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备考时间安排:“区”:跨越发展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8:20
“区”:跨越发展之路本报评论员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站在新起点上的南阳,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亟待找准、用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抓住机遇,突出重点,乘势而上,跨越崛起!在不懈实践中,南阳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南阳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区”。

  (一)区域发展,大势所趋。

  当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号角成为激荡中州大地的最强音,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区和重要区域增长极,作为河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南阳,正加快科学发展,加速富民强市,奋力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全力为中原经济区提供重要支撑。

  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定位、主动融入,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试,努力走在全省前列?这是摆在1100万南阳人民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市委主要领导提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落实到南阳,就是要大力推进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以“五区”建设为抓手,来实现市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业强市、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四个突破”。

  由此,“区”,成为影响南阳未来的关键词,成为举全市之力实现跨越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区域发展,内涵丰富。

  区,域也。传统意义上的“区”,多用来表示区域、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在现代意义上,“区”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代表着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综合体。

  “区”是优势。“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是把区域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主导产业的发展上来,通过对主导产业的投入,扩大区域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南阳而言,既是传统农区和粮食主产区,又是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展示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是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生物质能源示范区;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库区移民安置区,又是生态旅游区;既是特色文化区,又是文化产业改革试验区;既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又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这区那区,使南阳优势叠加,实力彰显,潜力巨大。

  “区”是先导。经济学上有一种“增长极”理论,即一个区域内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被称为增长极。一个增长极在形成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向周围区域的扩散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增长极”理论告诉我们,“区”是先导和方向,要通过“区”的带动和扩张,以区带面,促使资源配置和要素优化,进而实现区块突破。

  “区”是特色。步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南阳,“区”已然成为最大的特色、最强的亮点、最响的品牌。在一个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基本相似的地理区域内,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最优化的发展,是我市当前面临的崭新课题。而以“区”出特色、以“区”举亮点、以“区”树品牌,则是南阳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是规模。区域经济规模化,是当前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只有依靠“区”的支撑,才能进行形成规模扩张。以中心城区建设为例,我市瞄准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产城融合发展上规模,加快中心城区新能源、光电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南阳新区、鸭河新能源工区和官庄石油化工工区,力争形成“一体两翼”格局,支撑中心城区规模发展。

  “区”是载体。就工业说工业,就农业说农业,就城建说城建……这种单打一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形势。科学发展,需要统筹协调,需要有效的载体。以“区”为载体,方能抓纲带目,统揽发展全局,寻求突破;以“区”为载体,方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三)区域发展,贵在统筹。

  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区”,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工作载体,是一种运作抓手,是一种检验手段,体现的是区域统筹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其实施成效直接检验着我们科学发展的水平、持续跨越的能力。

  发展“区”,是一个融整体性与战略性、长远性与可操作性于一体的一揽子战略举措,必将使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更科学、更完善、更具操作性。

  发展“区”,有利于对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发展“区”,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

  发展“区”,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使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因此,发展“区”,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南阳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加快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的突破口。

  (四)区域发展,重在突破。

  市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全力实现“四个突破”,怎么突破?“五区”建设是着力点,是关键环节。

  关于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以粮食主产区建设为载体,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为主线,向科技要生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争取粮食产量每年都有新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尤其是要抓住国家空前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狠抓特色农业发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产业集聚区之所以规模小、投资上不去,说到底是缺少大项目。必须更加重视项目带动,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上求突破、见成效。要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已经形成的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油碱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力能源六大战略支撑产业,新能源、光电、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引导同类企业集中布局,注重配套产业的相互协调,形成上下有连接、左右能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尽快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强调的是,招商引资必须注重实效。要认真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四个一”推进办法、“两查一评”等制度,紧紧盯住已经签约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到位率、合同履约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确保该开工的按时开工、该投产的尽快投产,最终使项目带动的成果体现在发展成效上。

  关于中心城区和新区建设。要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强力推进中心城区新能源、光电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推动产城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抓好老城区、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四大板块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南阳新区建设,是我们全力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要围绕“三区一基地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开发等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专业经营”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积极采用各种新型开发模式,在新区土地开发整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体建设等方面进行招商和融资,吸纳各方面资金参与新区建设,推动新区建设高起点、快起步。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多元投入,实行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推进城乡之间各项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接轨,推进产业的分工互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工农互补、城乡互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关于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保护好生态、保持一库清水是全市人民的历史责任和特殊使命。我们要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探索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加、减、乘”三篇文章。“加”,就是增绿。以林业生态市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丹江口水源、鸭河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林建设,强力实施平原绿化、通道绿化工程,着力搞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把南阳的“氧吧”建好,生态之“肾”养好,让南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减”,就是节能减排。要把重点耗能企业、重点污染行业的管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加大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乘”,就是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形成乘数效应。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大力开发生物天然气、免处理CTP版等低碳产品,加快纤维乙醇、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等优势产品建设,积极发展以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区域物流枢纽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在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上趟出路子。

  “五区”建设,是当前发展“区”的重中之重。推进“五区”建设,关键在于创新理念、更新观念、主动作为、着力争先,关键在于持续的运作、有效的作为。我们要以“四个带动”为抓手,加快“五区”建设,实现“四个突破”,以此带来发展的新局面,带出跨越的新天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