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道德经:何谓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04:32

何谓观念?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

“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所以,正确地理解,观念是人们对事物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观念”一词源自古希腊的“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它同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密切。从这个角度来看,又是个重要哲学术语。它是在意识中反映、掌握外部现实和在意识中创造对象的形式化结果,同物质的东西相对立,它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观念”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看得见的”形象。

“观念”为佛教语。对特定对象或义理的观察思维和记忆。 唐魏静 《<禅宗永嘉集>序》:“物物斯安,观念相续;心心靡间,始终抗节。” 唐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观念幸相续,庶几最后明。”

《博弈圣经》[1]中写到: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

“观念”在哲学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理念”之说

在柏拉图哲学中,它(译作“理念”)。是指永恒不变的真实的存在,是人脑对感性事物的完善的样本或模型化的结果。感性事物则是对它的不完善的摹写或模仿。新柏拉图主义者如普罗提诺、基督教神学家如奥古斯丁,都认为理念是现象世界的完善的模型,但说它存在于宇宙精神中或存在于上帝的精神中。

观念”之说

16~18世纪的许多哲学家在心灵的表象或概念的意义上使用观念这个术语。R.笛卡尔把观念分为天赋的、外来的和虚构的 3类。J.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认为心灵原是一张白纸,心灵的观念来自感觉和反省。G.W.莱布尼茨主张观念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主观唯心主义者G.巴克莱认为心中的观念是构成现实事物的本原,事物就是“观念的集合”。在G.W.F.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是客观存在的永恒的精神实体,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正确解决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出发,认为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资本论》第 1卷,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75)。但是,观念不仅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为实践创造观念的对象,以作为实践的目的。这种观念的对象通过改造客观物质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现实的对象,成为现实中不会自然产生的新事物。

在心理学中,广义的观念是一切心理反映形式的总称。狭义的观念和表象同义,包括由早先知觉而来的感性形象的再现和由原初形象组合而成的新的观念整体。

 “观念”指思想意识。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李自成者,迫于饥寒,揭竿而起,固无革命观念,尚非今日广西会党之侪也。”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青的灵魂。”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每个民族几乎无例外地都需要清除私有制度以及它在观念上遗留下来的垃圾。”

“观念”指观点、概念。胡适 《<吴虞文录>序》:“他的主要观念也只是‘孔子之道不合现代生活’的一个观念。”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可惜他所说都是零星片断,不能给我一明晰的观念。”



[1] 《博弈圣经》是一本神奇光彩的经济学著作,书中隐含着丰富的东西方智慧,意义非凡。里面的全部思想,不会有支离破碎的印象,它优美复杂多层的语言结构,决不让人厌倦,它像人类几百首完美的诗叠加而成,处处显示和谐和均衡。《博弈圣经》这本书像是一个无限的科学宝藏,里面有说不清的科学谜团。《博弈圣经》里的新词汇、新语言、新思想是博弈论方面的重要创新,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藏书,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