方可用餐。蒸饭时忌甑嗡嗡作响。打雷时禁行房事。

(28)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们爱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哈萨克族禁忌:哈萨克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迹擦干;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29)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在民间一直保留以酒代罚之习,凡违反了村规寨法或做错了事的人,一般要罚其10碗酒,重者要罚当事人两头猪、百余斤大米和几十斤酒,请全村老少共餐一顿。

基诺族禁忌

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基诺族的山寨,多建于山顶或半山腰上,四周森林环绕,有着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这一带方圆几十公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基诺族对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把鲜花看做是纯洁、友爱和吉祥的象征。每一家的住房周围都种满鲜花,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基诺族把鲜花与家运联系起来,认为家庭幸福和美,是因为种植了鲜花。

每逢节日,妇女们除了穿上艳丽的民族盛装外,还要在耳环及头上插几枝花,特别是当山茶花盛开时,青年男女都要在发髦或胸前插上山茶花。男女之间表示爱情,鲜花成了“媒人”。某青年看上了一位姑娘,便摘几枝花表示爱慕之心,如果姑娘有意,就会接过青年送来的鲜花。

在基诺山寨,很少看见不戴耳环的人,每个人不是在耳环眼里塞上一个纸卷,就是在耳垂上挂上一个粗大的耳环。然而最弓队注目的是耳环眼。不少民族的耳环眼只略比针眼大一点,基诺族的耳环眼却大得令人吃惊。他们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扩大。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说明这个人越勤劳、越勇敢。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喜欢互相赠送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基诺族男女青年恋爱比较自由,方式也较灵活多样。一种是男女青年在上山劳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歌产生好感后,便会在收工回寨的途中,把树枝留在岔路口,表示下次约会的地点和时间。另一种是男女青年共同到某家聚会,通过聚会相识后,双方互表情意,并相互赠送礼物。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基诺族“祭大龙”的习俗是纪念基诺族创世始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农历六月间举行,历时3天。“祭龙”这天,谢绝外地游客进寨子。基诺族主要节日有“特懋克”节,是基诺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按基诺族的“太阳历”定在一月中旬。节日期间,亲友互相拜年,唱歌跳舞,欢度节日,还要邀请别寨的贵宾来自己寨中过节。招待客人采取“流水席”方式,客人不管到哪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结婚的当天,新娘不能外出。基诺族视孩子的诞生是一件大事,有许多禁忌和规矩。孩子出生的时候,不管谁在身边都要给他取名;生孩子的人家要在大门边插两技带叶子的桐枝尖,以示外寨人不能进来;在孩子满月那天,谢绝外人进屋。

(30)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京族禁忌

 在生产方面,新造的竹筏下水之前禁忌别人坐在上边,鱼网放在海滩时,禁忌人从上边跨过,在制作新鱼网和新网下海时,禁忌不相干的人走近观看或说东道西。在生活方面,在船上禁忌把饭碗反扣过来,进山打柴带米出门时,禁忌把米粒掉落在地上,初一、十五禁忌别人进门借火,吃完晚饭点灯后,禁忌别人来借钱。京族人的孕妇不能进入哈亭参加哈节活动,孕妇怀孕半年以上则禁忌在孕妇的房内剪东西。

京族信仰多神,信奉的神灵大多来源于自然宗教、道教和佛教。京族地区有灵光禅寺,供奉观音菩萨;有三婆庙,供奉观音老母、柳行公主和德昭婆;有伏波庙,供奉汉朝伏波将军马援。这体现了京族信仰习俗的多元格局。由于人们对海上风云变幻莫测的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京族人民信奉的神灵同海洋密切相关,虔诚供奉镇海大王、海龙王、海公、海婆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出海平安,渔业丰收。京族人家中还供奉祖灵和灶神、土地神等。此外,恒望、竹山、楠木等村有天主教堂,当地京族人信仰天主教,属北海教区指导,派有司铎、修女在此主持教务。信教群众在教堂里念经祈祷,信奉上帝,遵从教习,遵守教规,结婚时按天主教的教规举行仪式。天主教在京族其他地区的影响不大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在京族人的宗教信仰习俗中,有善神,也有恶神和邪魔,灵魂观念普遍存在,并渗透到京族群众生活的各个侧面。京族渔民织成新渔网,未下水捕鱼之前,以及在捕鱼季节里,都要在海边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的护佑。如果捕鱼失利,亦同样备祭品到海边举行拜祭仪式。家中人畜不安,认为是有邪魔作崇,须请法师前来驱邪除魔。

京族禁忌:

京族禁忌同京族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广泛存在于京族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的各个方面。诸如渔网放在海滩上,忌人从上面跨过;新造而尚未入水的竹筏,忌人坐在上面;胶新网时,忌别人走近来交谈,否则认为会因此而捕不到鱼;抬网出海,

下第一网时,忌碰见女人;请人装渔箔时,忌煮夹生鱼、煮焦饭;建造房舍,要择吉日,否则认为会遭到天灾人祸;忌住不按照传统规矩修建的房屋,有“宁置败家田,不住败家屋”的说法,即使这种房子建得富丽堂皇,也无人敢住;忌在天黑之后向别人借钱;逢初一、十五忌借火;孕妇怀孕期间,忌移动床铺,忌入哈亭,否则,认为生下来的孩子会歪嘴;在船上忌将碗碟倒置,忌双脚垂在船外,忌坐在船头烧香的地方;忌夜间在树林里吹口哨或唱歌,认为如此会招来鬼魂,摄去人们的灵魂。

京族的许多禁忌,源于谐音,“焦”与“礁”同音,出海触礁不吉利,煮饭做菜皆忌烧焦。“油水”和“游水”同音,出海要游水说明出了意外事故,因而不说“油水”,而改称之为“滑水”。随着京族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京族的禁忌习俗亦正在发生变化,其中某些禁忌已经不像从前那么严格,有些甚至是消失了。

 

(3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余者散居于怒江傈僳族、怒族自治州的泸水、保山专区的腾冲、临沧专区的耿马等县。。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人们在长长的历史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禁忌,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概括:

(1)祭祀禁忌。该族所信奉的鬼种类繁多,对鬼的禁忌亦极多。

每户都有特为鬼开辟的鬼门,忌外人通过;祭鬼的地方不可去;不许在“鬼桩”上拴马、晒衣及在附近解手。客人到村寨的“官庙”(寨内一空屋,内挂牛头)要下马;春耕祭“官庙”时全寨停工3天。寨边祭“地物神”时,围上的石头忌人搬动和触弄。

(2)婚姻禁忌。景颇人认为通过转房(兄死,弟娶嫂;弟死,兄娶弟媳)得到的妻子不算正室,因她与原夫结婚时,祭过家鬼,死后还会去找原夫。故娶转房妻的男子必须另娶一正妻,否则,死后会生活孤独。男子婚后一年内,忌出远门,或参加“拉事”(一种报复性的械斗)。

(3)妇女禁忌。男主人身边佩挂的刀枪忌外人触摸,否则,男人会遇上倒霉的事性;忌用妇女的筒裙盖熟睡的孩子,否则孩子将永睡不醒;忌妇女坐时跷二郎腿;忌妇女托下巴而坐,以为此乃表哀悼之相。

(4)礼俗禁忌。到景颇人家做客,进门必须脱鞋,到晒台处,则在过道门前脱鞋。进屋后,忌在房内久站不坐,应按一定位置入座。若有人告辞,忌其他客人抢坐其位;忌客人背对茶桶而坐,因制作茶桶时用牛祭过。禁忌随意泼倒脏水、废物、倒洗脸水、吐痰、解手均须问清方向。在该族人家留宿,未经主人同意,忌挂蚊帐,尤忌在供鬼处挂蚊帐。

(5)生活习俗禁忌。长辈的包头,忌乱翻乱动;长刀和筒帕是男子随身之物,平日不可在墙上翻挂,否则说明家中有丧事。每逢生日忌出远门或到其他村寨,只可在家玩或到屋旁的园地里干活。

 

(32)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柯尔克孜族禁忌

柯尔克孜族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生活中有许多禁忌:

(1)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忌食猪肉、狗肉、驴肉、猫肉等及自然死亡的动物肉。吃饭时,不许用手摸擦食物,也不允许用鼻子嗅食物,不能动别人的碗勺。吃手抓肉、抓饭时,只抓食自己面前的食物,馕不能背面朝上放,吃馕时忌单手掰馕,必须双手掰成几块,一块一块放入口中,不拿整馕用嘴啃。做饭时,别人不能用手拨弄食物和做饭用的器皿和原料。对任何吃的东西不允许用脚踩,见到馕、饼干等食物掉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到不易被人踩到的地方,洗涮碗的水不能倒在人们走路的地方。 

  (2)服饰禁忌 服饰方面忌坦露胸背的衣服,禁止穿裤衩背心在室外活动和作客。

  (3)待客禁忌 柯尔克孜人请客时要先给客人吃羊头,表示尊重,不能随便揭开厨房的布帘看,在毡子上盘朦胧腿坐,忌将脚底朝人。吃饭时,不要脱帽,不能跨过铺在地上的餐布。青年人不许在老人和父母面前饮酒,不用木棍和脚踢打牲畜的头部,不打主人的马和狗。不能当主人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尤其不要用“胖”、“美”之类的词句,不能骑马冲进羊群里,要绕道而行;不能拿着鞭子进屋,客人出门时要背朝门外退出。吃饭前要洗手,饭后也要洗手,洗完后手上的水珠不能乱甩,必须用毛巾擦净。

  (4)交往禁忌 见了长者,要起立或下马行礼,行礼要双手,忌单手握手;在颜色方面,禁忌黑色。

注释:馕(nǎng)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 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

 

(33)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拉祜族禁忌

拉祜族的民间禁忌很多,涉及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饮食禁忌。禁止用母猪及母兽肉做“剁生”,认为生命为母性所给,剁其肉会遭到所有兽鬼的报复。禁食献祭在路边、树林里的肉食,因为那是给鬼神吃的。禁忌在属鸡日尝新,认为鸡之消化能力强,属鸡日吃新米,常年肚子都饿得快。忌吃牛肉,《牡帕密帕》说拉祜族靠牛生存,故而不令不吃牛肉,牛死后还要将其埋掉。

2.住房禁忌。禁止住因难产死过人的房屋,否则后住者也会遭此厄运。禁止挪动房内的神桌,否则会触犯祖先和众神。禁忌跨越房内柴头,也不得坐在柴头中间,否则将使犯忌者骨肉分离。

3.服饰禁忌。禁忌用破统裙的碎布缝补男子的衣服,否则男子打猎时会受枪伤或为野兽所伤。澜沧茨竹河一带的拉祜族认为红色不吉利,因而忌穿纯红色的衣裤,也禁止外人带入红毯子、红手巾等物。

4.丧葬禁忌。禁止在不吉利的日子下葬,认为不吉利的日子送不走亡魂。禁忌单人参加葬礼,否则其灵魂将与亡魂配对留在阴间,因而参加葬礼的人必须成双成对。禁止将凶死者埋在公共墓地,否则凶死事件会不断发生。

5.婚姻禁忌。禁止在父母忌日办婚事,否则将一世艰辛。新婚夫妇忌用有缺口的碗,否则生下的子女也会缺嘴。

6.生养禁忌。孕妇禁止爬树,禁忌摘瓜果,忌杀生,否则会流产。禁止丈夫在妻子坐月子的前12天出远门,否则婴儿会受到“朴死鬼”的伤害。禁忌骂婴儿,否则会遭“婴儿鬼”的报复。

7.生产禁忌。属马日不下种,认为马胃口大,会造成粮食欠收。玉米、荞麦只能在属虎日开种,因虎不吃玉米、荞麦,且能驱赶其他野兽,使庄稼丰收。禁忌在父母忌日下种,否则粮食会被阴间收走。狩猎忌带肉食,捕鱼忌带腌菜,否则猎神会发现肉食和臭味,致使渔猎无获。禁忌在火塘边商议猎事,否则火炭会通知野兽逃走。禁忌进烤酒房不加柴火,否则会使出酒量减少。春节后第一次打雷,全寨停止生产劳动一天,且不舂碓。

8.节日禁忌。禁止在大年初一下地干活、砍柴、洗衣、舂碓、杀生、割菜、做生意、借东西、放养牲畜等,按拉祜话说即是“凡动的不能打,凡绿的不能动”。禁忌在大年初一说错话、做错事。

    除以上所举外,拉祜族民间的禁忌还很多。应该指出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传统信仰的变化,禁忌所赖以依存的“神”的权威性日渐削弱,禁忌也慢慢丧失其权威性。有许多禁忌在实际生活中已不为人们所遵守。

 

(34)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黎族禁忌

黎族的禁忌很多,有孕期禁忌、丧葬禁忌、生育禁忌、婚姻禁忌、禁忌日、做鬼禁忌等。

(1)孕期禁忌规定:①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②孕妇不能吃蛇肉、猴肉,否则会生怪胎;③孕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孕妇为“死胎妇”,若骂了,会造成死胎或流产;④丈夫不得安装刀把、锄头把、犁耙把,否则会使妻子难产等。

(2)丧葬禁忌规定:①家中有人死了,死者家属不能穿正面衣服,应把衣服反过来穿;②不能洗头洗身;③不能敲锣打鼓;④不能放鞭炮;⑤不能唱歌和吹奏乐器;⑥不能下田劳动;⑦众人不能在死者家中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和米饭;⑧夫(妇)故,未经埋葬,妻(夫)忌进别人家门,否则会致别人不祥。同时,丧偶之妻(夫)忌子女共餐,否则会影响到儿女将来也会丧偶;⑨出葬时,凡抬棺者,只能用左肩抬,且不能换肩,否则会死人;⑩葬后反穿衣服一个月,在此期间不唱歌、不吃糯米粑粑。往后,不在父亲忌辰时建屋。保亭县赛黎,在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回娘家先吃点压肚饭,才回夫家与家人共食,否则以为会使儿媳今后丧偶;11、妻死,丈夫亦到外家先吃点压肚饭方回家共食,否则也会使儿子丧偶;12、埋死人时,忌埋于他人坟前和遮盖他人坟墓,否则会致别人不祥;13、丧家未埋葬死人前,长子忌入别人屋里,否则也会使别人不祥。

(3)生育禁忌规定:男女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用的白鸡会使夫妻不睦。做鬼禁忌规定:①妇女分娩时,要在家门口挂树叶,禁止外人进屋,以免把鬼神带进去;②分娩后2—3天内,产妇不得外出,不得洗身,不得和外人说话;③产期一个月或100天内,产妇只能吃干饭配以生姜和田基草(公根草)等为菜,补以牛牯大力、千层血草一类的草药,禁吃鱼、蛋。认为吃鱼会“寒”身,吃蛋会使子宫下垂;④妇女怀孕期间,忌吃狗肉,否则以为会难产或流产。

(4)婚姻禁忌规定:①男妇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白鸡会使夫妻不睦。

(5)作鬼禁忌规定:①外出“做鬼”时必须走后门。出去后将前、后门关紧,“做鬼”期间,忌外人闯入。否则,“做鬼”便不灵验;②“做鬼”时,当天忌持火至屋外。否则,“做鬼”也不灵验;③每逢已故亩头之忌辰,亩众都不得外出耕作,待满6周年后才不忌;④若某家刚赶走“大山鬼”未满4天,外人不得闯进赶鬼者家门,病者也不得外出;⑤祈神后或捉鬼者赶走“大山鬼”未满4天,外人不得闯入,免得加重病人病情或造成死亡;⑥家里所有敬神奉鬼之物,不得乱动。否则会手痛、头痛;⑦凡做过鬼之物,如牛骨头等不得乱动,否则会使放骨头之人家生病;⑧不能以粪溺污亵土地庙,则会招致腹痛、头痛;⑨忌端狗肉进道公、娘母和置放祖先神牌的屋里,免得污秽道公、娘母和祖先神位。引起疾病。

此外,平日还禁忌敲打或踩踏三石灶。否则犯者会生病,据说这些灶石附有祖先的“魂”。家人上山砍山栏时,门口挂一枝树叶,外人忌闯入,妇女在家忌织布、梳头。

 

(35)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珞巴族信仰古老的原始宗教,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众多的神灵和鬼灵统称“吾勇”,遍布每个角落,无所不在。世界观万物都受“吾勇”管辖。人们得罪了它,会遭受灾难和不幸的。“吾勇”给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因而对之十分崇拜和恐惧。崇拜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诸多的禁忌是它的主要活动。禁忌严重地约束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珞巴族禁忌

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都有神树,不得砍伐。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多数部落的人崇拜突兀的巨石和怪树,认为它是石神、树神栖息地。每逢过年、春播和秋收要进行三次祭祀活动,每次以猪鸡供奉。

阉猪时,主人在门口插栽鲜树枝,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期间不外借东西,不准拿皮、毛之类的东西从灶前走过。阉猪人三天内不准靠近灶台、木柴和灶具,不得说“死”、“无”一类的字。

    人分娩、牛猪狗生崽、人患病、狩猎进山门前均要插禁忌树,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外村亲朋前来,要在门口征得主人同意后,连说三声“鬼怪不要入内”,由主人陪同客人进屋。

    猎狗为珞巴族狩猎立下了汗马功劳,珞巴人视狗如子。珞巴家家都养猎狗十多条,不咬人,不狂叫,对人十分亲善,对兽十分凶猛。客人不得打狗、骂狗。猪被看作牲畜的首领,是频繁祭祀的主要牲畜,因之,受到宠爱。

    修房时,主人会高喊三声:“人畜健康,无病无恙,代代健康,粮食满仓。”之后将混合粮撒向天空,做得十分认真。

把动物神化并加以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普遍现象。动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对象,但有些又与人们处于对立状态。人们对毒蛇猛兽的祭祀与禁忌就更加频繁。有些部落以蛇和虎为图腾,严禁伤害。   

农业生产上禁忌更多,从刀耕火种开始到秋收要集体进行五次祭祀,个体进行三次祭仪,祭祀之日禁止劳动。

珞巴是门不上锁的民族,以偷盗和说假话为世上最丑之事,最可恨之事,若出现了这类事情,一是教育,二是偿还,三是驱赶。

梦也有许多禁讳:梦见杀牛、宰猪、太阳下山、娶媳妇、掉入水中、摔下悬崖、被蛇咬、鼠咬衣、牛抵架……预兆家要死人,发生祸灾,第二天不出门。梦见藤蔓物,十天里谨慎小心,生怕发生纠纷。相反,梦见死人却是吉兆。

    珞巴族也有记属相的习惯,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年。鼠和马,狗和龙,猪和蛇,鸡和兔,猴和虎,牛和羊是相克的,不能通婚。

 

(36)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 mòhé)是满族的直系祖先,汉代至三国,满洲族先世肃慎人,又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时期,满洲族先世又称靺鞨。至宋辽时期称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今辽宁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女真人从此置于元朝统治之下。 
    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各部纷争,仇杀无止。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要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并吸收大量汉族,蒙古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日、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满族禁忌

(1)满族不许戴狗皮帽子、吃狗肉,最禁忌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满族过去忌吃狗肉,假若小孩一定要吃,须用一块布蒙起,给他躲着吃。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这些与满族的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关,也与狗在满族人生活、生产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有关。

(2)人们对乌鸦没什么好印象,甚至有厌恶之感。但满族人例外,非但不哄打乌鸦,反而对其倍加珍爱。在满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高高的索罗杆,这个就是为了喂乌鸦、喜鹊而立的,在索罗杆上面有一个斗,在斗里装有猪肉、猪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来喂乌鸦和喜鹊。那么乌鸦为什么能够得到满族人的敬重呢?相传,满族始祖老罕王努尔哈赤在一次战斗中,他带着几个人与敌军遭遇。众多的敌兵眼看就把他们给包围了,万般无奈,老罕王努尔哈赤只好让所有的人都躺在地上装死,这时正好有一些乌鸦和喜鹊飞了过来,并落在了他们的身上。敌兵上来后一看,有许多乌鸦、喜鹊落在他们身上,就误认为这些人都死了。这样就骗过了敌兵,老罕王努尔哈赤他们死里逃生。从这以后,满族人每到祭祀时,都忘不了乌鸦的恩情,总要拿一些猪肉、下水和米之类的食物来喂乌鸦和喜鹊,如果谁要是哄打乌鸦和喜鹊,那就要遭到众人的谴责。

(3)满族崇尚西方,以西为上。所以西炕是供奉神明和先祖的地方,不许随便坐人。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过世,人去世入棺后由窗户抬出。

(4)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禁忌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人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曰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5)产忌。怀孕5月以上者,禁入马棚,亦不准牵马。产房内禁放玉器,产妇亦忌见玉器。故产前须把所有玉器拿出产房或用红布包好。

(6)婚忌。旧时满族有不与汉人通婚的禁忌习俗。俗语云:“旗民不交产,满汉不能婚”,此禁忌现已改变。

(7)丧葬禁忌。忌棺材从门而出,认为门是为活人所设,死人不可用,故有窗户出棺之俗。孝子治丧后,百曰内忌剪发,禁止参加宴会及娱乐活动。送葬后,亲人不许在家哭,否则会再死人。禁外人,包括亲友,穿孝孕妇进入住宅门。

(8)满族及其先世风俗,禁止女子裹足,一向保持天足。清入关前,满族进入辽沈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亦有妇女效法汉族裹足之习。崇德三年(1638)七月,清太宗为此下诏严禁满族妇女“效他人裹足”,违者重治其罪。其后顺治、康熙年间也曾屡次限制满族新生女子裹足,这一措施保持了满族固有传统。

 

(37)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毛南族禁忌

毛南族信仰万物有灵,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灵及万物有灵甚于宗教。

  毛南族的还愿仪式中,穿插有跳神的舞蹈动作,其中这一舞蹈部分,毛南话叫“条套”(tiao tao),即跳还愿舞。这种舞蹈是毛南族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艺术。

毛南族的还愿祭祀很有特色。吉日一到,白天先做摆供桌、搭神坛等准备工作,晚上才开坛祭祀。届时师公来到主家主持还愿仪式,一共摆六张供桌:

(1)许愿桌:摆在屋檐下靠右一边,桌上放七个碗、七个酒杯。其中三个碗分别装饭、豆腐和熟猪肉,每碗插三根香;三个碗装生鸡血;另一个碗装白米。七个酒杯横摆在最后,桌的两头各摆一只活鸡,桌前放一个簸箕,供师公甩符筶(卜卦的法器)用。师公坐在桌前,头戴乌纱帽(用马尾编织而成),左手持简符(师公们说它是护身符),念咒语,打符筶,其意是向神灵祷告:今天主家向你们还愿了,请你们入筵领愿吧。又向四方八面撒白米,表示给神灵引路。

  (2)亲官桌:这桌摆在屋前的左角,桌上摆一挂生猪肉、一个碗,碗里有饭、豆腐和熟猪肉,插三根香。还有一个酒壶、六个酒杯。桌边摆一张靠椅,用红毡覆盖,上面撑开一把伞。这桌是忖为来贺筵的宾客准备,说是万一宾客在途中被阴鬼附身,进门之前,先到这桌上敬一杯酒,表示驱除阴鬼,洗净身驱,然后入筵才安然无事。

  (3)保筵桌:摆在中堂神龛下,是专为敬请三界公爷来保筵而设的。桌上放三个碗,一个装饭,饭上插几片柑子叶(代表果品),还有一些零钱;一个碗装饭、豆腐和熟猪肉,插三根香;另一个装白米。师公念咒语、撒米引路,敬请三界公爷来保筵。

  (4)敬宗桌:摆在祖宗灵位前,桌上除碗盏外,桌边还有一着乳猎,两只鸡,上香敬请祖宗返乡入筵。

  (5)洗面桌:摆在主家卧室门边,万岁娘娘一降临,先到这里洗脸用餐。

(6)剪花桌:摆在主家卧室门的另一边,与“洗面桌”相对。一个子女双全的族公坐在桌边专门剪花;一个子女双全的族奶在主人的卧室里绣花。剪花和绣花者在开坛期间不能出去,更不能到村上串门。据说,如果出去串门,会把主家的福气带走。

 

(38)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仫佬族

 

仫佬(mù lǎo)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求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仫佬族禁忌

(1)饮食禁忌:忌吃猫肉、牛肉、蛇肉。其中罗姓、吴姓还禁吃狗肉和动物的内脏,认为吃了会招致灾异。不能在家煮狗肉,因狗带秽气,会犯灶君。

     (2)生活禁忌:外出经商禁忌煮饭不熟和打破碗碟;买小猪忌妇女看见,怕猪不好养活,长得慢;男人身上有创伤不能给妇女看见伤口,怕伤势不好。

     (3)禽鸟禁忌:忌闻乌鸦连声叫喊,认为它是来预报祸事,如果在个人头上叫,认为个人将有祸事,如果在村边叫,认为村里将要死人或有其他祸事发生;忌家中母鸡学着公鸡啼,认为这是家中要有祸事,就要去找敬婆(巫婆)问神问鬼。

 

     (4)祈禳祓除禁忌:家中不利或村里人畜不安,往往请鬼师作法祈禳,名为“遣屋” 或“遣村”。搞这种祓除(fú chú,一种原始宗教仪式)的人家或村寨,便在门口或村口置一竹织猪笼,上插竹枝一条,意为“封屋”或“封村”,禁止外人进屋或进村,禁期三天。

     (5)婚丧禁忌:新娘出嫁,出门后不得回头看,进新郎家时不能踏门坎;抬棺出门时,不能碰大门两侧。

     (6)耕作禁忌:二月初一不能下地干活,否则地里会野草丛生或将有灾祸降临;下玉米种的头九粒要屏住呼吸,不能讲话,否则玉米长不好;播种要忌火日,否则庄稼会受旱枯死;播种前三天不能理发和洗头;五月分龙日忌挑粪下田,否则认为会天旱;六月初一不做工;立夏日忌在村头巷口及田野露天烧火堆;挖煤时,不许讲危险的话;有些地区仫佬族忌种木薯,认为如果种木薯,木薯上一层灰色的东西会传到附近稻田的谷穗上,使谷粒不饱满,甚至全部失收。

 

(39)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普米族禁忌

每个民族都有一套建立在各自信仰基础之上的禁忌制度,通过这些不成章而又具有强大神秘力量的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普米族一些古老的禁忌制度,长期以来,无形中已成为人们的传统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准则。

  (1)神灵禁忌 普米族信奉万物有灵,对神灵具有虔诚的敬意,因而产生了许多不能冒犯神灵的禁忌,例如:如家神“宗巴拉”前不能摆放秽物,不得跨过火塘,不得将脚伸入火塘,不得在火塘边摆脏话,烧火做饭时不得将水溅入火塘。在锅庄上,火塘上方的神台上不能摆放不吉祥的东西,不得攀踏神台,不得用扫地的扫把扫神台等,否则家神会生气,家里会降临灾难;祭祀祖先时要严肃认真,不得有说有笑,更不得哭闹,否则会得罪祖先,家神不显灵;在外不得在神灵居住的地方进行破坏活动,如在设有祭山神祭坛的神山上放牧、玩耍、搬弄祭坛的物品、或砍伐树木;在龙王神居住的龙潭也不得放牧和砍伐树木,遭踏祭祀设施,否则神灵会让人不得安宁,灾难会随时降临你的头上;如果违背上述禁忌,都会得罪神灵,它们采取一些法术,让人不得安宁,或给人间带来许多灾难。

  (2)行为禁忌:普米族常见的行为禁忌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例如:清早起来不能提梦话;见过路人不能乱吼乱骂;客人离开时不能随手关门;不能咒骂驮马和耕牛;不能毁坏地界水界;对长者父母不能开玩笑、讲坏话或说谎话;不能戴着斗笠帽进屋,否则晚上会梦游屋外;不能打骂病残的牲畜;不能看不起病残的人;不能用刀砍门槛;妇女不能杀鸡宰羊;丧葬中不能开玩笑或大笑;不能睡着吃饭,否则会变成蛇;不能在房顶上玩耍;小孩不能玩火;不能在屋里唱情歌;吃饭时父母不能打骂孩子;不能从长辈面前走过。

 

(40)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羌族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树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羌族禁忌

(1)孕妇不能进新婚夫妇的新房;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产妇未满月,不能进灶房,怕得罪灶神和家神菩萨;也不能见生人。

(2)病人忌见生人,并在病房外立一条板凳,以示拒绝外人入内。夜间

禁止在病人房里吹口哨。

(3)饭后不能把筷子横放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蛊,因为这是敬鬼仪式。

    (4)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 

     (5)忌坐门坎和楼梯。

     (6)正月初一忌大声叫骂,并把火钳、绳子、菜刀藏起来,因为这些东西象征不吉利。

(4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主食以面粉为主。家常品种有花卷、馍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撒拉族禁忌

撒拉族的民间禁忌大都是从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来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禁食猪肉和自死的动物肉,禁食驴、马、骡、猫等动物肉,

禁饮动物的血。不食有病之物和不带"大净"之人宰杀之物。         (2)禁忌喝酒、吸烟。

(3)严禁无大、小净者手摸《古兰经》或其他经卷。

(4)禁止求神问卜、相面算命,严禁赌咒和相信咒语咒术。

(5)禁止与三代以内的亲属子女结婚,严禁遗弃子女、虐待妻子。

(6)严禁在村子里或家中或男女众人场合唱“花儿”、“玉尔”等

情歌。

(7)穆斯林去世不能说“吾力”(死),而说“吾常吾力”或“口唤吾力”;宰牛宰羊,不能说“吾力得尔”(杀),而说“加热”或“则卜海艾提”;穆斯林的遗体,不能说“吾力干克西”(死人),而说“埋依体”或“思尼黑”;“唱歌”不能说“玉尔拉”,而说“唱那”或“奥哈”等等。

 

(42)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畲族

 

畲族(shē)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畲族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民族,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至今还保持很多古雅、淳朴、优良的传统礼俗。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畲族禁忌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禁忌,如男子十八岁不结婚。不吃狗肉,不抬轿子,不吹喇叭,不当乞丐,不做民夫等。

节日禁忌多,如正月初一,忌挑粪,忌抬轿、吹喇叭;忌当乞丐;忌食狗肉。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43)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水族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在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余者散居于广西西北部。

水族禁忌
(1)婚姻禁忌:严格恪守“同宗同血缘不娶,民宗异氏族开亲”

的原则,违者受习俗法惩罚。新娘出嫁途中,忌踩同日出嫁新娘的脚印,忌踩抬过死人的路段。若遇之,须绕道而行或由兄弟背其走过。
    (2)房事禁忌:新婚之夜忌同房,是夜有伴娘陪新娘,新娘回门后夫家请回,夫妻方可同房。忌在堂中同房,否则会玷辱祖先神灵。出门忌同房,认为对他人不礼貌。

(3)生育禁忌:忌在娘家分娩。若遇意外,只可在野外树林或山洞生产,满月后方可进娘家门。初背婴儿回娘家须避开水书上的凶煞日,并在背带上插上草绳索用以驱邪。产妇忌食酸辣食品,忌听及鞭炮,铁炮等噪音。

(4)丧葬禁忌:忌死者死于凶日,若死于凶日,须采取禳解措施,否则认为祸事迭起。寿衣忌双数。出嫁女子忌在娘家寿终,若万不得已,须抬出村外让其落气,并葬于僻远的山洼。在外死亡者,严禁抬回寨内,只能在寨外搭简易棚子祭悼。丧眷忌食荦,安葬死者后方可。丧期忌同房。忌铜、铁、桐油入棺木或墓穴。

(5)礼俗禁忌:忌以狗、白鸡待客,尤其是待岳父母及亲朋好友;忌以冷菜残羹待客;待客忌无酒。忌让客人孤身而眠,一般为男主人陪男客宿,女主人伴女客眠。

(6)生活习俗禁忌:岳父与女婿忌互赠狗;外出行旅忌见孕妇;外出途中忌见异常现象。如清泉暴涌污水,野地突冒水柱,男女交合等,忌见呆滞不飞不走的兽鸟;忌蛇入屋;忌野兽入村; 5岁以下孩童忌吃鸡肝、鸡胗;少年忌吃鸡翅尖。

(44)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1954年7月17日建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塔吉克族禁忌

生活在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禁忌,这些禁忌代表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在肉食方面他们不吃病死、打死的牲畜和动物的血,并忌食猪、马、驴、狗、骡等家畜的肉,同时也不食狼、熊、狐、兔等野味。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棒打羊、牛等牲畜,并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羊在产羔时去观看。

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欠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日他们也不去讨债务,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他们特别爱惜粮食和食盐,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长者尊敬,对幼小扶持帮助,对朋友忠诚,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否则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45)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塔塔尔族禁忌

塔塔尔族最禁忌猪,不吃猪肉。禁食驴、狗、骡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内)。禁忌把猪肉带进清真食堂,

禁忌在水渠、水池、水井、涝坝附近洗衣服,禁忌在涝坝内洗澡、游泳。交谈和吃饭时,最禁忌擤鼻涕、吐痰、打哈欠。

忌与妇女开玩笑和动手动脚。在有群众的地方,忌光着上身,更忌穿背心、裤衩到塔塔尔人家里去。

禁忌在住房附近、水源旁边、清真寺、墓地周围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

 

(46)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土家族禁忌

(1)岁时节日禁忌。农历腊月二十九日,年饭上甑后,妇女忌动针线。腊月三十忌挑水,不准杀生,意为让各种动物安全愉快地过年。正月初一早,未吃东西前,忌言不吉利的话语;不说忌吵架、骂人、哭泣;正月及农历七月的初一至十五,忌给孩童剃头。每年小暑前,从辰日到丑日止,禁宰杀、钓、猎,忌穿红衣,忌举乐。

(2)饮食禁忌。吃饭时忌端碗立于他人背后,面向其背吃饭,忌幼童吃鸡爪,亦忌吃猪鼻,忌吃猪尾;忌吃敬神祭品,未婚男女包括儿童忌吃猪蹄。

(3)回门禁忌。新娘回门时,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4)孕期禁忌。孕妇不可在屋内用刀砍物;不可将线绕于颈间;禁孕妇屋在内钉木桩或钉子;禁在孕妇家中动土、折门窗、随意移动已固定的家俱,重撞房屋等。

(5)图腾禁忌。白虎图腾是土家族人民比较普遍的图腾信仰。土家族人以白虎为图腾崇拜,尤以“坐堂白虎”为甚。昔日,户户设坛祭虎神,或在神龛上供坐堂白虎,或挂中堂白虎,现今土家族人的习俗中,对白虎有敬、畏之分,其大体分野是鄂西为敬、湘西为畏。并禁忌“虎”字,多以“猫”代之。 
 

(47)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仡佬族

仡(此处读ge ,不读yi)佬族聚居区地处黔北,在贵州与四川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降雨量高于全国平均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多在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目前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过去认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但是2008年底贵州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九天大濮史录》一书,证明仡佬人有自己的文字——仡佬文。此书被称为“天书”,对仡佬族的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仡佬族禁忌

仡佬族在年节、生产、生活中都有一些禁忌,至今仍为人们所遵循。违反禁忌会遭到家人、族人的指南。过年期间的禁忌最普遍、最多,如:不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吵架、不能打破东西、不动用针线、刀斧、不扫地泼水等等。

能说仡佬语又能讲汉语的地区,在举行祭山神、做仪式的全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得讲汉语。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不得登娘家的楼。妇女怀孕期间,有的不能吃猪羊肉和鱼;牲畜产仔,厩门上挂竹筛和油壶,并在厩四周撒灰一圈作为标志,防止孕妇走近或进入厩内。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半个月内,不得在屋外晒晾酒衣物。三月初三,不上山砍柴割草。

  立秋之日,无论男女不得外出劳作。这天外出劳动称为“踩秋”,俗语有:“一年踩秋,十年不收”之说。

(48)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土族

 

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多万。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

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土族禁忌

土族人在生活习惯、喜庆节日、婚丧礼俗和宗教信仰中有不少禁忌:忌吃圆蹄牲畜如马、骡、驴的肉,并忌外人携带圆蹄牲畜的肉到家中食用。

    忌在牲畜棚圈内大小便。此为弄脏了棚圈,会影响牲畜的健康成长和繁殖。忌在畜圈内清点牲畜。

    忌妇女骑牲口,只能由男人骑,妇女尾随其后;忌妇女穿短衫,在长辈面前脱帽;忌妇女、服丧孝子进入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忌妇女到“神山”、“神泉”禁地。

    忌男子随便进入青年妇女的卧室;长辈去世一年内,禁穿红戴绿,禁过节。

    给客人倒茶,忌用有裂缝的碗,端送茶时,忌单手给客人,要双手递给;忌在客人面前吵架、打骂孩子。

    忌不打招呼就突然进入他人家门;禁止在水源附近洗涤衣物和便溺;禁忌夜间从家里往外拿东西。

随着土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土族的禁忌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有的被保留,有的被放弃。

(49)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佤族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

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奖。

佤族禁忌

佤族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人不能从火塘跨过,脚不能搭三角架上,也不能用柴棍敲打三角架。禁忌送给少女装饰品;禁忌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或家中妇女生小孩,忌外人进入。忌送人辣椒、鸡蛋、胡椒;忌:属鸡、狗、猪、牛、马,日不出卖或宰杀上述牲口,但购进则吉。忌:白鸡、老鼠肉、蜂儿不能待客。忌:第一碗酒或茶敬客人,要自饮以示无毒。忌:孕妇忌食因祭祀献神所宰杀的动物肉食品。

 

(50)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维吾尔族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禁忌

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宰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

  交往禁忌 吃饭或与人交谈时,最禁忌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

做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

服饰禁忌 禁穿坦胸露背的衣服及过于短小的衣服,反感穿背心、短裤在室外活动和做客。

 

(51)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现代乌孜别克人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乌鲁木齐、伊宁、木垒、奇台、塔城和南疆的喀什、和田、莎车、叶城等县、市,其中以伊宁居多。中国的乌孜别克族地区普遍说维吾尔语,使用维吾尔文。但无论是楼房,还是平房,都喜欢在屋顶上修建一层带阿拉伯、伊斯兰风格的圆形拱式顶楼

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乌孜别克族禁忌

餐饮禁忌: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猪肉、狗肉、驴肉、骡肉,不吃动物的血。用餐时,长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座。家庭人口多的,还分席用餐,妇女和孩子另设一席。许多食物可用手抓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现在大都改用筷子和匙子,但仍有些妇女和孩子,尤其是在牧区,仍以手抓食。吃饭时还严禁脱帽。乌孜别克的饮食习惯与维吾尔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似,都受到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响。

礼貌待客: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咳嗽,大声说话,否则会认为不尊重人。不能大声喧哗、咳嗽等。

盛会禁忌:外人不能随便进入新婚夫妇的房子。妇女分娩时,丈夫不能进入产房;产妇在七天内不得外出;谁家生了小孩,都要向亲友报喜,亲友一定要备礼相送;在产后的第二天给婴儿命名,一般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给孩子命名,或是请阿訇或某些宗教人士命名。生产后十一天要宴请亲友,亲友向婴儿送礼物,母亲把婴儿抱出,放入摇篮。四十天后,给孩子行“洗礼”。

宗教习俗:对于伊斯兰教教徒来说,“古兰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教徒要遵守念、礼、斋、课、朝五功。清真寺和“麻北”(墓地)是十分清净的“圣地”,路过“麻北”不得随地吐痰,更不可在其附近大小便。

 

(52)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锡伯族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锡伯族禁忌

锡伯族的禁忌范围十分广,包括婚姻、丧葬、礼节、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住、行、饮食等方面,禁忌是民俗信仰的一种消极防范措施,有的在历史过程中已逐渐消失,有的则传承至今,成为民间礼节、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有如下一些禁忌:

饮食忌食: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不戴狗皮帽、狗皮手套,不穿狗皮裤、狗皮袄,不铺狗皮褥,不盖狗皮被;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桌子、碗碟;不准在站立行走时吃饭;禁止把吃剩的馍馍、面条等等。

着装禁忌:睡觉时不能把裤子、鞋袜放在高处,忌从衣帽、枕被上跨过,更不能坐枕头上面。

节日禁忌:正月初二到十五,妇女禁做针线活,称为“忌针”。二月初二禁去劈柴。大年三十忌在别人家吃饭。大年初一到初五,不准向外倒尘土污水。不准顺着烟炕道睡觉。

其他习俗:妇女不准缠足裹脚。堂兄妹和同姓间禁止婚配;忌单日结婚,因为婚配是成双的喜事;忌闰年办喜事、盖房子;忌在父母大寿年份办喜事;忌一年内办二到三次喜事;已婚的姑娘,婚后三年内不准在娘家过春节,看娘家灯;妇女怀孕时不可干重活,不可看死婴、听凶事和使人伤心的事;妇女坐月子期间禁吃凉性食品,禁碰凉水,忌过度伤心;家有病人,小孩出水痘,妇女生小孩等,要在大门口挂上红布条或一小束草,禁止外人入内。锡伯人死后,亲人在给死尸行洗礼、穿寿衣之前忌嚎啕大哭;报丧时忌直说“死”字,而用“殁了”、“百岁”等语来代之。晚辈不能和长辈抢道,抢门,不能直呼老人的姓名。长辈讲话,年轻人不能随便插话。遇到长辈,年轻人要下马,打千问安。忌动客人的东西,忌在客人面前谈论东西的价钱,忌问客人走的时间。客人忌站主人的门框上,忌坐西炕等等。

(53)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瑶族禁忌

孕妇禁忌:产妇不满月,外人有得进家门。正屋门口不得晾晒衣服,不得坐门坎,家中不许吹口哨。产妇、孕妇不能在神桌前停留。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访问禁忌: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

生活禁忌:男女的“皇帝头”,任何人不能触摸。神桌上禁放杂物。不能踩跨火塘和往火塘内吐痰,火塘上的三脚铁架不能随便移动。不能踩坟墓和在墓地炸石挖土。严禁砍伐村前寨后的风水林。 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  
  祭祀禁忌: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54)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裕固族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裕固族约1.2万人(1990年)。为回纥后裔之一。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在日常生活中禁忌较多,强烈地渗透着宗教文化意识。

裕固族禁忌

过去,裕固族逢六月、腊月不动土,不做农活,平日不随意挖井掏泉。逢虎、狗、鼠、蛇日(用十二属相表示的日期)不搬帐篷。逢单日不出门办事。每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日不出卖牲畜。在草原上禁打哈拉(即旱獭)。

裕固族户族辈份比较严格,晚辈禁叫长辈的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晚辈骑马路遇长辈,须早早下马在旁恭立问候。

裕固族人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俗人骑马经过寺院时,很远就要下马牵马而过;搬家时驮物的牦牛、牛马羊群和人只能从寺院后面经过;在寺院附近不能大声说话、喧哗;到寺院拜佛进经堂时男人由左边进,女子由右边进,男人必须脱鞋进左脚,并用袖口捂嘴,用左手点长明灯。妇女进寺院不得随意走动,必须靠墙边行走,叩头时也只能靠边;妇女不能到佛像跟前去,产妇不准进寺院。

  裕固族人帐篷正上方设神塞,过去都敬“点格尔罕”,传说“点格尔罕”穿红衣,骑红马。故俗人穿红衣、骑红马不准进帐房,进者被视为冒犯神灵。凡是到别人家作客,携带的枪支、弹药、牧鞭、生肉不准带进帐篷,必须在帐篷门外交给主人,方可进入帐房。

  客人进入帐房后,按男左女右分坐,坐序按客人身份、辈份、年龄排列,身份高、辈份大、年长者为上。正上方客人不能坐或走过;主人给客人双手递茶碗、饭碗,也从上席开始。给客人斟茶,盛饭均由主妇操作,客人不得自己动手,不得随意拿饭勺或茶壶,主人请客人用餐时,客人不得走动。

裕固族还禁食尖嘴圆蹄动物肉,如鸡、大雁、地鹤、鱼、马、驴、骡肉,禁食狗肉、旱獭肉。裕固族牧民养的牧狗,一直把它养到老死,挖坑埋掉,不剥皮不食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习俗的改变,现在对鸡肉、鸡蛋、鱼肉已开始食用,对驴马骡肉一直禁食。如果猎获了野鸡,拿到裕固族家,一是不让拿进家,二是锅不让你用。

(55)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彝族禁忌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忌用餐后把汤匙和碗盆放在边沿上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禁忌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禁忌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禁忌触摸男子的“天菩萨”,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禁忌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

(56)中国少数民族及其禁忌之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禁忌

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接受了某些民族习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俗禁忌。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主要禁忌有:
    1、喜庆日忌穿白色衣服。认为亲人去世后才披麻戴孝,穿白色的衣服不吉利。当然现代人结婚时新娘白色婚纱例外。
    2、对人忌说“13点”,这是一句瞧不起他人的骂人话。
    3、忌说男人“乌龟”。如果说某某是“乌龟”,就等于骂他是个不中用的男子,连妻子有第三者也不闻不问。
    4、许多地方忌用“4”字。因为“4”与“死”的谐音,如有些医院的病号和病床忌用“4”来编号;有些楼盘没有用“4”编号的楼层和房号,而用“13B”代替“14”层。
    5、热恋中的男女,忌同吃一只“梨”,因“梨”与“离”谐音之故,还有探望病人的水果忌送“梨”,原因同上。
    6、乔迁新居、祝寿禁忌“送钟”,因“送钟”与“送终”同音。若以“时钟”作贺礼,要说成“送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