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生产安全知识培训:中国南海战略的是与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2:07:18
作者:毕研韬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2-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12-31 20:51:50
阅读量:63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抽屉TwitterFacebook

随着近期南海冲突的升级,国内关于南海问题的争辩日趋激烈。有人打着邓小平同志的旗号,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人反驳说,邓公战略的完整表述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抛开“主权属我”,何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之辞。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南海问题“将来怎么办?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
由此得知,邓公当年对南海问题的战略设计有二:武力解决、和平解决。邓公先讲武力解决,后讲和平解决,二种战略的最终目的都是彻底解决南海问题。由邓公讲话的语境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只是战略手段,绝非目的。南海问题不可永远拖下去。
国内有人以“韬光养晦”的外交遗训为缓和南海气氛造势,说什么“中国克制是种自信”。可有人反驳说,邓公的主张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是手段,有所作为是目的。其实,邓公当年对外交工作的交代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就是著名的“28字外交方针”。必须牢记,邓公当年的交代是基于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分析。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谈到台湾问题时指出,“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可国内总有人选择性地引用邓公语录。说白了,这是认知操纵。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告诫,“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那么,南海问题的新情况是什么?有人说,是越南等国借助南海争端转移国内矛盾。没错,随着越南等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南海资源的战略价值凸现。这是实情。但是,在现阶段,南海冲突加剧的主要动力来自区域外。
符号学的奠基人罗兰?巴尔特提出过一条原理:必须超越一个层次才能理解该层次。从国际大局看,南海问题是当今国际战略平衡的一个砝码,南海是中美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博弈平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解决南海问题。当然,过度强调区域外因素,有时也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美国既不希望直接与中国开战,也未必愿意看到南中国海陷入战火,因为二者都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盼望的是,南亚诸国提升对抗中国的决心与实力,因为这符合美国遏制中国影响力、迟滞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
有人劝国民顾全大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目前,南海周边国家已在我南沙海域钻探油井1000多口,每年开采石油1000万吨、天然气350亿方。熟知南海局势的琼海潭门镇船老大陈则波告诉我,越南在南海开采的油气,获利达千亿美元。我国88%的能源进口经过南海通道,60%的贸易运输经过南沙水域。难道这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局部利益”?
有人称,如果中国立场强硬,国家形象就会受损,国际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但事实是,无论中国克制与否,都逃脱不了被遏制的命运。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就必须具备让相关国家负责任的实力和气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劣质的和平比战争还糟糕!” 中国岂能陷入“和平崛起”的泥潭?
6月28日,台湾《旺报》刊文称,“决定南海问题走向的是美中两国各自在西太平洋所展现的‘势’”。此言不虚。笔者以为,要解决南海问题,中国需综合使用外交、信息、国防、经济、情报和执法六种武器。六者应协调并进,不可轻视其一、自废武功。目前,中国应全力提升信息与军事的影响力。
(作者系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