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交通事故ppt课件:描绘田园生活最成功的代表作品《拾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58:04

世界名画,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7年,属布面油画。规格为83.5×111厘米。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三位农村妇女穿着粗厚朴实的衣裙,正在收割后的麦田俯身拾取落在田地上的麦穗。三位妇女的造型,正与远景隆起的麦草堆和马车遥遥呼应,使画面产生一种律动美。右方妇女的头与地平线交叉,主题与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据专家的研究,这三位拾穗的农家妇女,可能是祖母、母亲和女儿。右方站得较高且一手扶着膝盖的是祖母;中间的是母亲,她最耐劳苦,拾得麦穗最多,袋子装着重重的麦穗垂在前方;左侧的是一位年轻的农家女,因此被推测为这位母亲的女儿,戴着蓝色头巾,遮着颈部使她不致被阳光晒黑,她俯身拾穗的动作很敏捷,右手拾起麦穗,又马上由左手拿到背后,这种动作的姿态显得非常优美。
        在秋收后的田野,到别人的麦田里拾取落穗,是过去农村里常见的景象。据说这种风俗,在今天的法国农村里尚可见到。麦田的主人,允许一些儿童和妇女到收割后的田野拾取麦穗,相传这种习惯,是古代的希伯莱人传来的。他们以严肃的宗教情怀来解释这件事,大意是说:“你的农场在收获时,不可拒绝拾穗者,应该自由地让贫苦的人拾取落穗,让孤儿、寡妇拾取落穗,主是你的神,他会使你的农地取得丰收。”因此法国农村流传一种风俗,假若拒绝拾穗者进入田地,那么在明年必定遭受歉收的厄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把掉落在田地上的麦穗,一串串地捡拾起来,这种辛勤的工作,也是一种不暴殄天物的勤俭美德。
        米勒的这幅画,1857年首次在巴黎的沙龙公开展览,后来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美术馆。一百多年来,这幅名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幅画与米勒的其他作品作比较,在构图上有一个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即前景的人物,都在远景的地平线以下,不像《晚钟》或《牧羊女》中的人物超越地平线。同时远景的麦草堆、马车、收获的农夫和农家,也都画得很清楚。整幅画面的景物,由大到小,由近而远,把农村秋收的景象,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朴实而动人,是一幅典型的写实作品。在19世纪绘画史上,米勒有“写实主义的先驱”之誉。
        从这幅画和他的许多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此,他被称为“田园画家”。细细欣赏他的这幅《拾穗》,我想您对这位农民出身的画家,也会自然而然地发出敬慕之情。他把一些平凡的景物,描绘得深刻而突出,是我们觉得很不平凡。米勒在艺术上的诚实表现,形成他的独特性,使他的作品,永远能够打动人们的心怀。 摘自《米勒—爱与田园的画家》(世界名画家全集之一) 作品赏析        它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凝重质朴,造型简约。除了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还没有人能够像米勒这样,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我们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田园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拾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