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安全技术措施:9.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1:32:14

9.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原文】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1,无形则无所位23。无所位迕,故遍流万物而不变。德者,道之舍4。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5道之精6。故德者得7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8,故言之者不别也。间之理者,谓其所以舍也。义者,谓各处其宜也。礼者,因9人之情,缘10义之理,而为之节11文者也。故礼者谓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谕12义之意也。故礼出乎理,理出乎义,义因乎宜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杀僇禁诛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

【译文】天的道路,空虚而无形。空虚才能没有困穷,无形则没有位置的违反。没有位置的违反,所以能流遍万物而不会变化。客观规律,是道路的居住之处。万物得以生存生长,智慧得以识记道路的专一。所以规律就能具备。所谓的具备,是说万物生存生长的所以然。以无为称之为道路,居住称之为规律,所以道路和规律之间没有间隙,所以言说它们是没有分别的。间隙是道理,是说它们各自居处。所谓的最佳行为方式,是说它们都能够适宜。所谓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凭借人的情感,沿着最佳行为方式的道理,而作为文明的凭证。所以所谓的社会行为规范就称之为道理。所谓的道理,是明确分别以告诉人们最佳行为方式的意义。所以社会行为规范出自于道理,道理出自于最佳行为方式,最佳行为方式是凭借适宜的方法。法律也同样出自于道理,是不能不这样做的,所以收束杀戮禁止诛伐也是一样的。所以事物都被法律所监督,法律出自于权力,权力出自于道路。

【说明】本节是对第三节的解说,道路与规律,是一个统一体的两方面,道路是道路,规律是规律,各不相同。但是,任何道路都有规律,同一条道路会有若干不同的规律。而没有哪一条道路没有规律。所以,规律是道路的居住之处。万物都在走生存生长的道路,但其规律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只能说某物生存生长的规律,而不能说某物生存生长的道路。所以,道路与规律之间没有间隙。这个道理老子也谈了很多,可参看拙著《道德经原解》。人都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好了,并不等于就可以走好,一个行为方式不对,就有可能改变其规律,规律变了,就会导致道路的改变。所以管子强调,只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

【注释】1.屈:(qū曲)《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老子·五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荀子·王制》:“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杨椋注:“屈,竭也。”《法言·先知》:“若汙人老,屈人孤,病者独,田亩荒,杼轴空之谓斁。”李轨注:“屈,穷。”这里用为穷困、枯竭之意。

2.位:(wèi味)特指君王或诸侯之位。《书·尧典》:“朕在位七十载。”《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管子·七法》:“而欲行令于人,犹位招而必射之。”《易·鼎·象》:“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易·艮·象》:“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里用为地位之意。

3.迕:(wǔ午)违反、违背。《管子·君臣上》:“国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纪也。”《庄子》:“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汉书·食货志上》:“上下相反,好恶乘迕。”

4.舍:(shě摄)《管子·立政》:“乃反致令焉,然后敢就舍。”《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馈。”《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墨子·非攻中》:“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礼记·月令》:“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韩非子·说林下》:“许由逃之,舍于家人。”这里用为住宿之意。

5.职:(zhí直) “识”的本字。《庄子·缮性》:“心与心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说文·耳部》:“职,记微也。”这里用为识、记之意。

6.精:(jīng京)《淮南子·修务》:“心意不精。”王充《论衡》:“夫精念存想。”这里用为精诚、专一之意。

7.得:(dé德)《管子·幼官》:“必得文威武,官习胜务。”《孟子·公孙丑下》:“不得,不可以为悦。”《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礼记·郊特牲》:“阴阳和而万物得。”《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明主者,鉴于外也,而外事不得不成。”这里用为具备之意。

8.间:(jiān尖)《管子·权修》:“授官不审,则民间其治。”《老子·四十三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墨子经》:“有閒中也。”《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孟子·尽心下》:“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荀子·强国》:“嬴则敖上,执拘则最,得间则散,敌中则夺。”《荀子·正名》:“故向万物之美而不能嗛也,假而得间而嗛之,则不能离也。”《史记·管晏传》:“从门閒而窥其夫。”《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这里用为间隙之意。

9.因:(yīn音)《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诗·大雅·嵩高》:“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韩非子·五蠹》:“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10.缘:(yuán元)《管子·侈靡》:“好缘而好驵,此谓成国之法也。”《荀子·议兵》:“缘之以方城。”汉贾谊《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里用为沿着、顺着之意。

11.节:(jié杰)《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管子·宙合》:“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汉书·苏武传》:“持节送匈奴使。’《集韵·屑韵》:“节,信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乘轺建节。”本意为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之意。这里用为凭证之意。

12.谕:(yù玉)《周礼·秋官》:“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掌交》:“以谕九税之利。”《韩非子·解老》:“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韩非子·显学》:“谓之不能然,则是谕也,夫谕性也。”《说文》:“谕,告也。”这里用为告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