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攻防技术宝典系列: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9:23:04

                             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幸福、快乐,也竭尽全力帮助孩子,用自以为“为孩子好”的方式和目标要求培养着孩子,但是,很可悲的是有些家长费尽心思,也没给孩子带来幸福,相反,南辕北辙将孩子带上了一条与快乐、幸福相反的道路。

 
前不久,有一封台湾女孩写的信在北美的网上广为流传,作为“虎妈”式教育的亲历者,这个女孩写道:
   “我们家七十年代从台湾移民到美国。我妈妈是养育了4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对我们非常严厉。在我家里,如果在成绩单上有一个B,就被视为失败。很大的焦点和压力,都被放在最大的孩子身上,也就是我的大姐。”

 很久以后她才明白,母亲当时花了很多力气,用来把她大姐塑造成一个弟妹效仿的模范。“我曾嫉妒地称我大姐为:每对亚洲父母梦想中的孩子。”
    大姐的表现一直优异,参加了校游泳队、学生法庭,钢琴级别也很高,因为学习成绩很好,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毕业后到一家大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又在哈佛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她的薪水是6位数,为人温柔,跟一个博士订婚,买了一栋房,然后结婚。”

多完美的人生,多令父母骄傲的女儿呵!但她的大姐结婚后却失去了生活的兴趣,原来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生命的原动力、生命的热情被母亲剥夺了,一直都为父母的期望活着,等到了可以为自己活时,却不知活着的意义。原以为结婚会好,但发现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让孩子跑得最远的不是孩子达到了你——家长的目标、家长的期望,而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

 
这个女孩说:“每一个所谓成功的‘虎妈’教育模式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这种模式取得了一时成功,但这种成功能保持多久,没人说得清楚。” 翻开《虎妈战歌》,看到最多的是“我的期待”、“我的渴望”、“我的欢乐”、“我的盼望”,却很少看到她两个孩子的兴趣和意愿(除了二女儿的顽强抵抗 外),尤其是大女儿索菲娅几乎是掩盖在虎妈的威严里,看不到她自己的任何的爱好和追求,对于这一点,蔡美儿却写道“最让我开心的是,索菲娅听我的”。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所做的工作极为痴迷。激励人不断进取的真的不是金钱和名誉,而是兴趣和热情。

有人向巴菲特请教成功的秘诀,巴菲特总是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喜爱的工作,这也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忠告了。”

著名罗伯特·蒙代尔说过“每天工作18个小时,日复一日的科研工作,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喜欢这种方式,而且丝毫不会感到压力。只有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快乐的,才可能成功。”

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他宣称:我一生从未做过一天工作,我每天其乐无穷。

卡耐基成功学的一个基本要义就是:一个人只要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获得成功。

 
雯 雯在美国投资管理集团工作的前两年里,先进行严格的职业培训,公司培训的宗旨是找出这个人的最强项,然后再给予相应的职位。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月都有一个 类似中国总结会的小结会,每个人都要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要反复问,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公司根据所录用的这10个人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尽可能给不同的平台(当然是在公司业务范围内),再给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四个月拿出成果,然后再换下一个项目。

实际上就是公司出人力物力,再给出压力极大的环境,逼着你压出自己的极限潜力,让你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位。

虽然这样的机会很少,但是,我们的家长却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培养孩子,不惜代价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一 位对父母逼迫选择的大学专业毫无兴趣的大学生,四年里竟然有八科不及格,不但拿不到毕业证,还得了较严重的抑郁症。一位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的朋友告诉我,他 儿子的许多状元同学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所报的专业,当年填志愿只要是可以过清华大学的录取线,无论什么专业都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给报的专业,而大多 数父母的选择是依据哪个专业就业容易、收入高、条件好、体面、热门等因素,至于孩子的兴趣则放在了很次要的地位或基本不考虑。

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过自己的职业规划,加之所报考的专业信息和知识有限,又基于父母单方面的建议甚至“强迫”,致使自己缺乏主见,无形中压抑了自己的兴趣,报考了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专业。另外报考志愿时盲目跟风,别人报考什么,就跟着报考什么,这都可能造成学生最终进入一个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专业。据一项针对大学生“您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吗?”调查统计,回答“不满意”的大学生占到了80%左右。

 
在人生的最关键时刻,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即使不输,也要再花极大的气力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如果在大学期间让孩子有机会去寻找、去发现、去摸索自己的兴趣,那真是教育的一件幸事。

 
目前,中国已有些高等院校在摸索培养大学生新的模式,教育改革正在进行。

最近我看到一个消息, 兴韦学院(上海的一所高等院校)提出的校训、所秉持的理念和雯雯所在公司培养人才的办法很相似,有几个做法极为新颖。

一是允许学生自由地探索。学生进入兴韦学院后,可以自由选择并转换专业,并在多位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成长计划”, 学术导师 和辅导老师将在每个学期内,帮助学生对该计划进行回顾和重新评估,以确定学生所取得的进展与未来的成长方向,直到学生确定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第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实现梦想。学校提出的理念非常有吸引力:激活每位学生的成功天性,鼓励并要求每位学生尊重并追寻自我的激情与梦想,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第三是采用小班授课模式,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完全脱离被动接受式的听课模式,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这样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在国内其它大专院校里很难看到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所学校的宗旨是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激情,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具有自我推动力的世界公民。这个目标非常贴合当前全球化趋势,有很高的战略眼光。

 
兴趣来源于激情,激情催化成功,成功带来幸福。

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如果我们创造条件发现、挖掘、培养孩子的兴趣,毫无疑问,您就给了孩子一把走向成功和幸福的金钥匙。

发现、保护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力、不惜代价创造条件发挥孩子的优势,这是成功家庭的最大秘诀,也是我抚养孩子最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