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红牛价格: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59:37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二)(2010-07-01 15:00:43)转载 标签:

元帝

先主

太祖

寡人

梁君

长安

杂谈

分类: 学习

十一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           (成语)的道理。(1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康肃笑而遣          大言数主失(《强项令》)

  B.尝射家圃            苛政猛虎也(《捕蛇者说》)

  C.取一葫芦置于地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        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答案]8.熟能生巧(1分)  9.D  (2分)  10.(1)(老汉)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补出所成分0.5分,关键词“矢、但、颔”各0.5分)  (2)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关键词“尔、安、射”翻译准确,句式正确各0.5分)  11.评分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4分)  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2分)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2分)

(2009年河池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云归岩穴暝                ②人不知不愠

  B.①山间之四时                ②夫战,勇气

  C.①负者歌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D.①禽鸟知山林乐              ②辍耕垄上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答案]7.交错:交互错杂  去:离开   8.B  9.D   10.(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00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彼竭我盈,故之    B.未有其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用其人∕骑千余,数万人        D.久之不国怀乡,忧谗畏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答案]8、D  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四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矣        众妙毕,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B、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昂首观,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

  C、予观夫巴陵状      驴不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D、迁客骚人,多于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司马迁《陈涉世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梁君1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1梁君:即魏国国君。2彀gòu弓:拉开弓。3御:车夫。4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5祠:祭祀。6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3分)

  (1)白雁群____________  (2)言未____________  (3)以白雁之而欲射人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D  10、(1)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11、(1)骇:害怕;惊怕;惊慌  (2)卒:停止;完毕;结束  (3)故:原因;缘故  12、(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13、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2009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甚矣              (    

  (2)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3)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

  B.涓人言君曰                 余将告莅事者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真无马邪

  D.隗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2分)

 

[答案]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六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00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七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亮    诣:

  (4)此人可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200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也,

  ②叶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2分)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a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2分)

A.官抚军                          B.乙险恶如

   郡下,诣太守                       进亦忧,退亦忧

C.公不畏                          D.渠恶贯将

   悍吏来无乡                         而计其长曾不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答案]5.①犯罪。  ②只。  6.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示例:自作聪明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能言善辩  才辩双全  能说会道  不卑不亢  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8.C  9.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10.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2009年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九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1——14题。(共8分)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能讥于市朝   谤:               (2)寡人之耳者  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1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案]1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2)闻:使……听到   1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1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国内、国外各1分。国内答出“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即可得分。  1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即可。

(2009年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

(一)(共14分)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3.翻译。(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2分)

 

5.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2分)

 

6.《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认同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鲁庄公所说的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三条,还是只指第三条。说说你的推理。(2分)

 

[答案]1.(2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l甚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l太守之乐其乐也。  2.(2分)①树立  ②益处  3.(4分)①(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②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③国外没有敌对势力的外来祸患,④(那么)往往(这个)国家(就该)灭亡(了)。  4.(2分)(要求:能结合以下诗句和寓意,从“情”“景”交融的一个角度回答即可。)景:①长风:摧枯拉朽、刚劲有力的风。  ②云帆:(借以乘风破浪的)高大的船帆。  ③浪:喻指艰难与险阻,这里指不济的个人和国家命运。④沧海:指国家命运及前途。  情:①破浪: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②会有时:积极、乐观、毫不动摇的信念。  ③直挂:果断坚定的愿望和行动。  ④济:拯救。“济沧海”指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抱负。  5.(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渔人:①这句描述的是渔人与桃源人交谈的一个情景。意思是说,在渔人问起桃源人时,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发问的是渔人。②桃源人当初是为了“避秦时乱”才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的,他们无心也无须打探外面的情况,所以,好奇发问的是渔人。桃源人:①因桃源人为了“避秦时乱”来到此地已经很久了,所以,既然渔人是从外面来的,所以桃源人也想从渔人那里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②因渔人来自外面,所以,桃源人出于好奇,顺便向渔人发问打听。  6.(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①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1分)。而取信于民只做好某个方面还不够,而是要做好方方面面,所以,三条都包括(1分)。  ②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1分)。而取信于民的举措中最重要的是“必以情”,所以,特别强调的是第三条(1分)。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一

 

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11.阙:通“缺”   襄: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分。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1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

(2009年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革非不尖利也     

 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足             

  ④民之矣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答案]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7. 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