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实木梳妆台:说话的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3:47:51

        会说话的人必定知道怎样才能走进他人的心灵。如果我们的话语里透着像玫瑰花一样的馨香,那么,这馨香无疑就能帮我们叩开他人的心房;如果我们的话语里回荡着像圆舞曲一样美妙的旋律,那么,在这美妙的旋律中他人就会向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如果我们的话语里充满着像阳光一样的关爱和温暖,那么,这种关爱和温暖的种子就有可能在他人的心灵里开出理解和感激的花朵……
  世界现代舞的创始人之一邓肯,在她的自传里曾满怀深情地写了她的一个爱情故事:
  邓南遮是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根本就算不上漂亮,可是,他却用自己的语言,赢得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伊莎多拉·邓肯的欢心。一次,他同邓肯到一片幽静的树林里散步,在树林的深处,春末的阳光在绿叶上闪耀,四周静的出奇,邓南遮停住了脚步,深情地望着邓肯叹息地说:啊,伊莎多拉,只有与你一起在大自然中倘佯,才能享受到这大自然的景色。任何别的女人都只会把景色败坏无遗,你就是这迷人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你就是这些树林,你就是这天空的一部分;噢,不!在我的心中,你就是这主宰着大自然的女神啊!听了这样的语言,邓肯不由得也从心里叹道:任何一个女人哪里能抵挡住这样的景仰崇奉呢?哪个女人在这样的赞美中灵魂能不溶化呢?邓肯在她的自传里还写道:任何一个钟情的男人,如果掌握了像邓南遮这样赞美的艺术,能用语言让他喜欢的女人都觉得自己是某一领域中的女神,那么,他所爱恋的女人大都会在默然中悄悄地爱上他!语言,充满诗意的语言,是多么地让人感动啊!
  是啊,当你的语言中充满着对对方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之辞的时候,你的语言便已经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入到了他人的心灵深处,对方在悄然地感动中也会慢慢地接纳你。俗话话:你发掘了清泉,泉水也会反过来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在当时的有坐牢之说的时代里,若飞因做错了一件事而被抓入牢狱之后,敌人为了杀杀若飞的威风竟然把一个汪洋大盗与若飞关押在一个牢房里。此人,曾在旧军队里当过排长,自高自大,从来没有害怕生与死,在监狱里是位蛮横霸道的人,自称为张排长
  这天,张排长一进门,便把手一拱傲慢地对若飞:“听看牢房的人说你非常厉害,说要兄弟俺来给你作个伴。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你说我们俩到底该怎样相处?”
  若飞看了一眼凶神恶煞般的张排长,并没有因此而发威,而是微微一笑,充满自谦地说道:“哪里,哪里,坐牢之人怎敢称老虎呢?要比顶多也只不过是一头笨牛而已。”
  张排长听到若飞说自己顶多是一头笨牛。心里顿时放松了许多,口气也软了下来,说:“你过谦了,过谦了,你不是只虎,他们能那么害怕你?”
  “不,不”,若飞摇着头说,“你是老虎,还是让我做头牛吧!”
  张排长疑惑地说:“你们共产党人都是好样的,听朋友说打仗冲锋陷阵,个个都像是一只刚从山上下来的猛虎一样,怎么会是一头‘笨牛’呢?”
  若飞解释说:“对于敌人来说我们的确是猛虎,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对于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被驯服的老实勤恳做事的从不讲价钱的牛!”
  张排长说:“你说得在理啊!兄弟不才也是照你们的道理办事。可他们却说俺是打家劫舍,其实,俺是杀富济贫啊!这和你们打土豪、分田地是一个道理。”
  若飞说道:“你这样说,说明你对我们共产党人了解还不够清楚。我们可不是为了几户、几十户的穷人,而是要把这个欺压人的社会整个连根拔掉,解放所有的穷苦百姓,让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并不是只为了眼前的一两顿饱饭,而是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着想。”
  听过若飞的话之后,张排长恍然大悟,起身拱着手充满敬佩地说:“尽管俺是个粗人,但俺服你的这个理。如果你们将来有用得着的地方,愿为你效劳。你若不嫌弃,愿和你交个朋友,你看怎么样?”
  就这样,蛮横的草莽英雄变成了一个甘愿为若飞效力的朋友。张排长来前所了解的若飞的厉害和见面时若飞的自谦,肯定让张排长的心灵有点震动,若飞随后又讲出了自己之所以“自谦”为牛的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更进一步地打动了张排长的心。由此,便可以看到会说话所起到的作用。
  其实,只要是人,他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比较愿意接近比自己弱的人,而下意识地排斥比自己强的人。如果一开始,若飞就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冒出这个汪洋大盗的架式,那么,最终结果就不是这样了。自谦,也不失为一块叩响他人心灵之门的好“石头”。

  收场语的重要性

  尽管说:“会说话的人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类人”,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说话结束之后,要做的收场语。
  有些人天生反应就有些迟缓,一坐下来就忘记了时间观念,以至于打扰太久,使主人宝贵时间都浪费掉了。这时有些人会应用上述的方法来下逐客令;有些人脸皮比较薄,有些人则是修养甚佳,不好意思有所表示。不过,心里的焦急,总会在表情上或行动上表现出来,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动作就是主人偷偷地看表,这点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点。
  如果你在与人初识的时候,谈话中发现对方瞄了一下钟表,就应该立即作好结束话题的准备,起身告辞,只有这样才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不然没完没了地说下去,对方会由不耐烦转为厌恶,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些人频频看表之后,发现对方依旧没有告辞之意,这时就会直接问对方:“现在几点了?”如果对方仍然没受到任何影响,可能会说:“啊!已经十点了!”如果这样说对方还不知道,那就是个麻木不仁的家伙,可以毫不客气地对他下逐客令!
  如果在见面之初就说好打扰到几点,免得耽误别人的事,这样做也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到别人家里去做客,说话的时候随然十分愉快,可是告辞出来时,才刚刚跨出大门一步,

就听到身后的门被“砰”的一声给关上了,相信无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形,本来愉快的心情都会凉半截。也许对方是无意的,可是对于客人来说,心中总会有些猜疑,原来的畅谈甚欢的会面,就会因此而一笔勾销。
  分手时的印象可以左右整个会面的结果,是成是败,最后一刻的表现显得相当重要。
  有个人曾经与一位女明星会面过,那个人现在仍然对那个女明星念念不忘。这位女明星聪慧可人固然是令人喜爱的原因,但是真正令这个人无法忘怀的,还是当他们分手时她对这个人说的话。当这个人起身告辞时,她诚恳地对那个人说:“今天听到你的一席话,感到受益匪浅,这些意见或许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较大的帮助!”
  女明星所说的这番话使那个人如沐春风、永生难忘。后来尽管没有和她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可这个人非常关心她的情况,就是由于她对这个人说了那番话的缘由。
  这位女明星在面谈的过程中,就一直给那个人相当好的印象。如果她的表现只是到此为止,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在半年或一年之后就忘掉了那个女明星,但是由于她在最后的一刻,使用了加强印象的心理战术,恰当地运用语言的力量,给那个人留下了怎么也忘不掉的深刻印象。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企图,但是让对方对自己更有好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在分手前一刻说出你对当天会面的感想,可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措词要恰当,如果说得不好,反而会抹煞原来的效果。你可以使用“绝对”、“非常”等一类有强调意义的句子,来表达你的感受,能够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在谈话过程中,如果不断地夸奖对方,那么这样会被误认为太阿谀,但是有时由于最后分手时的几句赞美的话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人际交往中,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亲人,还是朋友;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也不管是同事,还是领导,等等,只有在自己走进了他人的心灵里,才能收到自己渴望达到的效果;办事或相处,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是否能掌握让自己走进他人心灵里的说话艺术,可以说是身在职场中必修的一课。有时,一项事业的成败,一个人是成为敌人或友人,通常都是取决于自己说话的艺术!
  一个演讲艺术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的语言说出口后就像落叶一样飘逝了,可有的语言,说出口后却像鲜花一样让人能感受到她诗意的美丽,并且这美丽的语言之花还将在人们的心灵里孕育出温馨的果实。”说得多么好啊!

  说话要分场合和对象

  不管一个人是多么地会说话,还必须注意说话场合,一个人会分场合说话的人是非常受欢迎的人。一位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赞誉则比较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
  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停止,却使大家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缺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十分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竟,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太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未曾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感到十分难堪的“刺”,冷不防地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见形势有些不妙,就马上把话茬给接了过来,其实应该缓和一下气氛。避开让大家敏感的“先进”这个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的话题。但是,他却反反复复地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太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等等对先进有关的话,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加尴尬了。
  这是一个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引出几点发人深思的教训: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师的教训:在说话时不应该作无谓的比照。比照,是谈话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得好,可以使双方的说话产生某种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退休欢送会这样的场合,别人所说的一般都是一些非常富有情感而又不失其真的比较得体的人情话和好话。对于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好话,听话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应答,但是根本没有必要拿别人的长处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自己的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师的教训:不应该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更进一步地添油加火。与人相处,很难避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在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即将退休时,尽管由于老先生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为人处事而与自己伤了和气,然而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不能乘别人一时失言,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一个人在说话时应该理解“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味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不管怎样,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欢”之,要尽可能地多留一点美好让人在以后有些想头。
  三是那位领导人教训:作为领导人知道这种情形再继续谈下去会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所以应该避开使大家敏感的话题。领导者领导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上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未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师,他竭力肯定那位老教师的贡献:具有这种应急应变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具体应变能力和言语技巧一面来看,却又显得十分不合乎情理。应当避开“先进”这个让大家敏感的话题,而是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到欢快的气氛当中去,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像那位领导人一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唠叨不休。是否能机敏地避开一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既合理又非常好的检验。
  然而,这三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拙劣的表现。“人”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的不同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交谈中不要忽略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在与多数人见面时,多半只会注意到一群人中的主体,而忽略了其他的人。但是我们通常都没有想到,如果得不到陪客的支持,那么事情同样也不会得到圆满的成功。
  再说,既然是同席,多多少少都应该参与大家所讨论的事情,目的也同是听自己说话,所以,如冷落了其他人,他们的不满马上会传遍整个席面。但假如换在一位较高地位的领导者的立场便不同了,他不会认为自己正受到冷落,而只会想到部属正在代理自己,心中不会有被冷落的感觉。
  因此,当我们与许多人交谈时,切莫忽视了在座的每一个人,若有一个人因被你忽略而觉得受了冷落,并由此对你产生不满,过后,他至少会让所有的人都对你产生不满。所以说话更要分场合和对象。

  说话要有分量、要得体

怎样使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人微言轻”是一句流传经年的老话了。其中既有自轻自贱的托词意味,也有“拙口、笨舌”的无奈慨叹。细细推敲便不难发现,世间的小人物,也并非都是出口无分量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有分量,能够打动尊者贵者,自然牵涉到说话的态度、方式、时机和技巧。不少“小人物”都以自己卓尔不群的会说话能力,说出过动听耐听的锦言妙语,剖析一下他们“言重”的取胜方式,于我辈“人微”者或许不无启迪意义吧!
  口出惊世骇俗言,不少小人物,总爱视“大言”为狂言的同义语,因此在尊者面前显得唯唯诺诺,毫无生气可言。其实,唯其人微,才不能唯尊者马首是瞻,才更需要独特的惊世骇俗之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令人洗耳恭听,最终使自己伴随妙语脱颖而出。唐代宰相李绅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时,一律不接见下人。小小书生张祜偏要结识一下这个大人物,他先写了名帖,署名“钓鳌客”。李绅一见这名帖顿生怒气,于是破例召见了他。为了给对方一顿羞辱,李绅故意问:“秀才既懂得钓鳌,那么用什么东西作钓竿呢?”张祜脱口便道:“用长虹!”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钩?”张祜大气张扬:“用新月!”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饵呢?”张祜大笑:“用我作钓饵,当然也就不难钓到大鳌啦!”听到这些话,他高兴地款待了这个口出狂言的书生,对饮聊天,不亦悦乎。非常明显,张祜能折服李绅这个大人物,用的正是大言惊骇之法,以磅礴气势给了对方非常强烈刺激的话言,其才华才最终得到了大人物的认可。
  1.言语得体——说得好不如说得巧
  大家都听过相声,其相声艺术具有一种表现形式叫做“错位”,那就是让一个特定身份的人在一个特定的场合说话,这个特定的身份和这个特定的场合是不相符合的,最终造成笑料百出的结果。相声毕竟只是相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我们所处的场合不一致,那么我们的听众报以的恐怕就不是会心一笑,而是嘲笑,甚至是笑不出来的尴尬场面。所以,不管我们说什么,都应该注意到是否和我们身处的场合相符,如果你是在一个长辈居多的圈子里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毕恭毕敬,多用敬语;如果你是在一个满是上级同事的聚会里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自重自谦,多用谦语;如果你身处一个铁哥们好兄弟的团队里,不用怀疑,充满豪气的粗话反倒是你赢得大家所喜爱的一条捷径。
  说话真正的技巧并不在于把话说好,而在于把话说对、说巧,引用中国的一句俗语就是要“上什么山唱什么歌”。然而我们每个人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环境也是千变万化的,要详细说明“什么山该唱什么歌”可以写一本专著,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清楚的事情,所以言语得体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易于操作的技术。
  古语有云“言多必失”,所以在某个场合你不知道该说什么话的时候,最好什么话也不要说,聆听同样也是你最好的选择。竖起耳朵地倾听是对说话者的一种莫大的尊敬,然后再有节奏的轻轻点头,小声重复说话人的最后一个词,然后再报以一个微笑,那么就会给别人一种你的言行非常得体的印象。
  2.风趣幽默——语言的“万有引力”
  有一种话大家都喜欢听,那就是笑话。除了一些严肃的特殊场合外,随口来一两个笑话就可以吸引听众。因此,说话有幽默能力就像是恒星的万有引力,能使听众像卫星一样不停围着你转。幽默的能力并不是任何人都有的,但是事实上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要想一辈子幽默或许做不到,但是其实我们只需要在特定的场合幽默一下就可以了。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找到一两本笑话全集,或者是在网上敲开一两个笑话网站,然后把其中的你认为特别经典的笑话背下来,然后在适合的场合说出来就可以了。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笑话也有场合,最好笑话能和说话的场合相联系起来,甚至是可以把主角调换成为听众中几个玩得起的人以增加其幽默效果。这就需要你有一个庞大的“笑料库”,要日积月累。当然你没必要象背课文一样把笑话一篇接连一篇地背下来,事实上只要你看过,笑过,你就能在相同的场合把你的笑话从“笑料库”中调出来,这样就可以引发出一场

场哄堂大笑和一双双崇拜的眼神。
  3.有智慧——听众佩服的原因
  一个人会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满脑子充满着智慧。如果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充满着哲理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火花,那么别人对自己的敬仰也会如同仰望高山一样。经过观察的结果是:一般人对于一些似懂非懂的东西最崇拜,由于这样的事物有相当大的神秘感又不会感觉不可捉摸。要想说出别人似懂非懂的话,大量阅读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要么就是多和有学问的人一起交谈,或是多看一些有哲理的节目。你不需要系统地了解什么是老庄佛学,你只需要把有学问的人或是有哲理的节目用自己的话语背下来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做要千万注意,不要在行家的面前卖弄。
  4.博学多才——别人崇拜的理由
  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一般会有许多人把“知识”和所说的“智慧”相混淆——其实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智慧如“禅”一般,不能说,不便讲,只能悟,讲求的是一个“玄”字,要让听的人听得半懂不懂。而知识则是要让听的人能听懂,只是要在你告诉他之前他没听过。人际交流有一个“连通器原理”,如果你的知识面高于受众的知识面,那么你的知识就可以向他传授,而他对自己的敬仰也会如同黄河决堤一般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会说话的知识性方面需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优势原则:知识海洋博大精深,我们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固然是相当重要的,可是要想穷尽天下文章却是痴人说梦,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例如: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农业知识方面绝对不如一个普通农民,但是中国却有许多人对李阳趋之若鹜——因为李阳每次在我们面前讲授的都是英语知识而不是农业知识。在英语方面,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在李阳面前感到极端萎靡,感觉自己的那点可悲的知识储备实在是太渺小了。因此纷纷掏腰包跟着李老师一起疯狂。
  好的说话能力在知识方面所要做的也是这样:不必在每个知识领域占据优势,而只在你占绝对优势的知识领域说话。如果你是搞文学创作的,那么你大可以用技巧把话题多多地转向小说、散文等你的知识储备丰富的领域,而不要跑到一群音乐人的圈子里面谈五线谱和蝌蚪文。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知识性的东西讲究的是别人能够听得懂,听明白,不要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快感而不顾听众是否能理解。

 “会动口”让你的人生左右逢源
  “会动口”可以带给你愉悦和欢畅,还可以帮助你在工作和事业中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主张,融洽人际关系。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若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就能增加成功的机会。
  1.赞美之话让你赢得人心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如果谁学会了适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我们可以夸张一点地说,他就相当于具备了一定的领导艺术。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一书当中的赤壁之战篇里讲了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当时的吴主孙权面临江北大敌--曹操,胜败胸中无数,可以说,只有大都督周瑜和鲁肃是替孙权设身处地考虑江山社稷危难的,也是有这样的能力的。朝堂之上,当孙权听了周瑜的敌我优劣形势分析之后,“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由此而奠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与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当时孙权大喜,便立即赞美周瑜曰:“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是夜,周瑜复见孙权,进一步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与长短,提出应如何抗敌方为上策,孙权又赞美周瑜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一曰授孤,二曰赞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不论是谁听了心里都会热乎乎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判断:正是因为孙权具有适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的艺术魅力,从而才使得周、鲁二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吴国也自上而下地出现了“君臣团结、共治曹操”的大好局面。
  周瑜要精兵五万请求争战,孙权说:“船、粮、战具俱办,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暂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在此处,孙权给予了周瑜足够的余地,并且还进明了如果打不胜仗的话,并不是你周瑜的过错,是孙权自己与曹孟德之间的事情,而且更为明确地表达了孙权自己的决心:“孤与孟德决之。”这不能不使曹操对其儿子们深有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学会称赞别人谦受益,满招损。你懂得去称赞别人,说明你是一个谦虚的人,是一个胸襟宽厚的人,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http://www.hweboo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