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书魅影广播剧完结篇:缠论总结版(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41:43
新线段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就是一定要破坏老线段的结构,例如下跌的线段,后高点一定低于前低点。
如果图中箭头所指位置不能突破,那么大盘就是最弱走势,今天,大盘盘中的反弹就刚好被这位置3919 点所压制,一点都不差,这就如同前面的4244、4131 等一样,都是极端精确的。


       由于季线有500 点的上影,所以该上影将一路压制7-9 月的走势,本ID 的那条1/2 线,下月将上移到4159 点,在站稳该线之前,大盘不可能展开象样的行情,只能如本ID6 月4 日文章所说,就是一个大震荡。
       下月的关键是5 月均线,如果不破,那么大盘还有机会走三角形的整理,否则,一个平台型是不可避免的。本ID 在6 月5 日反弹时已经明确说过,这个反弹最终不可能演化成V 型,现在看来,最强的也就是三角形,其次是平台型,所谓平台型,就是要再次考验6 月5 日的低点。



       5 月均线不能有效跌破,而好的介入时机,还是至少是1 分钟以上级别的背驰,反弹的压力,3919 以及最重要的是5 周均线。对于技术不好的,对震荡行情没把握的,在5 周均线重新站稳之前,都可以不参与任何活动,多读点本ID 的帖子更好。但是,像技术好的,如同本ID 般经常要活动一下才舒服的,就可以在震荡行情中大吸其血。
       玩震荡一定要等适合自己资金的针对具体个股的较大买点,然后到较大级别卖点一定要卖,否则就是坐电梯,没意义了。

       基础知识归纳:分型、笔、线段
       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算,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隔了几个就不是了。而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 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实际图形里,有些复杂的关系会出现,就是相邻两K 线可以出现包含关系。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 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 线+底分型。注意,这里的上升、下降K 线,不一定都是3 根,可以无数根,只要一直保持这定义就可以。当然,简单的,也可以是1、2 根,这只要不违反结合律和定义就可以。



       一个对象的确立,特别是一个数学和几何对象的确立,首先要证明其存在性,如果你说的那东西根本就不存在的,那还说什么?例如中枢或走势类型这对象,如果不能证明其一定存在,而且是按级别存在的,那谈论就没意义了。所以,前面关于中枢的递归定义,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是解决存在性问题。也就是说,中枢是可以递归式地定义出来的,而该定义是可操作性的,该定义实际上是如何找出中枢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就肯定能找出定义中的中枢。
       但是,光是存在性定义或定理没什么意义,所谓的可操作性,有时候只是理想化或者数学化的,例如,可以证明自然数的质数分解是唯一的,而且可以很理想化地去设计这种寻找,但实际上用最大的计算机也往往不可能完成,因此就需要变通的方法来方便实际操作。同样道理,对于中枢和走势类型,也就有了关于不同级别的图形的研究。否则,都从最原始的分笔成交去逐步定义、寻找,那这可操作的操作也没什么操作性了。
       进而,就有了不同级别显微镜的比喻。而实际上,一般能得到的图,最多也就是1 分钟级别的,因此,可以从这个图入手。当然,也可以从5 分钟,甚至更高入手,但这就等于把显微镜倍数弄小了,看到的东西自然没有1 分钟的多且清楚。再次强调,什么级别的图和什么级别的中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走势类型以及中枢就如同显微镜下的观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性由上面所说最原始的递归定义保证,而级别的图,就如同显微镜,不同倍数的看这客观的图就看到不同的精细程度,如此而已。所以,不能把显微镜和显微镜观察的东西混在一起了。
       例如我们把1 分钟图作为最基本的图,那么就可以开始定义上一课程说的分型、笔、线段等等。有了线段,就可以定义1 分钟的中枢,然后就是1 分钟的走势类型,然后按照递归的方法,可以逐步定义5 分钟、30 分钟、日、周、月、季度、年的中枢和走势类型。


       看下图,为什么下午的分段是这样?


       106 到107 这一段箭头所指的那一笔,用的是取整的前提,所以,只要你仔细去分析,就知道那一定是一笔。当然,你可能要问为什么一定要取整?这没有什么必然性,只是预设的前提,你可以采取严格到小数后两位的精确度,但其实不同软件,对1 分钟这么精细的图,都会有数值上的细微差别,所以,所谓的精确,往往不一定就是,而在这么快速变动的市场中,数值有点细微差别,其实没什么不同,例如,还可以用这样的区别方式,就是两者相差0.5 点内的看成是一样的。所有预设精度,唯一必须遵守的,就是精度一旦预设,就一定要一路保持。
       至于108-109,带箭头那笔为什么不被算成一段?也就是108-109 为什么不是三段?这很简单,因为段必须是至少三笔构成,缺口如果包含在一笔中的,像今天早上低开的缺口,没有破坏昨天那笔,是顺着昨天那笔下来的,所以这种缺口和一般的走势没什么区别,缺口还是包含在昨天的一笔里。但有些突然性的逆着走势来的缺口,就像530 那个,就必然要当成一段,而不能光当成一笔或一笔里的了。有人可能说,缺口没有三笔?那你可以这样去看,就像0=0+0+0,缺口可以看成是三个缺口的迭加,这样就有三笔以上了。还有,有位叫袖手旁观的网友理解得也不错,线段必须要被破坏才算结束,但必须要强调的是,线段必须要被线段破坏才算是真破坏,单纯的一笔是不能破坏线段的,这就避免了一些特偶然因数对走势的干扰。
       至于110-111。红箭头那两个为什么不是最终精确定位的背驰点?这都是些以前就应该解决的简单问题。像第一个红箭头位置,第一次略微跌破109 那位置,这时候把已经出现的面积和前面108-109 的对应面积之和比,已经十分接近,也就是说110-111,刚起跌,这力度已经和前面的108-109 差不多,这恰好说明这一段的力度是很强的,不但不可能是对108-109 背驰,而且站在中枢震荡的角度,这种力度,一定是小级别转大级别以时间换空间或与更大力度的对比产生的背驰才能化解的。后面这种情况,在这个实际的图形中,就是与前面104-105 的下跌力度比。110-111这段,相比较的,是104-105 这段,中间的中枢震荡的中枢,是105 到110 这个。因此,这里根本不存在与108-109 对比的问题。站在105-107 这个中枢的角度,110 虽然不构成第三类卖点,但也极为接近,这种对中枢的离开,力度一般都很大,所以就算你搞不清楚和哪段比,也至少要等这段的结构被破坏,才有介入的可能,而后面,上下上的两次反抽,根本就没有破坏其结构,因此后面的破位下跌就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第二箭头那个,就更不可能是了。箭头那次反抽,等于对前面破位前那上下上的微型类中枢(注意,站在严格意义上,线段以下是没有中枢的,所以说是类中枢)的一个类第三类卖点,后面有两种变化,就是转大级别类中枢或类中枢移动直到形成新类中枢为止。而下面的黄白线,是一个典型的下上下结构中的第二下刚破上的低点,这是力度最大的一下,怎么可能有背驰出现?MACD 第一个红箭头就指这大的下上下破的一下,这时候除非出现线段结构的突发性破坏,否则不可能有什么背驰出现。而后的回拉,其实刚好构成一个奔走型的上下上结构(也就是第二上刚和第一上的低点稍微重合),这其实也就构成另一个微型类中枢。这和第一个红箭头指的那个一起,刚好构成两个类中枢的下跌走势。然后,后面的背驰判断就很简单了,和一般的趋势中背驰的判断一样。针对第二那奔走型的微型中枢的前后两段,MACD 两个红箭头对应的绿柱子的比较,一目了然。(千万别再问这时候为什么不看黄白线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回答过N 次了。)
       再说说分型、笔、线段(2007-07-16 22:14:16)
       本ID 反复强调,本ID 理论的关键是一套几何化的思维,因此,你需要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而在实际操作的辨认中,这一点更重要。所有复杂的情况,其实,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都没有任何的困难可言。
例如,对于分型,里面最大的麻烦,就是所谓的前后K 线间的包含关系,其次,有点简单的几何思维,根据定义,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得出以下的一些推论:
       1、用[di,gi]记号第i 根K 线的最低和最高构成的区间,当向上时,顺次n 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axdi,maxgi]的区间对应的K 线,也就是说,这n 个K 线,和最低最高的区间为[maxdi,maxgi]的K 线是一回事情;向下时,顺次n 个包含关系的K 线组,等价于[mindi,mingi]的区间对应的K 线。
       2、结合律是有关本ID 这理论中最基础的,在K 线的包含关系中,当然也需要遵守,而包含关系,不符合传递律,也就是说,第1、2 根K 线是包含关系,第2、3 根也是包含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第1、3 根就有包含关系。因此在K 线包含关系的分析中,还要遵守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 根K 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 线,然后用新的K 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 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 线去处理。
       3、有人可能还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当然,本ID 的理论是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 根K 线满足第n 根与第n+1 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 根与第n-1 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 根K 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 根K 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 根与第n-1 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同样道理,gn>=gn-1 与dn<=dn-1 不可能同时成立。
       上面包含关系的定义已经十分清楚,就是一些最精确的几何定义,只要按照定义来,没有任何图是不可以精确无误地、按统一的标准去找出所有的分型来。注意,这种定义是唯一的,有统一答案的,就算是本ID,如果弄错了,也就是错,没有任何含糊的地方,是可以在当下或任何时候明确无误地给出唯一答案的,这答案与时间无关,与人无关,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被分析的K 线已经走出来。
       从这里,本ID 理论的当下性也就有了一个很客观的描述。为什么要当下的?因为如果当下那些K 线还没走出来,那么具体的分型就找不出来,相应的笔、线段、最低级别中枢、高级别走势类型等就不可能划分出来,这样就无从分析了。而一旦当下的K 线走出来,就可以当下按客观标准唯一地找出相应的分型结构,当下的分析和事后的分析,是一样的,分析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不同。因此,当下性,其实就是本ID 的客观性。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看30 分钟图,可能K 线一直犬牙交错,找不到分型。这有什么奇怪的,在年线图里,找到分型的机会更小,可能十几年找不到一个也很正常,这还是显微镜倍数的比喻问题。确定显微镜的倍数,就按看到的K 线用定义严格来,没有符合定义的,就是没有,就这么简单。如果希望能分析得更精确,那就用小级别的图,例如,不要用30 分钟图,用1 分钟图,这样自然能分辨得更清楚。再次强调,用什么图与以什么级别操作没任何必然关系,用1 分钟图,也可以找出年线级别的背驰,然后进行相应级别的操作。看1 分钟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玩超短线,把显微镜当成被显微镜的,肯定是脑子水太多了。
       从分型到笔,必须是一顶一底。那么,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对第二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类似对分型中包含关系的处理),就可以严格地说,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而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笔的连接。显然,除了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个顶或底类似的分型,其他类型的分型,都唯一地分别属于相邻的上下两笔,是这两笔间的连接。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膝盖就是分型,而大腿和小腿就是连接的两笔。
       有了笔,那么线段就很简单了,线段至少有三笔,线段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
       对于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d1g1d2g2d3g3…dngn(其中di 代表第i 个底,gi 代表第i 个顶)。如果找到i 和j,j>=i+2,使得dj<=gi,那么称向上线段被笔破坏。
       对于从向下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g1d1g2d2…gndn(其中di 代表第i 个底,gi 代表第i 个顶)。如果找到i 和j,j>=i+2,使得gj>=di,那么称向下线段被笔破坏。
       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这个前提在前面可能没有特别强调,这里必须特别强调一次。线段至少有三笔,但并不是连续的三笔就一定构成线段,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由上面线段被笔破坏的定义可以证明: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以上,都是些最严格的几何定义,真想把问题搞清楚的,就请根据定义多多自己画图,或者对照真实的走势图,用定义多多分析。注意,所有分析的答案,只和你看的走势品种与级别图有关,在这客观的观照物与显微镜倍数确定的情况下,任何的分析都是唯一的,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分型、笔、线段这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搞清楚,都不能做到在任何时刻,面对任何最复杂的图形当下地进行快速正确的分解,说要掌握本ID 的理论,那纯粹是瞎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