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妇代会上的讲话:十大宗教电影 情迷好莱坞 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33:03

十大宗教电影

加入收藏 已经被24位会员收藏

2008-2-28 20:57:58

《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1956年)

      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由西席地密尔(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便是以他命名)执导,却尔登希斯顿饰演那位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穿越红海的先知摩西,而埃及法老王则是由光头巨星尤柏连纳饰演;
  由于本片早已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足以证明其在影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此外本片亦入围了奥斯卡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得奖)等多项大奖,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宾虚》Ben-Hur(1959年)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荣获了11项奥斯卡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在风中……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万世流芳》耶稣传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1965年)

      又名《耶稣传》,乔治·史蒂文斯导演的此片长堪称同一题材片之最,同时也是正面描写耶稣生平事迹的影片中投资最大之作,剧情讲述基督耶稣自出生至钉死十字架上的故事,影片场面颇为壮观,马克斯·冯·赛多、卡罗尔·贝克等大批影星出演了此片,均有不错表现。
      本片描述耶稣的一生,从诞生在伯利恒马槽里,东方三博士避开希律王之干涉去见耶稣,引起希律王不满,屠杀伯利恒未满两岁之小孩,约瑟避难到埃及,希律王去逝再返回拿撒勒,耶稣在加利利和迦百农传播上帝的旨意,并领受施洗者约翰的洗礼,上山接受魔鬼的考验,并收彼得等十二门徒传播福音及施行神祭,深受当地人民之爱戴,甚至动摇罗马在当地统治的根本,希律王以耶稣自称王为由,欲将其治罪,于是遭受门徒犹大的出卖,在最后的晚餐中做了圣餐的祝福。翌日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死而复活,门徒领受基督之教诲,到各地去宣扬基督教义。

《十日谈》The Decameron (1971年)

       在社会越来越庸常的70年代初,帕索里尼需要一部充满挑战意味的影片,令所有人的头脑为之一震。一向关注经典文本的帕索里尼选中了本国文艺复兴时期挑战封建道德礼法和宗教特权的名著:《十日谈》。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恶作剧事件,帕索里尼针对意大利早些时候泛滥的中产阶级电影类型和近年来的政治教条电影,在影片的拍摄方式、表现手段和主体理念等方面加以颠覆,制作出这部极富挑战意味的“通俗影片”。影片所展现的故事,全都质朴地几近恶俗。除了几个讽刺教权的小故事以外,更多的是一些类似街传巷议的谣言故事,这样以宏大的气势规模来拍摄这样“不规范”的影片,也是帕索里尼挑战中产阶级电影观念的一种方式。
  对宗教电影极度狂热的帕索里尼,从薄伽丘名著《十日谈》中,精选了9个故事拍摄成电影:在修道院做工的青年,在修女的引诱下与其发生性关系;用鬼话哄骗神父的小混混,死后却被尊为“圣徒”;农夫要求神父惩罚自己的妻子,神父去对其妻极尽猥亵。导演再次对神职人员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导致宗教人士大为光火,强烈呼吁把他再度扔进监狱。

 《基督最后的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88年)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1988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在此后成为所有表现耶稣的电影中引起最多争议的一部。这部名为《基督最后的诱惑》的影片根据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察基的小说改编而成。从一开始,影片就对耶稣性格中神的一面与人的一面同样刻画入微。电影由平民生活开始讲述耶稣基督的一生,将耶稣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描写,他同样有诸如性欲等凡人有的诱惑与烦恼。书作者卡赞察基最终被革除教籍,这部电影也曾在不同的国家遭到过多年禁映。
  《基督最后的诱惑》对耶稣、犹大性格的改编都是十分大胆的。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斯科西斯始终在作品中对宗教进行着不懈的探讨。耶稣始终都是斯科西斯心中无法替代的英雄,但他喜欢通过电影将自己的耶稣展现给世人。影片中的耶稣虽然依然有过人的法力,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像普通人一样经常矛盾、迷茫,也会被错误所诱惑,所以斯科西斯赋予了耶酥更多人性的特点。
  本片堪称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宗教电影,导演马丁彻底颠覆了耶稣慈爱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个拥有情欲的凡人。怯弱犹疑,喜欢幻想,容易被错误诱惑,甚至象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而叛徒犹大则摇身变为忍辱负重的圣人。

 《马太福音》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

      影坛上至今为止极具说服力来表达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激情的传世之作
      帕索里尼抛弃了那些圣经故事中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琐碎细节,而抹上了他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色彩。电影避免了象好莱坞一样把宗教故事拍得充满敬畏感,它使用了非职业演员,选择了近乎纪录片的形式。
      耶稣和他的追随者被描述成反对不义的罗马权力集团的有教养的激进分子。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余部分都比那些直接使用原始材料的电影更能在精神上忠于原著。典型的帕索里尼风格还体现为撒旦伪装成了一个神父,以及选择了导演自己的母亲出演圣母玛利亚。
    《新约全书·马太福音》告诫信徒:要爱你们的仇敌。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转过去由他打;有人想要拿走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走;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玫瑰之名》The Name of the Rose(1986年)

      这部电影讲述14世纪时发生在一所修道院里的神秘谋杀案,揭露了中世纪的黑暗,对人类的欲望、信仰、爱情与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第一部和第二部电影不同的是,观众对于《玫瑰之名》的拍摄质量一致肯定,尽管也有人对这样的题材表达不满。《玫瑰之名》是根据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同名小说改编。老牌影星肖恩·康纳利扮演一名修道士,负责调查一连串凶案的幕后秘密。

《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2004年)

      在梅尔·吉布森执导的这部电影在放映之前,一些评论家就曾预言他会惹来麻烦。电影再度激起天主教徒与犹太教徒之间的论战,甚至它被指责是反犹太主义的。但是,由詹姆斯·卡维泽主演的这部影片却吸引了数百万观众,票房连创佳绩。据说,为了不重蹈马丁·斯科西斯的覆辙,梅尔·吉布森先让宗教界的权威人士看了本片,确定其没有违反教义且忠实于圣经之后,才公开上映。运气不错的他目前又在筹拍另外几部宗教题材的电影。
  这部影片无疑是影史是最卖座也最具争议性的宗教影片,在它的票房大红特红之时,各种舆论异议也接踵而来。争议主要围绕在影片是否有“反犹”倾向上。1965年,罗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行”,从此以后,他们不再需要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这让所有犹太人都放下了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可是,当梅尔·吉布森开始自编自导《耶稣受难记》时,阴影再次袭上了那些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的心头,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问题正是矛盾的来源所在……
    影片以极其冷静的镜头语言,叙述了耶稣在拿撒勒度过的最后12个小时,以及受难的全过程。由于影片将耶稣受难场面拍摄的过于逼真血腥,导致很多观众深感不适,并传出一名女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因突发心脏病而猝死的新闻,更因将耶稣之死完全归咎于犹太人,引发犹太学者和宗教团体的强烈声讨。

《怒犯天条》Dogma(1999年)

      被放逐的天使、地狱来的撒旦、和万能的天父,即将在地球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而才刚刚失去信仰的女主角居然在此时被选为解救全人类化解危机的唯一人选!《怒犯天条》中触及一些宗教议题,甚至颠覆了天使的形象,遭至一些卫道人士举白布条抗议。全片虽然多处充满相当尖酸刻薄的讽刺对话,也犀利的剖析了宗教许多层面,但同样也夹杂了许多幼稚低级的笑料。算得上是一部故事内容相当有野心的奇幻喜剧。
  被放逐的两个天使,为返回天堂不择手段,来自地狱的撒旦,即将在地球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而万能的主,竟然是个女人!这部喜剧影片对白中充满对基督教义的刻薄讽刺,内容触及许多敏感宗教议题,更用恶搞的手法,完全颠覆了天使和耶稣的形象。

《圣女贞德》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年)

      影片一开始的戏剧性转折、神秘气氛的营造,直到英法两国大军对峙交锋,导演贝松一直忙于刻画贞德的外部形象和神奇的事迹。就象十年前的《尼基塔》一样,贝松把对人物内心描绘的任务,全部交给女演员,任由她们表演出暧昧的“神经质”、“惊慌”、“疯狂”等等外部行为,更把解释这些行为内心动机的任务交给观众。这样单一的极端手法并不能达到更深层次揭示人物内心的结果,而更象是对于塑造人物力不从心或无暇顾及的简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