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三到下一句:现代生活更应关注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53:32
  ■出场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拥军教授 郑华光博士 

  日前,在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的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医生义诊发现患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居多数。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加,这些“富贵病”不仅在城市里高发,在农村也成为常见病,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老龄化,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而达到不发生或推迟发生脑血管病的目的。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首先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不吸烟和远离吸烟环境、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病;控制糖尿病(特别是对于肥胖或超重患者);注意血脂代谢紊乱的检测和规范治疗、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病非常普遍,即使在55岁前血压正常,仍有90%可能一生中罹患高血压病;65岁以上则有2/3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在我国仍然较低。如无禁忌,糖尿病人应该更积极地降压。有研究表明更严格降压能够降低23%患脑血管病的风险。对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降压治疗能够减少脑血管病风险36%-42%。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80岁)降压治疗仍能获益。对于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降压目标值会有所不同,应遵从医生的建议。 

  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综合治疗。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已成为除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疾病。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患病率为9.7%,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4%。最令人担忧的是,我国18岁以上居民对于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1%。注意餐后血糖的筛查,对减少糖代谢异常的漏诊很重要。糖尿病是诱发脑血管病的直接因素。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从而导致脑血管病。糖尿病增加脑血管病发生危险1.80至6倍;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更年轻、更多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和高脂血症。 

  血脂代谢紊乱可导致脑血管病。大多数研究提示随着胆固醇水平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胆固醇每增加1mmol/ L,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增加25%。 

  房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脑血管病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至5倍。缺血性脑血管病10%病因是房颤栓塞。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诱发脑血管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健康人群的发病率在10%左右;狭窄率在50%-99%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病年发病率在1%-3.7% 。 

  上述危险因素增加脑血管病发作的危险,某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有独立的效应,同时这些因素具有重要的相互作用。因此,无论对于公众还是对于医生来说,评价一个人的总体风险很重要。理想的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结合了标准化的临床工具和计算机临床提醒系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促进生活方式改变并辅以规范的药物治疗,能够较好地发现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已经建立了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秉承科学和专业的精神,倡导“预防为先”的理念,目标是全面促进“远离卒中”,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 

  ■寒冷季节诱发脑血管病 

  身体在低温状态下,人体外周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心脏负荷增加,增加脑血管病发作的机会。由于寒冷,身体需要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负担加重,增加了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寒冷,人体活动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的血液灌流也相对减少容易诱发心源性脑血管病。 

  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尤其年轻人活动后,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或因工作生活节奏紧张,顾不上饮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容易形成血栓,也增加了脑血管病发作的机会。有些人自认为耐寒力强,冬季不注意及时增添衣服,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都会导致脑血管病发作。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重在防范 

  寒冬季节,要特别注意做好脑血管病的防范工作,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同时要注意: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饮食上可多吃一些高纤维绿色食物,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紫外线照射可使机体产生一种营养素——维生素D3,维生素D3与钙相互影响可控制动脉血压。 

  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血管病,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气候寒冷可以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病患者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血压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以便使血压达到正常标准。 

  日常生活中起居注意。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窝,应在床上活动身体,特别是老年人要请家人将室内变暖和再起床。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沐浴前先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等,注意保暖。等候汽车时做原地踏步等活动。 

  ■识别脑血管病症状,赢得早期治疗机会 

  当健康人突然出现头晕、肢体发木等不舒服的情况,怀疑自己发生脑血管病时,试着做做以下三组动作,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风: 

  一是对着镜子微笑一下,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 

  二是举双手,坚持10秒钟,如果一边控制不住往下坠落,那就有可能是脑血管病。 

  三是说一句话。以前说得很好,发生脑血管病之后不会说话,或者是含糊不清,或者是说不出来,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 

  以上三个动作中出现任何一个都可以判定可能出现了脑血管病。这时,家人或朋友要赶快拨打急救电话,乘坐救护车到有脑血管病急救条件的医院就诊。如果症状在短时间内恢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多数情况下,该表现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前兆,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较大。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和治疗。 

  特别提示的是,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医院共同承担治疗的风险,以免错过治疗时机。例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俗话说的“脑血栓”,在发病3小时内是溶栓治疗的黄金时段,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影像学指导下,溶栓时间窗可以扩展到6至9小时。在个别病例,动脉内溶栓可以将溶栓时间窗适度延长。这一方面需要有经验的脑血管病医生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合适的治疗时机,另一方面需要家属果断做出决策签字。虽然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脑出血,但仍有较多的患者从溶栓治疗中获益。需强调的是,溶栓治疗有一系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需要个体化权衡获益和风险,需要经验丰富的脑血管病医师和团队指导下进行。

  ■文/朱丽丽 

                ----原载2012年1月12日《北京青年报》C5版