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培训计划表:釋永信:少林寺的"CE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8:58:37
2006年04月14日 11:23:30  來源:人民網/市場報


【字號大中小】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

少林寺15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釋永信因與首位到訪少林寺的外國國家元首普京親密茶敘談佛法,一夜之間為天下人所熟知,而其極富商業色彩的少林寺經營之道,更讓人對他充滿好奇。
最年輕的方丈
釋永信已經以越來越多的驚人之舉,使得他和他背後的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成為世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洛杉磯時報》將他描繪為一位融中國佛教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為一體的成功宗教人士。
這個總是一身黃色僧袍和紅色袈裟、略微發福的中年僧人,從1999年8月開始成為少林寺15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此外,他還是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和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3月14日,他在北京開完“兩會”,當天夜裏11點從鄭州趕回少林寺。15日,主持前任代方丈素喜和尚的下葬儀式,同日下午,接待國家宗教局的來訪,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少林寺的訪問做準備,在北京開“兩會”期間,他還抽空參加了央視《新聞會客廳》節目的訪談。
在金庸、古龍的小說或者胡金銓的電影,以及一切關于少林寺的想象中,少林寺的僧人總是作為一個嚴肅、古板的世俗生活對立面而存在,而在眼下這位少林寺方丈的身上,則難見這樣的痕跡。早在3年前,美國“探索”頻道的一個有關釋永信的短片《新少林方丈》中,就已經用“CEO”作為“方丈”的英文翻譯。
釋永信,這位披著袈裟的“CEO”,從正式升座為方丈以來,已經以越來越多的驚人之舉,使得他和他背後的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成為世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他接受各大媒體採訪,坐著配有專職司機的吉普車四處旅行,乘坐噴氣式客機周遊世界,策劃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大型表演,與好萊塢名人們亦有過往,並在全球開設少林分寺。《洛杉磯時報》不久前刊登一篇題為《功夫僧人趕時髦》的文章,將他描繪為一位融中國佛教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為一體的成功宗教人士。
在最近的一次接受網絡媒體的採訪中,釋永信自稱最喜歡獨坐禪房,打坐、思考。但隨後他即感慨,自己每年有超過1/6的時間在國外飛,和上流社會打交道,去過的國家現在連自己也數不清。
少林寺的資產
如同無法說清楚自己去過多少國家一樣,少林寺到底有多少資產,方丈釋永信從來沒有給出過答案。比較清晰的資產是:門票、武功和香資。僅以門票收入一項計算,根據統計,現在少林寺每年遊客量在150萬人左右,每張40元,少林寺門票總收入一年是6000萬元,少林寺可以拿其中的1/4,也就是1500萬元。
關于武術演出,自1987年釋永信開始擔任少林寺住持以來,少林僧人也逐漸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性的宗教學術會議和佛教法事活動,並把少林功夫帶到了國外。截至2004年,僅釋永信親自率領的少林功夫表演團體已經走訪了60多個國家,表演超過1000場次。根據英國《衛報》此前報道,少林寺在美國演出一場的收入在1萬美元左右。
2005年10月,由少林寺和鄭州歌舞劇院聯合編排的原創舞劇《風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劇院亮相。隨後,該劇已與美國藍馬克娛樂集團達成協議,《風中少林》將于今年7月赴美演出兩年,約800場,演出收入預計達800萬美元。
釋永信在《禪露集》中有這樣的觀點:“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滅亡了。”少林寺這種“歷史性格”,與其他寺院不同,這或許可以解釋它在商業社會中採取的主動姿態。
少林必須變化
釋永信說,少林寺的任務就是要把寺廟修好,把文物保護好,讓遊客和信徒得到滿足。
2001年,少林寺周圍兩個行政村及武校、商店等被遷出景區,登封市為此投資3億多元,拆遷面積50多萬平方米,拆遷人口兩萬多人。2004年,少林寺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修,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
目前少林寺僧人均是供給制,在寺院少有所學、老有所養,平時發一些零花錢。
釋永信是中國第一個學習MBA課程的僧人,以及取得學位的方丈。他說,那些讀了MBA的和尚,待遇也並不比其他人更高。釋永信說,因為他們畢竟是出家人,讀MBA的花費也是寺院供養,而寺院也不是企業。
釋永信希望用企業的理念和精神來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並非是把寺院變成企業。他認為,一些人是通過事業成就獲取滿足感,一些人是通過財富獲得滿足,而僧人是從信仰中獲得滿足和安心。
“我們不是為了經濟收入,少林寺的門票收入已經完全足夠僧人的開銷,我們是為了光大佛教事業。”他說,世界在全球化,面對西方的經濟強勢和文化強勢,少林寺必須作出應對。少林寺不改變就無法再在這個社會中保持影響力,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後代。“今天在少林寺發生的改變,我敢說是為佛教負責,也是為民族負責。”
這位方丈說,少林文化從來就與文化交流分不開,它本身就源于中外的文化交流,少林寺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禪修中心和國際性的交流重鎮。(來源:人民網/市場報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王剛 鄭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