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天下事手抄报:中国武装力量介绍-空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1 00:36:53

中国武装力量介绍-空军 之一

目录介绍

1.飞机
-战斗机 (2 )
-强击机 (28)
-直升机 (32)
-轰炸机 (38)

-图片    (44)
单一产品
-歼10    (65)
-歼 9    (70)
-歼11    (72)
-WS10发动机   (90)
-轰六     (114)
-成飞132 (165)
-su30mkk    (174)  

-su30mki    (186)
-座舱及雷达系统   (193楼)
[119]运10   


[1]:歼-7型战斗机  

  歼七战斗机是我国空军主力战斗机之一,是我国在吸收米格21战斗机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了适应现代空战的需求,中国相继发展了歼-7E和歼-7FS战机,这不权改进了战斗机的性能,也为我国发展新一战斗机积累了宝贵经验。

  歼-7E的主要改进方面有:将三角翼该为双三角翼,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这一设计为国内首创;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天线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导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从歼-7E的改进改型来看,该机最突出的改进是近距格斗能力的大幅提升。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别外,由于换装了WP-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PW-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E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E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 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歼七的最新改进型就是歼-7FS,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改变了原机头进气方式,即演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飞行时的进气效率,从而使飞机的姿态机动能力增强。

  原来的歼-7系列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只能装在直径狭小的进气口整流锥内,雷达扫描天线的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若太大会造成进气量减小,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求),所以仅装备小功率的测距雷达,如GEC-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逻兵”226型火控雷达。它的作用距离基本在20千米左右,而且只能跟踪/攻击单一目标,无法赋予战斗机进行视距外空战能力,从而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歼-7FS通过上述巧妙改进之后,雷达舱允许装置的雷达扫描天线直径超过了600毫米。完全可以选用类似于俄罗斯“甲虫”系列的先进火控雷达作为标准装备。“甲虫”雷达为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制导多种导弹,其对雷达反射截面为3平方米的目标的搜索/跟踪距离,前半球超过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它还具有上视、下视能力,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能引导中距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其中的2个目标,这赋予了歼-7FS视距外空战能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动力性能,歼-7FS换装了涡喷-13F II(WP-13F II)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原歼-8 II型战斗机上装载的涡喷-13(WP-13)型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推力进一步增加到78千牛(约8000千克),这使得歼-7FS的机动能力较原歼-7系列战斗机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从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等等。

  歼-7FS还将逐步改善其机载电子设备,计划更换雷达冷却系统、电路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武器管理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多功能座舱显示器。并准备将机翼修改为与歼-7MG相同的“双三角翼”,以进一步提高其近距格斗时的机敏性。

[url]歼-7基型[/url]

2005-08-25 10:22:01

 

[2]:歼-7基型

歼-7战斗机,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战斗机,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有多种改型。下图也是歼-7原型机,采用米格-21F的前开式单框座舱盖。

米格-21是最有名的战斗机之一。在飞行史上,从来没有一种飞机有那么多种改型(30多种),被那么多国家采用(49个国家),并被用于那么多实战中。在苏联,共有15种主要改型的米格-21在三处工厂批量生产了28年(从59到87年)之久。

米格-21的几种原型机曾创下了不下17个世界纪录。米格-21总产量超过8000架,现在还在各国空军服役的尚有5500多架。

米格-21的研制始于54年,原型机很快就在12000米高度飞出马赫2.05的速度而且分别59和60年打破两项当时世界飞行速度记录。在1958年,以此原型机为基础的米格21被批准量产。米格-21与米格-19相比有了重大改进:发动机提供充足动力,使战机的推重比,爬升率,最大速度,加速性都有所提高;武器系统更完善,外挂武器从米格-19的20种增加到68种;维护保养性能好。

 

 

2005-08-25 10:22:01
[3]:捷克,印度,中国都取得了米格-21的生产许可,在自己的国家大量生产该型战斗机。我国由50年代末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我国,尤其是生产技术。甚至在莫斯科航空界上米格-21公开亮相后,苏方对我国的答复竟然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型号的飞机”。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因此我国的米格-21研制历程与印度、捷克非常不同。

这一过程是痛苦而卓有成效的。之前国内科研机构曾构思过东风-113高空高速战斗机,但因好高骛远,很快被迫放弃,科研力量的思想变得更脚踏实地。1961年国内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工作,赋予这一新歼击代号“62式”。次年5月,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局联合做了部署。其深远意义在于为自行设计先进的歼击机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技术摸透”的步骤,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仿制,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了经验。

锻炼技术水平的另一途径是开展对西方国家飞机的分析研究,兼收并蓄,吸取诸家之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前后对5种歼击机和高空侦察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研究报告,绘制了部分图纸,搜集整理了某些飞机可供借鉴的技术。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其中包括26种新合金、涂层等新材料,试验并掌握了46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实践证明,用三年时间对米格-21飞机进行“技术模透”的决策是正确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技术摸透”为歼-7的研制和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歼击机,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64年,62式改名歼-7。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进气道进气锥可分三级调节。发动机为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涡喷-7是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63年按前苏联Р11-Ф-300发动机开始仿制的,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1980年后涡喷-基型基本停产。在使用初期出现了不少影响可靠性、耐久性与维修性的结构问题,通过改变结构、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基本排除故障。改进包括,新工艺制造的涡轮叶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则重新设计。后期的涡喷-7的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

歼-7基型揭开了歼-7系列的序幕。此后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
2005-08-25 10:22:01
[4]:歼-7基型性能: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45米
机高 4.103米
机翼面积 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 57度
实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机内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 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由于沈飞承担了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人物,歼-7基型研制成功后,研制工作交由成飞执行。歼-7I是由歼-7原型改进而成的昼间防空型,于1969年6月首飞。实际上此时歼-7I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文革影响,研制一直拖到了这个时候。I型的左翼根增加1门航炮,解决了部队反映火力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起因是米格-21研制时为减轻重量,削减了一门机炮。进气道调节锥改为无级调节,以提高水平加速性能。进气道唇口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这一变化改善了低速飞行时的空气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唇口的变化更深层的含意是反映了歼-7在解放军中的作用,并不象苏联那样用于截击,而是用于夺取空中优势,需要更强的低速空中格斗能力,而不是高速冲刺截击能力。
2005-08-25 10:22:02

[5]:歼-7I衍生出歼-7A出口型    发动机采用涡喷-7乙(WP-7B)型,加力推力提高到58.8千牛,寿命延长。1965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黎明机械公司联合在涡喷-7甲的基础上改型发展乙型。01批次发动机性能与涡喷7-甲相同。69年转至黎阳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第二设计所继续研制改进,成为02批。1979年8月正式定型,首翻期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

A型的减速伞舱移到了垂尾根部,改变了减速伞力矩,缩短了着陆滑跑距离,同时避免了降落后开伞时尾焰的灼烧,这一改进为后续的改型沿用。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换装了部分电子设备。另外为布置空空导弹加装了一些电缆。A型出口埃及90架,12架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16架。出口埃及的歼-7A后来改进到了歼-7B的水平。I型和A型与米格-21早期型号一样,采用宽翼弦垂直尾翼。

因为文革影响,I型之后的改进型号很晚才出现,这一状况导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解放军战斗机部队在质量上比拥有米格-21改进型的越南要差。歼-7Ⅱ就是I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日由余明文驾驶首飞。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I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上图),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原本的用意是在弹射时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但由于这种联动系统比较复杂,加上加工质量粗糙,所以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容易出现故障导致伤亡。因此Ⅱ型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苏联的米格-21也存在同样问题,也经历了这一改变。阻力伞舱移至垂尾根部。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增设有一个容量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

Ⅱ型还采用了于1975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可靠性更高的II型(HTY-2)火箭弹射座椅。该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加速平稳,减小了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弹射条件为地面高度,时速超过260千米。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千米/小时。但该型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85年连续5次挽救了遇到飞机故障的飞行员,颇受好评。

Ⅱ型改装涡喷-7乙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利用了已在涡喷-7A发动机上的新型材料,以及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成功经验。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避免歼-7/米格-21F飞机普遍存在的后机身被烧事故。

歼-7B是歼-7Ⅱ的出口型,1982年5月首飞。它使用更先进的弹射座椅,翼下可兼挂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主要是法国魔术R.550近距空空导弹,或国产霹雳-2导弹,换装煤油启动的延寿涡喷7-乙发动机。改装了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仪表,飞机的主要成品、附件的寿命有所延长。B型出口埃及(由A型升级,下图,可见歼-7A上座舱后部的小窗口仍然保留,机炮有所不同),出口伊拉克约90架,苏丹22架,其中7架于1996年后交付。伊拉克的歼-7B在与伊朗的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海湾战争中则只有挨打的份。有意思的是后来伊朗也购买了少量歼-7N型战斗机。

 

 

 

[6]:90年代出口斯里兰卡的4架歼-7BS,是B型的简化版本,取消了平视瞄准系统等先进设备,采用国产电子设备,有四个武器挂架。 2005-08-25 10:22:02
[7]:歼-7ⅡA是在歼-7Ⅱ的改型,于84年3月7日由余文明驾驶首飞。ⅡA型加装了引进的先进火控设备。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并改为固定式。雷达天线罩得到改进。垂尾顶部安装有甚高频(VHF)天线。

下图为解放军歼-7Ⅱ和机群。
2005-08-25 10:22:02
[8]:歼-7M是歼-7系列中以ⅡA型为基础重要的出口型号,1983年8月31日首飞。歼-7M的研制过程颇有戏剧性,改革开放之初航空工业部决定以歼-7飞机为窗口引进英国的航空电子火控设备,为空军改装100架歼-7,点名让成飞的屠基达同志参与并主持专家组与英方马可尼公司谈判。屠基达等中方人员当时对平视显示器、武器瞄准计算机、数字电路等先进技术的情况了解不多,经过反复学习、咨询和谈判,初步确立了引进马可尼火控设备的方案。

但此时国民经济调整,上级决定撤消马可尼引进项目,空军也表示不要改装后的飞机了。屠基达认为,令歼-7实现平视显示和快速热线射击非常重要,而且多达4000万人民币的合同预定金、银行信贷、保险、手续费等也已支付。因此兼任歼-7M型外贸歼击机总设计师的屠基达,积极和领导机关研究万全之策。最后上级同意用马可尼电子火控设备先装在M型上出口,解决缺乏引进资金这一矛盾。这样做,不仅工作量大,有技术风险,而且原本参加引进生产线的专业厂已全部退出,领导机关的联合办公也已撤消,全部专业技术工作只能由成飞公司自己承担。特别是部分人置疑马可尼、歼-7M等项目已经变成了单纯的进出口业务,流言蜚语甚多。最终成飞通过艰苦努力,打破国内新机研制的程序惯例,制造上先通过10架飞机的制造,做好1300多项新零件的工艺鉴定工作。引进合同和到2亿多美金的出口合同胜利实施,以引进设备改装的歼-7M型诞生了。
歼-7从I型、II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前后共达30多项改进,仿制色彩渐渐消失,创新色彩日渐突出。1985年歼-7M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又荣获国家首枚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金质奖,成为国家拿在手上的最好的轻型歼击机。歼-7M飞机在第一个出口合同之后,从1987年起,又开创了向其他几个国家改型出口的途径,成为我国唯一在国际军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飞机。该型号引进国外7项电子火控设备,提高了弹射座椅的性能指标,翼下挂架可挂霹雳-2、霹雳-7导弹或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为此进行了相应的外挂系统改进工作。翼下增加了一对外挂点,可挂火箭、炸弹、副油箱(机身挂点800升,翼下挂点500升)。采用了新型防鸟撞风挡。起落架得到了加强,换装寿命延长的涡喷-7乙(WP-7BM)发动机,推力3420千克,加力推力6100千克。WP-7BM是国内延寿改型涡喷-7乙B的出口型号,81年通过技术鉴定,首翻期为200小时,总寿命为600小时。

M型改进的核心是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包括GEC·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的平显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平视显示器HUD和武器瞄准计算机WAC;一部新型抗干扰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新型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等。在外观上看,M型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向右侧,歼-7Ⅱ则设在机头下面。

M型的武器装备包括两门30mm机炮、两枚导弹、57或90mm火箭弹发射器、50到250不同等级的普通炸弹。我国空军也以上述标准改装了一批歼-7,代号歼-7ⅡM。M型曾出口孟加拉16架,缅甸24架,伊朗18架,津巴布韦22架。1987到1993年,M型共出口多达164架。1984年,在争取埃及的订单时,歼-7M败于法国幻影战斗机之下,说明即使M型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性能仍然是手头稍微宽裕的外国客户主要考虑的问题。遗憾的是,比歼-7M有阶段性提高的中国出口型战斗机,直到近20年后的今天现在还在研制之中。

2005-08-25 10:22:02
[9]:歼-7H(原歼-7ⅡH)是歼-7Ⅱ的改型。1985年3月首飞。该型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WP-7BM)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具有使用改进自以色列“怪蛇3”近距空空导弹的霹雳-8导弹的能力。但由于霹雳-8重量很大,歼-7必需加装200多千克的配重去保持平衡。直到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出现,才不再需要加装这一配重即可使用霹雳-8。 2005-08-25 10:22:02
[10]:歼-7MP是M型的改进型,1988年6月9日首飞。加装电子设备和座舱后视镜,改装外挂系统,可挂不同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弹、航弹。加装马丁·贝克10L零零弹射座椅。驾驶杆缩短了50毫米,减轻了飞行员手臂疲劳。MP最突出的改进是电子系统和显示系统,导航系统整合柯林斯公司的AN/ARN-147VOR/ILS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机、PROLINE II DME-42数字距离探测系统。我国共进口了约100套该类设备。雷达选用GEC·马可尼的“空中巡逻兵”雷达。歼-7P、歼-7PG、歼-7MB、歼-7N都是在MP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而发展的出口型。

2005-08-25 10:22:02
[11]:歼-7P/M两个型号采用的马丁·贝克公司MK.10L弹射座椅

2005-08-25 10:22:02
[12]:出口巴基斯坦的20架歼-7P,于1985年提出定货。巴军将P型改称为“天空闪电”(Skybolt)。P型可带一个中央机腹副油箱,两枚AIM-9P“响尾蛇”空导弹,以及两门北方工业公司(Nolinco)的30毫米机炮,每门备弹60发,有效射程800米。除AIM-9P/L“响尾蛇”导弹外,也可携带中国的霹雳-5、霹雳-7或者是法国“魔术”导弹。翼下有4个外挂架,可挂4枚空对空导弹。P型采用中国生产的IV(HTY-4)型弹射座椅,它可以在零高度和速度大于140千米/小时的情况下使用。IV型弹射座椅是在III型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但用于歼-7P,也用于中国的歼-8战斗机。该型座椅有良好的自动分离性能,先期弹出的稳定伞快速将降落伞打开。缺点是在起飞前必须打开至少11个弹射保险销。89年MP型开始交付巴基斯坦空军,至94年交付完毕。93年中国订购了意大利FIAR公司探测距离达55千米的GRIFO-7多模式火控雷达,用于替换巴方第二批购入的歼-7P使用的“空中巡逻兵”雷达。GRIFO-7的突出优点是使得歼-7P和MP具有了真正的全天候昼夜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据称巴基斯坦最初订购了20架歼-7P,后增购60架歼-7P,最终进口80架MP型。至1994到1995年,巴方的头20架歼-7P通过改装GRIFO-7雷达,升级到了第二批P型和MP型的标准。歼-7MP目前装备了巴空军第2、14、15、17、18、19、20中队。

中国为巴基斯坦建立的歼-6大修厂在歼-7P交货后,也开始执行大修歼-7P的任务。在一架歼-7P飞行800小时或约8年后,就必需进厂大修。更重要的是,涡喷-7B发动机的首次大修飞行时间仅为200小时。歼-7的机身大修大约需要30个星期,期间会将所有部件拆卸,进行全面细致检修。在90年代开始的大修中,歼-7P上的中国产电子设备被拆下,换上新的绝缘性能更好的电缆,更换全部橡胶密封件和部分输油管道。同时最重要的是,把GEC·马可尼雷达换成新的FIAR GRIFO7雷达。 歼-7N和歼教-7N是出售给伊朗的歼-7B型,根据伊朗军方要求做了少许改动。伊朗方面共订购了约20到30架歼-7N,可使用美国AIM-7P近距空空导弹和法国“魔术”导弹。为此进行了符合西方武器要求的军械外桂研制工作。但据称由于成飞和中航技在出口和后期维护的具体操作出现诸多与伊朗用户的矛盾,导致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伊方未再大量订货。
涡喷-7发动机图片

2005-08-25 10:22:02
[13]:喷-7BM(WP-7C)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性能(已用于歼-7M)

推力 42.1kN
加力推力 58.8kN
油耗 0.102kg/N.h
加力油耗 0.204kg/N.h
大修寿命 200h
直径 907mm
长度 46,000mm
重量 1,179kg

近年我国在多种歼击机的基础上研制了无人驾驶改型,具体用途据说与压制外国大型水面编队有关。下图为歼-7无人型。

[14楼]:涡喷-7BM(WP-7C)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性能(已用于歼-7M)

推力 42.1kN
加力推力 58.8kN
油耗 0.102kg/N.h
加力油耗 0.204kg/N.h
大修寿命 200h
直径 907mm
长度 46,000mm
重量 1,179kg

近年我国在多种歼击机的基础上研制了无人驾驶改型,具体用途据说与压制外国大型水面编队有关。下图为歼-7无人型。
2005-08-25 10:22:02
[15]:歼8型战斗机

  技术参数: 机长:21.52米

  翼展:9.34米

  机高:5.41米

  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

空重:9826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550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2M

升限:20500米           爬升率:200米/秒

最大航程:2000公里        作战半径:6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WP-7,单台推力6000公斤

机载武器:23毫米双联机炮2门; 5个挂架,可携带武器:PL-2、PL-5、PL-7、PL-9、PL-10及火箭弹、反坦克子母弹、低阻爆破弹、反跑道炸弹等。

2005-08-25 10:22:02
[16]:歼-8战斗机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北约编号“长须鲸”。研制的背景是这样的:六十年代,台湾海峡的气氛不像现在这样宽松,台湾连续派出U-2和无人驾驶侦察机“慰问”大陆,美国军队也经常派出高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尤其是核、火箭试验基地上空,获取军事情报。而解放军歼击机的高空性能有局限,难以击落敌高空侦察机。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提出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同年10月方案论证提出作战对象为美国空军的B-58两倍音速高空轰炸机和F-105战斗轰炸机。 此前黄志千等所在的沈阳飞机研究所,在对米格-21、歼-7的系统原理、成品附件及试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对美国飞机残骸中的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为歼-7仿制、歼-8自行设计作了技术储备。1963年7月,黄志千与徐舜寿一起作了“62式(米格-21型)飞机设计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研究计划”的技术报告,总结了“摸透”工作中的成果与经验。这样,我国的航空工业稳步地迈上了自行设计马赫数为2倍音速歼击机——歼-8的新阶段。
为满足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确定设计方案时,在采用“单发”(鸭式布局,后来发展成我们现在熟知的歼-9,用一台新研制的涡扇发动机),还是采用“双发”(用两台改进的现有涡喷-7发动机);是“机头进气”,还是“两侧进气”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认为,由黄志千、王南寿等专家的意见符合“摸着石头过河、初战必胜”的思想,循序渐进的策略。决定采用“双发”方案。这一方案在字面上落后于单发方案,但实际上单发方案过于超前,无法实现。因此“双发”加大了飞机研制的可行性。根据以上意见,决定采用与米格-21类似的“机头进气”方案,外形则参照米格-21,不作大的改动,采用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形式。由于米格设计局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过E-152系列大型单发战斗机,西方一直猜测歼-8的设计源自E-152,但两者其实并无大的共同点,出发点也不同。

方案选用两台涡喷-7甲(WP-7B)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3.15千牛,单台加力推力58.8千牛。这里还必须谈及涡扇-6。1960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航空研究院,1961年8月在沈阳组建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知名发动机专家吴大观被任命技术副所长,授予技术上校军衔。该所对米格-21“摸透、仿制到自行设计”起了重要作用,对米格-21的发动机摸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涡喷-7系列。当时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航空工业发展受到大国遏制和封锁,走消化引进之路,是明智之举。具体的说“消化引进”,实际上就是第一步先搞歼-8,决策过程如上文所述;第二步搞歼-9,即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配套上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项目,编号涡扇-6。歼-8成功服役,但歼-9后来下马。随着各种配套工作的确定,1965年5月17日,罗瑞卿总长批准新歼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并正式命名为歼-8。沈阳飞机设计所(601所)承担具体任务。
2005-08-25 10:22:02
[17]:歼-8基型方案成功之后,再进一步施行两侧进气方案(以上就是歼-8由来,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把米格-21放大;而“再进一步的方案”就是歼-8II)。65年5月17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歼-8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65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设计师黄志千于这年在国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新机研制的技术工作由叶正大领导,以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具体组织。同年12月,木质样机通过审查,次年3月进行现场设计。67年初发出相应文件,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2架歼-8总装完毕。1969年7月5日,原型机由尹玉焕驾驶首飞成功。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最大速度M2.2;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飞机的推重比为 0.89,优于歼-7飞机。上述指标中,除了雷达一项,歼-8设计均成功达到了要求。如美国“火蜂”无人机最大实用升限18300米,B-58超音速轰炸机实用升限19248米,歼-8均完全有能力将其击落。而F-105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远超歼-8,但假如遇到歼-8高速拦截的话,也难以轻松脱身。但电子工业水平的落后导致火控系统中最关键的雷达没有研制成功,因此导致歼-8战斗力大减。
2005-08-25 10:22:02
[18]:空军歼8-2D空中加油全过程实录照片 2005-08-25 10:22:02
[19]:歼11(苏27)重型歼击机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21.935米     翼展:14.7米

 机高:5.932米      机翼面积:46.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35M   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5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AL-31F,单台推力7600公斤 机载武器:30毫米机炮,10个外挂点。

 苏27已由沈飞开始组装生产,命名为歼11

2005-08-25 10:22:02
[20]:苏-27型战斗机     我国从1992年开始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架苏-27型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已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战斗机。我国自己生产的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歼-11。 2005-08-25 10:22:02


未完请看 中国武装力量介绍丛帖之二

 


 

中国武装力量介绍-空军 之二

21 增加对地击能力。飞机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

2005-08-25 10:22:02
22 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 2005-08-25 10:22:02
23 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当然也可挂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在对空作战能力上,增加了一种新型空空导弹R-77,原来的空空导弹R-27、R-73仍可使用。机内安装的30毫米航炮和150发炮弹仍然留用。
[url]格斗能力超强的r-73导弹[/url]
2005-08-25 10:22:02
24 机载电子设备,特别是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型号。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还声明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国家生产的电子设备,比如法国的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和导航设备等。

2005-08-25 10:22:02
25 本世纪末,中国第二届航空航天博览会揭开了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战机FBC-1的神密面纱,并被中外新闻记者颂以“飞豹”的雅号。
   “飞豹”FBC-1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的双座双发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鉴定,是全面提高了战斗机研制水平的新一代战斗机。
    走近FBC-1,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一种神秘感在延伸。机头向前俯视,两侧黑洞洞的圆形进气道如同发着寒光的一对眼睛。机身上跃起的两翼似大鹏展翅,遮天蔽日,咄咄逼人。 FBC-1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前缘为锯齿并带气动扭转,机翼后缘内侧装有单缝式襟翼,外侧装有副依。飞机平尾采用斜定轴全动下平尾,其高耸的大后掠垂尾历历在目。机身两侧进气道与机翼融合向后延伸,并形成蜂腰形机身,直通尾部两台外露式发动机喷管。机身下面装有单块式大面积腹鳍,后机身的上下装有四块减速板。其前起落架为后撑杆形式。主起落架呈小轮距“外八字”摇臂式,犹如豹的前爪般站立着。座舱采用双座串列式布局,前后座分别为驾驶员和领航员。机头为圆锥尖状向前探视,连同前后水滴型座舱盖玻璃,使整个机头高悬,似蛟龙探海一般。
2005-08-25 10:22:0226 FBC-1的外形一扫传统中国战机之模式,预示着中国航空向21世纪腾飞。 的确,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7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中,选中以米格—23为原型机进行改进。而米格—23.就采用了悬臂式上单翼,具有下反角的翼身融合设计。由于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大大提高了飞机高低空飞机性能。FBC-l总长23.32米,翼展12.70米,高度6.57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转场航程3650千米。 新颖的设计成为技术关键。
    目前世界航空大国把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战机之中,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微机广泛应用于雷达、制导、通信、导航及发动机控制系统。有的用分布式计算机、容错式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对于武器的制导,更是以计算机制导精确化独领风骚。FBC-l上的计算机系统也很先进,飞机的导航系统和目标搜寻、跟踪系统均由计算机处理。 先进的机载设备如虎添翼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可以预测,未来21世纪军用航空技术将出现崭新的飞跃。随着主动控制技术、隐身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推进装置等新型技术的开发,一批以高性能、高效率为主要标志的全新飞机将成为新世纪的代表,现代军用航空技术将迎来航空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2005-08-25 10:22:02
27在我国航空工业走过的近50年历程中.可以说FBC-1战机是50年航空领域成就的具体展示。在航空新材料技术、主动控制技术以及高推进装置等新技术的使用上,FBC-l将成为展示的舞台。 FBC-1采用了先进的飞机火控系统,导弹火控系统具有今高度作战能力和多目标攻击等能力.并采用平显装置进行高精度火控系统控制技术。FBC-l可挂能以多种姿态发射的4枚空空、空地或空舰导弹,另装有l门23毫米双管航炮。其武器配置提高飞机的近距格斗和远距拦射能力。雷达已成为现代战机眼睛的代名词。FBC-1雷达系统与火控计算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及导航系统交联,能远距离探测和跟踪目标。并实施自动跟踪,具有较强的下视能力和快速识别目标能力,而且具有超低空防撞飞行的能力.是我国常规机载雷达中性能最全、指标要求最高的雷达系统。

  电子技术在军用航空领域的广泛运用,有力地推动着航空事业的发展。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标准,衡量一架飞机是否先进.就看这架飞机采用了多少电子设备。FBC-l上所采月的先进电子设备有数十种,大都是首次随机研制的最新电了设备。通讯导航系统除电台之外,还装有GPS卫星导航系统。在如何适应未来战争的电子战这一大气候中,FBC-1具有综合电子干扰系统,使有源干扰设备兼有施放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的能力,对敌机载截击瞄准雷达、空空导弹制导系统、地面炮瞄和地空、航空导弹的控制和制导系统实施干扰.破坏敌雷达或红外跟踪、制导系统、提高载机的突防生存能力。而且将电子对抗与敌我识别系统等实行了有效的交联,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机电子对抗与敌我识别的能力。先进的座舱设备也是FBC-l的一大特色。座舱采用了红光照明系统,对仪表照明、平显因明,以及仪表麦外照明和导光板照明、应急照明等进行了科学配置.进一步使座舱光线柔和,不易引起痪劳,电门字符清晰,应急照明系统确保飞行安全。

   50年代末,发展多用途战斗机的指导思想在西方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类战机的研制也进入最兴盛时期。格斗战马机一时失宠,强击机在世界军用航空队伍中的数量急剧减少.不久,轻型轰炸机也被多用途战斗机取而代之。在不少国家中,多用途的歼击轰炸机成了战术空军的主力.如美国在当时的5000架战斗机中,歼击轰炸机占88%。原苏联在1956年正式取消了强击航空兵,把一部分米格17、米格·19、雅克25等并击机改装成歼击轰炸机,在当时4500架战斗机中.歼击轰炸机占33%。 60年代,美国研制了F-4C、D型歼击轰炸机,并在越南战争中大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原苏联研制了米格—27和苏—24等歼击轰炸机。这类飞机的共同特点主要有.飞机重量大,一般在17—31吨;戴弹量大,达5-10吨;航程远,通常为2 ooo-3ooo千米,有的超过4ooo千米;速度大,高空马赫数达2—2.5,低空有跨音速突防能力,有相当的空战能力.主要依靠空空导弹来完成。 FBC-l在正常载弹情况下,具有165o千米的作战半径,该机具有7个外接点,攻击威力强。飞机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马赫数为1.7。低空具有良好的跨音速特性。能携带多种制导武器和炸弹、火箭弹、航爆弹等。

  FBC—l歼击轰炸机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可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孤立战场,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战,执行远程截击和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攻击任务。 在’98珠海航展上,FBC-1首先以低空特技——鹅子翻身,展示了卓越的低空性能,然后以最大表速低空做水平八字盘旋,显示出其较小的转弯战术特性。最后以加力垂直跃升,并且同时进行综合横滚,将FBC-l高空先进的战术性能一展无余。
2005-08-25 10:22:02
28 强-5攻击机(A-5)

  强-5攻击机1958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1968年11月开始批量生产.

  强-5的主要型别有:A-5基本型;A-5I,加大航程型;A-5II,A-5I的改进型;A-5III出口型;A-5C,最新改进型;A-5M,与意大利航空公司合作改进型.

  强-5攻击机装2台WP-6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公斤).武器有两门23毫米航炮,备弹200发.机身下部有小型弹舱,可挂炸弹或子母弹箱;机翼下可挂各种炸弹火箭和副油箱等,也可挂空空导弹最大载弹量1500千克.

  强-5攻击机翼展9.68米,机长15.65米,机高4.33米,机翼面积7.95平方米,机翼后掠角55度,机翼展弦比3.37,主轮距4.4米,前主轮距4.10米.该机空重695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9130千克(最大11300千克),机内燃油3720升(外挂2*760升),最大使用过载8g.最大飞行速度M1.12/1190公里每小时(高度11000米),M0.99/1210公里每公里(海平面高度),巡航速度807公里/时,实用升限16500米,起飞速度300公里/时(无外挂),330公里/时(最大外挂),起飞滑跑距离700-750米(无外挂),1250米(最大外挂),着陆速度278-307公里/时,着陆滑跑距离1060米(不用减速伞),最大航程大于2000公里(带2*760升副油箱),作战半径600公里(最大外挂,高-低-高作战剖面),400公里(最大外挂,低-低-低作战剖面).

2005-08-25 10:22:03
29 A-5超音速强击机由歼-6飞机发展而来,是中国南昌飞机公司研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超低空突防,攻击兵力集结点、坦克群、机场、通讯中心、导弹基地以及海面舰只等各种战区和浅纵深目标。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进行自卫空战。
2005-08-25 10:22:03
30 强-5基本型1958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1968年11月开始批量生产。80 年代曾进行了一些改进。
型别有:强-5基本型;强--5 I,加大航程型;强-5II,强-5I的改进型;强-5III,出口型;强--5C,新的改进型强-5M,与意大利航空公司合作改进型。
强-5型机已经落后,但现在也没有可供替换的机种,估计将会服役到“苏-27”对地攻击型或“歼-10 ”大量装备之后。
2005-08-25 10:22:03
31与意大利合作改进的强5M 2005-08-25 10:22:03
32 中国的国产武装直升机--「武直-9」(WZ-9)。其出口型的编号为「Z-9G」。

  这种直升机秉承了「直-9」的一切优点,其主要挂载有红箭-8反坦克导弹,23mm 航空机炮吊舱和多口径火箭发射器。作为一种多用途武装直升 机,「武直-9」不仅可以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还可运送步兵直接攻击并占领目标,当然它也可进行直升机空战。「武直-9」采用了类似OH-58D 的顶置瞄准具,使它可以隐蔽地观察和瞄准目标,而不必暴露机身。199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613所已经展示过这种瞄具。  

  武直-9的动力,飞航系统十分先进。函道式尾桨,极大提高了贴地飞行的安全性。这对多数时间在超低空擦树梢飞行的武装直升机来讲是很重要的。「武直-9」机上的柔性桨叶在技术上相当先进。它还有2套独立的液压系统,提高了直升机的战斗生存力。「武直-9」由于携带大量外挂,机重也无可避免的增加,为了减轻重量,「武直-9」的机体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复合材料,不但减轻了重量,也使它的最大航程非常惊人,达到1,000公里,同时自导仪和GPS 系统等精密飞航系统使得像横跨台湾海峡这样的飞行十分轻松。但是「武直-9」也存在着重大缺陷,微薄的装甲和缺少夜战能力使得这种直升机在最近和将来都不会大量装配部队。如果武直-9 只是一个过渡期产物的话,那么究竟中国下一代的专职武装直升机是个什么样子呢?
2005-08-25 10:22:03
33 武直-9其实在中国陆航并不是新丁,早在1989年,它就成功地完成了“红箭-8”的试射。几年前,中国军队报刊上就几次刊登过「武直-9」和「直-9」在一起的照片,不过那时人们没有注意到就是了。「武直-9」和不具备攻击能力的运输型「直-9」外观设计上没有什么大分别,远看则完全一样,这是它的一个重要优点。将来中国军队可以借此发动突袭。前些年中国军方对「武直-9」严格保密可能就是有这种考量。

  
2005-08-25 10:22:03
34 综合直-9所具有的灵活性好,飞航动力系统较先进,航程大等优点,直-9绝对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专职武装直升机的潜力。世界上主要航空工业强国在其第一代武装直升机的研发过程中也是从现役直升机中着手起步的,世界军工翘楚有如前苏联,其Mi-24最初的设计要求其实是以运输尖兵为主,火力支援为附,后来才将其改为火力强大的武装直升机的;又如著名的美国AH-1“眼睛蛇”也是从UH-1 多用途运输直升机发展而来的;在其发展成功之后又有意大利的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跟进,它基本上是意A109A (注:类似法国”海豚“式)多用途直升机加上新的武直机身而成为意陆航的主力”空中游骑兵“;再如南非的CSH-2“Rooivalk“ 更是从其引进生产 的AS330 “美洲狮”运输直升机开发的。假如以武直-9为基础进一步改装,其动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