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刊 全年价格:《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净空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44:59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複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二00二年淨空法師講於日本知恩院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這一次是我們第一次在日本知恩院做講經弘法的大會。舉辦這個法會,得到水谷先生跟中村老法師的大力支持,能夠在寺院裡面講解佛法的經典,因緣非常殊勝。我們希望把佛法教學從寺院再興旺起來,也願意盡一點綿薄之力,集合大家的力量把佛法推展到全世界。

世尊示現成道之後,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我們深深體會到,世尊當年在世,一生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四十九年沒有中斷、沒有休息,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的。諸佛菩薩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自性性德的自然流露。換句話說,隨順性德,叫做佛菩薩;違背性德,這是凡夫。學佛就是要效法世尊、效法祖師大德,我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是真正學佛。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這是我們首先要肯定、要認識清楚的,然後才不至於誤入歧途。

經典就是佛的教學,是佛陀教育裡面的教科書。這部經是早期翻譯的,是安世高大師從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法,節錄最重要的八條,為我們做最簡單的介紹,可以說是佛學的概要。前面兩條是小乘法,後面六條是大乘法,介紹得相當圓滿,非常精要,很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初學佛法的人,我們跟他講這幾條是最恰當的。

經題:佛說八大人覺經

這部經在七種立題裡屬於人法立題,佛是人,八大人覺法。

佛,這個字是覺悟、智慧的意思,具足圓滿的覺悟、圓滿的智慧,換句話說,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這個人我們就稱他為佛陀。在此地是專指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這部經是他老人家所講的。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對不覺來說的,六道凡夫不覺,不覺就是迷。真正覺悟,他就超越六道了。超越六道,六道之外是四聖法界,有聲聞、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有藏教、通教的佛,這些都是屬於自覺。如果自覺又能夠覺他,那就是菩薩,菩薩我們稱為正等正覺;在佛法裡面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華嚴會上稱為法身大士,這是真正的菩薩,正等正覺。覺行圓滿,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上,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所證得的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稱他為佛陀。

這部經是結集的,字字句句都是佛親口宣講的,所以經題加上佛說這個字樣。一般經典,正宗分第一句話是佛說的,經題就加上佛說。如果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是佛的弟子提出來發問的,這樣的經典習慣上就不加佛說。

八是講八種覺悟的方法,它非常重要,完全是從綱領、原則上講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掌握住,自己走覺悟的道路。大人,是對佛、法身菩薩的尊稱。這八種方法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覺悟的原理原則,我們應當要學習,所以稱為八大人覺。經是通稱,在佛法稱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

人題: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後漢是年代,沙門是學歷。譯經的人稱為三藏法師,安世高大師沒有用這個稱呼,他用沙門,非常謙虛客氣。沙門的意思翻作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沙門不分在家出家,學佛從一入門,在家居士修五戒十善也能稱沙門;出家沙彌勤修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也就是有沙門的條件。

安世高,世高是大師的德號,安是他國家的名稱。安,是安息國,漢朝時候的安息,唐朝叫做波斯,現在稱為伊朗。他是安息國的太子,是一個孝子,父親死了之後,他繼承王位,沒有多久就把王位讓給他的叔父,他自己出家修行。跟中國緣分非常深,西元一百四十七年到中國來弘揚佛法,是中國佛教早期翻經最殊勝的一位大德。他總共在中國住了二十多年,譯經二十九部,總共一百七十六卷。

一般經典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部經裡面沒有。雖然沒有這三分,細細觀察也有這三段的意思。從為佛弟子到八大人覺這四句,等於是序分;從第一覺悟到第八覺悟,這八段是正宗分,也是這部經典所講的重點;從如此八事到常住快樂,是流通分。請看經文: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這四句話是世尊語重心長、真實慈悲的教誨。告訴我們,我們要做佛的學生,應當常常在晝夜,至心是以真誠的心,要記誦,要念著八大人覺。這八條,是諸佛、法身菩薩覺悟的法門,這樣才不失為佛陀的真實弟子,這個弟子不論是在家出家。這四句的開示,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佛教我們在二六時中,就是晝夜不能間斷,以最真誠、最懇切的心,沒有一絲毫虛偽的心,向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學習他們這八種真實覺悟的方法。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家常講生死事大,我們學佛真正的目的,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世尊當年在世,出四門旅遊,見到人間生老病死苦,他從這個地方得到啟示,才發心出家修道,目的就是為瞭解決生死問題。這個目的他達到,他做到了。做到之後,幫助我們六道裡面苦難眾生解決這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這是佛陀出世真正的目的。

佛給我們提示,第一個要覺悟,世間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小是指我們日常居住學習周邊的環境,擴大就是這個地球,再擴大就是銀河系。世尊的教化區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是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範圍,這是一尊佛的教區。這樣觀察,我們這個地球太渺小了。這是說我們這個世間。無常,說明這個世間有成住壞空,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事物都是剎那在變化,絕對沒有恆常的。國土危脆,這個世間有許多天然災害,有火災、水災、風災、地震,沒有一時一刻停止。對這個世間我們要善於利用,佛法常講借假修真。從無常裡面我們要學真常,什麼是真常?法性是真常。法性身是真常,法性土是真常。如何能夠從無常修成真常,這是功夫,這是真正的覺悟。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這兩句是講無我。我這個身是假的,身體細胞新陳代謝剎那在變化,我們走進講堂的這個身體,跟聽完兩個鐘點經出去這個身體,跟諸位說,不一樣,許多細胞死了,許多新細胞生了,新陳代謝,兩個小時的變化就很大,無我!四大是講物質。現在科學家證明,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基本粒子組成的。一切物質都可以分析,分析成為原子、電子、粒子。動物、植物、礦物、星球、世界,都是基本粒子組合的,所以物質的確是平等的。《金剛經》裡面講一合相,我們從科學證明瞭,確實大而宇宙、小而微塵是由基本粒子組合的現象。物質有四個特性:地水風火,稱為四大。地大,它確實是個物體,很小,我們肉眼看不見,但是用科學儀器能發現到它存在。水大,這個物質它有濕度。火大,它有溫度。現在西方人講帶陰電、帶陽電,帶陰電就是水大,帶陽電就是火大,它是個帶電體。風大,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物質的現象剎那剎那在變化,苦空!它不是永恆存在,它是剎那變化。這是讓我們瞭解物質世界的真相,然後再告訴我們精神世界的真相,五陰無我。五陰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的世界;受想行識,是精神的世界。受是感受;想,是妄想,統統不是真實的;行遷流不住,剎那剎那在產生變化,沒有辦法停留;識,就是阿賴耶識。生滅變異,虛偽無主,無論是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包括我們這個身心以及生活環境,它的真相是生滅變異,虛偽無主,這八個字佛把它說盡了。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這是第一覺悟裡面最要緊的兩句話。心,這個心是妄心,就是講我們的念頭,念頭是一切惡業的根源。形是講我們的身口,身口造業。罪藪,藪是集聚,所有一切不善的造作都是身口所作的。懺悔偈裡面往昔所造諸惡業,諸惡業是誰造的?總是身語意這三種造作出來的。這是教給我們真正求懺悔的法門,要認識清楚,起心動念是惡源。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跟我們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應化在九法界裡面他們隨順眾生,在一切境緣當中,他確實做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即使在給我們做種種示現、教導我們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我們恰恰相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惡源,然後再表現在我們身體形相當中,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佛在此地,第一條教導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觀察,這個觀察是覺察到宇宙人生世間國土是宇宙,四大五陰是人生的真相。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再造罪業,這樣你才漸漸能夠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佛菩薩大人他們觀察,就是大乘法常講的觀照、照見,《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這個地方的觀察就是照見。

經文雖然很簡短,義理深廣無盡。我們是罪障深重的凡夫,如何入門?怎樣學習?這是我們當前非常重要的課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六道凡夫沒有人能做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哪有不起心動念的道理!這怎麼辦?我們起心動念不要為自己,這就能入門。起心動念是為自己,那肯定是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你不可能不造業。你要是造業,你不可能不受果報。果報是業力變現出來的,絕對不是佛菩薩給你受的,也不是閻羅王、上帝給你受的,換句話說,與外面境界毫不相干,都是你自己罪業變現出來的果報。這個道理,大乘經裡面講得非常詳細。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佛菩薩在旁邊看到,生憐憫心而已,幫不上忙!正如同你做惡夢一樣,你在做惡夢,在夢中受苦受難,清醒的人在旁邊看到,沒有辦法幫你忙,這個道理相同。《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話是決定正確的。因此我們入門,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不為自己,我們為一切眾生,尤其是現前這個社會,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住世,我們的心行決定與聖教相應。我們今天講與自性相應,這是很難做得到的。沒有明心見性,你怎麼能與自性相應?佛菩薩的經教就是自性,是自性的流露,我們能夠隨順經教,就是隨順自性,就是與性德相應,這是我們學佛入門之處。功夫得力,受用無有窮盡!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覺知比覺悟意思深,覺悟是你剛剛開始悟入,覺知這裡面就產生高度的智慧;如果沒有相當智慧,你雖然覺悟,你知道得不夠透徹。眾生無量劫來由於不能夠覺悟,當然更沒有覺知,所以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這樁事情,明白人、諸佛菩薩甚至於阿羅漢,看到這個現象都感到非常悲痛,所以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其目的是幫助我們脫離生死輪迴的大苦,證得真常的大樂。六道裡面的眾生果然覺悟,就應當好好的利用這一生,這一生的時間雖然不長,如果真正走覺悟的道路,不但是脫離六道輪迴,就是脫離十法界,時間也是足夠用的。

眾生出不了輪迴,沒有辦法行菩薩道,病根在自私自利,就是多欲,害得我們起惑、造業、受報。我時常勸勉同修,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不能不捨棄自私自利的念頭,捨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捨棄貪瞋癡慢。佛告訴我們:世間國土、我們身心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化無常的。如果瞭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能夠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哪有這種行為?這樣一來,我們在這一生中就能夠把業障消除得乾乾淨淨,一定得佛力加持,我們求生淨土的願望肯定成就。

欲望是沒有止盡的,這個意思是說明:一個人在六道裡面迷的時間太長,無量劫來迷在六道,迷得太深,才產生這樣嚴重的煩惱習氣。要知道,真心、自性裡面決定沒有欲望;由此可知,欲念起來,我們一定要警覺到這是妄心,這是違背性德。覺悟從哪裡覺起?就在這些地方。如果沒有常常接受佛法的薰習,煩惱習氣的薰習是無法間斷的,這種薰習必然會讓我們身口造業,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就是前面所講的形為罪藪,我們的念頭不正。造業必定要受果報,果報就是下面講的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這一段經文有五句,共三個段落,多欲為苦這是第一個段落,把總綱領教導我們。中間兩句是講:六道生死輪迴是怎麼一回事情,是從哪裡來的,這是講凡夫。後面兩句是講諸佛菩薩,諸佛菩薩怎樣解脫,怎樣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得到身心自在。

講到多欲,名聞利養是欲望,財色名食睡是欲望。佛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不可能不墮地獄,要是五條都具足,你想離開地獄,難了!也許有人說,我現在在人道,一切都很自在、很舒服。你念《地藏經》就曉得,地藏菩薩好不容易勸導眾生覺悟、真正懺悔回頭了,從地獄轉生到人道,人間很短,幾十年之後死了,他又到地獄去了。地獄跟人間時差很大,地獄一天是人間三千七百多年,你縱然活到一百多歲,在地獄裡是幾個鐘點。地獄的鬼王看到,你怎麼剛剛出去就回來?我們有沒有這個警覺?非常可怕!

如果真有這個警覺,他自自然然就會利用這短短的時間超越六道,這個人是有志氣的人,這個人是英雄好漢。佛有這個能力,所以供佛的大殿稱為大雄寶殿,雄就是英雄。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稱為英雄。一般人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脫離三惡道,佛菩薩有能力,我們跟著佛菩薩走,決定不錯!這條路是能走得通的。走通的人很多,你們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非常感動人。那些人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那些人能夠克服自己煩惱習氣,我為什麼還隨順煩惱習氣,天天在造業?天天起惡念、造惡業,怎麼對得起自己?

佛法最殊勝的地方,令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佛法只教我一個人,不教別人,這是我很深的體會。許多學佛的同修一生不得利益,依舊搞六道輪迴,他的佛法是給別人學的。學了佛法,處處看別人,他把自己忘掉了,這個跟佛法的精神完全相違背。佛法的精神是完全照顧自己,不要去看別人,別人都是好人、都是佛菩薩,別人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他造惡業,做給我看的;他墮地獄,墮給我看的,讓我警覺。無論外面是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統統是諸佛菩薩慈悲為我示現,度我一個人,我成功了!

學佛一定要學善財童子,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只有一個人,沒有同參道友。如果有同參道友,他是凡夫,他不能成就,為什麼?你跟我差不多!天天看到別人過失,看不到自己過失。菩提道上學生、凡夫就是我一個,其他都是諸佛如來,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那個性德自然就流露。十法界都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為我變現的,來警惕我、勸告我。《壇經》裡,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沒有過,只見自己過,自己才能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沒有過,別人統統有過,這個人是地獄眾生。我們一定要曉得,我是不是地獄眾生?這樣學佛,你才會有進步,才不會墮落,你在菩提道上才真正能夠得到法喜,得到真實的利益。如果我們真正想成功,要走佛菩薩的路子,佛菩薩、祖師大德永遠都是肯定自己一身罪業,別人一絲毫過失都沒有。

眾生的福報,命中都有註定。中國古老諺語說:命中有的,你想捨,捨不掉;命中沒有的,用盡方法求,求不到。佛菩薩告訴我們:所謂命中註定,是你過去生中所修積的,財富是財佈施累積的,智慧是法佈施累積的。智慧也相當複雜,有得功名的,有不得功名的。凡是得功名的,還要積陰德;沒有陰德,得不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任何一樁事情都不是偶然的,無量因緣成就的。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仔細依照佛法的標準觀察世間,證明佛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正確的,佛確實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佛不欺騙人。所以,種善因一定得善果,種的因不善,果當然是不善的。

希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你要是懂得修因,用正當的方法修學,肯定能得到,你不造罪業,能夠享受人天福報。但是要曉得,人天福報可以享受,超越生死輪迴這個做不到。《壇經》雲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指生死大事,要脫離六道輪迴這個事情,再大的福報都沒用處。脫離生死六道輪迴,一定要斷欲。多欲是苦,少欲行不行?少欲也不行,要把欲斷掉,你才能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欲望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六道,六道就是貪瞋癡慢、見思煩惱變現的。見思煩惱斷了,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塵沙煩惱斷了,超越十法界;無明煩惱斷了,證究竟佛果。煩惱斷多少,你的境界往上升多少。煩惱不斷,天天還要加重,你的前途是往下墜落。

世間人都是迷惑顛倒,沒有覺悟,你要是得罪他,他會報復。你跟人有了過節,結下冤仇,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最可憐、最可悲、最愚癡的事情。我們今天學佛這麼多年,總算是明白覺悟一點了。覺悟之後,我自己走哪一條路?這一生當中決定不得罪一個人。別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歡喜接受,為什麼?過去我曾經這樣對他。今天他這樣對我,那是報過來;報過來,我接受了,我沒有瞋恚心,我沒有報復心,我們的帳就結掉了。一筆一筆結掉,這個歡喜!一身輕鬆自在。如果還有一點不服,還有一點瞋恚、想報復,那就不得了!這個冤仇不但沒有完結,又加深了,來世怎麼辦?而且,念佛也不能往生,冤家債主拖著你,你走不了。業障消除才能往生,業障不消除,阿彌陀佛拉不動你。我們讀到生死疲勞,從貪欲起這兩句,真的要覺知,絕不跟人結冤仇,決定接受別人的侮辱、陷害,乃至於殺身我們都接受。為什麼?我的身被你殺掉,我的靈魂往生極樂世界,我還感激你,你早一天送我往生。不能有一絲毫怨恨、報復,學佛完全從自己身心下功夫,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是佛教導我們現前應該怎樣做法,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過日子,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佛教我們這八個字。欲既然不能斷,盡量把它減少。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過的是最低的物質生活水準,三衣一缽。中國在印度的北方,有四季,三衣不能夠保暖,所以佛法傳到中國之後,變成中國化,這是佛法了不起的一種措施。我常講,佛法要做到本土化跟現代化,在哪一個國家,隨順這個國家的民情風俗習慣。佛法是智慧的教學,是真實利益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佛法就是今天一般人所講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它教學的對象不分國家、種族,不分宗教,有教無類。佛是用真誠、平等、慈悲心來接引廣大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欲望要少!世間人多欲,少欲就是教化眾生。你看,你們多欲很苦,我清心寡欲,我自在,我很快樂!我們一定要從形象上做出來給人看。所以,成就自己才是真正成就眾生;自己不能成就,要想幫助別人,無有是處!少欲還要加個無為,就是我們今天講隨喜、隨緣,決定沒有成見。決定沒有說我要怎樣怎樣做,那肯定造業。一切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才能得身心自在。沒有煩惱、沒有欲望,你才能得自在。只要身心得自在,福報、智慧、健康長壽隨之而來,都在裡頭。刻意去求,自己一定要怎樣做法,那叫自找苦吃。我們只要冷靜的觀察,這些事理、因果,都在面前!聰明人還用得著佛說嗎?你全都看清楚明白了,哪有不覺知的道理!

佛法是一門圓滿智慧的學問,佛法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也是真的。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告訴我:既然佛門裡面求作佛、作菩薩都能夠得到,這是最不容易得到的,求脫離生死輪迴是大事情,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叫做雞毛蒜皮,小事!哪有求不到的?問題是你要懂得求的道理、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一樣得不到!諸位如果希求世間一切法,求名聞利養,只要好好的去研究《了凡四訓》,我相信你一定是有求必應。但是學佛要有高的志向,這個世間太苦,實在是苦不堪言,我們應當要求脫離六道、十法界,我們要求早一天作佛、作菩薩,來幫助世間苦難眾生。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前面三句是講凡夫,後面四句是講菩薩。心無厭足,唯得多求,這是說明六道凡夫,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為什麼會造成貪瞋癡慢幾乎達到飽和點的現象。如果我們冷靜的觀察、思惟,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中國,包括東方,自古以來無不重視聖賢的教誨,聖賢的教誨無論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乃至於在日本、韓國、越南,可以說都是一個大的文化體系,都是教導道德仁義這些觀念,對於物質的欲望總是不過分的希求,而重視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我們讀古人的詩詞歌賦,感受得到他們那個生活之自在、知足常樂。

現代人一生拼命追求欲望,欲望沒有止盡,終身生活在痛苦當中,生活在身心緊張之中,這一生得不到絲毫人生的樂趣。我們實在想不通,他是為什麼活著?這一生,在世間是為賺錢而活著嗎?是為貪求五欲六塵而活著嗎?再看看佛法,對比一下,我們很自然的發現,他在一生中造許多的罪業,這些罪業必定感三途苦報。我們觀察之後,確實感慨萬千!回過頭來想想自己,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遇到佛法,也非常幸運遇到善知識為我們講解,誘導我們修行,這一生才不至於墮落。至少我們將犯過失、造罪業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我們還要努力精進,希望能夠做到心地純淨、行為純善。能夠有一天做到了,那都是非常值得慶幸的。能夠在一生當中,有一個星期可以做到,有一個月可以做到,有一年可以做到,我深深相信,我們了生死、出輪迴、求生淨土決定有把握,這樣我們這一生沒有白過。

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就是我們的榜樣,是出離六道輪迴、出離生死煩惱的榜樣。我們應當覺知,應當學習、效法,決定不能夠增長罪惡。學佛如果增長罪惡,這個事情非常嚴重,因為他的形象是佛弟子,不是普通凡夫。普通凡夫造作罪業,應當受果報,這是不能避免的。身是佛弟子,打著佛法的招牌,自己表現是佛的形象,也在增長罪業,那就是破壞佛的形象、破壞正法的形象,這個罪要加重;它影響的面很廣,影響的時間很久,麻煩就大了,那罪是非常之重。諸位都知道,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這是五逆罪,墮阿鼻地獄。但是我們現在想想,破壞佛的形象豈不是比破和合僧還要嚴重?你破和合僧,你是毀壞一個寺廟;你毀壞佛的形象,讓社會大眾對佛教生起反感厭惡,這個罪過比破和合僧還要嚴重!學佛的人有情有義、有恩有德,你才讓社會大眾尊重。社會大眾尊重你,就是尊重佛法,就是尊重諸佛菩薩,諸位想想,這個功德多大!如果我們所表現的,讓別人毀謗、輕慢、瞧不起我,事小!瞧不起佛菩薩、瞧不起佛法,給社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我們自己就有過失,就增長罪惡。

這三句看起來好像很平常,你仔細去觀察,這裡頭有大學問,有很深廣的意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福是禍,佛在此地都提醒我們,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每天要思惟。從前李老師常常教導學生:佛弟子,天天要在佛的面上貼金。這就是我們的行為依教奉行,佛有光彩,我們就有福有慧,福慧雙修。違背佛的教誨,造成負面的影響,那個罪業墮阿鼻地獄,不能不知道!

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這是佛教導我們,我們應該要覺知,要曉得知足常樂。人只要知足,他就沒有希求,古人常說人到無求品自高。覺悟的人、修行人,在這個世間肯定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才能夠真正做到安貧守道。不但對世間法不貪求,連佛法都要放下,都不應當貪求;佛法是緣生的,凡是因緣生法都不是真實的。只有自性是真實的,自性裡面一法不立,不但沒有世間法,佛法也沒有。自性裡頭立一法,那就壞了。

《楞嚴經》雲: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從哪裡起來的?就是你建立知見,麻煩就來了。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法不立,那就是明心見性;你還要立一法,錯了!那就是無明的根,那就是不知足。知足的人心裡一念不生,無論在什麼境界,善緣、惡緣也好,順境、逆境也好,在極樂世界也好、在阿鼻地獄也好,絕對不會起心動念,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知足。有一念好惡的心,天堂我喜歡,地獄我討厭,那就是無明,就是建立,就是不知足,那就錯了。

常念知足,這句話意思無限的深廣,可以說世出世間一切聖賢他們自己都做到,做出來給我們看,教導我們。在中國,我們看到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在佛門裡面,我們看到佛菩薩、歷代祖師大德;在西方宗教裡面,我們看到耶穌、摩西;在《古蘭經》,我們看到穆罕默德,這些世間偉大的宗教領袖,沒有一個不是知足常樂,也用知足教化一切眾生。

現在這個世間,小三災刀兵劫、瘟疫、飢餓非常可能發生,令人感到不安。可是真正學佛的人,常念知足,這個恐懼沒有了,為什麼?核子彈爆炸,我們不在了,趁這個機會往生極樂世界。有好地方去,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絲毫留戀。但是不學佛的人、不修淨土的人,那個苦難就嚴重,他們必定懷著怨恨。人與人之間、人與一切動物之間、人與一切鬼神之間,那個冤冤相報何時了!想到這個地方,這個災難太可怕、太恐怖了!不是一生一世,是生生世世。這是我們不能不覺知的,所以常念知足這個修行的行門比什麼都重要!

去年美國紐約發生九一一事件之後,全世界都感到衝突的嚴重,有不少專家學者在研究怎樣消除衝突、促進和平。這一段經文,把衝突的原因說出來了,心無厭足,唯得多求,一切眾生身心內外衝突,佛是一語道破。要怎樣化解衝突?佛在此地教導我們,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我們內外衝突都化解了,世界的安定和平、繁榮興旺不難落實。

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無論是哪一部經論,你真正理解教義,能夠奉行、推廣,確實能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的眾生化解衝突,帶來和平幸福。

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菩薩所求的是戒定慧三學,世間眾生所求的是貪瞋癡慢,恰恰相反。佛法經典的修學,不但可以決解我們個人的問題、家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乃至國家世界的問題,都能得到最好的、正面的、重大的啟示,幫助我們化解世間所有一切問題,這是非常好的教科書,一切眾生都應當認真的學習,才真正能夠做到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何趨吉避凶?如何避免禍害,得到真實的利益?我們現在明瞭,最殊勝的無過於佛法經典的認真學習。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懈怠墜落,墮落的第一個因素就是懈怠。佛在經論裡面講,世法裡面善根有三條:無貪、無瞋、無癡,世間所有一切善法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出世間,菩薩善根只有一個:精進。懈怠是精進的反面,懈怠就墮落,精進就往上提升。懈怠跟精進,有善惡兩面。世間人、六道裡面特別是三途的眾生,對於惡法非常精進,真的是一點都不懈怠;但是對於善法,他是完全疏忽、懈怠了。所以佛菩薩、聖賢人教導我們,對於一切善法要精進,對於一切惡法要懈怠。什麼是善法?道德仁義,我們一定要勇猛精進去做。

道,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原理原則,凡是能隨順自然法則的,這叫行道。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儒家講的倫常大道,完全是隨順自然法則。第一個是夫婦,我們看看現實這個世間,夫婦之道沒有了!你看看每個地方離婚率多高,夫婦之間有嚴重的衝突。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夫婦、父子,都不能夠真誠面對,都是用虛偽、隱瞞、欺詐的心,這個世間如何不遭劫難?劫難從這個地方來的。我們今天很幸運聞到佛法,佛教導我們,我們不但對於自己的親人坦誠,對於一切人、一切眾生都是一顆真誠心相待。真誠心隨順法性、隨順性德,這是走佛道、走菩薩道;如果捨棄真誠,用虛偽的心面對一切人事物,這是邪道,這是惡道,必定墜落。

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正常關係,這是大道。知道這些關係,就知道自己應當要盡的義務。我們的存心,存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的義務必須盡到,在這上面要常行精進。義務,那就是德。忠孝仁義不能不講求,不能不認真努力做出好榜樣給社會大眾看。人不可以沒有恩、沒有義、沒有忠。何謂忠?忠是中心,心沒有偏、沒有邪。如果有偏心、邪念,忠就沒有了,忠是性德。宇宙、人生、剎土、眾生是一體,這是孝。如果你還有對立,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物對立,孝就沒有了,德就失掉了。

修養道德,禮義廉恥都要從自己本身去做,不要去看別人。為什麼?別人迷失了自性。像我們自己以前一樣,沒有遇到佛法、沒有親近善知識,我們迷失自性,我們確實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無禮無信、無廉無恥。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這才明白過來、覺悟過來,重新做人。這一念回頭,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現前的果報,煩惱輕、智慧長,這是自己本身內在的果報;得到世間許多人的敬愛、協助,到處受人歡迎,這是外面的果報。隨著自己道德的增進,內外果報愈來愈殊勝,你自己能體會得到。如果你繼續懈怠墜落,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上精進,道德仁義完全懈怠墜落,縱然現前得一點物質的享受,未來苦報不堪設想!這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不能不覺悟。

常行精進,後面三句是精進的效果、精進的利益,精進能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超越三界六道輪迴。佛告訴我們,煩惱是擾亂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身心得不到安寧、平靜。煩惱有三大類:見思、塵沙、無明。見思煩惱,見是見解,思是思想,你的見解、思想錯誤,從錯誤的想法、看法產生一切的不善,稱之為見思煩惱,所以它的範圍就非常大了。見解的錯誤,第一是身見,說得粗一點,就是自私自利。第二是邊見,就是對立,相對的。我跟人對立,善跟惡對立,真跟妄對立,大跟小對立,利跟害對立,長跟短對立;所有一切對立的見解,屬於這一類。第三是見取見,第四是戒取見;這兩種合起來講,就是成見,某人成見很深。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這些成見都是錯誤的。第五是邪見,不屬於前面四條的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思想上的錯誤也有五大類:貪、瞋、癡、慢、疑。疑是對於聖賢人的教誨懷疑,他不能夠相信、不能夠接受。見思煩惱總共十條,這十大類煩惱沒有斷乾淨,你就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就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如果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的現象也就沒有了,這個時候你證得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你超越了,不在六道裡面,在佛法裡面稱為四聖法界的眾生,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你進入這個層次。

摧伏四魔,魔太多了,無量無邊。魔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是五陰魔,五陰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我們的肉身這是色身,這個身就是魔障,稍微不謹慎就受風寒得病,你要受折磨之苦。佛經上講,五陰熾盛。受是感受,你有苦樂憂喜捨的受。想是妄想,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輪迴是你妄想想來的、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行,色、受、想剎那不住。識是阿賴耶識。你的造作會變成種子,種子遇緣會起現行,這就說明因果轉變、相續、循環。這是魔,折磨你的身心永遠不能得清淨,永遠不能得安樂。

第二是煩惱魔,有見思、塵沙、無明這三大類煩惱,我們統統具足。見思煩惱斷了,你超越六道輪迴,比六道的人來講,你是得大自在,但是塵沙煩惱沒斷,比諸佛菩薩你還是在受苦受難,你還是被魔控制住。塵沙煩惱斷了,超越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還有沒有煩惱?有!還有無明煩惱沒斷。在一真法界有四十一個位次,就是從四十一品無明來的;破一品無明,地位就上升一層。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二住菩薩破二品,十住菩薩破十品。十住往上去是十行、十迴向,第十迴向破三十品,再往上去,登地,十地(法雲地)破四十品無明。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這一品無明破盡,證得究竟圓滿佛果。換句話說,煩惱斷盡是什麼人?佛煩惱斷盡,菩薩沒斷盡。學佛,學什麼?斷煩惱,遠離魔障。

第三是死魔,死是魔障。我們想修行,道業沒有成就,壽命到了,死了就沒有辦法精進。你再投胎,縱然善根深厚又得人身,能夠繼續努力修學,至少要耽誤二十年,修行功夫中斷二十年,這是折磨。我們想想,再得人身,能不能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能不能接著前生繼續不斷努力去做?太難了,百千萬劫難遭遇!

第四是天魔,前面三種魔都是屬於本身的,不是屬於外面的,外面只有一種:天魔。天魔是什麼?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今天的天魔勢力非常大,誘惑的力量強,為什麼?沒有人禁止。古代帝王有使命,保護一切眾生身心的安全,不利的誘惑統統禁止。現在民主自由開放,財色名食的誘惑大量在渲染。小孩從生下來一張開眼睛,看到電視就受天魔的誘惑,他怎麼能夠保護自己的性德?性德完全沒有了,隨著外面的誘惑去走,造成世界大災難。

我們一定要覺知,要真正在佛法道業上精進,要破煩惱、摧伏四魔。不受外面境界誘惑,唯一的方法是天天親近佛菩薩,一步都不能離開。佛菩薩在哪裡?經教!天天讀誦、思惟、研究,落實在自己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樣才叫真精進,你才有能力斷煩惱,有能力遠離誘惑,超越六道輪迴,求生淨土。求生淨土不是容易的事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信、願、行,你做到哪一條?真正信佛,心裡不會產生一個惡念;你還有一個惡念,不信佛。願同佛願,我們的願是不是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樣?身語意三業做出最好的榜樣、正覺的榜樣來教化眾生,這是行。沒有信願行,你天天念阿彌陀佛,古人講: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信願行具足,你這一生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這是跟你講真話。具足信願行,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模型,他怎麼會不往生?業障重的人,念念隨順惡業,這一生修行沒有辦法脫離三途六道。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生死有兩種,第一種是分段生死,我們用生滅這個名詞諸位更好懂。生滅的現像是一段一段的,譬如人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叫做一生,在佛法這是一個段落,這種生死叫做分段生死。實在講,這個分段是講很粗的相,大家容易理解,如果細說,每天確實是一個分段生死,天天不一樣。晚上睡覺,人就等於死了,第二天早上醒過來,這是一段,又活過來了。今天決定不是明天,諸位細細去思惟,不難明瞭。而佛法講得最微細的,剎那生滅,一般人真的很不容易體會到,這是愚癡!所以,生死、生滅的現象從哪裡來的?從愚癡來的。第二種是變易生死,變易也是一種生死的現象,變易就是你的境界提升。像我們做學生在學校念書,我們念一年級,一年級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級,升二年級就是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個屬於變易,你產生變化了。

六道凡夫這兩種生死都有,超越六道、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沒有分段生死,只有變易生死。他修行繼續不斷的往上提升,這個現象就屬於變易生死。譬如,以《華嚴經》四十一位菩薩境界來說,初住菩薩有能力再破一品無明,他就升到二住;從初住變到二住,這叫變易。四十一個位次都是屬於變易,沒有分段生死。這些現象都離不開愚癡,愚癡是無明煩惱。在一真法界,四十一位菩薩愚癡沒斷,他有變易生死。在九法界,特別是在六道,愚癡重,從愚癡裡面生塵沙、見思煩惱,不但有變易生死,而且有分段生死。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他幫的是什麼?無非是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問題而已。生死是大苦,佛菩薩脫離生死,不但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他也沒有了。自己成就之後才能成就一切眾生,佛菩薩為我們示現,教導我們。

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這是佛教導我們怎樣破除愚癡,這四句非常重要。廣學多聞,修學是有方法的,這個方法說出來好像跟廣學多聞恰恰相反,其實不然,它的確是相輔相成、不相違背的,學習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佛法裡講的。中國儒家教學,童蒙第一次接觸的教材《三字經》,說出血習的方法:教之道,貴以專。專就是佛法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從這個地方紮根。現代人什麼都要學,真的是廣學多聞,結果學到最後他什麼都不知道。古人教學就像種樹一樣,先紮根,根紮下去之後,將來它自然會發芽、茁壯、開花結果。枝葉茂盛那就是廣學多聞,它有根、有本。現代人修學,一下就要廣學多聞,結果他的學問是沒有根、沒有本;就像花瓶裡的花,很好看,死的,幾天就枯掉,就沒有了,它不像中國古老教學的方法是活的。從一個根本下手,真正功夫到一定的深度,自自然然觸類旁通,一接觸他就明瞭,那是廣學多聞。所以,佛法教初學一門深入。

我們一進佛門,拜老師的時候條件就談妥,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服從,陽奉陰違是決定不許可的。這是紮根!你真正聽話、真能接受,老師真的負責任,真教你。到什麼時候才廣學多聞?到你開悟。所以老師教導你,頭一個是德行,持戒、修定。一門深入,學一門東西,戒定慧三學都在一門上。依照老師教導的方法是持戒,整個精神、時間、功力都用在這一部經上,這是修定,一門深入是修定。你有戒、有定,自然開悟,開悟是智慧,你能夠悟入。然後將戒定慧三學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就得受用。這種學問叫實學,真實的學問,真正有用處,真正有受用。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就廣學多聞,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就是廣學,一接觸就通達,沒有一樣不通達。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後人集結成為經典,流傳到中國來是少分;那時交通不便,所以精挑細選好東西帶到中國,次要的,帶不動只有捨棄。我們今天看到的《大藏經》,是精挑細選的。如果把世尊當年所說的全部集結成經藏,最保守的估計,比現在《大藏經》要多十倍。這麼大的分量,龍樹菩薩三個月就學完,那叫廣學多聞。我們一生的力量,一百年的時間都學不完,人家三個月就學完,什麼原因?他有根。真的是聞一知十,一聞千悟,所以三個月就畢業了。我們三個月也能學完全部《大藏經》,這是給你講真的,要怎樣呢?入佛境界,那佛所有的東西你不是全部都通了嗎?重要是入佛境界。你的心跟佛心一樣,你的願跟佛願一樣,你的行跟佛行一樣,你的言語跟佛的言語有什麼兩樣!一通一切都通,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這個方法妙絕!

諸佛菩薩億萬劫這種經驗、方法,傳授給我們,我們是依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這個責任要自己負,絕對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不是善知識吝法。真正善知識、真正覺悟的人,對一切眾生是平等的,和盤托出,我有多少,統統托出來給你,你不能接受,那就沒法子。所以總綱領、總原則: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要是不守法(守法就是持戒),不去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統統屬於定慧,你怎麼會開悟?你怎麼能增長智慧?智慧增長,辯才就成就。辯才是利他的;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是自利。廣學多聞決定從戒定慧,離開戒定慧那不是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不是佛法那就是迷惑顛倒的法,這個道理要懂。

我常勉勵同學,在家學佛如果十善、五戒做不到,你不是真佛弟子,你是假的。出家佛弟子如果連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不到,你不是真的出家人,你破壞佛教形象。從前李老師常講:念佛人,真正將來能往生的,一萬個人當中只有二、三個。古大德講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為什麼一萬人念佛,往生只有二、三個?那二、三個是信願行統統具足,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是佛行,他能往生。其他九千九百九十多個,心不是佛心,還是煩惱習氣;願不是佛願,還是搞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行,不是佛行。所以天天念佛,真的是古德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們今天瞭解這個社會現前的現象,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要求別人是決定錯誤的,一定回過頭來要求自己、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一切眾生都成就了;自己得度,一切眾生當然得度。所以菩薩成佛,他看大地一切眾生同成佛道,這句話你不入境界你很難理解,入境界你就明白了。孟夫子說得好:反求諸己,聖賢人講的話沒錯!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六根接觸,回過頭來要反求諸己。善法,要認真學習、保持;惡法,要斷絕、要改進。成就自己的德行(戒律是德行),成就自己的定功、智慧,然後就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教化一切,悉以大樂。一切,通常我們是講九法界眾生,不僅是講人道。有智慧、有辯才,佛菩薩是以度化一切眾生為事業。教化首先要成就自己,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榜樣,他自己修行、成道、證果,然後才出來教學。自己先做到,然後再教別人,這是聖人。佛的學生沒有例外的。菩薩有兩類,一類是權教菩薩,一類是實教菩薩,實就是真實。實教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時候可以離開老師去教化一方;如果沒有明心見性,只能守在老師身邊,接受老師教誨,明心見性才能畢業。沒有明心見性,如果不跟老師,也要學菩薩出去教化眾生,那是非常危險的道路。為什麼?你自己造業受報,那沒有話說,你自作自受;你要是把別人也引導向錯誤的道路,造作罪業,這個罪過不得了!佛法裡常講: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你自己沒有道眼、沒有覺悟,你再引導一批眾生跟著你一起墮落,這個果報嚴重!

所以,一定要自己成就,才能夠出去教學。我早年在台中,老師限定:沒有滿四十歲,不能出去教化眾生。這是說你在老師面前學習,已經有一點成就了。從前是明心見性,現在的標準,是你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真妄,就可以離開老師,不至於走錯路;沒有能力辨別邪正,離開老師決定墮落。大樂就是破迷開悟,離煩惱、離生死、離輪迴。說到具體的,真正得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正的大樂。悉是平等的,這裡頭決定沒有感情用事,對待一切眾生用平等心、清淨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貧苦多怨,貧苦,不僅包括一切物質,同時也包括精神這方面;如果真正有智慧,雖然貧苦,他會很快樂,他不會跟眾生結惡緣的。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物質生活非常貧乏,在一般人會覺得非常憂慮,但是顏回不以為苦,他的生活是非常快樂的,貧而樂!由此可知,這個地方的貧苦,重點在道德、智慧,人缺乏道德、智慧,那是真正的貧苦。沒有智慧那就愚癡,愚癡總是生煩惱,貪瞋癡慢特別嚴重,當然就會跟一般人、一切物橫結惡緣,這是免不了的。

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幾句話,即使不學佛的人,修人天福報也應當要遵守。布施,特別對於貧苦之人,只有菩薩有智慧,菩薩曉得理事、因果。要幫助眾生,第一就是要佈施。佈施是無條件的贈與、供養,眾生缺乏衣食,要幫助他。佈施裡面,最重要的是法佈施。因為,一切眾生決定不能依靠別人的佈施過一輩子,那這個人懈怠、懶惰。依靠別人供養,自己不能夠獨立生存,他就有罪過。因此,當眾生在貧窮苦難的時候,布施供養做救濟的人,一定要幫助他開智慧,幫助他獲得能力。由此可知,佈施供養最重要的是教育,不但要教他有智慧,還要有技術能力的教學、倫理道德的教學,這種慈悲救濟才算是真正圓滿。

佈施要平等,要等念怨親。等是平等,念就是對待,以平等心對待,怨是冤家對頭,親是家親眷屬。如果你有偏利,只對待自己的親屬,不肯佈施冤家債主,你的生活就不能夠得到安全、平靜,這些冤親債主一定找你麻煩。中國古老諺語一家保暖千家怨,你是大家怨恨的對象目標,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無論哪個人,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族群,各個不同的文化,菩薩平等對待、平等佈施供養,這個社會就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也幸福,社會興旺,我們家庭也會興旺,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決定不能偏心、偏愛。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兩句是化解衝突最好的方法。不管這個人過去做什麼壞事情,只要他能回頭,回頭是岸,他就是好人;不可以記著他從前這個惡念、惡行,要原諒他、寬恕他,這是大人之行。惡人為什麼會作惡?他貧苦多怨;這個人即使有財富,智慧很貧苦,沒有智慧,糊塗,他很可憐。所以他容易犯罪,容易做錯事情,煩惱習氣非常重,受不得外緣刺激。佛菩薩看這種人,就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他做的惡行,佛菩薩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他要不要受果報?當然要受果報。因果是自然的定律,不但是凡夫造惡因要受惡的果報,就是諸佛菩薩在沒有修成道業之前所做的這些罪業,他還是要受報。釋迦牟尼佛,有馬麥之報。釋迦族過去生中造惡業,受琉璃王滅族這個果報,佛不能救!因緣果報這個事情,只有自己去承受,佛菩薩大慈大悲,對你一點都幫不上忙。真正懂這個道理,你才會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你的心平等了。平等,業才能消除。消除,還要不要受果報?還要受,重罪輕報,報的時候會輕一些,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瞭。這就是古德講的不昧因果,不是沒有因果;不昧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我們不願意受那個果報,千萬不能造因;造了因,希求將來避免這個果報,那是愚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佛門常講眾生畏果,菩薩畏因,道理就在此地。

脫離貧困,化解怨結,最重要的是教育,尤其是聖賢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如果把這樁事情疏忽,社會就生病了。古時候,在東方有聖賢的教育,在印度有佛法的教育,在西方有宗教的教育,所以社會賴以安定和平,人民能夠過正常的生活。最近這一個世紀,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人以為自己很聰明能幹,不需要佛菩薩,不需要聖人,也不需要宗教,完全憑著自己的好惡,靠著自己過去生中修積的一些福報,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佛菩薩走了,聖賢人離開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沒有聖學了。這是今天社會的病態、所有一切天災人禍根本的原因。

由此我們聯想到,如果一個人存心學習聖賢的教育、推廣聖賢的教育,他的功德很大!一切諸佛必然護念,龍天善神感激。如果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稍稍不如意,毀滅聖賢教誨,就是毀滅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你可以盡情去做,果報你沒有想到!二次大戰希特勒盛極一時,哪裡想到四年就滅亡!如果他知道四年之後他要死,國破家亡,我相信他不會造那些惡業。歷史是一面鏡子,看過去你就能想到將來。我們自己得人身不容易,經論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最可貴、最殊勝的就是你得到解脫的機會,你得到超越輪迴、圓成佛道的機會,你得到一個做無量無邊功德利益的機會。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緣,你要是不能把握住,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相信聖教,依舊胡作妄為,那真正叫大錯特錯!

歷史是一面鏡子,眼前六塵境界又何嘗不是一面鏡子?我年輕的時候,沒出家之前,每天都看報紙。別人留意新聞,我每天留意的是訃聞,哪些人過世,有年歲大的、有年輕的。看這些東西有警惕,今天走這麼多,明天又走那麼多,將來輪到我自己了。印光大師教導學人,把死字貼在額頭,天天看到這個死字,我就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何必還跟人過不去?何必還要計較?何必還要造業?所以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是學佛之前、學佛之後,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業少了。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做到惡業統統沒有,我的目標是心地純淨、言行純善,我走這個路子。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得到一天、二天、七天心地純善純淨,這是無量功德,這才是真實的,是帶得走的。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佛法裡面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不能不留意。

貧苦這兩個字,一定要落實在道德、智慧,我們的道德、智慧非常貧窮,所以才會隨順煩惱習氣,跟一切眾生橫結惡緣。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三句是化解內在與外在衝突的不二法門,也是真正修行清淨平等覺最高的指導原則。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他的希求決定是清淨平等覺,要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就決定不能把一切眾生不善的心行放在自己心裡,那就錯誤!那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變成一切眾生不善惡業的垃圾桶,這個人哪裡會有智慧?這是愚癡到極處!所以聰明人決定不會把別人的惡行放在自己心上。我們眼不看惡的形相,耳不聽惡的音聲,六根不接觸惡的境界,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樣教導我們,這三句是總原則。我們看到一切不善的形色立刻就遠離,聽到不善的音聲立刻把它止住,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變成自己的心行不淨不善,我要修覺正淨,那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這些事情就在我們生活周邊,時時刻刻要防範,要提高警覺,這才叫覺知。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五欲,欲是欲望,五是標明五種,這就是一般人講的財、色、名、食、睡。真心自性裡面沒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虛妄的。七情,喜是歡喜,怒是憤怒,哀是悲哀,樂是快樂,這些東西都是感情的衝動,是煩惱習氣的現行。古時候聖賢人教化眾生,知道眾生無量劫來在生死輪迴,都有嚴重的七情五欲這些煩惱習氣。只有大聖大賢,他們有長時間的修養,把這煩惱習氣斷掉了。普通人這些東西沒有斷掉,往往情緒無法控制,應當讓他發作,但是要有節度,不要過分,過分是錯誤。新加坡許哲居士告訴我:平常一個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脾氣,發三分鐘的脾氣,要三天這個心情才能恢復正常,對身體傷害非常嚴重。人不知道愛惜自己,情緒上的衝動對於身心產生極端的不利。中國古老醫學講,人的正常壽命是兩百歲。你為什麼活不到兩百歲?你把自己的身體糟蹋了,不知道養生之道,不知道愛惜身體。怎麼糟蹋的?就是情緒衝動、感情的衝動。這個地方講五欲過患,過患實在是非常嚴重。

佛勸導我們,雖為俗人,不染世樂。雖然是世間俗人,可是你要記住,世間之樂不能夠染著。電影、電視、歌舞、戲劇、音樂、繪畫,這是世樂。這些東西,諸位仔細去觀察,所教的全是負面的,與倫理道德、忠孝仁義毫不相幹,社會怎麼會不亂?眾生如何能不苦?讀佛經、讀聖賢書,然後回過頭來觀察現前的社會,這裡面前因後果不難明瞭。瞭解之後,自己才知道我們應該怎樣生活、工作,怎樣做人,怎樣幫助自己、幫助社會大眾。菩薩教我們要覺悟,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特別是對於惡念,如果一覺悟,這個惡念就能止住,善念就生了。常常住在善念當中,與善人就相近;常常跟善人在一起,不知不覺、久而久之就薰習成為善人的氣質。改變氣質最重要的一個方法,無過於親近善知識,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善知識。

常念三衣瓦缽法器。三衣:出家人身上所披,有五條衣作務衣、七條衣入眾衣、常服衣、大衣九條以上至二十五條,法會穿著。缽是飯碗。法器是隨身的道具,鐘鼓、大磬、木魚。這是世尊示現在我們世間,他日常生活的狀況,所有的財產就是這麼多。所以,世出世法萬緣放下,佛是做到之後才教我們,不是說而不做。我們今天學聖賢人不容易,但是聖賢是我們永恆嚮往的目標,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向他學習,要學得像。

志願出家,這是說一個真正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的人,他一定會發出家的願。這個出家絕對不是指我們世俗的家庭,離開世俗家庭不是真正出家。家是指什麼?佛法裡面講的生死之家,你能出離生死,你是真的出家。煩惱是家,五陰是家,你能夠出離煩惱,這個重要;至於世間的家庭,不重要。出家,在佛法裡面講,有在家出家的、出家出家的。在家出家,身在家、心出家,就是前面講的不染世樂,這個人心出家了。佛陀在世的時候,維摩居士他是一尊佛,他是在家佛,釋迦佛示現的是出家佛。如果講真正出家,維摩居士也是出家,他出生死家、出三界家、出五陰家,跟釋迦佛沒有兩樣,所不同的是在形式上,他示現在家出家,釋迦佛示現出家出家;至於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世尊跟維摩居士沒有兩樣。

出家人千萬不能貢高我慢,認為穿上出家衣服就比誰都高,往往墮阿鼻地獄。為什麼?貢高我慢把佛法形象破壞了。佛法是慈悲一切,佛法是謙虛恭敬,哪有貢高我慢的菩薩!你把佛法形象破壞,當然要背因果責任,要受果報。出家如是,在家就更不必說,在家搭上這件縵衣要是貢高我慢,罪過比出家貢高我慢還要重。末法時期,破戒犯過這麼多、這麼普遍,實在講就是疏忽戒律,不讀經之過。戒律不去念它,也不去想它,哪裡能夠做得到?所以末世的比丘,身心都是罪過!《地藏經》雲: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些事就在我們眼前,只要我們冷靜觀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志願出家,要知道出生死家、出煩惱家、出三界家;世俗之家,縱然在家,心裡面清淨,這真正是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我們把圈子縮到最小,道是諸佛菩薩的教誨,戒定慧之道。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是佛菩薩的大道,必須遵守。修道,培養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梵行高遠,梵是清淨,行是行為,身心清淨,這是世間人稱為高人、大人。慈悲一切,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平等的佈施慈悲,平等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裡面最苦的是迷惑不覺,所以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才是真正慈悲。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生死熾然,熾然是比喻,像大火燒得非常熾盛的樣子。生死是六道眾生的形相,這個形相非常痛苦,眾生墮落到六道之後,很難脫離六道,在六道裡面死生生死,永遠沒有休息。佛經上講生死疲勞,佛菩薩眼睛裡面看到的,這是無比的可憐可憫!在生死輪迴當中,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六道裡面的眾生,我們可以說三惡道是他的老家,三善道是出來度假旅遊,時間非常短暫。為什麼會是這個現象?從業因果報上去觀察就明瞭,不要去想別人,想想自己,我今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就明白了。如果是惡念多,惡念所感的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善念所感的是人天福報;我們惡多善少,果報當然是三途的時間長,人天的時間短。

還有一個最明顯測驗的方法,凡人都會作夢,你每天晚上做的夢,是惡夢多還是善的夢境多?從這個地方非常明顯知道自己在六道裡面輪迴的狀況。我自己的經驗,沒學佛的時候,天天都會做惡夢;學佛之後,最初十年還常常有惡夢;三、四十年的功夫,晚上惡夢沒有了。這幾十年當中,天天讀經、研教、講經,勸自己、勸別人。我講經最得受用的是自己,時間長了,不知不覺心理轉變了。長時薰修,沒有刻意去轉變境界,自自然然轉了。這個轉變,最初非常緩慢,也很不容易,自己一定要堅持。一定要信守佛的教誨,要記住老師的教導,不可以陽奉陰違、自欺欺人,自己欺騙自己,才會欺騙老師、欺騙佛菩薩,這就決定沒有成就,你在佛法裡面被淘汰了,還是繼續搞三途六道。

唯有誠敬,認真努力好學,自自然然轉境界。轉到有一定功行的時候,速度就快了。為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確實得到,真正相應了,這個時候修行轉境界的速度就不是普通的速度,真的是加速度。這種情形,常常跟在我身邊,真正用功努力他才能發現。你聽我最近十年所講的經,年年不一樣,月月不一樣;要是細心觀察,每一個星期不一樣,與性德相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有一樁事情放不下,你想往生不可能!什麼時候完全放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把握,就有信心。決定不造惡業,決定不得罪一個人,決定不做一樁不善的事情,務必讓自己的心純淨、行純善,表現一個最好的形象給社會大眾看。佛法常講緣生,哪個地方有緣,佛菩薩在這個地方示現教化眾生。但是緣不是永恆的,緣有生滅,因此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他認識機緣、掌握機緣。有時候這個地方的機緣只有很短暫的幾天,幾天也要抓住,一兩年也要抓住。這個機緣千載難逢,不能失掉!機緣就像閃電一樣,一縱即逝,抓住了那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我們看到生死熾然,苦惱無量,這是六道眾生的真相。

佛勸我們要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這是大乘菩薩,發菩薩心、菩薩願。普是以平等心、清淨心、真誠心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是真正幫助自己。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菩薩入世,示現在世間,無非是做出犧牲奉獻、捨己為人,能忍受一切人為、天然災害的形象,教化眾生。我們從大經上來看,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就不論,單看十法界裡面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將盡了,在六道裡面還要示現持戒、守規矩。人家已經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為什麼還要斤斤計較這些小節?沒有別的,是教導初學,教化迷惑顛倒的眾生,為他們做示範。就像在舞臺上表演一樣,舞臺上表演很認真、很努力,表演得非常逼真,為誰?為觀眾。

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表演是為眾生,表演要受許許多多的苦楚,並不自在;這一切的一切,沒有一樣不是為教化眾生,這就是慈悲一切,這就是代眾生苦。為什麼世尊當年示現,一定要過三衣一缽的生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為什麼不能過好一點的生活?我們看看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台灣的李炳南老居士,不是不能過好一點的生活,他自己有工作、有收入,過最苦的生活。能省就省,省一塊錢、省一毛錢都好,節省下來幫助佛法、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自己做到,然後才能教化眾生。自己真正能夠持戒,真正能夠得清淨道心,你才能夠感化別人,叫別人見到、聽到了,內心裡面敬仰,所謂是心服口服。

幫助眾生畢竟大樂,在末法時期只有一個方法,勸導別人念佛求生淨土。念佛求生淨土,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是最簡單、最容易,實際上並不是想像當中那麼容易,為什麼?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相同。阿彌陀佛是什麼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是不是這個心?願要跟阿彌陀佛的願相同,《無量壽經》上四十八願,你哪一條做到?行跟阿彌陀佛相同,那就是心跟願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樣的人,一生當中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如果你的心願行跟阿彌陀佛不相應,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勸導一切眾生,自己真幹!我才不欺騙別人。這部經正宗八條介紹到此地,下面一段是總結全經大意: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上面世尊所說的這八樁事情,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所覺悟的。我們雖然是凡夫,有緣接觸到、聽到、看到,應當向佛菩薩學習,也要有這樣的覺悟。佛給我們講的八樁事情,第一條是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肯定凡夫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六道凡夫往昔所造諸惡業,古大德說:如果這個罪業有形相的話,形相再小,像微塵一樣,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罪業,盡虛空都容納不下。罪從心生,這個心就是妄想、念頭;我們這個身體是造作罪業的工具,形為罪藪。這是六道輪迴生死不斷的第一個因素。妄念從欲望、多求裡面生的,所以第二條跟第三條,佛教給我們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就是過諸佛菩薩的生活。多求確實是增長罪業,所以佛教我們要知足、要安貧、要樂道、要懂得求智慧。

我從前親近老師,老師一生過最低水準的生活,他的學生幾十萬人,學生有沒有照顧他?學生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他並不接受,依舊過他清苦的生活。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他做榜樣給後學的人看。我看出他的門道,所以向他學習,先從生活上下手,一天吃一餐,學了八個月才向他報告。他問我:感覺身體跟從前有沒有差別?我覺得沒有差別,很正常。他把桌子一拍:永遠這樣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營養是能量的補充。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妄念多的人,欲望、貪求多的人,他必須大量去補充。心地清淨、沒有欲望、沒有所求,他消耗的能量很少,一點點的飲食就能維繫,就很正常,他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非常有限;妄想可不得了,從早到晚晝夜不間斷,尤其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種念頭消耗的能量最大。懂得這個道理,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知足、安貧、樂道,你才真正能體會得,才真正能嚮往、想學著去做,對自己帶來大利益。

第四條懈怠墜落,佛勸導我們要精進、斷煩惱、伏魔障,伏魔障就是決定不受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第五條勸導我們要廣學多聞、成就智慧辯才、發心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第六條教導我們貧苦多怨,這句話的意思著重在倫理道德、戒定智慧。貧苦並不指物質上的受用,而是著重在精神上的覺悟,不覺悟是真正的貧苦。釋迦佛當年在世,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過的物質生活比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還要貧苦,顏回貧苦還有一間茅草屋,釋迦牟尼佛連個茅蓬都沒有,樹下一宿。由此可知,佛所講的貧苦多怨不是指物質生活,而是指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再苦,精神生活樂,物質也就不以為苦。世間人以為苦,那是以世間人自己的標準,覺悟人的標準跟我們不一樣,覺悟人的標準是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裡頭有真樂。他看到世間人有房屋、田宅、妻子兒女,他認為這是累贅,這個苦!而我們世間人在苦裡面,不知道這是苦。佛教人志願出家,不染世樂,世樂是苦之根源。世間哪有樂?佛講樂是壞苦,因為它不能永恆的存在,樂產生變化的時候,你的苦就來了。佛講世間苦,有苦苦、壞苦、行苦,三界統苦,哪有樂!為什麼會有苦?你貧於道德、戒定、智慧,才會有苦。

佛教導我們佈施,財佈施,財用不缺乏。釋迦佛給我們示現的,他一無所有,每天衣食所需不缺乏。為什麼不缺乏?他天天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釋迦佛一分錢都沒有,修什麼財佈施?修內財佈施。內財是這個身體,身為一切眾生做好樣子,這是佈施;口為一切眾生說法,這是佈施;意,念念當中想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身語意三業都在佈施,這是內財佈施,所得的功德超過外財的佈施。釋迦佛每天在做的就是財佈施、法布施、無畏佈施,他的果報:財用不缺乏、智慧天天增長、健康長壽,他的長壽是無量壽,確實自在快樂。九法界眾生不能跟佛相比,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他教我們佈施,他帶頭做。佈施要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佈施才能做到圓滿。

第七條,佛教我們不染世樂,這個世間一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決定不能夠貪染。在大乘法裡面,菩薩示現,為了接引眾生,在形相上與眾生和光同塵,心地決定不染著。如果心地染著,是凡夫,不但度不了眾生,肯定被眾生度跑了。我出家的時候,給我剃度的師父年齡跟我差不多大,到第二年他就還俗,被在家一個女徒弟度走了。所以,這個事情很不容易。你自己沒有定力、沒有智慧,非常容易染上名聞利養。最明顯的是貢高我慢,自以為很了不起,別人都不如我,這是煩惱,不是智慧。《慈悲三昧水懺》裡面講,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第十世的時候做了皇帝的老師,皇上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一念傲慢心起來,護法神離開了。護法神是非常公正的,他沒有情面好說,你真有道行,他就護持;你稍稍有一點煩惱起現行,道行失掉,他就走了。護法神一走,他的冤親債主找到身上,害了一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我們現在造作一切罪業,恐怕這幾年老天爺要跟你算總帳,無量無邊冤親債主統統一起來,看你有沒有能力招架?在今天的社會,不是個別來算帳,時節因緣到的時候,所有冤親債主一起來算總帳,我們要瞭解這些事實真相。

世間五欲六塵,那是誘惑,那是魔,財色名食睡沒有一樣不是妖魔鬼怪。你只要染上它,絕對沒有好日子過。菩薩有戒定慧,他可以利用這些世法來做佛事,利用這些因緣來接引眾生、啟發眾生、教化眾生、覺悟眾生,這是正確的。可以用它,不能夠沾染。到什麼時候可以利用五欲六塵來弘法利生?自己確實在五欲六塵裡面,不會起心動念,不會起貪瞋癡慢,這個時候可以。在中國最著名的是濟公活佛,他那種功夫,行!我們沒有那種功夫、德能,得小心謹慎,你要是墮落,沒人救你!

佈施,最重要的是法佈施。財佈施那是做增上緣,不是主要的,因為跟一切眾生接觸,沒有財佈施則人情沒做到。財佈施不是目的,是手段、方式,這個不能夠缺少。我們要不要求財?你要是有心去求財,用財佈施跟大家結緣,錯了,你的心生了妄念。古大德教導我們,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你何必多事!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什麼?我們需要用,它才來,我沒有去求他,他送來了,這個要做。這個我們知道眾生的福德現前,佛菩薩把錢送來,我們就應當去做。沒有人送錢來,我們去化緣找錢,錯了!那叫造業,與性德相違背。古書裡記載,蓮池大師那個大殿叫神運殿,鬼神替他造的。到你真正需要的時候,諸佛菩薩、鬼神感應替你統統辦好,用不著自己操一點心。這個事情應該要做,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我們身為佛弟子隨順佛陀教誨,一定要去做。如果緣不成熟,決定不能去做,為什麼?對自己肯定有傷害;對自己有害,怎麼能利益眾生?釋迦佛為我們示現,一定是自己先修行證果成道,然後才教化眾生。教化眾生還是隨緣,佛不度無緣之人。緣不成熟,佛菩薩不會現前;緣成熟,自然就來了。隨緣而不攀緣,非常重要。我們要向佛菩薩、祖師大德學習,自己成就了,才能夠成就一切眾生。

所以願不能沒有,願要大、要深,眾生無邊誓願度。從哪裡度起?不是從眾生,是從自己度起。煩惱斷盡、愚癡斷盡、惡業斷盡,這是自己真正得度了,然後才能感化一切眾生。根熟的眾生看到你這個樣子,立刻就覺悟、就回頭。善根沒有成熟的人,給他種善根;善根成熟的人,自然就得度。所以一切法一定要反求諸己,往外面求,錯了!那是心外求法。一定要懂得回頭,向自己心性裡面去求,這叫做內學,佛法是內學。然後你自自然然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性相、理事、因果,你看得清楚,你能夠瞭解,再也不會迷惑,再也不會顛倒。經上講的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是自自然然成就的。

這些年來,我在講席中常講:心地純淨、行為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容毫分不淨夾雜,我們就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五十年前,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他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五十年當中把他這句話證明瞭!但是最高的享受自己清楚,外人不瞭解。一般人看我們很可憐、很苦,肉也不吃,好的衣服也不穿,我們這是最高享受,他哪裡知道?佛菩薩知道,我們自己知道,有道行的人知道,世俗人是不會知道的。確實是最高的享受,心裡沒有煩惱、憂慮,沒有牽掛、得失;再提升一點,沒有生死,心跟虛空法界合成一體,身跟剎土眾生融合為一。乘法身船至涅槃岸這個大樂,世間人作夢也想不到,你給他講,他也不會懂,入這個境界的人才明瞭。

【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這個道就是指前面所講的八條,佛在此地勸導我們要做到,這八條要覺悟、要覺知。慈悲修慧,佛法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的慈悲心要能夠擴充到虛空法界,對一切眾生行大慈悲,修真實智慧。乘法身船,法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是我們自己的真身,這個身不生不滅。我們現在這個身不是真身,現在這個身是業報身,業報身是隨業遷流,我們把法性身忘掉了,現在隨順業報身在六道輪迴,非常苦!佛教導我們要恢復自己的法性身,恢復自己的真身,那就證得如同諸佛如來無上的大涅槃。怎樣恢復法身?只要精進行道,慈悲修慧就行了。這四句是講我們自己修行證果的功德利益。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這一段是講菩薩自己成就了,成就的標準是證得法身、證得涅槃,這才是真正成就,成就之後不是沒事,事情還很多,什麼事情?再回到六道、回到九法界,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眾生。用什麼方法幫助?以前面八條來幫助,前面八條就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如果細說,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以佛法開導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覺悟。覺悟,第一個要覺六道生死輪迴之苦。生死輪迴從哪裡來的?是貪戀五欲六塵而來的,只要能把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癡慢放下,你就能成就聖道。

【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這段經文千萬不能夠誤會,要是依文解義就錯了。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能滅無量罪,我天天念念就好了,罪就滅掉了嗎?滅不掉!佛弟子,無論是在家出家,誦此八事,誦這個經文要能解其義、行其事,這八樁事情就能夠幫助你慈悲修慧、證得清淨法身、入如來大般涅槃。不是把這經文念念就算了,那沒有用處的。果然依教奉行,能滅無量罪。罪滅了之後,道行才會有進步。進趣菩提,進是精進、進步,趣是趣向,你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就是這八條講的覺悟、覺知。速登正覺,正覺是果位,菩薩的果位是正等正覺,如來的果位是無上正等正覺。你能夠快速的消除業障,圓滿菩提,證得無上的佛果。

永斷生死,分段、變易這兩種生死永遠斷掉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斷,他還有一次變易生死;到證得無上菩提,這一分變易生死永遠斷了,才真正叫了生死。常住快樂,這個時候世出世間一切苦,你永遠斷盡了,斷盡一切苦,樂就現前。這個樂,不是苦樂的樂,這個樂,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想像得到,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提升自己的境界。我們常講:煩惱天天輕,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天天減少,智慧天天增長,這裡頭有真樂。要不認真修學,這個樂趣你永遠得不到;如果你真幹、真契入境界,你會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個法喜會提升你的境界,會幫助你勇猛精進。你為什麼能把世間法捨掉?為什麼對佛法這樣勇猛精進?這裡頭有個力量在支持你,這個力量是法喜充滿。

《八大人覺經》是佛法裡面最重要的綱領開示,經文雖然不長,它的義理、境界確實沒有邊際。正如同《華嚴經》所說的,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從真心自性裡面流露出來,自性沒有大小、淺深,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裡說了八條、八法,每一法都包括一切法,一切法容納在一法裡,一法展開就是一切法,所以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真實法,誰的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我們今天在迷,釋迦牟尼佛覺了,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的大法就是我們自己真心本具的佛法。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我們瞭解這個道理,珍惜這個機緣,認真努力學習,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同成佛道,發菩提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今天講到這裡圓滿,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