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敬老院院长陪老人们度过11个除夕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20:57:49

敬老院院长陪老人们度过11个除夕夜(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6日04:14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 官方微博 除夕夜,敬老院工作人员喂老人吃饺子。

  当满城烟花齐放、爆竹齐鸣,坐落在明代古寺法海寺一侧的石景山金顶街社区敬老院里,却显出几分宁静。30多位老人,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安详温暖的春节。年三十晚上,老人们或静卧在床,或靠在轮椅上,工作人员为他们捧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敬老院院长李福芹已在这里坚守了11年,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差不多也有五六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在万户千家团圆的时刻,她们在陪着别人的父母,“其实都是父母。时间长了,我们和老人们亲如一家”。

  ■新闻纵深

  北京老龄人口达两成

  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26.6万人,接近全部户籍人口的两成——2009年底的这一统计数据,标志着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者超过32万人。到2015年时,北京的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340万人。

  目前,本市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人占总数的14%,共有32万人。按此比例,“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有47万名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这意味着今后5年内,北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长,特别是对专业化机构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长。

  李福芹今年已经56岁,她笑言也即将迈入老年人行列。在敬老院工作的她并不讳言将来住敬老院。李福芹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孩子要赡养4位老人,压力很大,也许未来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是一种必然趋势。

  对于北京养老体系建设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北京将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的科学增长机制。同时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开展养老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北京市还将完善老年人医疗救助制度,完善高龄津贴制度和百岁老人医疗福利制度,健全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社会保障和奖励辅助制度。同时,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研究将养老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

  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李木易/摄

  李福芹

  老人没牙,年夜饭只能吃“特制”的“八宝粥”

  窗口一有人影晃动,91岁的朱春盈老太太就会定睛看上半天。虽然家里人前几天刚来过,但她还是希望有人来看她。

  走进门的是金顶街社区敬老院院长李福芹。她照例要为老人梳头,陪老人说一会儿话。“过年啦,吃饺子好不好?”大年初三,在敬老院的食谱上,午饭是猪肉白菜水饺。李福芹盛了一盘饺子,用搅拌机搅成粥样,然后用勺一口一口喂老人吃下。“好不好吃呀?”“好吃!”老人一笑,脸便缩成了一团。

  据李福芹介绍,今年春节,像朱春盈这样在敬老院过年的老人有30多位,全是不能自理或半自理人员。他们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因各种原因家人无暇照看。“在这里,我们要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让他们过一个温暖、舒心的春节”。

  李福芹告诉记者,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有酱肉、排骨、鱼等等,但给很多老人喂食前都要打碎成糊状,最终变成一碗“八宝粥”。正说着话,朱春盈老太指着香喷喷的饺子,要求吃一个整个儿的。“那个香!”一名工作人员尝试着将一个饺子送到老人口中,老人已没有牙齿,嘴里蠕动了好一会儿,还是吐出了一半儿。

  这种情景每每让李福芹心中有些酸楚。

  吕中琴

  孩子病重,谁不想回家看看?但8、9个老人谁管?

  大年初二,86岁的王重昭老太太一夜没有睡好。值班人员巡视时,还能隐约听到老人断断续续的哭声。她已在敬老院住了半年多,可一到晚上还是想家,特别是这个春节,老人第一次在外过年。

  老人不睡,值班人员也不敢休息。她们安慰老人,陪老人说话,直到老人平静地进入梦乡。

  来自甘肃的吕中琴在敬老院值夜班,她已五六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想起来心里也有些难受。”吕中琴说,家中的父母年事已高,好在身体还硬朗。天天在敬老院为老人们洗脚、擦洗身子、喂饭,可回过头来想想,她还未给父母洗过一次脚。每年6月麦收时,吕中琴要回家帮忙。在那20多天假期里,她抢着干完家里所有的活,不让父母沾手。“想过要给父母洗一次脚吗?”面对这个问题,吕中琴腼腆地笑了,“不好意思,他们也不让俺洗。”

  2010年春节前,吕中琴接到家中电话,上高中的大儿子染上感冒,后来转成肺炎,高烧不退。吕中琴的心一下慌了,但还有八九个老人等着照顾,根本脱不开身。好在很快又接到家中电话,孩子转危为安。吕中琴说,这几年在敬老院工作,春节不能回家,心里很有些愧疚。

  马胜芹

  用手帮老人排便很正常,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敬老院工作几年,回家更孝顺自己的父母了。”52岁的工作人员马胜芹由衷感慨,看到身边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甚至想到自己的晚年。

  “善待这些老人就是善待自己。”马胜芹文化不高,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善举。每天准时为老人梳洗、喂饭,定时为卧床的老人翻身,一丝不苟。

  李福芹非常感谢和自己一起工作的九个姐妹,她们付出的辛劳,也许是很多老人的家人也难以做到的。每隔两小时为卧床的老人翻一次身,做按摩。每天为老人洗脸洗脚,擦洗身子……马胜芹说,敬老院里十几位卧床不起的老人,住了几年没有生褥疮的。很多老人活动都不方便,大便都很干燥,工作人员还要为老人做人工排便,“就是用手帮老人排便”。

  有的老人卧床久了,脾气很暴躁,有时需要3个人一起才能帮老人换一次衣服。很多老人思维已不太清晰,吃喝拉撒不能控制,需要工作人员细心照料。“这就是一份琐碎的工作,需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李福芹说,很多人到敬老院参观后,都会感叹服务人员工作辛苦,老人需要社会更多关爱。

  李福芹

  老人像孩子,也许听不懂什么,但就是感到快乐

  金顶街敬老院规模不大,住着四十余位老人。十来位老人节前被家人接走,大多数留在这里过年。

  除夕夜,尚能活动的老人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集中到一个房间看春节联欢晚会。老人们没有太多娱乐方式,不少人多年卧床,甚至丧失了语言功能,他们用眼神向人们表达喜怒哀乐。

  李福芹望着房间里的老人们,心中很有些感触。她觉得,让老人安度晚年不光是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老人在某种程度上很像孩子,希望人们多来看看他们,多陪他们说一些话。即使他们不清楚说了什么,也听不懂你说了什么,但说话就是有人关心,让他们感到快乐。

  除了心里的快乐,没有牙齿、味觉退化、语言能力退化,卧床不起的老人还需要什么?我们无法给老人更多的时间,就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他们更多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