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报网:怎样使写实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作者:杨雨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8:34:30
怎样使写实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作者 杨雨堂

  凡从事艺术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可称之为艺术家。凡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则称之为匠人。从这两个概念来看,艺术家的外延很宽,匠人则有范围限制。就绘画而言,画家与画匠有时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最初“路”往往是相同的,但是到一定的阶段它们则分道扬镳。画家从事的活动是艺术创作,然而画匠从事的活动只能是体现娴熟的技艺。虽然他们最终都有自己的“作品”,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在本质上有所不同。画家的作品追求的是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而画匠的作品主要追求的是“观赏性”,也就是“好看”。画匠往往也追求作品的“艺术性”,但是这种“艺术性”是在“娴熟的技法”之下所体现的。从形式上来看,写实画家在描写事物时,一般情况下,基本都是遵循事物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以及与其事物相关联的科学性。而画匠的作品虽然也是在描写客观事物,但其作品大多带有主观意识,甚至完全不理会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仅凭多年来的“绘画功底”进行工作。

  在这里我们将画家与画匠进行研究与区分,是因为两者的关系有时极容易混淆。特别是对于从事写实绘画的人来说,有时很难说清自己的创作,是正在从事画匠的工作还是从事艺术家的工作。有些人常常在一定的彷徨A、犹豫历练之后,最终抛掉了功底高深的写实绘画,去敷衍所谓的“艺术”,其结局往往在艺术上一事无成,不了了之,最终在艺术的道路上消声灭迹。

  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就是要避免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误入歧途,而走上匠人之路。换言之,只有使作品避免“匠气”,才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更持久。

  那么,究竟怎样来区分二者的差别呢?我们研究客观世界发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艺术创作就是既要把事物的外在表现出来,同时也要通过外在把事物的内在反映出来。写实绘画的创作也是如此,既要把所表现的事物,用高超的水平表现出来;也要通过所表现的事物,把内在的“精神”体现出来。然而匠人在这里出现了不同,匠人的着眼点是事物的外在与匠人本身的“高超”技法。事物的内在对于匠人来说无关紧要,只要把事物的外在表现得“完美”,他的工作就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了。研究到这里我们可以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
  写实画家主要研究表现的是事物的外在(物质)与内在(精神);
  抽象画家主要研究表现的是事物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形式;
  画匠主要研究表现的是事物的外在(物质)与“娴熟的技法”。

  由此可见,写实画家的创作过程,其中包含着画匠的工作过程。所以,在概念上造成混淆则不足为怪了。但是,艺术家的研究范畴绝不仅限于此,他们在研究事物外在与内在的同时,还要研究事物的“运动性”。这是匠人难以攀登的领域。维纳斯断臂之美、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都给观赏者以美的“畅想”,这种“畅想”则是事物的“运动性”。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带给人类的财富,绝不是“财富”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其“财富”的“运动性”。所以说,事物的“运动性”是艺术研究的最高领域,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是“运动性”的典型代表,他以“立体主义”思想,征服了全世界。研究事物的“运动性”,是艺术家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关键所在。

  事物的“运动性”存在于事物之中。时光在流逝,空间在变化,这都是事物运动的结果。绘画与照相之所以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绘画作品,包含着画家本人在绘画中,附加了他对事物“运动性”的修养。当这种修养与观赏者发生共鸣时,就体现了其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虽然有些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很强,但是照片永远不能替代绘画。因为照片本身将事物的“运动性”,锁定在一个时间里。
但是,采用照片作为创作素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方法。然而,一般从事绘画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很难准确的体现出事物的“运动性”,因为照相本身是将客观事物锁定在一瞬间,“基础”差的人想通过照片画“活”作品,难度是相当大的。那么,我们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在平时训练中,不能对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的“编造”,换言之,做任何事要严谨。我们平时的训练,往往总是习惯于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概括”,也就是对搞不清楚的地方“一带而过”不进行深究。当所表现的事物不能“概括”时,则进行主观“编造”。这样,便养成了我们对一切事物,甚至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也一知半解。别人说什么我们都知道,但任何问题仔细研究起来,我们都很难说得清楚。这样的状况给从事绘画创作带来的危害,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虽然照片把客观世界的影像显现出来,但是,若想仅通过照片把客观事物描绘清楚,是难以办到的。继续下去只能使其作品“匠”味十足,甚至后果更为严重。

  其次,增加对客观事物本质上的认识,学会对事物研究的方法论,提高绘画以外的修养。一位杰出画家的“画外功”,要比绘画本身高得多。其实知识就像一张网,它们之间相互密切关联着。我们为了便于学习、研究,才将所有的知识分门别类。艺术创作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当我们攀登顶峰时,才会迸发出最大的能量,创作出具有强生命力的作品。

  另外,在作品的表现上不能大量的进行“修饰”。“修饰”本身就具“装饰味”,“装饰味”的出现就会导致作品“匠气”。技法的运用,是“匠气”的主要病因。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主要来源于艺术家在其作品创作过程中,艺术活动的综合反映。如果仅靠一些“规律”的技法来完成作品,势必会失去其作品感染人的“法力”。真正的艺术品决不是靠“技法”来完成的,技法只是其作品创作结束的“总结”。

  最后,不要驾御自己能力所难以胜任的题材。我们每个人的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各不相同。我们应量体裁衣、循序渐进,这是科学的创作态度。难度过大的题材,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势必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与表现能力上的“疲惫”。结果往往造成主观意识凌驾于客观事物之上的状态,过多的主观意识会导致作品失去生命力,也是造成作品“匠气”的主要因素,所以,选择适当的题材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要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大量的研究和长久的修养训练(提炼、概括)。把繁杂、混乱、臃肿的因素剔除,养成“一次到位”的审美能力。修养成熟之后,达到炉火纯青。

  对客观事物研究与修养的训练,写生是最好的方法,也是解决作品出现“匠气”的重要手段。但是从严谨的角度讲,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使每一个向它学习的人应付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观察客观事物,从相对的角度来看是静止不动的。然而从科学角度上讲,“它们”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对自然写生,只能画其“印象”不能表现“深刻”。照相机的发展,为绘画者研究“自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工具。它能将自然界每一瞬间“锁定”,供我们研究。我认为,借助照片来“辅助”绘画,是可取的。因为,写生本来就是在对大自然“临摹”,与照相所不同的是,观察事物的方法不同。如果我们掌握了“高超”的能力,就能借助照相术和其他现代科学手段,来完成伟大的作品。

  一件艺术品不只是感性的东西,也是精神在感性事物里的显现,永恒的作品需要用纯洁的心灵来完成,投机取巧只能将自己的艺术生命断送。

                                            
                                            2006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